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高性能化
icon
搜索文档
市场洞察:百亿市场崛起,这些企业正在悄悄“攻占工地”
头豹研究院· 2025-08-06 19:43
中国结构胶行业调研简报 | 2025/05 www.leadleo.com 报告标签:加固材料结构胶、市场规模、出口销售额、竞争格局、发展趋势 2025年5月 报告提供的任何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数据、文字、图表、图像等)均系头豹研究院独有的高度机密性文件(在报告中另行标明出处者除外)。未经头豹 研究院事先书面许可,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擅自复制、再造、传播、出版、引用、改编、汇编本报告内容,若有违反上述约定的行为发生,头豹研究 院保留采取法律措施、追究相关人员责任的权利。头豹研究院开展的所有商业活动均使用"头豹研究院"或"头豹"的商号、商标,头豹研究院无任何前述名 称之外的其他分支机构,也未授权或聘用其他任何第三方代表头豹研究院开展商业活动。 来源:上海悍马、3M、头豹研究院 1 头豹调研简报 | 2025/05 结构胶行业 Q1:什么是结构胶?为何要使用结构胶? ◼ 结构胶是一种强度高,具有极高承载能力的胶粘剂。且使用过程不会损坏基材、耐疲 劳、耐老化、耐腐蚀、更美观 结构胶的定义:结构胶是指强度高,压缩强度>65MPa,钢-钢正拉粘接强度>30MPa,抗 剪强度>18MPa,能承受较大荷载,且耐疲劳、耐老化、 ...
研判2025!中国汽车防冻剂行业产业链、市场规模及重点企业分析:中国汽车防冻剂行业稳步增长,新能源汽车需求推动市场扩容[图]
产业信息网· 2025-07-31 09:24
行业概况 - 2024年中国汽车防冻剂行业市场规模为124亿元,同比增长7.54% [1][11] - 新能源汽车冷却系统需求更高性能、更环保的防冻剂,推动企业研发投入 [1][11] - 防冻剂主要功能包括防冻、防腐蚀、防锈、防垢,按成分分为乙二醇型、丙二醇型、甘油型等 [2] 产业链分析 - 上游原材料包括乙二醇、水、甘油及各类添加剂,乙二醇占防冻剂成本30%-60% [4][6] - 2025年6月中国乙二醇价格为4365元/吨,同比下降6.03%,成本下降推动高性能产品研发 [6] - 下游应用集中于汽车行业,2025年上半年中国汽车产量1562.1万辆(+12.45%),销量1565.3万辆(+11.43%) [7] 市场规模与贸易 - 2025年1-5月中国防冻剂进口量0.39万吨(-45.58%),出口量1.33万吨(+38.85%),国产替代加速 [9] - 国内企业通过技术升级实现进口替代,出口金额同比增长42.91%至1.26亿元 [9] 竞争格局 - 行业呈现"龙头主导+本土崛起"格局,中石化长城润滑油主导高端市场,产品单价较传统高30%-50% [13] - 中石油昆仑垂直整合乙二醇原料(自给率45%),民营龙头如龙蟠科技聚焦中低端市场 [13] - 外资品牌壳牌、美孚在高端售后市场面临本土品牌挤压 [13] 重点企业 - **中石化长城能源**:2025年产能200万吨,OAT技术冷却液冰点-50℃,沸点116℃,国内市占率18% [14] - **龙蟠科技**:2025年Q1营收15.92亿元(+7.99%),第三代E81冷却液电导率≤50μS/cm,抗腐蚀性能达国标5倍 [16] - **统一石化**:新能源专用NE100冷却液电导率≤100μS/cm,线上销售占比25% [14] 发展趋势 - **环保化**:开发生物基可降解防冻剂,减少亚硝酸盐/磷酸盐使用,低VOCs产品成主流 [18] - **高性能化**:有机型冷却液(OAT)因长寿命、抗沸性强成为热点,适配电动车800V高压平台 [19][20] - **智能化**:物联网技术实现冷却液状态实时监测,数字系统提升维护效率 [21]
2025年中国高分子防水卷材行业发展历程、产量、市场规模、重点企业及发展趋势研判:高分子防水卷材规模超200亿元,需求推动下市场前景可观[图]
