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荪

搜索文档
粤桂黔协作共绘产业共荣新图景 2025年河池市庆祝中国农民丰收节活动举行
中国金融信息网· 2025-09-28 20:36
转自:新华财经 (图为活动现场的舞龙表演) "粤桂黔"产销对接大会围绕"供销"两端,为企业搭平台、建渠道,为市场谋发展、添活力,打造粤桂黔农业"朋友圈",通过设置河池"农鲜特集"、圳品展 区、黔南州特色展区、非遗手作体验区等,以农特产品为媒共庆丰收成果,以区域协作为纽带共绘乡村振兴新篇章。 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副州长吴学俊表示,河池与黔南,渊源深厚、情缘相通,今年2月双方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围绕旅游一体化、基础设施互 联、产业协同发展等方面的合作再上新台阶。 金秋时节,稻浪翻滚,瓜果飘香,河池大地铺展五彩丰收画卷。9月28日,2025年河池市庆祝中国农民丰收节暨"丝路金秋·锦绣河池"丰收嘉年华活动在广西 河池市宜州区举行。 本次活动主题是"粤桂共育桑蚕丰 金秋织就致富路",设置了启动仪式、"粤桂黔"产销对接大会、宜州蚕桑产业供销大集、丰收市集长桌宴、网红博主现场 体验、丰收农趣比赛、农民文艺展演活动等环节,以蚕桑为媒,以直播为桥,汇聚河池丰饶物产,展现蚕桑产业魅力,助力优质农产品"云端"出山。 深化全链条合作,助推优质农产品融入大湾区 河池是我国首个地级"世界长寿市",拥有"中国蚕桑之乡""中国香猪之乡 ...
南农晨读 | “稻”处好“丰”景
南方农村报· 2025-09-18 16:31
今日关注 - 2025年广东省农村乡土专家认定工作启动 聚焦农业生产一线技术力量 旨在强化基层农业技术支撑 助力农业高质量发展与农民增收致富 [3][4][5] - "疆品南下 粤品北上"2025广东对口援疆地区名优产品走进大湾区展销活动将于9月28-30日在广州举办 新疆名优产品以匠心品质与竞技之姿亮相 [9][10][11] 乡村振兴 - 驻翁源县龙仙镇工作队通过林下菌菇产业推动乡村振兴 在韶关市翁源县龙仙镇林下经济示范基地种植竹荪等食用菌 带动当地村民增收 [15][16][17] - 湛江将于9月23日举办丰收节活动 包括免费吃鸡、千人推"湛品"、聆听丰收故事等内容 展示湛江鸡、百香果、凤梨等农产品丰收景象 [21][22][23] - 广东绿色食品宣传活动于9月16日走进厦门 主题为"绿色食品 提振消费" 展示客家盐焗鸡、新会陈皮等绿色优质农产品 吸引线上线下采购商关注 [25][26][27][28] - 广东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管理 在韶关南雄市全安镇修建灌排沟渠和机耕路 改善农田基础设施 提升现代化良田水平 [30][31][32] 天气服务 - 今明两天广东大部有暴雨局部大暴雨 18日河源、梅州和南部沿海市县有分散雷阵雨局部暴雨 其余市县晴到多云局部有雷阵雨 最高气温31-36℃ [35][36] - 19日粤东市县大雨到暴雨局部大暴雨 河源、梅州、惠州、东莞、深圳有中到大雨局部暴雨 其余市县有雷阵雨局部暴雨 最高气温30-36℃ [37][38] - 海上渔船需回港避风 海上风电和石油平台作业人员需撤离 海洋牧场需加固 海岛和滨海旅游需注意安全适时关停 [39][40]
全链赋能出品牌!驻翁源县龙仙镇工作队用林下菌菇撑起乡村振兴“致富伞”
南方农村报· 2025-09-17 10:30
