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环保化

搜索文档
市场洞察:百亿市场崛起,这些企业正在悄悄“攻占工地”
头豹研究院· 2025-08-06 19:43
行业投资评级 - 报告未明确提及行业投资评级 [1] 核心观点 - 中国结构胶行业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发展迅速,预计2025年市场规模突破500亿元,复合增长率6.8% [3][16] - 结构胶具有高强度、耐疲劳、耐老化等特性,广泛应用于建筑、汽车、航空航天等领域 [2][8][9] - 中国结构胶出口销售额预计2025年突破45亿元,复合增长率3.7% [17][21] - 行业竞争格局分散,CR10企业市场份额约为40%,回天新材、杭州之江、硅宝科技为市场领先企业 [23][26][28] - 行业未来发展趋势包括高性能化、绿色环保化、服务系统化、细分赛道头部品牌崛起和出海全球化 [29][30][31][32] 结构胶定义与特性 - 结构胶是一种高强度胶粘剂,压缩强度>65MPa,钢-钢正拉粘接强度>30MPa,抗剪强度>18MPa [2] - 与其他胶粘剂相比,结构胶重叠剪切力达7.0-40mpa,具有应力分布均匀、不损坏基材等优势 [3][4][8] 结构胶分类与应用 - 按化学成分可分为环氧树脂、聚氨酯、丙烯酸脂等类型,环氧树脂、聚氨酯、硅酮等广泛应用于建筑领域 [9][10] - 环氧树脂结构胶适用于高强度环境,聚氨酯结构胶适用于柔性连接结构,硅酮结构胶适用于建筑外立面 [9][10] 市场规模与增长 - 2015年中国结构胶市场规模约269亿元,2024年达485亿元,预计2025年突破500亿元 [14][16] - 出口销售额2022年突破40亿元,2024年约43亿元,预计2025年突破45亿元 [17][21] 竞争格局 - 回天新材2024年市占率9.5%,杭州之江6.2%,硅宝科技5.4% [23][26][28] - 康达新材料市占率从2023年2.5%增长至2024年3.8%,白云化工从1.9%增长至2.7% [24][26][28] 发展趋势 - 高性能化:产品将具备更高强度、更好耐久性,满足高强度要求和重载荷环境 [29][30] - 绿色环保化:开发低VOC、健康环保的结构胶产品 [29][32] - 服务系统化:提供从设计到施工的全流程服务 [30][32] - 细分赛道头部品牌崛起:差异化竞争加速细分赛道龙头企业崛起 [30][32] - 出海全球化:拓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新兴市场 [31][32]
2025年中国丙烯酸乳液行业分类、产业链结构、销售量、竞争格局及发展趋势研判:丙烯酸乳液市场前景广阔,销售量将增至1189.65万吨[图]
产业信息网· 2025-06-29 09:18
丙烯酸乳液行业核心观点 - 丙烯酸乳液是水性涂料主要成膜物质,下游应用广泛覆盖建筑、工业及新兴领域[1] - 中国丙烯酸乳液销售量从2014年181万吨增至2024年957万吨,CAGR达18%,预计2025年达1189万吨[1][11] - 环保政策推动工业领域水性涂料替代油性涂料,带动丙烯酸乳液需求增长[1][11] - 技术发展使应用场景延伸至印刷、化妆品等高端领域[1][11] - 建筑涂料占下游消耗量74%,2024年产量达1353万吨[8] 产业链分析 - 上游原材料包括丙烯酸丁酯、苯乙烯等,中国苯乙烯产能从2019年955万吨增至2024年2273万吨,CAGR 19%[5][7] - 中游为丙烯酸乳液生产制造,形成完整产业链[5] - 下游应用包括建筑涂料(74%)、防水材料、纺织等,建筑领域为高性能涂料首选基料[5][8] 市场格局 - 民营企业占80%产能,外资占12%,合资占8%[13] - 民营企业以苯丙乳液为主占据主要份额,外资企业定位高端市场[13] - 代表企业包括保立佳、卫星化学、巴德富等,保立佳2024年建筑乳液营收12亿元[14][15] - 卫星化学2024年化学品及新材料营收420亿元,高分子新材料突破100亿元[17] 技术特性 - 产品分为纯丙、硅丙、苯丙等类型,具有耐水性、耐候性等优势[3] - 适用于内墙、外墙、防水等多种涂料配方[3] - 与增稠剂配合可生产平光、高光等特种涂料[8] 发展趋势 - 产品高端化:建筑领域需求高耐候性,工业领域需求耐化学腐蚀[19] - 绿色环保化:低VOC、无APEO产品将成为主流,生物基原料应用增加[20] - 服务转型:从产品供应商向综合解决方案服务商转变[21]
研判2025!中国过氧化物行业发展历程、发展现状、重点企业及发展趋势分析:高端过氧化物产品需求持续增加 [图]
产业信息网· 2025-05-21 09:09
