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酱油
icon
搜索文档
朱啸虎:现在只有两类人能融到资
创业家· 2025-08-01 18:13
现在就两类人可以融到资。 第一类人叫" 白 马 "。 你的履历非常光鲜的,非常符合最近火的赛道,可以讲 PPT 、讲故事的。 日本品牌穿越周期背后的经营密码 共同拆解 日本在低增长、少子化、高龄化背后,怎样孕育出如此多行业的领军企业? 包括大家熟悉的 无印良品、711、资生堂、万代、Nitori、 龟甲万、神户物产等知名企业。 第二类人叫"黑 马 " 。 踏踏实实做公司、做企业,证明自己的产品,证明自己的市场。 做好后再出来融资,否则你出来见投资人都是浪费时间,没有意义的。 9月21日-9月26日 , 我将带着黑马的同学们,一起去日本学习: 日本消费市场的变化为中国消费品牌提供了一个"未来实 验室 "。对中国未来 10年消费演化具有强预示性,日本已 成为中国消费产品变迁的"预演场",我们不再需要摸着 石头过河,"会抄作业"是对当下消费创业者的确定性机 会之一。 今年9月,创业黑马携手创业者再次走进日本,这里既有 应对平价化的产品哲学、极致效率的零售模型,也有情绪 价值变现的破局之道。尤其在消费理性化与情感化并行的 当下,理解日本从"失去三十年"中淬炼出的产品生存智 慧,将成为中国消费品牌"赢得一代消费者"的关 ...
如何成为独角兽公司?
创业家· 2025-08-01 18:13
每日金句 能够成为独角兽的公司,一定符合"3S"法则:1、significant 大市场,如果 是垂直市场就更好。2、scalable 可扩张,能够容易并低成本的扩张;3、 sustainable 可防御,有足够的壁垒以阻止潜在的竞争,成为行业赢家。 朱啸虎丨金沙江创投合伙人 独角兽创业实验室 1 期 1 课 这里认真推荐你: 报名 「黑马全球研学·日本」 9月21日-9月26日 ,朱啸虎老师将带着黑马的同学们,一起去日本学习: 日本品牌穿越周期背后的经营密码 共同拆解 日本在低增长、少子化、高龄化背后,怎样孕育出如此多行业的领军企业? 包括大家熟悉的 无印良品、711、资生堂、万代、Nitori、 龟甲万、神户物产等知名企业。 6天5晚,让我们 共同预见未来20年中国消费市场的业态创新机会。 活动详情如下 ↓↓↓ 黑马 全 球 研 Th FJFC 2025 09.21->09.26 解密"不倒"的日本品牌背后的"价值创造" 助 力"内卷"的中国产品"赢得一代消费者" 进入 2025年流量失效已成为消费赛道的共识,如果你曾 经"用流量赢得一代消费者",流量失效后你将错失的不 是一个品类机会,而是"错失一代消费 ...
老抽和生抽的“抽”是什么意思,哪个更咸?
齐鲁晚报· 2025-07-23 11:01
酱油的历史与起源 - 酱油在我国有悠久历史 最早可追溯至三千多年前使用鲜肉或鱼类制作的"醢" 这是酱油的雏形 [3] - 宋代开始将加工酱得到的酱汁称为酱油 [3] 酱油的酿造工艺 - 原料采用大豆 小麦等 经过蒸煮 制曲 发酵等复杂工序制成 [3] - 微生物分解转化原料中的蛋白质等成分 产生鲜香物质 [3] - 发酵成熟后采用特定工具和方法抽取酱汁 最早是自然沉降过滤 后来发展出"抽油"技术 [3] - 第一次抽取的酱油叫"头抽" 之后还有"二抽"和"三抽" [3] 生抽的特点与用途 - 生抽是将头抽 二抽和三抽按不同比例混合而成 颜色较浅呈红褐色 [3] - 因直接提取未经二次加工 故称"生抽" [3] - 保留了较多天然鲜味物质 味道鲜美 豉香浓郁 [6] - 常用于提鲜 如炒菜 凉拌菜 制作蘸料等 [6] 老抽的特点与用途 - 老抽是在生抽提取后对剩余酱醅进行二次发酵提取的酱油 [6] - 制作过程中常加入焦糖色等进行增色增味处理 [6] - 颜色深 质地浓稠 味道比生抽更浓郁醇厚 [6] - 适合用于红烧类菜肴以增强食物的观感与口感 [6]
2025年中国调味品行业报告:连锁餐饮扩张推动定制化复合调味料