产业信息网· 2025-07-06 07:44
高分子防水卷材行业概述 - 高分子防水卷材是以合成橡胶、合成树脂或共混体为基料,加入化学助剂和填充剂制成的可卷曲片状防水材料,按基料可分为橡胶类、树脂类和共混类 [3] - 主要产品包括TPO、PVC、EPDM等,具有匀质性好、拉伸强度高、耐腐蚀性强、施工环保等优势,但原料依赖进口导致成本较高 [5][6] - 2024年中国高分子防水卷材市场规模达218.08亿元,占防水材料总量的11.16%,产量从2015年2.47亿平方米增长至2024年7.28亿平方米,年复合增长率12.76% [15][17][18] 行业发展历程与产业链 - 行业起步于20世纪70年代末,1980年从日本引进4条三元乙丙卷材生产线(每条产能100万平方米/年),2009年上海建成首条年产3000万平方米TPO卷材生产线 [7] - 产业链上游为沥青(2024年石油沥青产量3450.8万吨,同比降7.96%)、膜类材料等原材料;中游为生产制造;下游应用于房屋建筑、轨道交通、水利设施等领域 [10][12] - 2024年中国防水材料总产量达65.25亿平方米,同比增长12.1%,其中高分子卷材因绿色环保特性受政策支持加速替代传统沥青基产品 [14][18] 竞争格局与重点企业 - 市场集中度较低,主要企业包括东方雨虹(2024年防水卷材收入117.9亿元)、凯伦股份(12.62亿元)、科顺股份等上市公司,以及北新防水、卓宝科技等非上市企业 [21][22][23][25] - 东方雨虹业务覆盖防水材料全产业链,产品应用于鸟巢、港珠澳大桥等标志性工程;凯伦股份专注高分子材料差异化竞争,推广融合防水系统 [23][25] - 外资企业如卡高建材、金耐德等占据部分高端市场,中小本土企业因技术落后面临淘汰,行业集中度有望提升 [21] 未来发展趋势 - 环保化:推广TPO/HDPE等可回收材料,研发生物基聚氨酯,建立废旧卷材回收体系 [27] - 高性能化:通过纳米改性提升耐候性,开发自修复、阻燃等特种功能材料,适应核电等高端场景 [28] - 智能化:生产端应用AI优化工艺,产品嵌入传感器实时监测渗漏,结合AR辅助施工 [29] - 施工便捷化:发展预铺反粘、自粘型产品,模块化拼接技术可缩短工期30%以上 [30]
光伏&储能逆变器用磁性元器件,前13大企业占据全球71%的市场份额(2024)
QYResearch· 2025-06-30 17:52
光伏与储能逆变器用磁性元器件市场规模 - 2031年全球市场规模预计达到33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CAGR为8 0% [1] - 2024年全球前五大厂商市场份额合计约42 0%,主要生产商包括TDK 可立克 顺络电子 Würth Elektronik Delta Electronics等 [5] 行业发展现状 - 中国作为全球最大光伏装机市场,光伏装机数量快速增长带动磁性元件需求 [11] - 储能变流器作为连接电源 电池与电网的关键元件,其电感需求随储能市场扩张而增长 [11] - 光伏组件转换效率提升推动逆变器对磁性元件性能要求提高,需在材料选择和制造工艺上进行深度革新 [12] 技术发展趋势 - 高性能化:采用纳米晶 非晶合金等新型磁性材料提高磁导率并降低铁损 [14] - 小型化与集成化:通过磁集成技术减小体积并降低成本 [14] - 定制化:针对电网侧集中式储能和用户侧组串式储能等不同场景提供差异化解决方案 [14] 市场竞争格局 - 全球前13强生产商排名及市场占有率数据基于2024年调研 [3] - 行业头部企业研究中心持续跟踪厂商动态 [5]
2025年中国特种工程塑料行业发展历程、产业链、市场规模、市场结构及发展趋势研判:本土企业加快产能布局,特种工程塑料规模预计将超200亿元[图]
产业信息网· 2025-06-27 09:38