文章核心观点 - 驻龙仙镇工作队通过科技赋能与全产业链建设,推动当地林下食用菌产业从零散种植、初级卖鲜向规模发展、品牌增值转型升级,成为乡村振兴的有效路径 [7][8][9][10] 产业发展背景与初始困境 - 龙仙镇中心村虽有湿润气候和连片竹林的自然优势,但长期面临农业结构单一、林地经济效益低、综合产值低、资源开发与持续利用矛盾突出的“三低一突出”困境 [17][18] - 当地村民有种植菌菇的传统,但产业发展缺乏优质品种和过硬技术 [19][20] 科技赋能与品种引进 - 工作队引入省农科院食用菌团队,通过测土、分析气候和研究市场,为中心村选定优质高产、适应性强的竹荪与草菇品种 [22][23] - 利用竹林剩余物作为栽培原料,实现环保与成本节约 [24] - 规划引进适合秋冬种植的红托竹荪新品种,与4-5月种植的普通竹荪形成季节互补,实现全年种植,红托竹荪个体结实、适合鲜食、经济价值更高 [25][26][27] 技术突破与产能提升 - 针对竹荪种植的季节限制严、连作障碍突出等“卡脖子”难题,工作队推动专家团队通过改良栽培基质配方、精准调控林下湿度,实现同一块林地更换培养基后继续种植 [32][33][34][35][36] - 该技术突破轮作障碍,延长出菇期,实现“多季采收”,并促进林地资源循环利用,已申请国家发明专利 [37][38] - 目前中心村30多亩竹荪进入采收季,日均产能达400斤鲜菇(折合干货40斤),按每斤干货250元计算,日产值高达1万元 [40] - 技术落地后病害减少,轮作使每亩产值上涨30%以上 [41] 全产业链建设与品牌打造 - 工作队争取近90万元帮扶资金,建设集菌包制作、冷链储藏、加工烘干、产品展销于一体的“食用菌产业服务中心”,实现竹荪不出村即可烘干,解决鲜菇保存期短难题,大幅提升产品附加值 [50][51][52] - 指导合资企业注册“仙邑珍”商标,设计专属包装,建设文化展厅,并计划依托专家团队制定技术规程和产品标准,推动产品从“提篮叫卖”向“品牌营销”转变 [55][56][57] - 规划完善现代化菌包生产线,实现“集中制种、分散出菇、统一销售”,并打造乡村振兴现场教学点和食用菌主题研学路线,使竹林产生多重收益 [58][59][60] 市场拓展与未来规划 - 工作队将参加2025年广东省乡村振兴推介会暨“千镇万品”进湾区活动,展示以林下作物为主的产品 [11][12][13] - 计划借助活动平台,链接科研机构以及大湾区商超、社区渠道,推动三华李、九仙桃、竹荪等产品进入湾区市场,为当地实施“百千万工程”探索新路径 [62][63][64][65]
让科技密钥解锁森林宝藏
经济日报· 2025-08-28 06:20
行业技术应用现状 - 无人机遥感监测技术用于林下参苗长势精准监测[1] - 智能大棚传感器实现温湿度实时调控 使部分林下食用菌产量倍增[1][2] - 区块链溯源技术提升产品信任度与品牌溢价能力[2] - 林菌 林药 林菜 林禽等复合经营模式在全国多地落地 包括吉林林下参 浙江竹荪工厂化生产 云南有机石斛[1] 科技赋能产业价值 - 新技术使单位面积产量与品质稳定性大幅提升[2] - 立体复合经营模式最大化挖掘林地光热水气资源潜力[2] - 科技推动产业向加工 旅游 康养领域延伸 提升整体附加值[2] - 助力农民从传统生产者向技术应用者转变 提升农村人力资本[2] 行业发展瓶颈 - 科技研发投入不足导致关键技术瓶颈难以突破[2] - 科技成果转化效率低 多数成果停留在实验室阶段[2] - 从业农民缺乏科技知识 专业人才不愿深入基层导致推广难度大[2] 政策支持方向 - 政府设立专项研发资金攻关优质品种选育 高效栽培 病虫害防控技术[3] - 创新金融工具设立专项信贷或保险产品降低新技术应用门槛[3] - 建立科研机构与经营主体对接平台 通过示范基地加速成果转化[3] - 对应用科技成果的经营主体给予补贴奖励[3] 人才培养机制 - 开展技术培训提升现有从业者科技素质[3] - 制定优惠政策吸引高校科研机构专业人才深入基层[3] - 在项目支持 职称评定上倾斜扎根基层的科研人员[3] 产业发展前景 - 科技成为林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1] - 产业从零散粗放转向集约高效 从单一产品转向复合经营[1] - 通过科技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4] - 为乡村全面振兴和生态文明建设注入动力[4]
雨润山林秀 菌鲜滇味足(跟着味蕾去旅行)
人民日报· 2025-08-23 06:14
