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谢性疾病治疗

搜索文档
新一代减重药物突破:Amylin疗法或将成为代谢性疾病治疗新星
GLP1减重宝典· 2025-09-06 11:53
全球肥胖危机与胰淀素类药物市场前景 - 2024年全球肥胖人口突破10亿 预计2035年超重及肥胖人群将达40亿 推动降糖减重治疗领域创新研发热潮[4] - 胰淀素类似物因多靶点作用机制备受瞩目 可能突破现有GLP-1受体激动剂市场格局 引领下一代代谢性疾病治疗药物的百亿美元市场变革[4] 胰淀素的科学发现历程 - 1987年由新西兰奥克兰大学团队在糖尿病患者胰腺组织中意外发现 最初命名为"胰岛淀粉样多肽"(IAPP)[6] - 后续研究确认其在血糖调控中与胰岛素协同作用 获得学术名称"Amylin"(胰淀素) 为代谢性疾病治疗开辟新方向[6] 胰淀素的生理功能与作用机制 - 由37个氨基酸构成的神经内分泌激素 与胰岛素共同储存于胰腺β细胞 进食后协同释放入血[7] - 通过抑制胰高血糖素分泌和增强胰岛素敏感性改善餐后血糖 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抑制食物奖赏机制减少食欲[7] - 延缓胃排空并抑制胃酸分泌延长饱腹感 促进脂肪分解增加能量消耗实现减重 还具有促进骨形成作用[7] - 作用机制依赖胰淀素受体系统(AMYRs) 由降钙素受体与受体活性修饰蛋白构成异源二聚体复合物[7] 胰淀素类药物研发进展 - 普兰林肽为首个短效合成胰淀素类似物(2005年上市) 但因疗效欠佳及不良反应导致约半数患者提前终止治疗[8] - 长效胰淀素类似物卡格列肽与天然胰淀素有84%氨基酸同源性 消除原纤维化倾向提升稳定性和半衰期[8] - 卡格列肽每周给药一次可实现6%-10.8%剂量依赖性减重 高剂量组表现优于3.0mg利拉鲁肽(9%)且安全性相当[8] 复方制剂与口服给药突破 - 卡格列肽与司美格鲁肽复方制剂(CagriSema)结合双重机制 在中枢神经系统产生协同增效[9] - 2期糖尿病试验显示治疗32周后平均减重15.6% 超过半数患者减重≥15% 糖化血红蛋白平均降低2.18%[9] - 3期REDEFINE 1试验(68周)证实CagriSema组平均减重22.7% 40.4%患者减重≥25%[9] - 口服GLP-1/胰淀素双受体激动剂Amycretin采用SNAC递送技术 早期临床试验12周平均体重下降13.1%[10] 行业发展趋势 - 从短效制剂到长效复合疗法再到口服创新剂型 胰淀素类药物演进展现代谢疾病治疗领域突破性进展[11] - 创新疗法为患者提供更便捷有效的治疗选择 代表医药科技攻克肥胖和糖尿病的重要里程碑[11]
非典型18A样本,银诺医药-B(2591.HK)携首款国产人源长效GLP-1赴港上市,开启商业化元年首秀
格隆汇· 2025-08-15 15:56
行业背景与市场格局 - GLP-1类药物全球销售收入显著 诺和诺德司美格鲁肽2024年收入达293亿美元 礼来替尔泊肽同期收入165亿美元 [1] - 中国市场中进口GLP-1药物占据80%市场份额 本土企业首次实现突破 [1] - 全球代谢性疾病药物市场预计从2024年1454亿美元增至2028年1916亿美元 年复合增长率7.1% [6] - 中国代谢性疾病药物市场预计从2024年164亿美元增至2028年245亿美元 年复合增长率10.6% [6] - 长效GLP-1疗法在整体GLP-1疗法中占比从2018年1.2%增至2024年86.9% 预计2034年达98.7% [6] 疾病负担与患者规模 - 2024年全球20-79岁成人糖尿病患者达5.89亿 相关死亡人数超340万 占全球死亡总数9.3% [3] - 预计2050年全球糖尿病患者总数将攀升至8.53亿 [3] - 中国是糖尿病患者数量最多国家 2024年患者数1.48亿 预计2050年达1.683亿 [3][4] - 糖尿病、超重及肥胖、MASH在中国代谢性疾病药物市场合计占比65.0% 全球市场占比82.3% [3] 公司产品与技术优势 - 银诺医药推出首款国产人源长效GLP-1受体激动剂依苏帕格鲁肽α 于港交所上市 [1] - 依苏帕格鲁肽α是国内获批第四款人源长效GLP-1新药 打破进口垄断格局 [14] - 产品半衰期达204小时 优于司美格鲁肽的168小时 具有更强患者依从性 [14] - 除糖尿病适应症外 肥胖与超重适应症IIb/III期临床试验进行中 MASH适应症获NMPA和FDA批准 [15] - 公司拥有五款临床前候选药物 覆盖糖尿病、肥胖、MASH、阿尔茨海默病等领域 均具全球商业权利 [11] 商业化进展与财务表现 - 依苏帕格鲁肽α于2025年2月正式商业化销售 截至2025年5月31日止五个月实现收入3814.4万元人民币 [17] - 2023年其他收入1684.9万元人民币 2024年其他收入2005.5万元人民币 [17] - 研发开支从2023年4.9亿元人民币显著下降至2024年1.0亿元人民币 2025年前五个月为7655.5万元人民币 [18] - 截至2025年5月31日 公司现金及等价物、理财产品等可动用现金资源超6亿元人民币 [20]
