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脊柱机器人
icon
搜索文档
三友医疗:脊柱集采出清,全球化布局脊柱机器人+超声骨刀-20250530
华安证券· 2025-05-30 18:23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1][7][77] 报告的核心观点 - 报告研究的具体公司是医工结合、创新驱动、全球化定位的国产骨科创新型企业,核心管理层具备国际化视野,核心产品在全球具备较强竞争力 [4] - 全国集采常态化,公司传统植入类耗材出清在即,进入稳步增长阶段,2024年部分产品销量增长显著 [5] - 公司致力于构筑“JAZZ脊柱耗材 + 超声骨刀 + 骨科机器人”的核心产品矩阵,形成强大的产品生态壁垒 [6] - 预计公司2025 - 2027年营业收入和归母净利润将实现不同程度增长,看好公司国内脊柱耗材、海外高端脊柱、有源设备及耗材收入增长,以及未来3 - 5年脊柱机器人的增长潜力 [7]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脊柱领域的创新驱动型企业 - 立足脊柱,十年打磨成长为骨科新星,专注于医用骨科植入耗材,主要产品为脊柱类及少量创伤类植入耗材,控股及参股子公司产品包括超声骨刀和手术机器人 [15] - 股权结构清晰,截至2025年一季报,QM5 Limited为第一大股东,三位联合创始人合计持股27.13%,为实际控制人 [20] - 传统业务受集采扰动,但呈现拐点趋势,2024年以来集采影响逐渐出清,公司拓展海外业务、研发新兴业务,收入及利润端在25Q1向好,有源设备占比提升 [21][25] 集采之下脊柱耗材国产化进程加速 - 四大骨科耗材市场经历多轮集采,集采压力基本出清,政策端见底,规则不断优化,推动国产品牌市场占有率提升,加速国产化进程 [29] - 脊柱植入耗材赛道成长性良好,我国脊柱耗材行业市场规模快速增长,发展前景向好,2021年市场规模为102亿元,同比增长13亿元,集采后国产份额有望提升 [33][35][36] - 公司脊柱类产品覆盖全面,创新性优势突显,研发中心有完善体系和多学科团队,产品涵盖核心组件,适应症广泛,持续创新理念和临床需求导向使其同类产品领先同行 [37][41] 超声骨刀 + 手术机器人,彰显国际化定位 - 超声骨刀是新型外科手术工具,临床应用领域广泛,全球市场规模大,2024年约143.1亿美元,预计2032年增长至363亿美元 [45][47] - 水木天蓬掌握超声骨刀核心技术,未来销售有望快速提升,其产品适用于全身骨组织,成为行业标杆,海外获国际认可,国内市占率第一 [48][53][56] - 公司全资收购水木天蓬股权,通过Implanet加速出海,收购法国Implanet控股权,利用其渠道加速海外输出,协同推广产品,引入其产品丰富自身产品线 [58][61] - 子公司春风化雨布局脊柱机器人,打开收入增长上限,脊柱手术机器人市场发展迅速,2024年规模约26.40亿美元,预计2032年增长至65亿美元,该机器人已在北美临床入组,加速注册申报工作 [62]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 - 业绩拆分与盈利预测,公司业务拆分为四大主体,预测25 - 27年脊柱类植入耗材收入3.82/4.55/5.20亿元,有源设备及耗材收入1.90/2.75/4.00亿元,创伤类植入耗材收入0.22/0.26/0.28亿元,其他业务收入0.04/0.04/0.04亿元 [70][71] - 可比公司估值,选取A股医药生物板块下的骨科高值耗材公司对比,预测公司2025 - 2027年市盈率(PE)为62/36/23倍,高于可比公司均值 [75] - 投资建议,预计公司2025 - 2027年营业收入和归母净利润增长,看好公司多方面增长潜力,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77]
三友医疗(688085):脊柱集采出清,全球化布局脊柱机器人+超声骨刀
