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胰淀素类似物
icon
搜索文档
辉瑞73亿美元收购Metsera,A股减肥药概念股应声下跌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9-29 06:56
行业趋势与市场表现 - 国内A股和港股创新药企因潜在的商务拓展预期受到投资者追捧,股价节节攀升,尤其被视为跨国药企合作或收购潜在标的的企业涨幅居前 [1] - 辉瑞宣布拟斥资73亿美元收购减肥药物开发商Metsera,此举被视为其重返减肥药赛道的重要信号,但导致A股多家减肥药概念股股价承压 [1] - 全球医药交易数量从2015年的358笔增至2024年的743笔,年复合增长率为8%,总交易金额从569亿美元跃升至1874亿美元 [1] - 中国医药交易增速远超全球,交易数量从55笔增至213笔,总金额从31亿美元飙升至571亿美元 [1] - 今年以来,三生制药、石药集团、恒瑞医药等企业相继斩获50亿美元以上的商务拓展大单,其中恒瑞医药与葛兰素史克签署的协议总金额高达125亿美元,创下中国创新药出海单笔交易新纪录 [1] 商务拓展驱动的估值逻辑演变 - 在针对国产创新药的新估值逻辑中,商务拓展是核心驱动力,如康方生物、科伦博泰、百利天恒、三生制药等企业在对外授权交易落地后均迎来股价显著攀升 [2] - 市场对商务拓展的审视趋于严格,投资者更关注交易细节,如首付款比例、合作方长期开发和商业化能力、未来收益分成是否清晰可期,单纯的“预告式商务拓展”已难打动市场 [2] - 存在商务拓展不如预期导致股价下跌的案例,例如荣昌生物与VorBio订立海外授权协议后,因首付款仅4500万美元且买方公司质地较差,其H股盘中跌超25%,A股触及跌停 [2] - 恒瑞医药与印度药企Glenmark签署协议,后者支付1800万美元首付款及最高10.93亿美元里程碑付款,但公告后公司股价高开低走,市场表现平平 [3] 商务拓展热潮的可持续性与风险 - 有观点认为头部买家“该买的都已经买完了”,后续资产可能面临估值下调和议价更难的问题,例如GLP-1领域在每次产品迭代时资产价格高,但热潮过后剩余资产定价可能不及预期 [2] - 商务拓展能否落地主要取决于买方(跨国药企)的战略需求和时机,国内创新药企业主动权有限,预期落空会导致资本迅速转向和股价剧烈波动 [3] - 辉瑞收购Metsera而非中国企业的事件曾波及国内概念股,例如在辉瑞与三生制药合作前,市场对康方生物与Summit合作的预期落空,导致其港股股价盘中一度跌超5% [3] 新兴机会与未来方向 - 行业专家认为不存在“好项目都被跨国药企买完了”的情况,中国生物科技公司的机会只会越来越多,跨国药企约每隔5到10年调整一次研发战略,每次产业热点更迭都会带来新的商务拓展机会 [4] - 跨国药企有明确的“采购清单”,如特定靶点、抗体或适应症的资产,中国生物科技企业若能针对这些高需求方向开发资产,则更容易达成交易 [4] - 从交易项目类型看,抗体药物偶联物和双抗药物已成为当前国产创新药出海主力,同时海外授权项目研发阶段趋于早期,表明跨国药企对中国企业研发能力认可度提升,愿为早期项目承担更大风险 [5] - 跨国药企为构建产品组合,不再仅关注临床阶段项目,开始涉足更早期研发阶段的产品,以确保产品线持续更新并关注更新颖的技术,例如辉瑞收购Metsera即是为了获得其在减肥和降糖领域的广泛管线布局 [6]
新一代减重药物突破:Amylin疗法或将成为代谢性疾病治疗新星
GLP1减重宝典· 2025-09-06 11:53
全球肥胖危机与胰淀素类药物市场前景 - 2024年全球肥胖人口突破10亿 预计2035年超重及肥胖人群将达40亿 推动降糖减重治疗领域创新研发热潮[4] - 胰淀素类似物因多靶点作用机制备受瞩目 可能突破现有GLP-1受体激动剂市场格局 引领下一代代谢性疾病治疗药物的百亿美元市场变革[4] 胰淀素的科学发现历程 - 1987年由新西兰奥克兰大学团队在糖尿病患者胰腺组织中意外发现 最初命名为"胰岛淀粉样多肽"(IAPP)[6] - 后续研究确认其在血糖调控中与胰岛素协同作用 获得学术名称"Amylin"(胰淀素) 为代谢性疾病治疗开辟新方向[6] 胰淀素的生理功能与作用机制 - 由37个氨基酸构成的神经内分泌激素 与胰岛素共同储存于胰腺β细胞 进食后协同释放入血[7] - 通过抑制胰高血糖素分泌和增强胰岛素敏感性改善餐后血糖 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抑制食物奖赏机制减少食欲[7] - 延缓胃排空并抑制胃酸分泌延长饱腹感 促进脂肪分解增加能量消耗实现减重 还具有促进骨形成作用[7] - 作用机制依赖胰淀素受体系统(AMYRs) 由降钙素受体与受体活性修饰蛋白构成异源二聚体复合物[7] 胰淀素类药物研发进展 - 普兰林肽为首个短效合成胰淀素类似物(2005年上市) 但因疗效欠佳及不良反应导致约半数患者提前终止治疗[8] - 长效胰淀素类似物卡格列肽与天然胰淀素有84%氨基酸同源性 消除原纤维化倾向提升稳定性和半衰期[8] - 卡格列肽每周给药一次可实现6%-10.8%剂量依赖性减重 高剂量组表现优于3.0mg利拉鲁肽(9%)且安全性相当[8] 复方制剂与口服给药突破 - 卡格列肽与司美格鲁肽复方制剂(CagriSema)结合双重机制 在中枢神经系统产生协同增效[9] - 2期糖尿病试验显示治疗32周后平均减重15.6% 超过半数患者减重≥15% 糖化血红蛋白平均降低2.18%[9] - 3期REDEFINE 1试验(68周)证实CagriSema组平均减重22.7% 40.4%患者减重≥25%[9] - 口服GLP-1/胰淀素双受体激动剂Amycretin采用SNAC递送技术 早期临床试验12周平均体重下降13.1%[10] 行业发展趋势 - 从短效制剂到长效复合疗法再到口服创新剂型 胰淀素类药物演进展现代谢疾病治疗领域突破性进展[11] - 创新疗法为患者提供更便捷有效的治疗选择 代表医药科技攻克肥胖和糖尿病的重要里程碑[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