勤策消费研究· 2025-07-21 10:46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中国调味品行业呈现基础调味料稳增、复合调味料爆发的态势,连锁餐饮的集约扩张为调味品企业创造了刚需市场,综合性调味品企业在竞争格局中占据领先地位 [11][47][61] 各部分总结 调味品行业现状 - 基础调味料刚需托底,增长趋缓,规模从2019年的3224亿增至2024年的3716亿,增速放缓,进入“存量优化”阶段,增长依赖高端化升级和场景创新 [11] - 复合调味料技术颠覆,爆发增长,从2019年的857亿跃升至2024年的1265亿,年复合增量率达10.2%,贡献行业增量的62%,未来竞争核心在于技术壁垒与场景定制能力 [11] - 酱油稳占基本盘,2024年规模达1041亿元,占基础调味料28%,全行业占比20.9%,市场逐渐饱和,头部企业靠高端产品突围,预计2029年规模增至1313亿元 [15][16] - 蚝油区域渗透驱动增长,2024年市场规模为115亿元,2019 - 2024年复合年增长率为5.8%,预计2024 - 2029年为7.7%,北方家庭渗透率和非粤菜系餐厅使用率提升 [22] - 基础调味酱市场规模从283亿增至362亿,年复合增长率达4.5%,增长动能趋缓,未来向健康化转型,预计2029年市场规模加速扩张至509亿 [25] - 预制菜驱动固态复合调味料市场革命,2019 - 2024年复合调味料总量扩张但结构剧变,固态调味料成最大变量,未来固态料包将颠覆传统品类格局 [28] 调味品变革驱动因素 - 企业客户主导中国调味品市场,2024年约占62.3%,2020 - 2024年受疫情影响,餐饮端客户需求波动,实际五年复合增速仅2.5% [37] - 社会零售总额呈温和复苏态势,2025年6月同比增速4.8%,餐饮收入波动剧烈,2025年上半年均值较2024年下半年下滑9.2%,6月同比增速仅0.9% [38] - 2024年2月至2025年6月,餐饮行业“先抑后扬”复苏,限上单位餐饮表现更优,行业核心驱动来自节庆消费和下沉市场渗透,但复苏基础尚不稳固 [44] - 2005 - 2023年中国连锁餐饮行业规模化跃迁,门店总数从7578家增至64693家,调味品行业形成规模化采购红利,催生复合调味料需求,倒逼行业转型 [47] 中国调味品竞争格局 - 中国调味食品市场竞争格局多元,主要参与者包括综合性企业和聚焦明星单品的企业 [61] - 2025年第一季度部分调味品上市公司营业收入和利润有不同表现,如海天味业营业收入83.15亿元,同比增长8.1%,利润22.02亿元,同比增长14.8% [64] - 海天味业是行业龙头,主营产品超1000个细分品种,酱油产销量连续30年全国第一,2020 - 2024年营收波动,毛利率下滑,多品类市占率第一,产品组合丰富 [65][68][69] - 莲花控股近五年营收“U型反转”,2024年达26.46亿元,核心动能来自“双轮驱动”战略,传统业务革新与科技赋能共振 [79]
海天味业启动港股IPO:创消费行业新高,国际资本认购近47亿港元
搜狐财经· 2025-07-16 14:43
港股IPO - 公司计划于6月19日在香港联交所主板挂牌,创下今年消费行业港股IPO规模新高,仅次于宁德时代 [1] - 吸引高瓴资本、新加坡GIC、瑞银资管等全球顶级机构组成的基石团队,合计认购近47亿港元,占比约50% [1] - 此次发行是公司自2014年A股上市后的第二次IPO,彰显国际资本对中国消费龙头的认可 [1] 财务表现 - 公司十年间营收从98亿元增长至269亿元,增幅达174% [1] - 2024年实现营收269亿元、净利润63.4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9.53%和12.75% [1] - 2025年一季度营收83.15亿元、净利润22.02亿元,同比增幅超8%和14% [1] - 2024年以4.8%的市场份额领跑行业,相当于第二名的两倍,酱油和蚝油销量位居全球第一 [1] 全球化战略 - 公司通过产品创新加速出海,推出获中美欧三重认证的有机系列产品及无麸质酱油 [3] - 已在香港、东南亚设立办事处,为后续市场拓展奠定基础 [3] - 募资将重点用于全球研发体系建设,包括引进国际人才、开展海外研发合作 [3] - "A+H"双平台架构有助于提升品牌全球影响力,吸引更多国际投资者关注,为海外并购、渠道建设提供资金支持 [3] 核心竞争力 - 产品端拥有超1400个SKU,7个单品年销售额破10亿,酱油连续28年市场第一 [5] - 品牌覆盖80%中国家庭,四款产品获"顶级美味奖" [5] - 销售网络覆盖全国100%市级和近90%县级市场,通过3000多名销售人员和6700多家经销商构建全渠道布局 [5] - 2024年研发投入8.4亿元创历史新高,过去十年累计超59亿元,获专利超1000项 [5] - 2025年获评全球首家酱油酿造"灯塔工厂",智能酿造达国际顶级水平 [5] - 四大生产基地年产能500万吨,形成质量控制、效率和成本优势 [5] 行业前景 - 调味品行业刚需属性强、用户粘性高,叠加消费升级与中餐出海红利 [5] - 龙头企业优势将持续强化,公司有望在行业整合中扩大份额 [5]
食品饮料行业:24年报及25年一季报总结:休闲食品仍有机会,乳制品迎来拐点
东兴证券· 2025-07-07 16:49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看好/维持 [2] 报告的核心观点 - 食品饮料板块2024年营收和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但增速下降,2025Q1延续疲弱态势,估值回落至20倍附近,行业弱复苏延续,结构性机会主导,应聚焦“品类创新 + 渠道效率”双优龙头把握盈利修复与分化机遇 [4] 各部分总结 食品饮料行业2024年与2025Q1回顾 - 行业估值整体回落,估值中枢持续下移,2025年6月行业PE在20倍上下波动,较2021年高点明显收敛,回升动能有限 [20] - 板块业绩增速放缓与利润承压并存,2024年营业总收入同比增长3.92%,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5.51%,增速均下降;2025Q1营业总收入同比增长2.54%,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0.27% [23] 白酒板块 - 收入端高增长阶段已过,2025Q1营收同比仅增长1.68%,行业步入结构调整阶段;利润端盈利韧性尚存,但增长动力持续减弱,龙头企业抗周期属性更强 [24][25] - 展望中短期依然承压,经济下行、通缩压力、禁酒令等因素抑制需求,但宴席市场有好转迹象,去库存趋势显现,若下半年经济复苏,行业或迎来估值修复机会 [26][29][30] - 重点公司贵州茅台增长逐步放缓但仍优于行业平均,盈利能力稳定,毛利率维持高位,预计2025年实现收入增长9%,归母净利润增长9.54% [35][36] 休闲食品 - 行业表现需求韧性但利润波动较大,2025Q1营收增长几近停滞,利润大幅下滑,费用压降但毛利率下降更快,毛销差收窄,行业迈入“提质增效”转型阶段 [40][41][42] - 渠道结构调整深化,量贩零食高速扩张后进入调整期,社交平台流量红利减弱,传统商超通过“胖东来模式”焕新升级,分销渠道仍在布局 [49][50][53] - 品类红利接棒,魔芋制品、鹌鹑蛋零食、果蔬干类、坚果类等高景气细分持续爆发,品类组合对企业毛利和利润弹性有决定性作用 [54][55] - 展望结构与效率为王,聚焦“品类×渠道”双优企业,龙头企业市占率有望提升 [56][57] - 重点公司洽洽食品短期利润波动大后续有望改善,三只松鼠轻资产改革初显成效但盈利能力有待稳固,盐津铺子多品类扩张带动业绩高增 [59][60][61] 调味品 - 收入温和修复,利润弹性释放,营收增速放缓,毛利率阶段性回升,费用管控稳健,行业转型已现端倪,未来增长需依靠结构升级 [66][67] - 餐饮需求回升缓慢,行业竞争加剧,下游需求修复节奏温和,B端餐饮复苏是主要增长引擎,C端为稳定剂 [69][72] - 原材料回落助推毛利率修复,大豆、白砂糖及PET包装材料价格下降,推动毛利率阶段性修复,龙头企业率先受益 [75][76][77] - 展望弱复苏、稳修复,结构升级主导中长期逻辑,结合新产品抓住新场景的企业有望获更大市场份额 [80] - 重点公司千禾味业成本优化驱动盈利回升,天味食品短期承压期待改善,海天味业结构优化稳步推进,成本红利释放助力盈利超预期 [81][82][83] 速冻食品 - 行业运行概况竞争激烈,缓慢复苏,利润增速放缓,成本与费用压力同步抬升,毛利率小幅修复但单位盈利能力仍受压,费用率止跌回升,净利率有所恢复,行业潜力大,新渠道焕发活力 [85][86][87] - 烘焙率先企稳,品牌更迭与供应链升级并行,烘焙品类热度上升,商超调改、会员店带动需求,冷冻烘焙市场增速快 [91] - 展望短期压力仍存,待餐饮恢复将获得更大弹性,短期压力不改长期增长潜力,竞争倒逼行业集中度提升 [92] - 重点公司立高食品营收增长,利润明显改善,安井食品经营韧性强将随行业改善更进一步,千味央厨短期承压新兴渠道为亮点 [94][95][96] 乳制品 - 2024年营收整体下滑8%,利润波动大,呈现“保收入、让利润”经营取向,收入端增速放缓,净利润波动加剧,盈利修复基础尚不稳固 [100][101] - 奶价变化趋势原奶价格持续走低,阶段性缓解成本压力,但奶价触底反弹有望带动乳企利润回升,目前供需错配仍在延续,消费端修复慢限制奶价回升 [104] - 2024年业绩低谷,2025年边际好转,25年乳制品供需结构优化,奶价触底回升,常温奶库存改善,喷粉减值损失减少,部分细分行业利润弹性突出 [108][109] - 展望盈利修复可期,龙头主导格局或将进一步稳固,行业基本面逐步修复,龙头企业盈利能力有望进一步改善,巩固行业引领地位 [113]
伍超群“零添加”营销翻车市值已蒸发10亿 千禾味业净利失速豪赌60万吨新增产能
长江商报· 2025-07-07 06:39
核心观点 - 千禾味业因"千禾0"商标营销策略被指误导消费者,陷入信任危机,导致股价下跌市值蒸发近10亿元 [1][10] - 公司2024年首次出现营收净利双降,一季度营收同比下降7.15%至8.31亿元 [4][19] - 行业新规将禁止使用"零添加"等宣传用语,公司核心营销优势面临挑战 [23][24] - 公司完成60万吨产能扩建,总产能翻倍至120万吨,但行业同质化严重使扩产成为豪赌 [26][27][28] 公司发展历程 - 1996年创立时主营焦糖色添加剂业务,2001年转型调味品生产 [14] - 2016年上市时营收7.71亿元,2021年增至19.25亿元,5年增长1.5倍 [15] - 2022年借海天"双标门"事件实现业绩跃升,2023年营收32.07亿元,两年净利润增长1.4倍 [16][17] - 2023年扣非净利润5.30亿元首次超过中炬高新成为行业第二 [18] 营销争议事件 - 检测报告显示"御藏本酿380天酱油"含0.011mg/kg镉元素,引发消费者对"零添加"的质疑 [6] - 公司解释"0"为注册商标,产品配料符合国家标准但未直接回应镉元素来源 [7] - 通过放大"0"标识和商标注册策略强化"零添加"暗示,被消费者认为存在误导 [8][9] 产能扩建情况 - 2023年通过定增募集8亿元用于60万吨调味品智能制造项目 [3][26] - 项目总投资12.6亿元,占地近千亩,实现大型智能化发酵罐技术突破 [26][27] - 产能从2022年底的约60万吨扩增至120万吨 [27] 行业竞争态势 - 海天味业、李锦记等竞品纷纷推出零添加产品,行业同质化严重 [22] - 有机酱油、减盐产品等新品类不断涌现 [22] - 新食品安全标准将禁止"零添加"宣传,过渡期2年 [23][24] 管理层应对 - 创始人伍超群承认舆情对品牌造成伤害,预计恢复期10-12个月 [4][10] - 当前重点为品牌修复、产品开发和销售网点建设 [28] - 缺乏对"零添加"概念的明确定义和危机应对预案 [5][22]
千禾味业董事长:让产品简单一点干净一点
证券时报· 2025-07-01 02:10
股东大会与舆情影响 - 公司召开2024年度股东大会,董事长伍超群等高管出席,数十位机构和个人投资者参会 [2] - 3月"千禾0"商标与"零添加"话题引发全网讨论,将酱油市场消费升级与食品安全推向公众视野 [2] - 舆情对品牌造成伤害并影响销量,3月18日至28日产品销量出现相对下滑 [2] - 快消品行业头部企业品牌受舆情影响后恢复期通常为10-12个月 [2] - 公司当前首要工作是品牌修复,其次是强化开发和销售网点建设 [2] - 董事长对公司长期发展充满信心,相信消费者能理解产品质量 [2] 销售表现与渠道建设 - 5月以来公司线上销量环比4月增长约35%,抖音、京东、天猫等平台表现稳步回升 [3] - 沃尔玛、红旗连锁等线下商超销售也出现环比大幅回升 [3] - 公司认识到除产品力外还需加强品牌力和渠道力建设 [3] - 人才、经销商、产品被公司视为三大核心战略要点 [3] 行业政策与公司应对 - 国家卫健委和市场监管总局发布《新规》,禁止预包装食品使用"零添加"等用语 [3] - 《新规》设置两年过渡期,将于2027年3月16日正式实施 [3] - 公司认为《新规》填补行业规范空白,促进生产者规范标识,杜绝市场乱象 [4] - 公司将争取年内完成产品新包装、新标签、新宣传的确定工作,完全符合《新规》标准 [4] - 公司强调在满足国家食安标准基础上,还需不断满足用户需求 [4]
