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诗剧《蜀道》
搜索文档
中国艺术节如何激发文旅消费新动能
新华网· 2025-11-03 15:15
打卡剧目中描绘的热门景区、观赏无人机打造的科技光影秀、在沉浸式夜游场景中"穿越时空"……正在川渝大地 举办的第十四届中国艺术节,通过精品剧目展演、"跟着演出去旅行"等特色线路,巧妙串联起演出场馆、旅游景 区与文化地标,在艺术欣赏与旅游体验的有机结合中,激发文旅消费的新动能。 从"观演"到"沉浸":文化消费新场景的体验升级 据了解,第十四届中国艺术节整体活动将持续至2025年底,100余台(个)优秀舞台艺术作品,174个群众文化作 品,约1000件美术、书法篆刻、摄影作品将陆续亮相。 这些精品艺术作品还将通过巡回演出、驻场呈现、延展展览等方式,实现"留下来""演下去",不断叠加效应,持 续放大艺术成果的服务效能和市场效益。 "文旅+百业""百业+文旅":产业协同激活消费新生态 "新韵重庆"无人机灯光秀以5000架无人机为"空中画笔",将静态文化元素转化为动态光影秀,打造沉浸式科技文 旅体验;四川宜宾文旅会展集团旗下兴文石海景区打造的"仙宴洞天——逍遥宴"在溶洞内打造苗疆风情长桌宴, 结合灯光秀与非遗歌舞,实现"移动式"民族风情体验……在本届艺术节中,"文旅+百业""百业+文旅",艺术与文 旅的深度融合持续激活消 ...
新华网文化观察丨中国艺术节如何激发文旅消费新动能
新华网· 2025-11-03 10:07
新华网成都11月3日电(蔡霈霜)打卡剧目中描绘的热门景区、观赏无人机打造的科技光影秀、在沉浸式夜游场景中"穿越 时空"……正在川渝大地举办的第十四届中国艺术节,通过精品剧目展演、"跟着演出去旅行"等特色线路,巧妙串联起演出场 馆、旅游景区与文化地标,在艺术欣赏与旅游体验的有机结合中,激发文旅消费的新动能。 从"观演"到"沉浸":文化消费新场景的体验升级 "看完川剧《梦回东坡》,再去三苏祠打卡,这种'白天游景点、晚上看演出'的旅行方式太赞了!"艺术作品与景区形成的联 动,让文化体验从"单向观看"变为"双向沉浸",游客对这样的文旅融合体验赞不绝口。 10月16日,由文化和旅游部、四川省人民政府、重庆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第十四届中国艺术节在四川成都启幕,并将于 11月5日在重庆闭幕。这场以"艺动巴山蜀水 共绘时代新篇"为主题的艺术盛宴,推出了"跟着第十四届中国艺术节游川渝"100个 文旅特色场景,涵盖夜游经济、文博艺术、科技艺术、特色街区、文创市集等多元领域。 10月16日,演员在第十四届中国艺术节开幕演出中表演《润川化蜀》篇章。新华社记者 胥冰洁 摄 在第十四届中国艺术节开幕式上,四川原创舞蹈诗剧《蜀道》大放异彩 ...
巴山蜀水铺展多彩艺术画卷(深观察)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10-22 07:02
活动概况 - 第十四届中国艺术节于10月16日在四川成都开幕,主题为“艺动巴山蜀水 共绘时代新篇”,由文化和旅游部、重庆市人民政府、四川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 [4] - 活动呈现100余台优秀舞台艺术作品、170余个群众文艺作品、1000件全国优秀美术、书法篆刻和摄影作品 [4] - 整体活动将持续至年底,采用“互联网+演艺”模式增强年轻人参与感 [13] 舞台艺术创作 - 开幕演出舞蹈诗剧《蜀道》以“五丁开道”传说串联李冰治水、文翁化蜀等历史,展现“一条古蜀道,半部华夏史” [5] - 优秀舞台作品包括京剧《齐白石》、杂技剧《先声》、抒情话剧《大漠日记》、音乐剧《逐梦》等,题材覆盖历史、支教、铁路建设等时代主题 [6][7] - 儿童歌舞剧《猫神在故宫》全国巡演160余场,婺剧《三打白骨精》融入变脸、无人机等创新元素,在全球20多个国家和地区演出100余场 [8] - 丰富的舞台作品吸引越来越多年轻人走进剧场,体现文艺创作守正创新的市场回馈 [8] 群众艺术参与 - 群众文艺爱好者带来音乐、舞蹈、戏剧等六大门类作品参评第二十届群星奖,如沈阳文旅青年合唱团《东北风》由80名不同行业音乐爱好者组成 [9] - 全国优秀美术、书法篆刻、摄影展览在成渝两地开幕,配套名家讲座、艺术工作坊等活动,推动美术馆向城市艺术会客厅转型 [10] - 文华奖、群星奖参评作品开展惠民展演,舞台延伸至社区、街区、景区,实现从“台上演”到“全民享”的转变 [11] 文旅融合与双城联动 - “2025成渝戏剧双城记”汇聚中国、法国、英国等31部剧目、84场演出,通过“戏剧+艺术”跨界融合构建文旅消费新场景 [12] - 川渝联合推介100个文旅特色场景,涵盖洪崖洞、大足石刻、锦里等景点,推动夜游经济、文博艺术等深度融合 [13] - 双城联动打破剧场与景区界限,将静态文化遗产与当代艺术对话,转化文化影响力为旅游吸引力,实现人文经济共赢 [13]
