结构胶

搜索文档
高盟新材(300200) - 2025年8月25日上午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5-08-25 17:56
业务板块发展战略 - 领先发展复合粘接材料,包括高固含功能型粘合剂、药包用粘合剂、聚酯通用型无溶剂粘合剂等产品 [2] - 提升发展交通功能材料,动力电池领域销量较2024年整年有大幅提升 [3] - 加快发展电气功能材料,重点围绕"三电"领域加大布局 [6] - 突破发展光学显示材料,聚焦偏光片及偏光片保护膜用胶和OCA胶进口替代产品研发 [6] 产能建设进展 - 年产4.6万吨电子新能源胶粘剂项目预计2025年下半年正式获得政府验收 [5] - 年产12.45万吨胶粘剂新材料技改项目一期工程已完成六车间土建及设备安装,DCS部分已投入使用 [5] - 三车间改造预计2025年8月完成设备安装调试,一车间改造计划2025年9月开始 [5] - 二车间改造计划2026年3月开始,预计2026年9月完成设备安装调试 [5] 市场拓展与客户进展 - 软包装用胶粘剂业务处于国内领先地位,但无明确市占率统计数据 [2] - 动力电池结构胶、导热胶等核心产品已通过多家TOP10电池包客户材料验证和审厂 [3] - 光学显示材料已有吨级订单交付,正与客户对接 [6] - 香港子公司设立用于吸纳人才、扩展海外服务能力及进行海外标的收购 [4] 财务与产能影响 - 南通产能逐步投产后将加快明星产品销量增长 [2] - 两个项目投产后将大大提升公司产能,为未来发展提供保障 [5] - 动力电池领域销量随着头部客户验证完成和产能释放将有较大增长 [4]
2025年中国结构胶行业市场规模、进入壁垒及投资战略研究
搜狐财经· 2025-08-21 15:25
结构胶行业概述 - 结构胶定义为高强度粘接剂,压缩强度>65MPa,钢-钢正拉粘接强度>30MPa,抗剪强度>18MPa,具有耐疲劳、耐老化、耐腐蚀特性,适用于承受强力的结构件粘接[1][6] - 主要应用于建筑加固、粘接、锚固、修补等领域[1][6] - 按化学成分分为环氧树脂、聚氨酯、丙烯酸酯、有机硅四类,按固化方式分为双组分、单组分、热固化三类[7] 市场规模与增长 - 2024年中国加固材料结构胶市场规模约485亿元,预计2025年突破500亿元[2][11] - 2018-2025年市场规模复合增长率保持高位,2024年增速约7%-9%[12][13] - 驱动因素包括城市化加速、基建需求扩大、建筑结构复杂化及新型品类涌现[2][11] 产业链分析 - 上游原材料集中供应,环氧树脂和聚氨酯产量增长为行业提供稳定基础[1][8] - 下游应用涵盖建筑、汽车、新能源、电子工程四大领域[1][9] - 聚氨酯结构胶代表企业回天新材2024年该业务收入达9.17亿元[2][17] 竞争格局 - 行业CR10不足50%,市场集中度低,回天新材以9.5%市占率居首[2][14] - 竞争分散源于技术属性多样化、品类集群复合化及应用场景广泛性[14][15] - 主要竞争者包括硅宝科技、杭州之江、永安胶业等区域性企业[15] 技术发展趋势 - 环氧树脂结构胶因高强度特性占据主流应用[7] - 新能源领域(光伏/新能源汽车)成为技术升级重点方向[17] - 行业标准化程度持续提升,耐候性/耐高温性能改进是关键突破点[11][29] 区域市场特征 - 华东地区市场规模最大,华南/华中增速领先[34] - 区域发展差异与经济环境、基建投资强度正相关[34] - 企业分布呈现"东密西疏"格局,与产业集群分布一致[14][34]
市场洞察:百亿市场崛起,这些企业正在悄悄“攻占工地”
头豹研究院· 2025-08-06 19:43
