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荪

搜索文档
年产量超2亿吨!我国多地森林食物迎来夏季采收
快讯· 2025-07-02 05:02
森林食物产业发展现状 - 森林食物是我国继粮食、蔬菜之后的第三大农产品类别 [1] - 全国2800多个县中有2400多个县种植经济林 [1] - 各类森林食物年产量超过2亿吨 [1] 地方产业发展案例 - 江西广昌县旴江生态公益林场建设1000多亩食用菌种植基地喷灌系统,产量提升10% [1] - 云南勐腊县勐腊镇在橡胶林下种植20亩竹荪,挖掘林下经济潜力 [1] 森林食物产品结构 - 涵盖木本油料、木本粮食、水果、林禽、林畜、林菌、蜂蜜等多元化产品 [1] - 产品结构包括"米袋子""油瓶子""菜篮子""果盘子"等完整品类 [1] 产业支持措施 - 政府支持合作社建设基础设施提升生产效率 [1] - 多地通过技术创新(如喷灌系统)实现产量增长 [1]
林下经济“点绿成金” “林+”模式为乡村振兴增添绿色动能
央视网· 2025-06-30 12:23
森林食物产业发展 - 森林食物是我国继粮食、蔬菜之后的第三大农产品 当前多地迎来夏季采收 [1] - 全国2800多个县中有2400多个县种植经济林 各类森林食物年产量超2亿吨 [5] - 江西广昌县建设1000多亩食用菌种植基地喷灌系统 产量提升10% [1] - 云南勐腊镇采用集体出资+村民入股模式 在橡胶林下种植20亩竹荪 [3] 林下经济多元化发展 - 行业从单一初加工向精深加工转型 产品附加值显著提升 [8] - 云南丽江芒果产业开发芒果汁/干/冻块/醋/酵素等系列产品 形成全国销售网络并出口 [10] - 湖南枳壳加工环节增至14道 产品附加值增长5倍以上 [12] - 林下经济涵盖种植/养殖/采集加工/景观利用等多领域 成为山区重要富民产业 [15] 森林康养与生态旅游 - 浙江华顶国家森林公园森林覆盖率96% 打造3个国家级康养基地+6个省级森林氧吧 [17] - 黑龙江伊春森林覆盖率83.8% 形成400万公顷森林旅游集群 带动民宿/文创等协同发展 [19] - 国家林草局推出多条全国特色森林旅游线路 涉及世界遗产/自然保护地等 [21] - 全国林下经济年产值达1万亿元 带动数千万林农增收 [21]
打好“四张牌”!探寻绿美广东“林下生金”密码
南方农村报· 2025-06-30 10:32
核心观点 - 广东依托丰富的林地资源和政策支持,大力发展林下经济,探索"两山"转化路径,实现生态与经济的双赢 [5][6][8][9][10] - 2024年广东林下经济经营面积达3241万亩,产值5271亿元,并培育了多个国家级和省级示范基地及龙头企业 [23][24][25][26][27] - 广东通过政策引领、深化改革、产业多元化和品牌建设"四张牌",推动林下经济高质量发展 [13][38][64][89] 政策支持 - 广东自2012年起出台多项政策文件,包括《关于加快林下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等,为林下经济提供顶层设计 [29][30][31] - 2024年启动林业特色产业发展奖补项目,支持油茶、竹子、森林药材等全链条发展 [34][35][36] - 2024年5月发布《广东省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实施方案》,推进"三权分置"和森林经营创新 [49][50][51] 资源基础 - 广东林地总面积162亿亩,森林蓄积量578亿立方米,森林覆盖率为全国平均的两倍 [6] - 全省拥有1361处自然保护地,数量全国第一 [7] - 超过九成的林地归集体所有,通过林权改革实现"山定权、树定根、人定心" [42][43][44][45] 产业发展 - 形成多元化模式:林下种植(灵芝、竹荪、油茶)、养殖(蜜蜂、走地鸡)、森林康养等 [15][16][65][66][75][76] - 科技驱动发展,如始兴县与科研院所合作提升竹荪、灵芝等产品的科技含量 [80][81][82] - 补齐基础设施短板,如乳源县投入78万元修建油茶运输道路 [84][85][86] 品牌建设 - 打造"粤林+"特色品牌,包括"粤林油茶"、"粤林山珍"等公共品牌 [97][101][102] - 通过林业博览会、经济林丰收节等活动推广优质林产品 [100][101] - 化州橘红、新会陈皮、龙川油茶等已成为全国知名品牌 [103] 改革成效 - 集体林地流转活跃,如佛冈县流转500多亩林地发展林下魔芋种植 [55][56][57] - 鹤山市作为全国林权登记试点,推广"公司+合作社+农户+基地"模式 [61][62][63] - 林权登记与金融服务结合,解决产业发展资金问题 [62]
这座赣西北小城如何下“竹”功夫撑起亿元产业?
