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
搜索文档
 奋进的河南——决胜“十四五”丨文旅票根里的消费活力
 河南日报· 2025-10-23 07:51
 行业趋势:票根经济的兴起与模式 - 票根经济是以票根为载体或纽带,通过折扣、满减、积分等形式链接其他消费场景,构建涵盖票务销售、消费衍生、文化传播等环节的新型经济形态 [2] - 该模式将原本孤立的产品或服务串联起来,让不同领域的消费资源流动与共享,实现多方共赢,将流量最大化转化为经济增量 [5] - 消费者凭借一张票根可解锁吃住行玩等一系列福利,例如凭演唱会门票获取周边酒店、景区门票折扣,或通过电影票根解锁商圈消费满减 [2]   市场表现:郑州文旅消费活力 - 2024年郑州市举办大型营业性演出47场,观众达96万人次,今年以来审批营业性演出约5万场,剧目751个,各大剧场一票难求 [2] - 演出期间郑州推出酒店、景区联动服务,有效延长观众停留时间,以票根串联起吃住行游购娱整个消费链 [2] - 2023年至2025年上半年,河南省接待游客27.23亿人次,旅游综合收入2.64万亿元,年均分别增长6.8%和7% [4]   案例实践:票根经济的商业应用 - 郑州奥斯卡龙湖金融岛影城通过观影票根联动商圈合作门店,提供满减优惠,激活商圈消费 [3] - 郑州大剧院推出“艺游郑州”文商旅促消费活动,联动博物馆、餐饮、住宿等全市商业业态品牌,为观众提供多重消费优惠,外地观众凭异地身份证或车票可享指定场次5折购票 [3] - 2025五月天25周年巡回演唱会郑州站期间,大量歌迷涌向蜜雪冰城总部概念店及周边餐饮店,带动粉丝套餐和专享优惠消费 [3]   行业影响:文旅融合与品牌提升 - 票根经济将短期演唱会消费转化为对本地特色产品、文化体验的持续关注,提升游客体验并助力城市文旅品牌传播 [3] - 文化和旅游消费正向着融合、创新方向前进,一场演出能带动旅游、促进商业消费 [3] - 河南省坚持以“老家河南”“行走河南·读懂中国”品牌为统领,持续提升文旅形象 [4]
 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在朝鲜上演
 人民网-国际频道 原创稿· 2025-10-15 17:10
 文化交流事件 - 中国上海艺术团于10月7日至12日访问朝鲜,演出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1] - 演出是为庆祝朝鲜劳动党成立80周年,由朝鲜文化省邀请进行[1] - 首场演出于10月9日在东平壤大剧场举行,朝鲜高层官员出席观看[1]   演出反响与评价 - 首场演出引发热烈反响,许多观众感动落泪,专业观众称赞其为革命性与艺术性完美融合的中国现代舞剧典范[1] - 朝鲜《劳动新闻》报道称该剧以紧凑情节和优雅舞蹈生动呈现了中国共产党地下工作者的牺牲精神,赢得观众热烈喝彩[2] - 中国驻朝鲜大使王亚军表示演出以精湛表演赢得朝鲜观众共鸣和高度赞誉[1]   合作意义与展望 - 此次演出被视为进一步增进朝中两国人民友好感情的重要契机[2] - 期待中朝两国艺术家和艺术团体进一步加强交流合作,为两国友好作出新贡献[1]
 相约艺术盛会 奏响时代强音
 人民日报· 2025-10-15 06:12
 活动概况 - 第十四届中国艺术节将于2025年10月16日至11月5日在重庆市和四川省举办,旨在集中展现文艺新高度、新气象 [1] - 活动期间将呈现100余台(个)优秀舞台艺术作品,1000余件美术、书法篆刻和摄影作品,以及174个群众文艺作品 [1] - 活动定位为“艺术的盛会、人民的节日”,将推出10场群众文化活动及精品文旅线路以拉近艺术与群众的距离 [1][4]   舞台艺术成果 - 本届艺术节将展示包括京剧《齐白石》、杂技剧《先声》、舞蹈诗剧《蜀道》在内的100余台(个)优秀舞台艺术作品 [2] - 新时代舞台艺术佳作频出,涵盖反映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绿色发展、红色血脉等多元主题,如话剧《青松岭的好日子》、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等 [2] - 年轻一代文艺工作者担当重任,例如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文艺晚会中,00后演员比例超过50% [2]   人才培养与支持 - 行业通过实施编剧、戏曲表演、声乐、魔术等多领域领军人才培养计划,支持文艺工作者成长 [3] - 举办新时代舞台艺术创作领军人才高级研修班等政策,助力文艺工作者加强知识储备和艺术训练 [3]   群众文艺发展 - 群众文艺活动活跃,本届艺术节有音乐、舞蹈等六大门类作品参评第二十届群星奖,共有5039个作品(团队)参选,参与人员约29.5万人,174个作品(团队)入围终评 [6] - 群众文艺团队遍地开花,作品由程序员、工程师、餐饮经营者等各行各业人士参与创作演出,体现“群众创,群众演”的特点 [6] - 各地“村晚”等活动极大丰富了农村文化生活,并带动了乡村旅游和产业发展 [5][6]   传统文化创新与科技融合 - 文艺工作者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灵感,创作出舞剧《杜甫》、川剧《梦回东坡》等优秀作品,国潮元素与传统文化融合迅速圈粉 [7] - 科技赋能丰富文艺创作形式,如新国风沉浸式幻境秀《新刘海砍樵》、话剧《苏堤春晓》推出第二现场实现异地共赏 [8] - 中央民族乐团联合抖音直播发起“DOU有国乐”计划,百余名艺术家入驻,使优质文化资源跨越地域限制 [8] - 本届艺术节将采用“互联网+演艺”模式,以创新拓展艺术表现空间和提升审美体验 [8]
 “永不消逝的电波”在平壤回响
 人民日报· 2025-10-15 06:12
 演出活动概况 - 中国上海艺术团于10月7日至12日访问朝鲜,在平壤东平壤大剧场演出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1] - 此次演出是为庆祝朝鲜劳动党成立80周年,应朝鲜文化省邀请进行[1] - 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自2018年创排以来,在朝鲜的第二场演出是其第789场演出[2]   演出内容与反响 - 舞剧以英雄模范人物李白为原型,讲述上世纪40年代末中国共产党地下工作者的故事,全剧没有台词[1][2] - 现场观众对“渔光曲”等经典舞段的编排和舞技报以掌声,许多观众被剧情感动落泪[2] - 第二场演出结束时,演员先后3次谢幕,现场掌声和欢呼声持续了16分钟之久[2] - 朝鲜官方媒体《劳动新闻》评价该剧情节紧凑、舞蹈优雅,生动呈现了不怕牺牲的精神[3]   文化交流意义 - 朝鲜文化省和中国驻朝鲜使馆向艺术团献花篮,朝鲜观众上台献花祝贺演出成功[2] - 中国驻朝鲜大使表示,演出赢得了朝鲜观众的共鸣和高度赞誉,期待两国艺术团体加强交流合作[2] - 此次演出被视为进一步增进朝中两国人民友好感情的重要契机[3]
 中国红色经典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在朝成功上演
 新华社· 2025-10-13 17:01
 演出活动概况 - 上海艺术团在平壤成功上演红色经典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1] - 演出在东平壤大剧院举行,分别于9日和11日上演两场[1] - 演出结束后观众上台献花,现场反应热烈[1]   演出内容与反响 - 舞剧以上世纪40年代末的上海为背景,讲述中国共产党地下工作者传递情报、破坏敌方阴谋的故事[1] - 演出以紧凑情节和优雅舞蹈展现地下工作者的英勇精神和斗争面貌[1] - 朝鲜劳动党中央委员会部长、外务省、文化省等部门干部及2000多名观众观看演出[1]   文化交流意义 - 此次演出是为庆祝朝鲜劳动党成立80周年而进行的文化交流活动[1] - 演出被视为增进朝中两国人民友好感情和纽带的重要契机[1]
 中国上海艺术团赴朝访问演出
 解放日报· 2025-10-13 09:49
 文化交流活动 - 中国上海艺术团应朝鲜文化省邀请赴朝鲜访问演出,文化和旅游部部长孙业礼任团长,上海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赵嘉鸣任副团长[1] - 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于当地时间10月9日及11日在朝鲜东平壤大剧场上演两场[1] - 朝鲜劳动党中央委员会部长朱昌日、金正顺,朝鲜文化相承正奎,中国驻朝鲜大使王亚军等观看演出[1]   演出反响与内容 - 演出结束时朝鲜文化省和中国驻朝鲜大使馆送上花篮,朝鲜观众上台献花,演员数次谢幕,全场观众站立鼓掌,掌声和喝彩持续不断[1] - 舞剧背景设定于上世纪四十年代末解放前夕的上海,讲述中国共产党地下工作者潜伏敌营传递情报并壮烈牺牲的故事,展现了对党的忠诚和理想信仰的坚定[1] - 孙业礼部长和王亚军大使慰问艺术团演员,称赞演出以精湛表演跨越国界和语言,赢得朝鲜观众发自内心的感动和共鸣,展现了中国艺术家高超的艺术水准[1]   纪念活动 - 当地时间10月10日上午,上海艺术团全体人员冒雨参谒中朝友谊塔,向友谊塔敬献花篮并默哀,深切缅怀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们的丰功伟绩和不朽功勋[2]
 中国驻朝鲜大使王亚军会见中国上海艺术团副团长、上海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赵嘉鸣
