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熊猫债券

搜索文档
新财观 | 熊猫债二十年: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的金融桥梁与创新引擎
新华财经· 2025-08-26 08:26
熊猫债券市场发展历程与现状 - 自2005年首次发行以来稳步发展二十年 成为连接在岸与离岸市场的重要融资工具和人民币国际化关键组成部分 [1] - 截至2025年7月累计发行规模突破1万亿元 2024年全年发行量达1948亿元创历史新高 2025年前7个月发行量已突破1100亿元 全年预计达2000亿元 [1] - 参与主体从多边开发机构扩展至外国政府 境外金融机构和非金融企业 覆盖亚洲 欧洲 美洲等多地区 [1] - 产品类型涌现绿色 碳中和 可持续发展挂钩债券等创新品类 显示极强市场活性与政策响应能力 [1] 政策支持与制度优化 - 2016年中国人民银行"258号文"放开募集资金跨境使用限制 2018年"16号文"构建银行间市场发行系统性管理框架 [2] - 2022年"272号文"进一步简化资金管理流程 2025年七部门联合推出再投资"绿色通道"机制 [2] - 多项政策叠加显著提升发行便利性和吸引力 但市场仍处于发展初期 [2] 绿色熊猫债券发展建议 - 当前绿色债券发行优化机制未覆盖非金融企业主体 导致其需准备更多申请资料 [3] - 建议对非金融企业实施分层管理 对信用状况良好 绿色债券发行经验丰富的企业给予同等发行便利 [3] - 支持境外机构使用人民币参与境内碳排放权交易 建立全球碳人民币基金 [4] - 通过绿色熊猫债券为境外机构提供融资支持碳排放权交易 形成闭环投融资流程 [4] 产品期限结构优化 - 当前市场以3年期及以下债券为主 5年期以上发行规模最小 缺乏超长期债券 [5] - 期限结构集中在中短期导致分析中长期债券时假设条件过多 解释力不足 [6] - 缺乏长期债券发行数据难以刻画收益率曲线 无法匹配长期限资产配置需求 [6] - 鼓励发行人探索发行10年期以上更长期限债券充实市场期限结构 [5] 信用评级与风险揭示 - 附评级发行规模占比从2016年81.7%降至2025年前7个月不足30% 远低于同期信用债券比例 [7] - 评级缺失导致信用风险揭示力度受抑 虽发行主体信用质量较高但需更深入了解信用风险 [7] - 鼓励发行人提供信用评级以加强风险揭示 帮助投资者应对突发事件 [7] 指数化产品与衍生品开发 - 建议创建熊猫债券指数和熊猫债券ETF追踪产品表现 提高市场吸引力 [8] - 境内ETF市场快速扩容 熊猫债券ETF可增强交易活跃度并吸引更多投资者 [8] - 设计期权 期货等金融衍生品满足风险对冲需求 可对冲汇率风险 利率风险 [9] - 通过衍生品套利交易增强市场流动性 具有重要实践价值 [9] 市场前景与战略意义 - 熊猫债券是中国金融市场对外开放缩影和人民币国际化关键桥梁 [9] - 随着经济高质量发展和金融制度型开放推进 市场将在规模 结构 功能方面全面提升 [9] - 有望成为全球投资者配置人民币资产核心品种和促进中外经济融合的金融引擎 [9]
书写“双碳”答卷,赋能可持续未来——中行上海市分行亮相2025上海国际碳中和博览会
第一财经· 2025-06-05 10:55
2025上海国际碳中和技术、产品与成果博览会 - 2025上海国际碳中和技术、产品与成果博览会于6月5日至7日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举办 [1] - 中行上海市分行携多项绿色金融创新成果亮相博览会 [1] 绿色金融政策与制度建设 - 公司制定并持续更新绿色金融工作方案 [2] - 在《上海市转型金融目录》发布后,迅速出台《中国银行上海市分行助力上海市转型金融发展工作方案》 [2] - 将绿色环保要求融入信贷管理全流程,覆盖风险识别与分类、尽职调查、业务审批等各个环节 [2] - 在优化经济资本成本管理、差异化授权等十余个方面提供配套支持 [2] 绿色金融项目实践 - 公司牵头组建上海电力漕泾综合能源中心二期贷款项目 [3] - 作为银团贷款联合牵头行,支持上海金山海上风电场一期项目 [3] - 为华能泡竹林"茶光互补"光伏发电项目提供授信支持 [3] - 落地"三农"绿色资产支持票据项目、中资金融租赁行业符合中欧《共同分类目录》标准的境外绿色债券、美洲地区绿色熊猫债券等市场首单项目 [3] 绿色银行建设 - 公司不断健全能源管理制度、推广节能技术、倡导绿色办公理念 [4] - 2024年成功打造2家"绿色建设标杆网点" [4] - 中行上海市环上大科技园支行成为宝山区首家绿色低碳转型样板网点,并获得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颁发的"碳中和证书"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