行业规模与经济效益 - 楚雄彝族自治州通过"包山采菌"制度实现野生菌资源的统一管理和可持续发展[4] - 武定县插甸镇水城村11家农家乐在野生菌产季总收入达80万元[4] - 昆明木水花野生菌交易中心成为旅游打卡热点 每天下午出现集中交易高峰[7] 产品种类与特性 - 云南主要野生菌品种包括牛肝菌 鸡枞菌 松茸等 其中"见手青"属于牛肝菌种类[4] - 干巴菌需经过复杂清洗处理 但烹饪后具有独特鲜香 常用于炒饭或拌饭[6] - 人工培育的"见手青"菌盖可达巴掌大小 呈现肥美鲜嫩特性[7] 加工与消费模式 - 炒和烩是主流烹饪方式 鸡枞菌适合清炒 牛肝菌需配蒜辣椒爆炒[6] - 菌子火锅需使用8-10种菌类 严格把控烹饪时间 特别是"见手青"必须煮够时间[6] - 野生菌农家乐提供代加工服务 最高单月接待游客200-300人[4] 技术创新与产业拓展 - 昆明食用菌研究所成功培育人工种植"见手青"新品种 突破野生菌人工培育技术难点[7] - 目前已有4家公司与研究所达成栽培合作 另有百余家企业表达栽培意向[7] - 野生菌产业形成从采摘 交易 加工到餐饮体验的完整产业链[4][6][7]
赵露思的阳谋无解
虎嗅· 2025-08-17 11:12
心力经济定义与内涵 - 心力经济由内在动力(内核)、情感投入(我愿意)和精神专注(我会)驱动经济活动[1] - 邓紫棋通过AI投资实现10倍回报,其音乐、MV、科幻小说等均聚焦AI研究,体现心力经济的创造力内核[1] - 心力经济被定义为情绪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结合,强调定心与定力的有机统一[1] - 心力经济以创造性思想构建人生,实现自我实现的经济形态,其基础是可再生精神资源开发[1] 心力经济的文化渊源 - 中国文化中"心"的概念贯穿儒释道思想,如《易经》的感化万物、《道德经》的心死道生、孟子的四端之心等[2] - 心力被类比为量子纠缠,虽无形却蕴含巨大现实能量[4] - 马斯洛自我实现理论与王阳明致良知相通,均指向最优自我版本的达成[5] 赵露思案例与心力经济实践 - 赵露思关闭直播打赏后粉丝量逼近1亿,带火农产品致竹荪搜索量涨807%、店铺销量激增6000%[11] - 其直播引发产业链连锁反应:云南彝良县扩建菌种研发中心,中国邮政运费下降40%[11] - 葛根茶从月销10单激增至单日4万进店,订单量达七八年总和[11] - 非商业驱动的分享模式构建信任溢价,观众停留时长超行业均值3倍[19] 消费市场变革趋势 - 法则一:非商业驱动的真实分享比硬广(信任度仅34%)更具消费号召力[18][19] - 法则二:直击产业痛点(如农货颜值歧视)能激发公众参与[18] - 法则三:明星-消费者-农户情感共同体避免助农昙花一现[18] - Z世代占比67%的观众结构反映年轻群体对传统权威的解构[19] 心力经济的社会价值 - 赵露思现象体现"共情消费"成为对抗职场异化的情感出口[19] - 无目的性直播打破算法规则,用户停留时长倒逼平台流量分配[20] - 共情经济帮助消费者跳脱商品化压迫,回归内在需求[20]
赵露思直播引爆“野性消费”:一场与资本对抗的意外走红
搜狐财经· 2025-08-12 03:31
赵露思直播现象的商业影响 - 非商业化直播创造了惊人的商业奇迹 随口推荐的葛根粉卖空七年库存 一句"竹荪炖汤好喝"让农民直播间爆单到凌晨四点 小狗的宠物服饰被抢购一空 [1] - 穿着居家服啃蚕豆的随意分享让泸州机场特产销量暴涨300% [3] - 开创"反策划式营销" 重塑娱乐圈流量变现逻辑 [4] 消费者行为与信任机制 - 网友整理的"赵露思同款清单"显示其带货密码在于毫无修饰的真实感 [4] - 中国消费者协会2025年报告显示92%的观众更相信明星私下使用的平价产品 [4] - 红绳捆扎的竹荪包装袋与普通农家无异 推荐红糖馒头时特意强调"村里阿姨手工制作" [4] 娱乐行业劳动关系变革 - 与银河酷娱公开决裂后 采用"用流量反制资本"的方式反抗 [3] - 法律界人士指出若转型助农主播可能援引《劳动合同法》第三十八条主张解约 [6] - 带火的竹荪、葛根等农产品背后是多个乡村振兴重点项目 形成政企联动效应 [6] 行业模式创新 - "越不想赚钱越能赚钱"的悖论成为当代娱乐圈戏剧性现象 [3] - 无意间开创的"反策划式营销"正在改变传统明星带货模式 [4] - "半退圈"直播开辟新战场 可能预示新生代艺人反抗新模式 [6]
毕业后家庭游选四川!四川六天五晚旅游攻略+六日游费用,四川必去景点全打卡,暑假避暑超合适