中国新闻网· 2025-06-29 09:41
竹资源禀赋 - 江西宜丰县毛竹林面积达87.2万亩,活立竹蓄积量约1.2亿根,居全国第三、江西省首位[1] - 公司依托竹资源优势形成集种植、加工、销售于一体的全产业链[1] 产业集群发展 - 2024年绿色建材产业集群工业总产值达18.38亿元,入选省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4] - 全竹科创产业园形成以竹木加工为主的产业集群,涵盖竹建材、竹家具等上千个品种[3] - 现有竹加工企业118家,包括27家规模以上企业、5家省级林业龙头企业[3] 跨境贸易表现 - 仙龙日用工艺品公司通过跨境电商平台将竹制品销往欧美日市场,鞋撑年出口量达500万只[3] - "以竹代塑"趋势推动竹板材、竹集成材等产品出口增长[3] 生态富民成效 - 双峰林场笋竹基地通过技术改造实现亩产鲜笋1000公斤以上,年产值增加60万元[6] - 40%以上农户受益于竹产业,竹农户人均年增收5000元以上[6] - 建成20万亩笋竹林基地,年采伐毛竹1000万根,年产竹笋13.5万吨[7] 文旅融合布局 - 发展400多间竹文化主题民宿,形成"竹海观光+竹宴体验"旅游模式[9] - "云端小水"度假区年接待游客8万人次,旅游收入超百万元[9] - 洑溪天沐汤集打造"森林+康养"综合体,吸引周边省市游客[9]
国网邵武市供电公司:电力赋能产业兴 乡村振兴画卷美
中国能源网· 2025-06-19 09:14
竹荪产业发展现状 - 邵武市是全国最大竹荪生产基地之一 种植面积达1.5万亩 拥有50余家农企/合作社/家庭农场及2000余户种植户 [3] - 竹荪年产值超3亿元 占福建省总产量70% 已成为当地特色产业和农户重要收入来源 [3] - 竹荪具有高食药价值 富含蛋白质和氨基酸 被誉为"山珍之花" 市场需求旺盛 [3] 电力赋能产业升级 - 传统煤炭烘烤方式存在品质不稳定和环境污染问题 智能电烘烤机实现精准控温提升产品品质 [3] - 供电公司通过无人机巡检、红外测温等技术保障线路安全 并制定个性化保电方案满足烘烤高峰用电需求 [4] - 建立网格化服务模式 利用电力大数据和微信群实时响应种植户用电问题 [4] 政企协同推动乡村振兴 - 邵武市将竹荪种植列为乡村振兴重点项目 引进先进技术扩大产业规模 [3] - 供电公司计划延伸服务至"春社节""丰收节"等农时节点 持续强化特色农业供电保障 [4] - 全电化烘烤模式结合生态优势 助力邵武竹荪形成"种植-加工-销售"完整产业链 [3][4]
一起了解这6种食物,助大家安然度夏→
央视新闻· 2025-06-02 12:12
夏季饮食建议 - 夏季饮食应以"增酸减苦,补肾助肝"为主,帮助调节身体功能,增强免疫力 [1] 海蜇 - 含有蛋白质和胶原蛋白等营养成分,具有抗氧降压、促进代谢、润肠通便、清热养颜等功效 [3] - 血糖生成指数(GI)约为40,属于低GI食物,建议每天吃50-80克 [3] - 清水浸泡洗净后吃,凉拌海蜇可适当放些醋,痛风患者适量吃 [3] 蚕豆 - 富含优质蛋白质、赖氨酸、膳食纤维和磷脂胆碱,具有增强免疫力、健脑益智、补血强骨、调脂降醇、补肝益肾等功效 [5] - 淀粉含量为40%-60%,其GI为79,属于高GI食物,建议每天只吃50克,不建议空腹吃,可清炒或煮汤 [5] - 蚕豆病患者禁食,痛风患者慎食 [5] 丝瓜 - 含膳食纤维、多糖类物质、黄酮类化合物等天然化合物,具有抗炎、抗氧化、清热解毒、调脂降糖、利尿消肿、润肤美容等功效 [7] - GI为24,属于低GI食物,建议每天吃200-300克,可清炒或煮汤 [7] - 丝瓜性凉,脾胃虚寒者慎食,避免加重腹泻或腹痛 [7] 竹荪 - 口感脆嫩,富含蛋白质、人体必需的多种氨基酸和多糖等营养素,具有增强免疫力、抗氧化、抗肿瘤、降脂护肝等功效 [9] - GI在20-40,属于低GI食物,建议干竹荪每天吃50-100克,鲜竹荪每天可吃100-200克,可炖汤或炒菜 [9] 莲子 - 富含蛋白质、多种氨基酸和类黄酮等营养素,具有增强免疫力、补肾固精、养心安神、健脾止泻等功效 [11] - GI为30-40,属于低GI食物,建议每天吃20-30克(8-10粒),可炖汤或蒸煮 [11] 杨梅 - 富含维生素C、有机酸和花青素等多酚类物质,具有促进消化、生津止渴、抗氧抗炎、降脂保肝等功效 [14] - GI为22-40,属于低GI食物,建议每天吃100克(中等大小7-10颗,建议在两餐之间食用) [14] - 牙齿敏感者在食用后需及时漱口或刷牙 [15] 糖尿病患者饮食建议 - 日常饮食建议遵循"低糖、低脂、高纤维、适量"的原则 [15] - 可将新鲜食材与蔬菜、优质蛋白质合理搭配,既满足口腹之欲,又有助于稳定血糖 [15]