蜀道迎宾 川渝共启艺术盛会
四川日报· 2025-10-17 08:26
活动概况 - 第十四届中国艺术节于10月16日在四川大剧院开幕 [3] - 该国家级文化艺术盛会时隔28年再次回到成都举办 [3] - 本届艺术节首次采用川渝两地共同承办形式 在四川启幕 在重庆闭幕 [3] 开幕式亮点 - 开幕式上演了四川原创舞蹈诗剧《蜀道》 该剧以李白诗篇和五丁开道等典故演绎古蜀道历史 [4] - 演出内容涵盖李冰治水 文翁化蜀 剑阁峥嵘等巴蜀文化元素 [4] - 演出尾章展现了蜀道从天堑变为通途的古今对比 获得全场热烈掌声 [4] 活动内容与特色 - 艺术节期间将举办文华奖评选 特邀剧目展演 惠民演出 美术展览及艺术评论等一系列活动 [4] - 川渝两地携手推出“戏剧双城记” 美术作品展 杂技魔术展演 以及非遗展 数字艺术展等多元内容 整体活动将持续至年底 [4] - 艺术节广泛采用“互联网+演艺”模式 以增强年轻群体参与感 打造全民艺术盛会 [5] 文旅融合举措 - 艺术节成为“锦绣天府·安逸四川”与“雄奇山水·新韵重庆”携手共建巴蜀文旅走廊的亮眼名片 [3] - 在文化和旅游部指导下 川渝共同推出“跟着第十四届中国艺术节游川渝”100个文旅特色场景和“美术馆之夜”等精品文旅线路 [4] - 通过拉近艺术与公众距离 持续推动文旅深度融合 在更大范围释放节会效应 [4]
相约艺术盛会 奏响时代强音
人民日报· 2025-10-15 06:12
活动概况 - 第十四届中国艺术节将于2025年10月16日至11月5日在重庆市和四川省举办,旨在集中展现文艺新高度、新气象 [1] - 活动期间将呈现100余台(个)优秀舞台艺术作品,1000余件美术、书法篆刻和摄影作品,以及174个群众文艺作品 [1] - 活动定位为“艺术的盛会、人民的节日”,将推出10场群众文化活动及精品文旅线路以拉近艺术与群众的距离 [1][4] 舞台艺术成果 - 本届艺术节将展示包括京剧《齐白石》、杂技剧《先声》、舞蹈诗剧《蜀道》在内的100余台(个)优秀舞台艺术作品 [2] - 新时代舞台艺术佳作频出,涵盖反映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绿色发展、红色血脉等多元主题,如话剧《青松岭的好日子》、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等 [2] - 年轻一代文艺工作者担当重任,例如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文艺晚会中,00后演员比例超过50% [2] 人才培养与支持 - 行业通过实施编剧、戏曲表演、声乐、魔术等多领域领军人才培养计划,支持文艺工作者成长 [3] - 举办新时代舞台艺术创作领军人才高级研修班等政策,助力文艺工作者加强知识储备和艺术训练 [3] 群众文艺发展 - 群众文艺活动活跃,本届艺术节有音乐、舞蹈等六大门类作品参评第二十届群星奖,共有5039个作品(团队)参选,参与人员约29.5万人,174个作品(团队)入围终评 [6] - 群众文艺团队遍地开花,作品由程序员、工程师、餐饮经营者等各行各业人士参与创作演出,体现“群众创,群众演”的特点 [6] - 各地“村晚”等活动极大丰富了农村文化生活,并带动了乡村旅游和产业发展 [5][6] 传统文化创新与科技融合 - 文艺工作者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灵感,创作出舞剧《杜甫》、川剧《梦回东坡》等优秀作品,国潮元素与传统文化融合迅速圈粉 [7] - 科技赋能丰富文艺创作形式,如新国风沉浸式幻境秀《新刘海砍樵》、话剧《苏堤春晓》推出第二现场实现异地共赏 [8] - 中央民族乐团联合抖音直播发起“DOU有国乐”计划,百余名艺术家入驻,使优质文化资源跨越地域限制 [8] - 本届艺术节将采用“互联网+演艺”模式,以创新拓展艺术表现空间和提升审美体验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