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船舶制造
icon
搜索文档
江苏省运河航运公司成立船舶科技新公司
证券时报网· 2025-09-03 15:50
人民财讯9月3日电,企查查APP显示,近日,江苏苏港运河船舶科技有限公司成立,法定代表人为刘兆 俊,注册资本8000万元人民币,经营范围包括船舶设计、船舶制造、非金属船舶制造等。企查查股权穿 透显示,该公司由江苏省运河航运有限公司全资持股。 ...
中国船舶、中国重工13日起停牌
新浪财经· 2025-08-05 10:14
交易概述 - 中国船舶拟通过发行A股股票方式换股吸收合并中国重工 中国船舶为吸收合并方 中国重工为被吸收合并方 交易已获中国证监会批复[1] - 交易完成后中国重工将终止上市并摘牌 不进入退市整理期交易[1] - 本次交易为A股上市公司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吸收合并交易[3] 现金选择权安排 - 中国重工异议股东现金选择权行权价格为4.03元/股 较8月4日收盘价4.68元/股溢价16.13%[2] - 中国船舶异议股东收购请求权行权价格为30.02元/股 较8月4日收盘价34.04元/股溢价13.39%[2] - 中国重工股票自2025年8月13日起连续停牌 8月12日为最后一个交易日[2] 合并后规模 - 合并后中国船舶总资产将超过4000亿元 营业收入将超过1300亿元[3] - 合并后公司将成为全球资产规模 营业收入规模 手持订单数均领跑全球的船舶上市公司[3][4] - 合并后公司将成为全球最大的船舶上市公司[3] 业务整合 - 中国船舶聚焦船舶海工装备和海洋科技应用 业务涵盖造船 修船 海洋工程及机电设备[4] - 中国重工主要从事舰船研发设计制造 涵盖海洋防务装备 海洋运输装备 深海装备及舰船配套[4] - 重组将整合双方优势科研生产资源和供应链资源 促进造修船技术深度融合升级[4] 历史背景 - 2019年10月中国船舶集团与中船重工实施联合重组 新设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3] - 2023年9月中国船舶首次公告筹划吸收合并中国重工[3] - 2024年1月获国务院国资委原则同意 7月获上交所审核通过及证监会注册批复[3] 财务表现 - 中国船舶预计上半年归母净利润28-31亿元 同比增长98.25%-119.49%[5] - 中国重工预计上半年归母净利润15-18亿元 同比增长181.73%-238.08%[5]
江苏南京:潮平口岸阔 扬帆向深蓝
南京日报· 2025-07-13 09:23
南京水运口岸开放能级提升 - 2024年新增3座正式或临时开放码头,分别聚焦船舶维修、高端制造、汽车物流领域,填补南京水上立体航道业务空白 [3] - 南京现有万吨级以上开放泊位60个(含临时启用泊位),国际航线总数达15条,直达日韩、东南亚、南美等地 [3][8][9] - 长江南京以下12.5米深水航道贯通,5万吨级海轮可常年通航,2024年进港船舶吃水刷新历史纪录至11.8米 [8] 南京长江油运龙潭船务工程有限公司 - 6月25日1-4码头泊位正式对外开放,成为南京唯一获批开放的国际修船企业,预计年承修国际船舶40-50艘次,产能较临时启用阶段提升一倍 [3][4] - 2023年临时启用后完成29艘次外籍货轮修理,实现外贸收入超5500万元,正式开放后高端客户占比提升至65% [4][5] - 百吨级起重设备与数字化管理平台实现100%覆盖,单船维修效率同比提升20% [4] 南京金陵船厂舾装码头 - 临时开放后交付首笔国际订单6500载重吨甲醇燃料加注船"薰衣草"号,实现"南京造"船舶出厂直通国际航线 [5][6] - 解决此前外轮交付需依赖仪征厂区或租用码头的问题,降低交付成本并减少移泊安全风险 [6] 南京港江盛汽车码头有限公司 - 滚装码头外贸泊位临时启用后开通首条外贸航线,载508台国产汽车直航出海,此前需经上海、太仓等中转 [6][7] - 拥有418米滚装专用岸线、3万吨级海轮泊位和1万吨级江轮泊位,支持5000车位以下船舶全年靠泊,后方仓储库容超2万辆 [7] 南京航运枢纽建设规划 - 《南京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发展专项规划(2024—2035年)》提出打造"一江两岸"枢纽布局,强化近洋航线始发港地位,建成上海国际航运中心与中西部江海转运门户枢纽 [8] - 2024年新增南美及远东国际远洋航线,外贸内支线网络规模保持沿江第一 [8][9]
Gulf Island Fabrication(GIFI) - 2024 Q4 - Earnings Call Transcript
2025-03-05 07:25