 人民网-国际频道 原创稿· 2025-10-09 12:49
 外交文化活动 - 中国驻朝鲜大使王亚军于10月8日会见了中国上海艺术团副团长、上海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赵嘉鸣一行 [1] - 双方就深化中朝文化领域交流合作、促进两国民心相通、增进中朝民间友好等议题交换了意见 [1] - 此次活动以中国上海艺术团在朝鲜演出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为契机展开 [1]
 拼手速 “乐赏上海”文化消费券第二轮明发放 首轮已发放29.6万张 资金撬动比1:3.25
 解放日报· 2025-09-18 09:40
 消费券发放规模与效果 - 首轮消费券发放超29.6万张 资金撬动比达1:3.25 [1] - 消费券订单占票务平台"演际"交易订单的44% 票面额约占交易总额的40% [4] - 约50%订单在发券当天使用 单张订单占比约56% 2张订单占比约34% [4]   消费券核销与用户增长 - "满500减200"消费券核销率最高达33% 其次为"满800减300"(27%)和"满300减100"(23%) [4] - 首轮消费券发放期间票务平台"演际"新增用户环比增长约4倍 [3] - "首次因消费券购票"新用户群体中 话剧占比55% 音乐会占比18.5% [3]   演出市场提振效果 - 消费券适用演出在票星球平台订单增长近5倍 脱口秀/Livehouse/中小剧场演出增幅达3-5倍 [4] - 热门项目销售额显著增长 包括《繁花》《悲惨世界》《不眠之夜》《永不消逝的电波》等 [4] - 上海大剧院体系使用消费券售出3000余张票 优惠金额达45万元 [9][10]   消费券使用场景与剧目覆盖 - 涵盖话剧/歌剧/舞剧/音乐会/音乐剧/戏曲/Livehouse/脱口秀/沉浸式演出/电竞比赛等类型 [1] - 核销率高的剧目包括《莫扎特》《海上钢琴师》《倒数时刻》《卡拉马佐夫兄弟》等 [5][6] - 上海话剧艺术中心19部剧目加入用券行列 包括《风雪山神庙》《清明上河图密码》等 [2]   平台参与与技术支持 - 支付宝12秒内所有券抢空 微信1分18秒告罄 云闪付"满1000减400"线下券5秒抢光 [7] - 平台领券请求成功峰值达支付宝每秒3584次 微信每秒1346次 [7] - 云闪付平台支持线上线下双渠道核销 方便中老年观众线下咨询使用 [10]   消费者行为与反馈 - 消费券显著降低尝试成本 促使非热门时段或相对冷门剧目上座率提升 [4] - 观众通过拼单方式最大化优惠 如三张《查理与巧克力工厂》票仅需1147元 [8] - 消费者建议优化消费券与票务平台项目绑定 实现"购票时立减"更便捷 [8]   行业发展趋势 - 文旅商体展融合发展再升温 全国观众组团入沪看演出成为热门话题 [1] - 消费券政策促进演出市场多元化发展 平衡整体票房 [4] - 第二十四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将举办 55台演出中境外项目占比近六成 [11]
 朱洁静:舞蹈就像一双巨大的手托着我(人物)
 人民日报· 2025-05-22 06:12
 舞剧《朱鹮》的艺术成就   - 舞剧《朱鹮》被誉为"东方天鹅湖",融合芭蕾等西方舞蹈元素与中国舞元素,表现朱鹮的纤细与敏感 [5]   - 该剧自2014年首演以来,通过每一帧如画的舞台呈现,向观众传递人与自然相伴相生的理念 [5]   - 2021年登上央视春晚表演《朱鹮》片段,进一步扩大影响力 [6]     朱洁静的舞蹈生涯   - 朱洁静6岁开始学习舞蹈,10岁从3000多名竞争者中脱颖而出考入上海市舞蹈学校 [3]   - 16岁成为职业舞者,23岁成长为上海歌舞团首席演员,主演《野斑马》《霸王别姬》等多部经典舞剧 [4]   - 2009年膝盖重伤后通过5个月康复训练奇迹般重返舞台,展现出对舞蹈的极致坚持 [4]     现象级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   - 朱洁静在2018年排练中成功塑造"兰芬"角色,通过生活化舞蹈动作展现烟火气 [5]   - 该剧至今已演出700多场,成为现象级作品,2020年其选段《晨光曲》登上央视春晚 [5][6]     艺术追求与专业精神   - 朱洁静坚持30多年每日练功,用"疯子般的磨练"换取舞台上的光芒 [5]   - 2025年带伤完成《幽兰》排练并表演,期间经历6次化疗与19次放疗仍坚持艺术追求 [6]   - 最终在2025年获得中国戏剧梅花奖,标志其艺术成就达到新高度 [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