行业概述 - 特种工程塑料是第三代塑料,属于国家经济先导性产业,为高端制造业和国防工业提供关键保障 [1] - 主要品类包括聚酰亚胺(PI)、聚苯硫醚(PPS)、聚醚醚酮(PEEK)等12大类,具有耐高温、耐腐蚀等特性 [4][5] - 应用领域涵盖电子电气、汽车、航空航天等高端行业,用于制造电子元件、发动机零部件等 [4][9] 政策与市场 - 国家出台《新材料产业发展指南》等政策推动产业化进程,行业正从"进口替代"向"技术引领"转型 [1][19] - 国内市场规模从2018年72亿元增至2024年160亿元,预计2027年达212亿元 [1][19] - 全球市场规模从2018年98.53亿美元增至2024年153.76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7.7% [16] 产业链分析 - 上游原材料以石脑油为主,中国产量从2018年3582.6万吨增至2024年8073.6万吨 [12] - 中游生产企业专注研发制造,下游应用集中在新能源汽车、5G通信、航空航天等领域 [9][10] - 航空航天领域2024年市场规模达1.5万亿元,推动特种工程塑料在飞机结构件等场景的应用 [13] 竞争格局 - 全球市场由杜邦、巴斯夫等国际巨头主导,中国企业加速技术突破 [23] - 本土代表企业包括金发科技、沃特股份等12家上市公司,覆盖全产业链环节 [2][23][24] - 金发科技2024年营收595.36亿元,产品技术达国际先进水平 [26] - 沃特股份2024年特种高分子材料营收9.22亿元,同比增长10.55% [28] 技术趋势 - 功能化:开发耐高温、导电等特性满足定制化需求 [30] - 高性能化:通过纳米复合等技术提升机械强度,替代金属材料 [31] - 可循环化:发展可降解材料与回收工艺应对环保要求 [35] - 高端应用:聚焦半导体封装、5G通信等新兴领域 [36] 产品结构 - 聚苯硫醚(PPS)占比33%,应用于汽车、电子电器 [20] - 高性能聚酰胺占比29%,用于橡胶、轮胎等行业 [20] - 液晶聚合物(LCP)占比24%,主要服务于显示面板领域 [20]
研判2025!中国聚氨酯热熔胶行业相关概述、产业链、发展现状、企业经营情况及发展趋势分析:行业应用领域广泛,市场销售额突破60亿元[图]
产业信息网· 2025-06-20 09:30
聚氨酯热熔胶行业概述 - 聚氨酯热熔胶具有水分敏感性小、粘接强度高、使用方便等优点,广泛应用于汽车、电子、建筑、包装、制鞋等行业 [1] - 聚氨酯热熔胶分为热塑性聚氨酯热熔胶(TPU)和反应型聚氨酯热熔胶(PUR),后者可进一步细分为湿固化型和封闭型 [2] - 行业销售额从2015年的25.59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61.24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为10.18% [1][10] 产业链分析 - 上游主要包括聚氨酯树脂、增塑剂、稳定剂等原材料 [4] - 中游为聚氨酯热熔胶的生产制造 [4] - 下游应用领域包括汽车、电子、包装、建筑等 [4] 行业发展现状 - 中国聚氨酯产量从2019年的1366万吨增长至2024年的1710万吨 [6] - 2024年中国PUR热熔胶销售量达到11万吨,同比上涨7.84% [12] - 2025年1-4月中国汽车产量901.2万辆,同比上涨7.9%;新能源汽车产量298.5万辆,同比上涨30.3% [8] 竞争格局 - 全球市场主要由汉高等大型企业占据 [14] - 国内主要企业包括天洋新材、回天新材、康达新材等 [1][14] - 天洋新材2024年热熔胶营业收入4.18亿元,较上年增长0.6% [15] 发展趋势 - 环保化:研发低VOC、无溶剂及可生物降解产品 [18] - 智能化:采用自动化生产线、智能控制系统等技术 [19] - 高性能化:开发高强度、耐高温等高性能产品 [20] - 应用领域拓展:新能源、医疗、3D打印等新兴领域 [21]
全球与中国发泡微球市场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QYResearch· 2025-06-12 18:16
