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肉骨茶
icon
搜索文档
借文化东风,出海正当时 中金公司2025 “解码新消费”
中金· 2025-07-25 08:52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中国文化软实力提升为消费品牌出海创造有利环境,旅游业促进文化交流提升品牌国际知名度,品牌出海需灵活应变、重视供应链管理等,新加坡是重要出海目的地,品牌出海有提升影响力、对冲风险等好处,需长期战略执行 [1][3][17]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中国消费品牌海外市场表现 - 海底捞 2012 年在新加坡开首家海外门店,最盛时有 22 家,313 店月销售额曾超 250 万新币,推出本地化锅底 [2] - 蜜雪冰城在新加坡有 31 家门店,在印尼等东南亚市场表现出色,靠供应链和亲民形象吸引消费者 [2] - 瑞幸咖啡在新加坡以直营模式开 60 多家门店,结合茶与咖啡文化受年轻一代欢迎 [2] - 霸王茶姬 2024 年 8 月转直营模式,不到一年开 16 家店并计划扩展,强调东方美学和高品质原料 [2] 中国文化软实力对消费品牌出海的影响 - 2020 - 2025 年中国软实力指数持续上升超日本、英国和德国位列全球第二,为消费品牌提供良好环境 [3] - 2024 年中国外国游客入境同比增长 96%成全球第二大旅游经济体,6 月超日本成新加坡居民首选旅游地,提升品牌国际知名度 [3] - 日本文化软实力发展历程为中国提供参考,中国处于早期阶段,未来十多年是文化出海黄金时间 [3] 中国企业成功出海的操作层面要点 - 具备灵活应变能力和深刻理解当地市场需求,如海底捞推出本地化产品 [4][5] - 加强供应链管理,如蜜雪冰城、瑞幸咖啡、霸王茶姬分别以不同方式提升竞争力 [5] 品牌 slogan 在市场定位中的作用 某茶饮品牌以“东方茶会世界友”为 slogan 突显高端专业形象和包容性,被其他品牌效仿 [6] 部分品牌在新加坡市场表现 - 泡泡玛特推出鱼尾狮造型拉布布,需抽签购买,溢价高且有社交属性 [7][8] - 老铺黄金 6 月在新加坡开首家门店,古法黄金工艺和优质服务吸引关注 [9] 柴门会和文献品牌特点 - 柴门会是川菜餐厅,以“川菜烹饪技艺烹调全球好食材”为 slogan,创新川菜受青睐 [10] - 文献是小众香水品牌,以“禅酷”美学为核心理念,融入中国香原料 [10] 品牌出海关键因素 - 讲好文化故事,如泡泡玛特通过 IP 文化赢得认可 [11] - 确保品牌优势在目标市场延续,餐饮业因半成品和原材料出口限制更复杂 [11][12] - 评估目标市场受众群体大小,如在新加坡推广锅盔等品类难做大 [12] 选择新加坡作为出海目的地的原因 - 2024 年全球营商环境第一,连续三年政府效率排名全球第一 [13] - 税收政策优惠,个人所得税最高 24%,企业所得税 17%,无资本利得税 [13] - 华人占比 75.6%,对中国文化接受度高,面积小人口多,人均 GDP 高消费力强 [13] 在新加坡开设实体店注意问题 - 重视选址,调整心态与预期,通过对标分析找发展策略 [14] - 新手可通过熟悉地铁线路了解主要商圈 [14] 品牌出海合规层面挑战 以火锅品牌为例,海外市场对中国食材限制主要集中在肉类,新加坡食品局有相关规定 [15] 成功品牌出海新加坡案例 - 窝店包子从早餐店扩展为全日制正餐厅,选来福士商场为首店位置 [16] - 冠记砂锅用粤语拼音命名,选牛车水热闹街道对面位置,调整菜单,单日最高翻台率 9.5 轮,月销售额约 30 多万新币 [16] 品牌出海的好处 - 提升品牌影响力,反哺国内市场 [17] - 海外市场是蓝海市场,如茶叶品牌在欧美火爆 [17] - 不同市场对黑天鹅事件反应不同可对冲风险 [17] - 全球化融资吸引海外投资者,如港股上市的部分消费品牌成功 [17] 出海战略要点 - 作为长期战略执行,重新定义品牌机会、搭建国际化供应链、区域扩张 [18] - 培养具有全球视野的团队适应国际市场环境 [18]
调味品行业报告:东南亚市场是红海还是蓝海?
