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落叶松
icon
搜索文档
中国科学治沙,从这座东北小城出发
新华社· 2025-06-17 19:31
治沙历史与成就 - 辽宁省彰武县章古台镇在20世纪50年代被称为"沙窝子",沙化土地面积占比达96% [1] - 1952年成立辽西省林业试验站,后发展为辽宁省固沙造林研究所,是新中国首个防沙治沙科研机构 [1] - 通过樟子松造林技术,彰武县沙化土地面积占比从96%降至36.56%,扬沙天气从1953年的43天降至近年平均5天 [6] - 樟子松造林技术1978年获全国科学大会奖,目前推广至"三北"地区,总面积超1000万亩 [3] 技术创新与推广 - 刘斌团队开创樟子松"北树南移"技术,通过防寒土等措施使成活率提升 [3] - 辽宁省农业科学院沙地治理与利用研究所成立后,建立种苗基地并开展技术培训 [6] - 章古台镇樟子松育苗面积超1万亩,年产各类苗木约20亿株 [6] - 2023年樟子松等树种出口蒙古国,用于该国荒漠治理 [8] 治沙人物与传承 - 护林员李东魁坚守8500亩樟子松林30余年,使用传统方式巡护 [3][5] - 科研人员与基层工作者形成治沙接力,实现从"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的转变 [9] 生态效益与国际影响 - 固定6座万亩流动沙丘,形成显著生态屏障 [6] - 中国治沙技术正跨越国界,为全球荒漠化治理提供解决方案 [9]
截至2024年底,我国53%的可治理沙化土地得到有效治理,一代代治沙人不畏艰难、植树造林 防沙治沙,荒漠里播撒希望的种子(守望·特别策划)
人民日报· 2025-06-17 05:52
中国荒漠化防治成果 - 截至2024年底中国53%可治理沙化土地得到有效治理 [1] - 沙化土地面积净减少6500万亩 [1] - 实现土地退化"零增长"和荒漠化沙化土地"双缩减" [1] 山西右玉县治沙案例 - 村民王占峰40年绿化3000多亩土地 [4] - 采用"鱼鳞坑"技术种植耐旱灌木及经济林木 [3] - 当地植被覆盖率显著提升形成自然繁殖生态 [4] 内蒙古新华林场治沙案例 - 林场65年造林使林草覆盖率达88% [6] - 树苗成活率从不足50%提升至近80% [6] - 运用沙障固定+水枪灌溉等技术创新 [6] 甘肃民勤县互联网治沙模式 - 马俊河团队19年种植2500多万株苗木 [10] - 2024年通过互联网组织3.5万志愿者治理9600亩沙地 [9] - 结合电商销售特色农产品年销售额超200万元 [9] 治沙技术演进 - 从传统人工挖坑到抽水装置灌溉 [3] - 从单一固沙树种到经济林木复合种植 [4] - 运用数字化监测系统实现人防技防结合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