制作宜宾燃面、看川剧、扎染……四川宜宾老城区多元消费场景打开“五一”新体验
搜狐财经· 2025-05-04 13:25
文章核心观点 “五一”假期,游客到四川宜宾翠屏区合江门片区旅游,在冠英古街、合江门等地体验多元消费场景,感受当地魅力 [1] 旅游体验项目 - 冠英古街染学坊集非遗染技研学旅游与宜宾在地文化教育培训、文化交流为一体,开设扎染、蜡染等课程,“五一”和夏季推出扎染手绢、连衣裙等产品供游客制作 [3] - 燃面研究所开设燃面体验课程,还推出“面面俱到”和“三味烟火”两款新套餐,包含多种口味宜宾面条 [4] - 合江园内“五一”期间轮番上演《嫦娥奔月》等川剧节目,游客可边喝茶品小吃边观看 [7] 街区业态与活动 - 冠英古街有花园餐厅、咖啡厅等各具特色的业态 [11] - 冠英古街所在的僰道历史文化旅游休闲街区“五一”推出潮玩集市、夹镜楼《僰道长歌》演出、时空幻境光影打卡等活动 [11]
采蘑菇、捉油鸡 这个假期来京郊感受林间野趣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05-04 09:08
五一假期,北京围绕多业态融合消费场景,推出1900余场活动,涵盖了生态旅游、亲子研学、农事体验各类活动。那么假期的京郊旅游路线上,都有哪些新 选择?我们就跟随总台记者到北京郊区的林地里看一看。 0:00 总台记者 赵学真:这里是位于北京市顺义区龙湾屯镇的一处集体林场,这里100亩的赤松茸已经进入采摘季,市民游客可以来这体验亲手采蘑菇,感受林间 野趣。 游客 范丽芸:还是挺新奇的,因为平时的确没有什么机会能摘到这些蘑菇,看到这些品种。 除此之外,为了丰富游玩消费体验,当地还专门开辟区域,让游客参与捉油鸡等活动。游客还可以在林地里栽植玉兰、油葵、山楂等多种作物,体验种植的 乐趣。林场介绍,这个假期预计接待游客近万人次,较往年有了明显增长。 北京市顺义区龙湾屯镇集体林场工作人员 孟威:我们也在延伸其他的消费内容,比方说"小鸡快跑"。我们一开始只是让孩子和家长来体验抓大公鸡,之后 发现孩子们更喜欢小鸡,所以我们又补充了小鸡、小鸭、小鹅、小兔子。 林下种养 改善生态增加农户收入 北京市顺义区龙湾屯镇集体林场副场长 马绍凯:通过林下菌类种植、油鸡养殖及生态旅游,充分带动村民就业,把生态优势转为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 责编: ...
让小菌菇开出奋斗的青春之花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5-01 06:01
文章核心观点 叶滔带领团队在广西贵港发展食用菌产业,通过技术创新、带动就业、突破种植难题、拓展国内外市场等举措,推动菌菇产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1][2][3][5] 公司发展情况 - 公司负责人叶滔是“菇二代”,留学归来后辗转多地探索菌菇产业现代化,2022年到广西贵港,用时两年建成年产5万吨的食用菌工厂化生产基地 [1] - 基地采用液体菌种制种、工厂化立体式栽培等技术,每天可接种25万瓶液体菌种,10层高的出菇房一天能采收130吨食用菌,效率比传统种植提升超10倍 [1] 带动就业与增收 - 2023年团队盘活社区附近33间出菇房,聘用30多名脱贫户进厂务工,与社区合作的分红模式让1000多人受益 [2] - 公司在基地周边设置16个可移动蘑菇方舱,与村集体合作,提供菌包和技术,收购产品直供北上广深等地市场,每年带动周边村集体和群众创收超2000万元 [2] 种植技术突破 - 公司突破红托竹荪全流程工厂化种植难题,经近一年调试技艺成功实现种植 [3] 市场拓展 - 广东、湖南、海南等地市场已能吃上贵港产食用菌,公司将目标投向东南亚市场 [3] - 公司每两天发送一集装箱鲜菇到越南市场,2025年计划出口1万吨食用菌到东南亚市场,还将出口菌菇面、香菇酱料等创新产品 [5] 未来规划 - 公司计划研发新菌种、开发更多精深加工产品、打造“菌菇研学 + 乡村旅游”新模式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