搜狐财经· 2025-08-04 00:36
旅游行程规划 - 六天五晚四川家庭游行程安排,涵盖成都、都江堰、乐山、峨眉山和蜀南竹海等多个景点 [1][3][4][5][7][9][10][12] - 第一天抵达成都后游览宽窄巷子、锦里,体验当地茶文化和川剧变脸表演 [1][3] - 第二天参观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和都江堰水利工程,感受自然与古代智慧 [4] - 第三天前往乐山观赏71米高的乐山大佛,体验佛教文化和川剧表演 [5] - 第四天登峨眉山金顶,参观华藏寺,欣赏云海和佛光奇观 [7][8] - 第五天游览蜀南竹海120平方公里的竹林,体验竹筏漂流和全竹宴 [9] - 第六天参观金沙遗址博物馆和杜甫草堂,深入了解古蜀文化和诗歌历史 [10][12] 旅游消费 - 人均花费约900元,性价比极高 [12] - 体验项目包括茶馆文化、川剧表演、竹筏漂流和温泉酒店等 [1][3][5][7][8][9][12] - 餐饮体验涵盖龙抄手、冷水鱼火锅、跷脚牛肉、甜皮鸭和全竹宴等当地特色美食 [3][4][5][9] 导游服务 - 当地导游霞霞提供接机、行程安排和餐饮推荐等服务,联系电话13032893006 [1][12] - 导游提醒游客参观熊猫基地的最佳时间为上午,以及峨眉山藏酋猴的注意事项 [4][7] 景点特色 - 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展示熊猫生活习性和保护知识 [4] - 都江堰水利工程展示古代水利智慧,至今仍在发挥作用 [4] - 乐山大佛高71米,历经90年建成,是世界文化遗产 [5] - 峨眉山金顶的十方普贤菩萨像和云海景观令人震撼 [7] - 蜀南竹海是中国最大原始绿竹区,面积达120平方公里 [9] - 金沙遗址博物馆展示太阳神鸟金饰等古蜀国文物 [10]
年产量超2亿吨!我国多地森林食物迎来夏季采收
快讯· 2025-07-02 05:02
森林食物产业发展现状 - 森林食物是我国继粮食、蔬菜之后的第三大农产品类别 [1] - 全国2800多个县中有2400多个县种植经济林 [1] - 各类森林食物年产量超过2亿吨 [1] 地方产业发展案例 - 江西广昌县旴江生态公益林场建设1000多亩食用菌种植基地喷灌系统,产量提升10% [1] - 云南勐腊县勐腊镇在橡胶林下种植20亩竹荪,挖掘林下经济潜力 [1] 森林食物产品结构 - 涵盖木本油料、木本粮食、水果、林禽、林畜、林菌、蜂蜜等多元化产品 [1] - 产品结构包括"米袋子""油瓶子""菜篮子""果盘子"等完整品类 [1] 产业支持措施 - 政府支持合作社建设基础设施提升生产效率 [1] - 多地通过技术创新(如喷灌系统)实现产量增长 [1]
林下经济“点绿成金” “林+”模式为乡村振兴增添绿色动能
央视网· 2025-06-30 12:23
森林食物产业发展 - 森林食物是我国继粮食、蔬菜之后的第三大农产品 当前多地迎来夏季采收 [1] - 全国2800多个县中有2400多个县种植经济林 各类森林食物年产量超2亿吨 [5] - 江西广昌县建设1000多亩食用菌种植基地喷灌系统 产量提升10% [1] - 云南勐腊镇采用集体出资+村民入股模式 在橡胶林下种植20亩竹荪 [3] 林下经济多元化发展 - 行业从单一初加工向精深加工转型 产品附加值显著提升 [8] - 云南丽江芒果产业开发芒果汁/干/冻块/醋/酵素等系列产品 形成全国销售网络并出口 [10] - 湖南枳壳加工环节增至14道 产品附加值增长5倍以上 [12] - 林下经济涵盖种植/养殖/采集加工/景观利用等多领域 成为山区重要富民产业 [15] 森林康养与生态旅游 - 浙江华顶国家森林公园森林覆盖率96% 打造3个国家级康养基地+6个省级森林氧吧 [17] - 黑龙江伊春森林覆盖率83.8% 形成400万公顷森林旅游集群 带动民宿/文创等协同发展 [19] - 国家林草局推出多条全国特色森林旅游线路 涉及世界遗产/自然保护地等 [21] - 全国林下经济年产值达1万亿元 带动数千万林农增收 [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