华安证券· 2025-05-30 17:12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首次覆盖三友医疗,给予“买入”评级 [1][7][77] 报告的核心观点 - 三友医疗是医工结合、创新驱动、全球化定位的国产骨科创新型企业,核心产品在全球具备较强竞争力 [4] - 全国集采常态化,公司传统植入类耗材出清在即,将进入稳步增长阶段 [5] - 公司致力于构筑“JAZZ 脊柱耗材 + 超声骨刀 + 骨科机器人”的核心产品矩阵,形成强大的产品生态壁垒 [6] - 预计公司 2025 - 2027 年营业收入和归母净利润将实现显著增长,看好公司未来在国内脊柱耗材、海外高端脊柱、有源设备及耗材、脊柱机器人等领域的发展潜力 [7][70][77] 各部分总结 脊柱领域的创新驱动型企业 - 三友医疗成立于 2005 年,专注于医用骨科植入耗材,主要产品为脊柱类及少量创伤类植入耗材,控股及参股子公司产品包括超声骨刀和手术机器人 [15] - 截至 2025 年一季报,QM5 Limited 为第一大股东,三位联合创始人合计持股 27.13%,为实控人 [20] - 公司传统业务受集采扰动,但 2024 年后集采影响逐渐出清,收入及利润端在 25Q1 向好;收入结构上,传统业务收入下滑,有源设备占比提升 [21][25] 集采之下脊柱耗材国产化进程加速 - 骨科植入器械分为脊柱类、创伤类、关节类及运动医学类,经历多轮集采后政策趋于稳定,集采规则优化推动国产品牌市场占有率提升 [26][29] - 脊柱植入耗材赛道成长性良好,我国脊柱耗材行业市场规模逐年上涨,集采后国产替代加速 [33][35] - 公司脊柱类产品覆盖全面,适应症广泛,研发团队具备多学科背景,核心产品如 Adena 脊柱内固定系统在同类产品中领先 [37][41] 超声骨刀 + 手术机器人,彰显国际化定位 - 超声骨刀利用高频超声振动切割骨组织,临床应用广泛,全球市场规模超 100 亿美元,预计 2032 年将达 363 亿美元 [45][47] - 水木天蓬掌握超声骨刀核心技术,产品成为行业标杆,海外获国际认可,国内市占率第一 [48][53][56] - 公司 2021 年和 2024 年两次收购实现对水木天蓬 100%控股,2024 年出资 500 万欧元控股法国 Implanet,加速国际化拓展 [58][61] - 公司通过参股春风化雨 33.15%布局脊柱机器人,该机器人和超声骨刀在 2024 年北美脊柱年会展出获认可,目前在北美临床入组并加速注册申报 [62]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 - 预计 2025 - 2027 年脊柱类植入耗材业务收入为 3.82/4.55/5.20 亿元,有源设备及耗材业务收入为 1.90/2.75/4.00 亿元,创伤类植入耗材业务收入为 0.22/0.26/0.28 亿元,其他业务收入为 0.04/0.04/0.04 亿元 [70][71] - 选取大博医疗、春立医疗、威高骨科、康拓医疗作为可比公司,三友医疗 2025 - 2027 年预测市盈率为 62/36/23 倍 [75] - 预计公司 2025 - 2027 年营业收入分别为 5.99/7.59/9.52 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0.90/1.54/2.38 亿元,看好公司未来发展潜力,给予“买入”评级 [7][77]
器械前沿科学沙龙会议——人机共生时代已来
2025-05-19 23:20
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 **行业**:骨科手术机器人行业 - **公司**:天智航、建佳、微创、美敦力、史赛克、心脉、泌尿等 [17][18][20]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1. **市场现状** - 国内骨科手术机器人市场处于起步阶段,竞争激烈,参与品牌近 20 个,但装机量有限,市场渗透率极低,远低于腔镜机器人 [1][2] - 脊柱机器人年装机量约 30 台,关节机器人十几台,创伤机器人仅一两台 [1][2] - 2019 年国内关节手术量约 110 万台,加上其他类型手术总量至少 300 万台,而国内主要厂商累计使用机器人手术仅几千台,国外渗透率在 10% - 20%左右 [15] 2. **采购决策** - 采购决策流程复杂,耗时约两年,涉及设备立项、预算申报和招标挂网等环节,终端价格在几百万元区间,需走设备销售流程 [1][3][4] - 预算可能来自院内、财政或专项资金 [3] 3. **患者与医院情况** - 患者对骨科机器人持积极态度,但行业收费体系不成熟,脊柱手术部分地区有收费标准,关节和创伤手术缺失,导致医院使用面临经济压力,影响市场渗透率 [1][5][6][7] - 骨科机器人手术费用高于传统手术,自付金额差异大,江浙一带医院收费约 3.5 万元,其他地区 2 万元至几千元不等,价格是影响渗透率的重要因素,部分地区政府出台指导性文件限制收费增长 [1][8][9] 4. **价格情况** - 脊柱机器人终端价格约 1100 万元,关节机器人全套约 1200 万元,两模块约 700 - 800 万元,创伤机器人常与其他设备打包出售,进货渠道价格通常为终端价的五折左右,价格在过去几年有明显下降趋势 [1][10][11][12] - 行业竞争加剧使头部公司产品价格被迫降低 [13][14] 5. **商业化速度** - 骨科手术机器人商业化速度不如腔镜机器人,核心原因是适应症范围窄,且缺乏政策支持 [15] 6. **商业模式** - 骨科手术机器人商业模式可通过耗材驱动收入增长,目前设备销售占主要营收,耗材收入少,未来随着行业发展和收费体系完善,耗材收入预计会增加并可能超越设备销售收入 [3][16] 7. **技术水平** - 国内脊柱机器人技术与美敦力等国际头部企业相比,在术前计划、手术导航和大数据规划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 [3][17] - 关节机器人领域,国内品牌在骨科植入物技术成熟度和成本控制方面具有优势,与国际品牌差距小于脊柱机器人领域 [3][18] 8. **出海销售** - 建佳、天智航和微创等国产企业在关节领域有优势,有望在海外市场取得良好表现 [19] - 微创出海销售表现优异,原因是集团化运作,有全球布局和多条产品线,海外有现成销售渠道,且海外骨科器械可收费 [20][21] - 国内许多企业如天志行、建佳、合华和广化等都在积极出海销售并获取相关注册证 [22] 9. **企业类型优劣** - 做耗材起家的公司有行业经验、人脉资源和临床口熟悉度等优势,但缺乏设备销售能力,领导层可能不重视机器人业务,产品缺乏技术深度 [23][24] 10. **技术迭代** - 脊柱机器人技术成熟,未来改进集中在操作流程和软件平顺度等细小方面 [25] - 关节手术机器人未来应向软组织处理靠拢,未来两到五年内可能有突破性迭代发展 [25][27] 其他重要但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国内病人与医生信息不对等,病人对骨科机器人的态度很大程度取决于医生认可度,大型三甲医院将其作为宣传重点,进行引导性教育和宣传工作 [6] - 医院采购设备时通常要求厂家赠送耗材,各地市尚未建立收费编码体系,导致前期耗材收费作用有限,跟台服务收费仅在少数地方零星发生,总体金额不大 [16] - 现有的骨科机器人精度包括国产品牌都可达到 0.1 毫米,已完全满足临床需求 [26]
财报季新趋势!并购与分拆大戏上演
思宇MedTech· 2025-02-24 12:28
合作伙伴征集:2025全球手术机器人大会 报名:首届全球眼科大会 | 展位有限 报名:首届全球心血管大会 | 奖项评选 报名:首届全球骨科大会 | 奖项评选 近日,许多医疗技术公司公布了第四季度财报信息和全年财报信息,其中有两条动态值得关注。 一是 碧迪医疗(Becton, Dickinson and Company) 宣布了一项战略决定, 将其生物科学和诊断部门从公司业务中分离出去。 该部门将成为一个独立的 公司,或者被出售给另一家公司。这样做的目的可能是为了专注于核心业务,提高运营效率,或者为股东释放价值。 二是 捷迈邦美(Zimmer Biomet) 宣布 以11亿美元的价格收购Paragon 28, 这 是一 家专注于骨科医疗设备的公司,这项收购利于扩大捷迈邦美产品 线,增强在骨科领域的竞争力,并可能通过整合资源和市场渠道来实现增长。 与此同时, Globus Medical 也公布了 以约2.5亿美元收购脊髓刺激公司Nevro的计划。 除去碧迪医疗、捷迈邦美之外,还有很多公司有类似的亮点决策,现思宇将其整理如下,供读者参考。 # 碧迪医疗 剥离生命科学业务,以加大对医疗科技领域的投资 公司首席执行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