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花鼓戏
icon
搜索文档
文化中国行 | 湖湘文化的DNA就印在这样的地方小戏里
央视网· 2025-05-14 12:11
湖南花鼓戏的历史与传承 - 湖南花鼓戏源于田间地头的歌舞,早期以"一旦一丑"的地花鼓形式流传,历经200余年传承创新 [1] - 2008年湖南花鼓戏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为湖湘文化的重要符号 [5] - 第五批国家级非遗传承人杜美霜13岁开始接触花鼓戏,现年过花甲仍每年参加"送戏下乡"演出超百场 [3] 艺术特色与表现形式 - 音乐曲调以曲牌联缀体为主,辅以板式变化,表演手段丰富多样且具有鲜明地方特色 [5] - 传统剧目主要反映生产劳动、男女爱情、家庭矛盾等民间生活内容 [5] - 表演善于突出人物内心矛盾与无奈,如杜美霜的演出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 [3] 现代传播与创新 - 通过"戏曲+旅游"文旅融合模式带动地方经济发展 [9] - 保护中心开展戏曲进校园活动,覆盖中小学至大学阶段 [7] - 在直播平台吸引来自8-9个国家的海外粉丝,部分外国爱好者表示希望来华学习戏曲化妆 [7] 创新发展路径 - 在守正基础上进行创新,融入地方小调等多元元素以扩大受众面 [9] - 从乡间小戏发展为能演绎生活百态与经典故事的成熟剧种,并成功走向国际 [1][5]
文化中国行丨从田间地头唱到非遗名录的湖南花鼓戏 如今花开正好
央视新闻· 2025-05-14 10:33
湖南花鼓戏是一种极具地方色彩的小戏,语言的生活气息浓厚,曲调优美动人。它源于田间地头的歌舞,早期以"一旦一丑"的地花鼓形式流传。不仅能演绎 细腻的生活百态,也可呈现波澜壮阔的经典故事。历经200余年传承创新,这门地方艺术从乡间小戏成功入选为国家级非遗名录,一起看看湖南花鼓戏。 常德花鼓戏非遗代表性传承人 杜美霜:传统的东西我们继承下来,一代一代这样传承下来,我觉得贵在坚持。我只要活到100岁,我就会坚持到100岁。 湖南花鼓演唱源于民歌,后逐渐发展为一旦一丑表演的"两小戏"。它借鉴地方大戏的表演模式,吸收各种艺术因素,最终发展成为独立的地方戏曲剧种。花 鼓戏的音乐曲调基本上属于曲牌联缀体,同时又辅以一些板式变化。表演手段丰富多样,生动活泼,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和民间歌舞风格。传统剧目以反映 生产劳动、男女爱情、家庭矛盾等民间生活内容为主。 2008年,湖南花鼓戏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现在,花鼓戏不仅成为湖湘文化的重要符号,还走出了国门。 湖南常德鼎城区花鼓戏保护中心主任 刘阿林:我们从娃娃抓起,小学、中学、高中,包括大学,我们都进行了一些戏曲文化方面知识的传承。在我们直播 平台上,差不多有来自八九个国 ...
湖南航空开展“湘遇非遗之湘当有戏”主题航班
中国民航网· 2025-05-10 15:19
文化传播创新 - 湖南航空在A67293(长沙-丽江)航班上举办"湘遇非遗之湘当有戏"主题活动 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湖南花鼓戏引入万米高空客舱 [1] - 活动通过客舱场景改造与互动体验设计 实现旅客对湖湘戏曲的沉浸式感受 强化公司作为湖湘文化传播者的品牌定位 [1] - 乘务员王艺蓓 孟胜通过专业戏曲训练 从湖南省花鼓戏剧院艺术家处系统学习历史 唱腔及表演技巧 确保非遗原真性 [3][5] 服务体验升级 - 航班平飞阶段客舱转化为"移动戏台" 乘务员表演《刘海砍樵》经典唱段"比古调" 带动旅客参与非遗知识问答与即兴学戏环节 [6] - 旅客反馈显示 文化主题航班将枯燥航程转化为文化之旅 提升服务体验差异化竞争力 [6] - 公司持续整合臭豆腐 《浏阳河》音乐等湖湘文化元素 构建系统性空中文化传播体系 [8] 战略规划延伸 - 湖南航空定位为"湖湘文化传播者" 计划未来推出系列湘遇非遗主题航班 将传统艺术编织进民航服务场景 [8] - 通过"空中湖湘文化名片"打造 强化本土航空公司差异化品牌认知 拓展文化传播与商业运营结合的新模式 [8]
南方最高水平戏曲会演来了
长江日报· 2025-05-09 10:04
会演概况 - 第四届全国戏曲(南方片)会演将于5月15日至6月26日在武汉举办,分为17台优秀保留剧目展演和12个(2台)优秀青年演员折子戏专场两大板块 [1] - 会演是我国南方地区戏曲艺术最高水平交流展示平台,自2017年首次举办以来已连续成功举办三届 [1] 剧目内容 - 17台优秀保留剧目涵盖京剧、楚剧、汉剧、黄梅戏、沪剧、赣剧、云南花灯、川剧等多种类型,部分剧目最早可追溯至1952年,屡获国家级奖项 [1] - 优秀青年演员折子戏专场云集12位专业院团青年演员,演绎京剧、越剧、荆州花鼓戏、川剧、黔剧等经典折子戏 [1] - 越剧《五女拜寿》已演出1000多场,去年完成第五代演员接棒传承,体现戏曲传承路径 [2] 演出亮点 - 13位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参与演出,京剧首次登上全国戏曲(南方片)舞台,具有里程碑意义 [2] - 惠民票价占比超50%(40元、60元),19台剧目将在5处场馆上演,并通过多个网络平台延时录播 [2]
“种”出一方文化好风景
人民日报· 2025-05-09 06:42
文化指导员制度推行 - 金乡县推行文化指导员制度 选派170名具备专业技能的文化指导员下沉村社区开展指导帮扶 [1] - 制度按照"基层点单 按需派单 全面覆盖"原则运作 精准对接群众文化需求 [1] - 四平调市级非遗传承人褚庆勋作为文化指导员 为社区戏曲爱好者提供专业演唱技巧指导 [1] 非遗文化传承创新 - 徐楼村设立花鼓传习所 省级非遗传承人姬生私指导村民学习花鼓戏 解决传承人老龄化问题 [2] - 文化指导员李海梁推动花鼓戏进课堂计划 挖掘潜在传承人才 [2] - 四平调与花鼓戏通过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等阵地 实现传统文化活态传承 [1][2] 基层文化服务升级 - 文化指导员制度打通乡村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 激活基层文化内生动力 [3] - 采取"送文化+种文化"模式 满足群众个性化多元化文化需求 [3] - 县委宣传部协调资源 建立"群众需求-街道上报-县级调配"的三级响应机制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