行业投资评级 - 报告未明确提及行业投资评级 [1] 核心观点 - 中国结构胶行业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发展迅速,预计2025年市场规模突破500亿元,复合增长率6.8% [3][16] - 结构胶具有高强度、耐疲劳、耐老化等特性,广泛应用于建筑、汽车、航空航天等领域 [2][8][9] - 中国结构胶出口销售额预计2025年突破45亿元,复合增长率3.7% [17][21] - 行业竞争格局分散,CR10企业市场份额约为40%,回天新材、杭州之江、硅宝科技为市场领先企业 [23][26][28] - 行业未来发展趋势包括高性能化、绿色环保化、服务系统化、细分赛道头部品牌崛起和出海全球化 [29][30][31][32] 结构胶定义与特性 - 结构胶是一种高强度胶粘剂,压缩强度>65MPa,钢-钢正拉粘接强度>30MPa,抗剪强度>18MPa [2] - 与其他胶粘剂相比,结构胶重叠剪切力达7.0-40mpa,具有应力分布均匀、不损坏基材等优势 [3][4][8] 结构胶分类与应用 - 按化学成分可分为环氧树脂、聚氨酯、丙烯酸脂等类型,环氧树脂、聚氨酯、硅酮等广泛应用于建筑领域 [9][10] - 环氧树脂结构胶适用于高强度环境,聚氨酯结构胶适用于柔性连接结构,硅酮结构胶适用于建筑外立面 [9][10] 市场规模与增长 - 2015年中国结构胶市场规模约269亿元,2024年达485亿元,预计2025年突破500亿元 [14][16] - 出口销售额2022年突破40亿元,2024年约43亿元,预计2025年突破45亿元 [17][21] 竞争格局 - 回天新材2024年市占率9.5%,杭州之江6.2%,硅宝科技5.4% [23][26][28] - 康达新材料市占率从2023年2.5%增长至2024年3.8%,白云化工从1.9%增长至2.7% [24][26][28] 发展趋势 - 高性能化:产品将具备更高强度、更好耐久性,满足高强度要求和重载荷环境 [29][30] - 绿色环保化:开发低VOC、健康环保的结构胶产品 [29][32] - 服务系统化:提供从设计到施工的全流程服务 [30][32] - 细分赛道头部品牌崛起:差异化竞争加速细分赛道龙头企业崛起 [30][32] - 出海全球化:拓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新兴市场 [31][32]
SNEC现场直击|“小胶水”撬动大市场:“全球每两块光伏电池就有一块使用回天产品”
新华财经· 2025-06-13 17:15
光伏胶粘剂行业技术突破与市场格局 - 光伏胶粘剂作为关键辅材正面临技术迭代需求,需满足大尺寸、轻量化、高功率组件对耐候性和粘接强度的更高要求[1][2] - 公司通过每年5%营收的研发投入实现技术突破,开发出绝缘胶、UV焊带粘接胶和国内首创高阻水密封胶三大新品,解决衰减和湿热老化等可靠性问题[1][2][3] - 光伏技术路线向TOPCon/HJT/钙钛矿演进,公司通过联合头部组件企业开发定制化方案应对BC电池绝缘、0BB组件偏移等新需求[2] 市场份额与供应链布局 - 公司产品覆盖全球50%光伏电池(每两块电池有一块使用其产品),20年深耕打破高端原材料进口依赖[1][3] - 2012年欧美"双反"期间进口材料价格单月暴涨50%,促使公司坚定技术自主路线[3] - 布局上海/广州/襄阳/宜城/常州五大基地,2025年产能达38万吨/年,配备自动化产线提升供应链效率[4] 研发体系与行业地位 - 研发投入占比稳定保持营收5%,与中科院、华中科大等机构合作攻克关键技术[3] - 公司发展路径被视为中国光伏逆袭的缩影,体现"创新+效率"双轮驱动的制造业升级模式[5] 多元化业务拓展 - 新能源领域用胶市场规模2023年同比增长超30%,但高端电子胶/动力电池胶仍依赖进口[6] - 采取"深扎根、长枝叶"策略:光伏/电子/汽车/包装四大赛道为主,拓展新能源汽车/汽车电子/芯片封装等高增长领域[6][7] - 新能源汽车领域已推出结构胶/负极胶系列,半导体封装用胶进入标杆客户测试或供货阶段[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