发泡微球行业现状 - 发泡微球是由热塑性聚合物外壳包裹低沸点挥发性液体构成的微小球状材料,加热时体积显著膨胀形成轻质泡沫结构,广泛应用于汽车、建筑、包装等领域以降低密度并提升性能 [1] - 全球产业链已形成从原材料供应到应用开发的完整体系,但各环节发展水平差异显著,欧美日凭借技术优势主导市场,北美和欧洲聚焦高端应用,亚太地区以中国为核心成为增长最快市场,主要受建筑建材和消费品需求驱动 [3] 行业发展趋势 - 高性能化与多功能化:市场需求从单纯膨胀转向定向膨胀与多性能集成(如隔热、阻燃、减震、柔韧),微球壳体材料向改性聚合物和复合包覆结构升级以提高耐温性、耐压性和化学稳定性 [4] - 绿色环保转型:推广低VOC、无毒、可回收微球产品,探索生物可降解或天然聚合物壳体,以符合可持续发展法规要求 [5] 市场规模与竞争格局 - 2024年全球市场规模达4.30亿美元,预计2031年增至6.37亿美元,2025-2031年CAGR为5.84% [8] - 市场集中度较高,前五大企业(Nouryon、Sekisui Chemical等)2024年收入占比达66.23%,区域分布以北美(29.44%)、欧洲(26.18%)和中国(18.39%)为主 [10] - 产品结构中粒径≤25μm的微球占据76.55%销售收入份额,应用领域以运输(35.90%销量占比)为最大市场 [10] 新兴应用领域 - 建筑节能:发泡微球在保温砂浆、隔热涂料等地坪材料中应用广泛,受益于全球绿色建筑标准提升和装配式建筑发展 [11] - 汽车轻量化:电动化趋势推动低密度发泡塑料、密封条等需求,助力整车减重并提升能效 [11] - 电子材料:在电子封装、热管理及柔性电子领域展现潜力,适配热绝缘层、灌封胶等应用场景 [11] 产业链与厂商布局 - 主要厂商包括Nouryon、Sekisui Chemical等国际企业及中国本土企业如湖南方锐达、快思瑞,产品按粒径分为≤25μm和>25μm两类,应用覆盖建筑、运输、消费品等领域 [14] - 全球市场研究覆盖北美、欧洲、中国等关键地区,历史数据回溯至2020年,预测延伸至2031年 [15]
全球与中国发泡微球市场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QYResearch· 2025-06-12 18:16
发泡微球行业现状分析 - 发泡微球是一种由热塑性聚合物外壳包裹挥发性液体的功能材料,加热时膨胀形成轻质泡沫结构,广泛应用于汽车、建筑、包装等领域[1] - 行业已形成从原材料供应、微球制备到应用开发的完整产业链,但各环节发展水平存在显著差异[3] - 欧美日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凭借技术优势占据市场主导地位,北美和欧洲专注于高端应用,亚太地区以中国为代表成为全球增长最快市场[4] 发泡微球发展趋势 - 向高性能化、多功能化发展:市场需求从单纯膨胀转向定向膨胀与多性能集成,如兼具隔热、阻燃、减震等功能[5] - 微球壳体材料趋向改性聚合物和复合包覆结构,以提高耐温性、耐压性与化学稳定性[5] - 向绿色环保与可持续发展:推广低VOC含量、无毒、可回收微球,探索生物可降解或天然聚合物壳体产品[6] 全球发泡微球市场规模 - 市场较为分散,前五大企业(Nouryon、Sekisui Chemical、Kureha等)2024年收入占全球份额66.23%[9] - 北美是最大消费市场,2024年占全球销量29.44%,欧洲占26.18%,中国占18.39%[10] - 按产品类型,粒径≤25μm的产品占2024年销售收入76.55%[11] - 按应用领域,运输是最大消费市场,2024年销量占比35.90%[12] 行业发展机遇与驱动因素 - 绿色建材与建筑节能推动新需求:发泡微球在建筑保温砂浆、隔热涂料等材料中广泛应用,新型环保涂层材料和装配式建筑带来增量市场[13] - 汽车轻量化持续推进:电动化与低碳转型趋势下,发泡微球用于制造低密度发泡塑料、密封条等,帮助整车减重和提升能效[13] - 电子与功能材料新蓝海:在电子封装、热管理等领域表现出适配能力,未来可拓展至传感器材料、可控变形结构等前沿应用[13]