财务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2024年全年,公司实现营收1.59亿美元,小制造和服务业务调整后息税折旧摊销前利润(EBITDA)近1300万美元,自由现金流约1300万美元,年末现金及短期投资超6700万美元 [9] - 2024年第四季度,公司综合营收3740万美元,与第三季度基本持平,较去年同期的4460万美元有所下降,主要因服务收入降低 [23] - 2024年第四季度,调整后综合EBITDA为370万美元,高于第三季度的290万美元,但低于去年同期的660万美元 [24] - 2024年全年,公司自由现金流为1290万美元,运营现金流减去资本支出530万美元 [29]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与NPSV诉讼解决方案相关的债务义务为1900万美元,低于9月30日的2000万美元 [31] 各条业务线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服务业务 - 2024年第四季度,服务业务营收1880万美元,较2023年第四季度下降23%,主要因新项目授予减少、海上维护活动减少以及Spark Safety项目机会延迟 [24][25] - 2024年第四季度,服务业务EBITDA为140万美元,占营收的7.4%,低于上一年度的320万美元(占营收13.2%),主要因营收降低、项目利润率组合不利以及与该部门CES业务线相关的持续投资 [25] 制造业务 - 2024年第四季度,制造业务营收1960万美元,较2023年第四季度减少100万美元(4.9%),上一年度受益于客户变更订单的有利解决,剔除该因素,本期因小规模制造活动增加实现同比营收增长 [26] - 2024年第四季度,制造业务调整后EBITDA为460万美元,低于上一年度的540万美元,上一年度剔除了保险理赔净收益和飓风艾达造成的损失成本的影响,剔除该影响后,本期EBITDA因设施和资源利用率提高、间接成本降低和高利润率项目组合而有所改善 [27][28] 企业部门 - 2024年第四季度,企业部门EBITDA亏损230万美元,高于上一年度的200万美元,主要因激励计划成本增加以及与业务多元化和提升相关的举措成本增加 [28] 各个市场数据和关键指标变化 - 公司在非传统油气市场(如基础设施、政府和高科技制造)看到机会,2024年NASA项目的成功证明了其在这些市场的潜力,这些市场注重质量和进度确定性,公司有相关交付记录 [10] - 公司开始看到核能和数据中心领域的初步投标活动,希望向这些客户展示降低总成本的能力 [10] - 液化天然气(LNG)项目禁令解除后,该市场活动恢复,但仍处于早期阶段,大型项目授予时间难以预测 [11] 公司战略和发展方向和行业竞争 - 公司专注于小制造业务,扩大服务能力,使业务在周期内更具韧性和可预测性,不依赖大型项目授予也能取得强劲财务业绩 [8] - 2025年,公司将继续扩大在非油气市场的业务,如基础设施、政府和高科技制造等领域 [9] - 公司将继续等待合适的大型项目机会,同时保持纪律,巩固小规模制造业务基础 [13] - 公司将继续投资业务,有机增加服务线,招聘关键人员以推动现有服务增长并开拓新市场,同时继续寻求收购机会,以放大增长计划,若无法找到满足风险回报门槛的增长投资,将考虑向股东返还资本 [19][20] 管理层对经营环境和未来前景的评论 - 公司对2025年制造业务的投标活动感到鼓舞,但由于大型项目授予的不确定性以及服务客户预计在2025年降低资本支出,预计2025年全年综合EBITDA将低于2024年调整后综合EBITDA(1280万美元) [9][33] - 公司预计2025年资本支出约为200万 - 300万美元,主要用于持续的维护资本需求 [33] 其他重要信息 - 公司造船厂部门在2023年底基本完成剩余运营义务,70辆汽车渡轮和其中一艘40辆汽车渡轮的保修期于2024年结束,剩余40辆汽车渡轮的保修期将于本月晚些时候结束 [15][16] - 公司向北卡罗来纳州交通部提交的最终索赔被拒绝,已通过法律途径追讨与40辆汽车渡轮项目相关的先前成本,这些成本由客户船只设计缺陷导致 [17] 问答环节所有提问和回答 问题1: 请详细介绍制造业务的机会情况 - 公司在LNG领域看到大量机会,得克萨斯州和路易斯安那州有许多钢铁项目此前因上届政府措施被搁置,目前已出现恢复迹象,公司正在与关键客户进行沟通,预计下半年LNG工厂项目将有进展,公司正在投标几个关键项目 [39][40] - 数据中心市场竞争激烈,公司投标的部分项目仅为简单结构钢,附加值较低,公司正试图与潜在客户沟通,提升制造质量,发挥自身优势 [41][42] - 过去几个季度,核能领域活动有所增加,公司收到了来自不同客户的核项目报价请求,但这些项目不会立即实施 [43] 问题2: 公司资产负债表强劲,现金充裕,能否谈谈正在评估的收购机会情况 - 公司有现金且主要目标是进行战略性收购,但收购方出价与卖方要价之间的差距超出预期,寻找合适的收购机会仍面临挑战,但这仍是公司的主要目标 [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