新股首日 | 银诺医药-B(02591)首挂上市 早盘高开285.44% 核心产品依苏帕格鲁肽α今年1月获批上市
智通财经网· 2025-08-15 09:29
上市表现 - 银诺医药-B(02559)首日上市每股定价18.68港元 发行3655.64万股股份 每手200股 净筹资约6.347亿港元 [1] - 上市首日股价涨幅达285.44% 报收72港元 成交额3亿港元 [1] 产品管线 - 核心产品依苏帕格鲁肽α(曾用名:苏帕鲁肽 商品名:怡诺轻)于2025年1月获中国国家药监局批准上市 系国内首个国产原研人源化长效GLP-1受体激动剂 [1] - 管线包含五款临床前阶段候选药物 主要聚焦肥胖/超重及代谢功能障碍相关性脂肪性肝炎(MASH)治疗领域 [1] - 公司正开发依苏帕格鲁肽α的减肥及代谢功能障碍相关脂肪性肝炎适应症 以应对巨大未满足临床需求 [1] 业务定位 - 银诺医药致力于为代谢性疾病患者提供高质量药品 [1]
GLP-1受体激动剂二十年进化史:从实验室发现到临床治疗革命
GLP1减重宝典· 2025-07-09 20:00
GLP-1受体激动剂的里程碑意义 - 2025年正值GLP-1受体激动剂问世20周年,标志着代谢性疾病治疗进入全新时代,彻底改变糖尿病治疗范式并开创代谢调控精准治疗新篇章 [3] - 该类药物从实验室冷门靶点发展为临床治疗核心,展现出从血糖控制到心血管保护、体重管理等多重获益的"器官保护"特性 [4] - 当前研究正向多靶点协同、个体化治疗方向发展,新一代GLP-1受体激动剂在神经退行性疾病、非酒精性脂肪肝等领域展现拓展应用潜力 [4] 科学研发历程与机制突破 - GLP-1的发现可追溯至20世纪60年代,麻省总医院团队在胰高血糖素前体蛋白中发现37肽序列,后被确认为GLP-1 [6] - 80年代研究揭示GLP-1通过结合β细胞表面受体激活腺苷酸环化酶,使cAMP水平飙升,大幅增强胰岛素基因表达与分泌 [6] - SELECT研究显示司美格鲁肽治疗组心血管不良事件风险降低20%,心血管死亡、心衰及全因死亡风险分别下降15%/18%/19% [7] 临床优势与多维作用机制 - GLP-1受体激动剂具有葡萄糖依赖性促胰岛素分泌特性,显著降低低血糖风险,降糖效果媲美基础胰岛素 [13] - 通过中枢食欲调控实现显著减重,临床试验证实其心血管保护作用独立于体重减轻效应 [7][12] - GLP-1/GIP双受体激动剂疗效超越单一GLP-1激动剂,挑战了传统对GIP受体作用的认知 [12][13] 代谢调控网络与未来方向 - GLP-1、GIP和胰高血糖素构成代谢平衡核心三角,GLP-1通过"肠促胰岛素效应"维持餐后血糖稳态 [10][11] - 2型糖尿病患者存在GLP-1分泌异常,表现为基础水平降低和餐后反应减弱,与肠内分泌细胞损伤相关 [11] - 未来研究需聚焦最佳适应人群筛选、个体化给药方案优化及不良反应防控,以平衡疗效与安全性 [9]
首发|首发仅200盒!信达生物双靶点GLP-1减肥药「玛仕度肽」上市,预约!
GLP1减重宝典· 2025-06-27 16:36
全球首个GLP-1R/GCGR双受体激动减重药物获批上市 - 信达生物与礼来合作开发的GLP-1R/GCGR双重激动剂玛仕度肽(信尔美®)于6月27日获中国药监局批准,用于成人肥胖或超重患者的长期体重控制[2] - 该药物是全球首个且唯一获批的GCG/GLP-1双受体激动减重药物,采用"开源节流"双重机制[13][17] 药物作用机制 - 通过激活GLP-1R抑制食欲、延缓胃排空(节流),同时激活GCGR促进脂肪酸氧化和脂肪分解(开源)[4][9] - 双重机制可降低肝脏脂肪含量80.24%(6mg组)、减少腰围11cm(6mg组)[8][20] - 对代谢指标有多重改善:降低血糖、血尿酸、血压,改善胰岛素敏感性和肝脏脂质代谢[13][26] 临床疗效数据 - III期GLORY-1研究显示,48周时6mg组体重平均降低14.8%,82.8%受试者体重下降≥5%,50.6%下降≥15%[20] - 基线肝脏脂肪≥10%的受试者中,6mg组肝脏脂肪含量减少80.24%,显著优于安慰剂组(-5.27%)[22] - 高剂量探索研究(16mg)显示20周减重幅度达21%,为半年内最显著减重效果[24] 适应症拓展潜力 - 针对代谢功能障碍相关脂肪性肝炎(MASH)显示治疗潜力,目前全球尚无特效药物[21][22] - 正在开展7项III期临床研究,覆盖肥胖、2型糖尿病、OSA合并肥胖等适应症[27][28] - 计划启动青少年肥胖、MASH、HFpEF等新临床研究[29] 市场与社会价值 - 中国超重肥胖人群形势严峻,国家卫健委已将"健康体重管理行动"纳入健康中国2030战略[17] - 注射笔设计提升便利性:全程隐藏针头、即用即抛、无痛感注射技术[25] - 有望重塑肥胖及代谢疾病治疗标准,减轻社会经济负担[2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