研判2025!中国转移胶带行业相关概述、产业链、发展现状、企业格局及未来前景分析:电子信息行业的持续恢复,驱动行业市场规模增长至383亿元[图]
产业信息网· 2025-06-12 09:24
转移胶带行业概述 - 转移胶带是一种特殊胶带,由基材和粘性物质组成,具有粘贴、固定及材料转移功能,操作简便且具备耐磨、耐温、耐腐蚀性 [2] - 生产过程包括原材料采购、涂布、烘干固化、收卷、分条、检验、包装入库,其中涂布和烘干固化为关键工序 [2] - 主要应用领域包括电子、汽车、光学、医疗行业,分别用于电子元件固定、车身部件保护、光学元件加工及医疗设备固定 [4] 市场规模与增长 - 2017年中国转移胶带市场规模为245.83亿元,2024年增至382.57亿元,年复合增长率6.52% [1][10] - 增长驱动因素包括新兴技术应用需求增加及国内外市场拓展 [1][10] - 聚酯薄膜作为核心基材,2021年市场规模321.5亿元,2024年达501.7亿元,年复合增长率7.7% [6] 产业链分析 - 上游原材料包括聚酯薄膜、聚乙烯薄膜(基材)及丙烯酸、橡胶类(胶粘剂) [4] - 中游为生产制造,下游应用以电子行业为主,2024年电子信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80% [8] 竞争格局 - 市场集中度高,头部企业如洁美科技、雷科股份主导,通过技术创新和产业链整合强化竞争力 [12] - 洁美科技2025年Q1营收4.14亿元(同比+14%),但净利润0.34亿元(同比-36.73%) [13] - 东莞市益弘胶粘科技月产能750万平方米胶带,业务覆盖全球,胶粘剂月产能210吨 [15] 发展趋势 - 环保化:研发可回收材料、水性胶粘剂以减少污染 [17] - 高性能化:电子行业需求高粘接强度、耐温性,汽车行业需求耐候性、抗振动性 [18] - 全球化:产能向东南亚、印度转移,优化资源配置并适应区域需求差异 [19][20]
研判2025!中国阻燃ABS原料行业产业链、发展现状、竞争格局及发展趋势分析:以旧换新推动行业规模增长,环保化是其未来发展的重要趋势[图]
产业信息网· 2025-05-30 09:43
阻燃ABS原料行业概述 - 阻燃ABS原料是在ABS树脂基础上加入阻燃剂制成的工程塑料,具有优异的阻燃性、冲击强度和化学稳定性,广泛应用于电子电器、汽车、建筑等领域[1][3] - 阻燃剂主要分为溴系(占家电领域80%)、磷系、膨胀型和金属氢氧化物(氢氧化铝/镁)四大类,其中溴系因效率高、性价比优成为主流[3][4] - 阻燃等级按UL标准分为V-0(最优)、V-1、V-2三级,不同应用场景对等级要求各异[5] 市场规模与增长驱动 - 2024年中国阻燃ABS原料市场规模达67.5亿元,同比增长5.63%,全球市场规模达32亿美元(2015-2024年CAGR为3.6%)[1][14][16] - 政策驱动显著:国家以旧换新政策(如《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带动家电、汽车需求,2025年Q1中国汽车产销量同比分别增长14.5%和11.2%[1][9] - ABS树脂产能快速扩张:中国产能从2019年422.5万吨增至2024年900万吨,产量从395.9万吨增至730万吨[11] 产业链与竞争格局 - 上游为丙烯腈、苯乙烯等原材料及阻燃剂,中游为改性加工,下游覆盖电子电器(占ABS消费量80%)、汽车、建筑等领域[7][12] - 国际巨头(杜邦、巴斯夫)主导全球市场,本土企业如金发科技(改性塑料营收320.75亿元/+18.95%)、普利特(PC/ABS合金产量国内第一)通过技术差异化竞争[18][19][21] - 聚赛龙2024年改性ABS产品营收1.11亿元(+7.73%),受益于家电/汽车需求增长[21] 技术发展趋势 - 绿色化:无卤阻燃剂替代传统溴系产品,减少有毒气体排放[23] - 高性能化:电子电器要求更高阻燃/耐热性,汽车领域需轻量化与耐候性结合[24] - 智能制造:引入自动化生产设备提升效率,定制化服务满足差异化需求[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