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菇

搜索文档
全链赋能出品牌!驻翁源县龙仙镇工作队用林下菌菇撑起乡村振兴“致富伞”
南方农村报· 2025-09-17 10:30
文章核心观点 - 驻龙仙镇工作队通过科技赋能与全产业链建设,推动当地林下食用菌产业从零散种植、初级卖鲜向规模发展、品牌增值转型升级,成为乡村振兴的有效路径 [7][8][9][10] 产业发展背景与初始困境 - 龙仙镇中心村虽有湿润气候和连片竹林的自然优势,但长期面临农业结构单一、林地经济效益低、综合产值低、资源开发与持续利用矛盾突出的“三低一突出”困境 [17][18] - 当地村民有种植菌菇的传统,但产业发展缺乏优质品种和过硬技术 [19][20] 科技赋能与品种引进 - 工作队引入省农科院食用菌团队,通过测土、分析气候和研究市场,为中心村选定优质高产、适应性强的竹荪与草菇品种 [22][23] - 利用竹林剩余物作为栽培原料,实现环保与成本节约 [24] - 规划引进适合秋冬种植的红托竹荪新品种,与4-5月种植的普通竹荪形成季节互补,实现全年种植,红托竹荪个体结实、适合鲜食、经济价值更高 [25][26][27] 技术突破与产能提升 - 针对竹荪种植的季节限制严、连作障碍突出等“卡脖子”难题,工作队推动专家团队通过改良栽培基质配方、精准调控林下湿度,实现同一块林地更换培养基后继续种植 [32][33][34][35][36] - 该技术突破轮作障碍,延长出菇期,实现“多季采收”,并促进林地资源循环利用,已申请国家发明专利 [37][38] - 目前中心村30多亩竹荪进入采收季,日均产能达400斤鲜菇(折合干货40斤),按每斤干货250元计算,日产值高达1万元 [40] - 技术落地后病害减少,轮作使每亩产值上涨30%以上 [41] 全产业链建设与品牌打造 - 工作队争取近90万元帮扶资金,建设集菌包制作、冷链储藏、加工烘干、产品展销于一体的“食用菌产业服务中心”,实现竹荪不出村即可烘干,解决鲜菇保存期短难题,大幅提升产品附加值 [50][51][52] - 指导合资企业注册“仙邑珍”商标,设计专属包装,建设文化展厅,并计划依托专家团队制定技术规程和产品标准,推动产品从“提篮叫卖”向“品牌营销”转变 [55][56][57] - 规划完善现代化菌包生产线,实现“集中制种、分散出菇、统一销售”,并打造乡村振兴现场教学点和食用菌主题研学路线,使竹林产生多重收益 [58][59][60] 市场拓展与未来规划 - 工作队将参加2025年广东省乡村振兴推介会暨“千镇万品”进湾区活动,展示以林下作物为主的产品 [11][12][13] - 计划借助活动平台,链接科研机构以及大湾区商超、社区渠道,推动三华李、九仙桃、竹荪等产品进入湾区市场,为当地实施“百千万工程”探索新路径 [62][63][64][65]
解锁现代化农业发展“密码” “慧”种田为乡村振兴插上“科技翅膀”
央视网· 2025-08-17 13:44
科技赋能乡村振兴 - 科技力量正在改变传统农业面貌 赋能乡村振兴特色产业发展 [1] - 山东菏泽通过"菌菜轮作"新模式实现"一棚多用 一地多收" 定陶区合作社开始种植草菇 [3] 山东菏泽菌菜轮作模式 - 夏季休棚期通过菌菜轮作创造新收益 该模式由省级专家发明 [5] - 山东省教育厅定点帮扶定陶 提供23所高校智力资源 建成11个"智惠乡村"工作站 [5] - 从菌菜轮作到黄粉虫养殖、家具设计 形成"一村一品一镇一业"的增收模式 [5] - 当地围绕"六个一"开展工作:特色产业+龙头企业+高校对接+专家团队+运行机制+成果转化 [7] 陕西旬邑智能农业基地 - 旬邑县万亩现代设施农业基地采用智能化大棚 4万平方米大棚种植圣女果 [8] - 除圣女果外还种植彩椒、红叶甜菜、火龙果等品类 彩椒螺丝椒日均供应量达2吨 [11]
从银耳到金耳,小镇食用菌产业的迭代与突破
齐鲁晚报· 2025-05-01 05:08
行业发展历程 - 莘县是中国双孢菇之乡 徐庄镇是莘县最早发展食用菌产业的乡镇之一 始于上世纪80年代银耳种植 90年代转向双孢菇种植 [1] - 90年代双孢菇售价达4元/斤 当时属于高价产品 带动全镇农户致富 [1] - 后续产业持续调整 新增草菇 鸡腿菇 黑木耳 羊肚菌等品种 形成多元化种植格局 [1] - 徐庄镇获得"全国小蘑菇新农村建设示范乡镇"等多项国家级和省级荣誉称号 [1] 产业升级转型 - 近年提出"一村一品一特色"发展思路 金耳成为特色培育品种 [2] - 采用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模式 整合乡土人才资源 打造农业特色品牌 [2] - 实现金耳液态菌种规模化栽培 形成培育 加工 销售 土地流转的全产业链服务 [2] - 推广5G智能方舱技术 建立数字生长模型 实现从经验种植向数据化种植转型 [2] 技术创新应用 - 运用"互联网+"技术赋能现代农业 推动产业链纵向延伸 [2] - 通过实时监控数据优化种植参数 建立金耳数字化培育体系 [2] - 智能方舱技术实现稀有菌种标准化生产 提升产业科技含量 [2] 产业示范效应 - 金耳项目成为可推广复制的农业现代化样板 [2] - 以金耳为突破口带动区域食用菌产业整体升级 [2] - 科技与传统农业结合 形成乡村振兴典型案例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