海通国际证券· 2025-06-23 09:40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报告未提及行业投资评级相关内容 报告的核心观点 - 东南亚调味品市场仍处于成长期,未来5年预计有一定增速,不同国家市场表现和发展驱动因素存在差异,同时存在投资机会,但中资调味品出海面临挑战 [5][21][33]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东南亚综述 - 行业处于成长期,2024年市场规模200亿美元,未来5年(2025 - 2030)增速6.8%;人均消费额28.8美元低于中国,人均消耗量8.2kg高于中国,平均单价3.5美元低于中国 [5][9][10] - 调味汁类产品消费占比普遍高于传统调料,品类丰富多样,满足多元化烹饪习惯与口味偏好 [13] - 印尼和越南现代零售渠道发展滞后,消费集中于传统流通渠道;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和菲律宾现代渠道占比高,零售体系更成熟;东南亚整体电商渠道占比低但未来增长潜力大 [16] 国别表现 越南 - 调味品行业处于稳步发展和消费升级阶段,2024年收入规模28.6亿美元,未来5年收入复合增速6.7%,消费量预期复合增速3.2% [21] - 2024年人均消费金额28.3美元低于中国,2014年人均消费量约7.2kg低于中国 [24] - 本地品牌占据龙头地位,如Chin - su、Nam Ngu等在核心品类有高市场份额和品牌认知度,国际品牌本地化适应和价格竞争面临挑战 [27] - 马山消费公司自调味品业务起家,产品涵盖8个快消品类别,2023年提出全球战略,多款产品在日本、韩国亮相销售,Chin - su成为美国亚马逊调味品畅销品牌 [30] 印尼 - 2024年行业收入规模86.3亿美元,未来5年收入复合增速6.5%,量增预期2.4% [33] - 日常饮食对调味品依赖程度高,常见品类地域特色浓郁;市场以传统渠道为主,现代渠道及电商平台逐步兴起,推动品牌化、包装化产品渗透率提升 [33] - 国际品牌占据更多市场份额,在现代渠道和包装化产品领域优势明显,推动市场朝高品质、品牌化方向发展 [37] 新加坡、马来与泰国 - 人均消费处于较高水平,新加坡与马来人均消费金额显著高于其他国家,马来西亚和泰国人均消费量显著高于其他国家 [40] - 行业整体较为成熟,市场渗透率高,品类结构稳定,增速相对放缓,增长依赖产品结构优化和高附加值品类升级 [43] 投资机会 - 东南亚餐饮需求快速增长,2024 - 2029年市场规模复合增速12.6%,将支撑调味品行业扩容 [47] - 中餐出海推动中式调味品消费增长,2020 - 2024年国际中餐规模复合增速9.5%,预计2024 - 2030复合增速8.2% [50] - 人口红利以及消费力提升驱动C端需求增长,部分国家人口结构年轻具备长期人口红利,居民收入提升有望推动调味品均价提升 [53] - 中资调味品出海面临挑战,包括口味差异与本地化难度大、品牌认知度低、本地渠道体系不完善、本地法规与准入门槛高等 [57][58][60] - 颐海国际通过本地化渠道建设、契合当地风味、借助中餐普及和品牌认同等在泰国市场打开局面 [64] - 收并购或成为中资调味品企业出海的合理方式,可获取本地市场资源与渠道网络,缩短市场培育周期,实现产品落地和文化适配,拓展核心场景 [6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