【直击股东大会】千禾味业董事长:相信消费者眼睛是雪亮的 让产品更简单、干净一点
证券时报网· 2025-06-30 21:21
股东大会概况 - 千禾味业于6月27日召开2024年度股东大会,董事长伍超群、副总裁徐毅、董事会秘书吕科霖等高管出席,数十位机构和个人投资者到场参会 [1] 舆情影响与应对 - 3月份"千禾0"商标与酱油"零添加"话题引发全网讨论,对公司品牌造成伤害并影响销量,3月18日至28日期间产品销售出现下滑 [3] - 快消品行业头部企业受舆情影响后恢复期通常为10-12个月,公司当前首要工作是品牌修复,其次是强化开发和销售网点建设 [3] - 5月以来公司线上销量环比4月增长约35%,线下商超销售也实现环比大幅回升,显示市场销售已出现回暖迹象 [4] - 公司认识到除了产品力外,还需加强品牌力和渠道力建设,将人才、经销商和产品作为三大核心战略要点 [4] 行业政策与标准 - 国家卫生健康委和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近期发布新规,明确禁止预包装食品使用"零添加"等用语,设置两年过渡期至2027年3月16日正式实施 [5] - 新规填补了行业规范空白,将有效杜绝市场"零添加"乱象,便于消费者选择 [5] - 公司将在年内完成产品新包装、新标签、新宣传的确定工作,确保完全符合新规标准 [5] 市场趋势与产品策略 - 随着健康观念提升和消费升级,配料简单、味道自然的健康调味品市场需求将持续增长 [5] - 公司产品聚焦酱油、醋、料酒、蚝油四大品类,未来将通过创新满足用户不断升级的需求 [6] - 董事长认为创新能力强、洞察力强、应变能力强的企业才能突出重围,区域性品牌将面临较大压力 [6]
海天味业港股上市创纪录 开启全球化新篇章
搜狐财经· 2025-06-25 10:01
上市概况 - 海天味业于6月19日在港交所上市,成为行业首家「A+H」双上市企业,最终发售价为36.30港元,发行规模超14亿美元 [3] - 香港公开发行获超900倍认购创纪录,成为2022年以来港股超10亿美元规模IPO的"认购王" [3] - 公开发售与国际配售分别录得918.15倍和22.93倍超额认购,发售量调整权全面行使,增发6%股份 [4] 市场地位与业绩表现 - 按2024年收入计,公司是中国调味品行业绝对领导者,市场份额超过第二名两倍以上,连续28年蝉联中国最大调味品企业 [3] - 2013-2024年营业收入复合增长率达11.2%,是全球调味品头部企业中唯一实现双位数增长的企业 [4] - 近10年净利率持续超过20%,累计分红超290亿元,平均年化分红率超60% [4] - 2024年营收约269亿元,较2014年A股上市初期的98亿元实现阶梯式跨越 [6] 业务战略与竞争优势 - 核心产品包括酱油、蚝油、调味酱等,通过产品迭代升级保持稳健增长,同时布局有机、薄盐、无麸质等健康营养赛道 [6] - 凭借强大渠道网络与产品矩阵,持续挖掘下沉市场潜力,拓展消费场景 [6] - 公司兼具规模与增长,战略定力与市场开拓能力突出,行业龙头地位持续巩固 [6] 港股市场影响 - 2025年首5个月港股平均每日成交金额达2,423亿港元,同比上升120%,南向资金累计净流入超6,700亿港元创同期新高 [5] - 优质企业赴港上市提升港股资产质量及流动性,海天味业上市具有示范效应,料带动更多A股龙头企业赴港 [5][6] - 公司上市成为2025年全球消费行业规模第一大IPO,2021年以来全球食品饮料行业规模第一大IPO,近25年全球调味品行业规模第一大IPO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