行业市场规模 - 2024年全球过氧化物市场规模达407.57亿元,北美、欧洲和亚太为主要地区,其中亚太增长最快[8] - 2024年中国过氧化物市场规模达141.52亿元,下游化工、塑料、橡胶、纺织等行业需求推动增长[1][9] - 2024年中国过氧化物需求量达115万吨,同比增长6.8%,高端化转型和环保需求推动产品升级[12] 产业链分析 - 上游为基础化工原料如氢气、氧气、烷烃及酸类,中游通过精细工艺生产高纯度过氧化物,下游应用于化工、纺织、环保、电子等多领域[4] - 产业链技术密集且安全环保要求严苛,未来将向规模化、集约化与绿色化发展[4] 行业发展历程 - 20世纪50-70年代为起步阶段,依赖进口设备与技术填补国内空白[5] - 80年代至21世纪初为成长阶段,通过引进技术突破产能瓶颈,产品多样化并拓展至纺织、造纸等领域[5] - 21世纪初至今为创新升级阶段,攻克高效催化剂、绿色合成工艺等技术,融入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新兴产业[6] 重点企业分析 - 鲁西化工为工业级双氧水龙头,依托煤化工一体化产业链实现低成本生产,产能规模领先[14][16] - 强盛股份为有机过氧化物细分龙头,核心产品包括DCP、BPO等,国内市场份额超30%,2024年营收7.78亿元同比减少3%[14][16] - 雅克科技聚焦电子级过氧化氢,纯度≥99.999%,国内半导体市场占有率超60%,2024年营收68.62亿元同比增长44.83%[14][18] - 阿拉丁以实验室级小包装产品服务科研市场,通过线上电商平台提升附加值[14][16] 未来发展趋势 - 产品高端化:电子、医药等领域对纯度、活性要求提升,推动企业改进生产工艺[20] - 绿色环保化:研发绿色生产技术如生物催化或光催化,开发可生物降解产品[21] - 安全监管严格化:政府加强生产、储存、运输等环节监管,企业需提升安全设施和管理水平[22]
趋势研判!2025年中国医药包装行业市场规模、市场格局、重点企业及发展趋势分析:医药包装行业市场需求基础稳固,行业朝着高端化、绿色化方向发展 [图]
产业信息网· 2025-05-07 08:58
医药包装行业市场规模 - 2024年中国医药包装行业市场规模达1439.6亿元,呈现稳步增长态势 [1][11] - 医药塑料包装占比48%居首,玻璃包装占28%,金属包装占11%,橡胶包装占7%,其他材料合计占6% [12] - 塑料制品产量2024年达7707.65万吨,直接影响医药包装原材料供应 [9] 行业驱动因素 - 人口老龄化、健康意识提升及医保体系完善推动药品需求增长 [1][11] - 生物制药、基因治疗等创新药物对特殊包装需求带来新机遇 [11] - 环保政策推动可降解材料应用,生产工艺优化降低碳排放 [23] 产业链分析 - 上游为塑料、玻璃、金属等原材料供应,中游加工成瓶、袋等包装材料,下游对接药企和流通企业 [3] - 辅助环节包括研发设计、质量检测、物流仓储等 [3] - 行业向环保、智能化、个性化方向发展,高阻隔复合材料应用增加 [3][22] 重点企业竞争格局 - 山东药玻2023年营收49.82亿元(+18.99%),2024年前三季度营收38.25亿元(+4.11%),模制瓶产量国内第一 [18] - 正川股份2023年营收9.01亿元(+13.19%),2024年营收8.01亿元(-11.1%),专注硼硅玻璃管制瓶 [20] - 华兰股份覆膜胶塞技术领先,海顺新材高阻隔铝塑包装市占率高,华强科技布局医药包装+医疗器械 [15][16] 未来发展趋势 - 高端化:高阻隔复合材料、智能包装(如防伪溯源)需求提升 [22] - 绿色化:可降解/可回收材料替代传统包装,生产工艺低碳化 [23] - 国际化:企业通过并购重组整合资源,拓展海外市场 [24] 发展历程 - 起步阶段依赖进口仿制,快速扩张期塑料包装兴起,现阶段向环保/智能化升级 [6] - 中硼硅玻璃等自主技术突破推动高端化,实现从技术追赶到创新引领 [6][18]
2025年中国硅烷偶联剂行业产业链图谱、市场规模、下游应用占比及发展趋势研判:我国硅烷偶联剂的生产能力不断提升 [图]
产业信息网· 2025-05-05 10:34
行业市场规模与增长 - 中国硅烷偶联剂行业市场规模从2019年的24.59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31.14亿元,年均增长率超过6% [1][11] - 下游应用领域如橡胶、复合材料、涂料等需求驱动增长,其中橡胶工业占比最高达38%,复合材料占比27%,涂料与胶粘剂占比18% [13] - 预计未来五年市场规模将持续扩大,年均增速保持在6%以上 [11] 产业链分析 - 上游原材料以工业硅为主,中国2022年工业硅产量327.3万吨(占全球80%),2024年增至536.1万吨,保障原材料供应稳定且成本优势显著 [9] - 中游生产通过水解法、醇解法等工艺合成多种类型产品(如胺基型、环氧基型),技术驱动明显 [4] - 下游应用覆盖橡胶、塑料、涂料、复合材料等领域,通过改善界面性能提升产品力学强度与耐候性 [4][13] 行业发展历程 - 20世纪80年代后期起步,依赖进口技术;90年代至21世纪初进入发展阶段,国内企业形成产业体系 [6] - 21世纪后进入成熟期,国内企业主导市场,产品种类丰富且技术升级,环保与可持续发展成为重点 [6] - 未来趋势包括高端化、进口替代加速及绿色环保化,高端产品将聚焦航空航天、电子信息等领域 [21][22][23] 重点企业竞争格局 - **硅宝科技**:产品多元化,2024年营收31.59亿元(同比增长21.22%),建筑密封胶领域技术领先 [15][17] - **宏柏新材**:传统工业领域布局,2023年硅烷偶联剂营收12.04亿元,橡胶与塑料应用突出 [15][19] - **国泰华荣**:聚焦锂电池领域,硅烷偶联剂用于提升电极材料性能 [15][17] - **江瀚新材**:全产业链布局,控制上游原材料并规模化生产多类型产品 [15][17] 未来发展趋势 - **高端化**:研发高性能产品满足航空航天等高端制造业需求,提升国际竞争力 [21] - **进口替代**:国产产品性能接近或超越进口,降低生产成本并提高自给率 [22] - **绿色环保**:开发低毒低挥发产品,优化生产工艺以减少能耗与排放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