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治沙

搜索文档
草种科技赋能荒漠治理 蒙草生态培育冰草新品种助力科学治沙
全景网· 2025-06-26 18:44
风电光伏一体化工程沙化土地综合治理 - 公司在巴彦淖尔市乌拉特中旗开展风电光伏一体化工程沙化土地综合治理,选用蒙农1号蒙古冰草等乡土草种进行科学治沙,取得良好成效 [1] - 防沙治沙用种来自公司在当地建设的优质种源繁育基地,实现"可追溯、有保障" [1] 蒙农1号蒙古冰草特性 - 蒙农1号蒙古冰草株高90-120厘米,叶片深绿色,抗旱抗寒且适应性强 [5] - 该品种春季返青早,秋季枯黄晚,青绿期长,是干旱及半干旱地区修复退化沙化草地、防止水土流失的首选草种 [5] 冰草新品种研发与技术体系 - 公司与内蒙古农业大学等合作,通过远缘杂交、染色体加倍、分子育种等技术培育出蒙农1号蒙古冰草等多个新品种 [6] - 形成冰草良种选育、提纯复壮、扩繁生产、精细管理等育繁推一体化产业化集成技术体系,提升生产性能和生态价值 [6] 冰草繁育技术标准 - 公司编制《冰草种子扩繁技术规程》地方标准和《蒙农1号蒙古冰草提纯复壮技术规程》团体标准,提供系统性作业流程 [7] - 标准涵盖地块选择、播种时间(春秋为主)、播种方式(机械条播,行距30-50cm)、播种量(15-22.5kg/hm²)等关键技术参数 [7] 种源繁育基地与产量 - 公司在乌拉特中旗建立9000亩蒙农1号蒙古冰草原种田 [9] - 在呼和浩特、巴彦淖尔、锡林郭勒等地建立冰草良种繁育基地,总面积达25000亩,年产量超1625吨 [12] 技术创新与项目成果 - 公司承担内蒙古自治区草种业科技创新重大示范工程,通过新技术使冰草生物量提高10%以上 [9] - 建立大数据育种平台,开发基因编辑、诱变技术与信息技术在冰草育种中的应用 [9]
“三北”工程攻坚战在行动 科尔沁沙地披绿装
新华网· 2025-06-18 09:31
在辽宁省阜新市彰武县四合城镇刘家村,74岁的侯贵仍然保留着每天巡山的习惯。 侯贵自2001年起上山种树,先后在2400亩沙地上栽种20余万棵树木,如今又开始进行林地改良工作。"这几年有些树得病枯死了,林业专家说成片 种植单一树种会增加树木患病几率。"侯贵穿梭在树林中,指着一排新栽的小树说,"这里间隔种植了油松和元宝枫,都是耐旱的长寿树种,不同 树种交错种植能降低病虫害的传播风险。" 辽宁省阜新市彰武县四合城镇刘家村村民侯贵正在拔除影响枸杞苗生长的杂草(2025年6月4日摄)。新华社记者高爽 摄 彰武县地处科尔沁沙地南缘,历史上沙化土地面积曾占全县总面积的96%,一年365天有240天左右在刮风,漫天黄沙只需两小时就能掠过辽河平 原。 在彰武县后新秋镇烧锅村,1700亩农田里挺立着一排排太阳能板,1.8米高的立柱下方,种植不久的黄豆、高粱长势喜人,绿意连成一片。 "原来这里都是沙土地,天热的时候秧苗都被烫死了。光伏发电板不仅能发电,挡在作物头顶还成了遮阴棚,遮光降温,减少水分蒸发。"烧锅村 党支部书记许延春说,以光锁沙工程让曾经愁人的"沙窝窝"变成了"香饽饽"。 森林覆盖率从2.9%提升到30%以上,"三北"防 ...
中国科学治沙,从这座东北小城出发
新华社· 2025-06-17 19:31
试种第一年,沙地的樟子松因为冬天干旱缺水,风沙又大,仅有两株存活下来。第二年,刘斌和同事们又给新栽种的樟子松树苗盖上防寒 土,悉心培育下,新一批的樟子松终于安全越冬并开始正常生长,随后种植面积逐年扩大,由此开创了樟子松造林治沙的先河。 科尔沁沙地南缘,辽宁省彰武县章古台镇。当风掠过万亩樟子松林,松针摩擦的簌簌声里,藏着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 一年365天,刮风的日子就超过200天。20世纪50年代的彰武,是远近闻名的"沙窝子"。为了治沙,1952年辽西省林业试验站在彰武县章古台 镇成立,这是辽宁省固沙造林研究所的前身,也是新中国第一个防沙治沙科研机构。 20世纪80年代,时任辽宁固沙造林研究所所长刘斌(中着白衣者)带领科技人员进行规划(资料照片)。新华社发 时任辽宁省固沙造林研究所所长的刘斌,看中了种在大兴安岭地区的樟子松。这种树耐干旱、耐瘠薄、耐严寒,但多集中在高纬度地 区,"北树南移"此前并无成功的经验。 1978年,樟子松沙荒造林技术获全国科学大会奖。如今,樟子松已成为"三北"地区防沙治沙的主要树种,在河北塞罕坝、陕西榆林等地推 广,总面积超过1000万亩。 在彰武县,除了刘斌这样的科研工作者,还涌现出许 ...
第一观察 | 总书记科学指引荒漠化防治工作
新华社· 2025-06-17 15:25
6月17日是世界防治荒漠化与干旱日。 "土地荒漠化是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全球重大生态问题""人类要更好地生存和发展,就一定要防 沙治沙""扎实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荒漠化防治,是习近平总书记心头牵挂 的一件大事。 ——"事关我国生态安全、事关强国建设、事关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两年前的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内蒙古巴彦淖尔考察并主持召开加强荒漠化综合防治和推进"三 北"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座谈会强调,加强荒漠化综合防治,深入推进"三北"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事 关我国生态安全、事关强国建设、事关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崇高事业。 对非凡成就,习近平总书记予以肯定:实践证明,党中央关于防沙治沙特别是"三北"等工程建设的 决策是非常正确、极富远见的,我国走出了一条符合自然规律、符合国情地情的中国特色防沙治沙道 路。 抓生态文明建设,既要靠物质,也要靠精神。总书记"点赞"过的"三北精神"、塞罕坝精神、"右玉 精神"等,激发出无数人锲而不舍、久久为功的力量。 荒漠化防治工作何以置于如此重要地位? 从具体国情看,总书记指出,我国荒漠化防治和防沙治沙工作形势依然严峻。 我国荒漠化土地主要分 ...
习近平总书记关切事丨锦绣北疆绿更浓——“三北”工程攻坚战在行动
新华社· 2025-06-16 21:36
三北工程攻坚战战略部署 -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打好"三北"工程攻坚战 突出治理重点 全力打好三大标志性战役 [1] - 三大标志性战役包括黄河"几字弯"攻坚战 科尔沁沙地与浑善达克沙地歼灭战 河西走廊—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阻击战 [1] - 2021-2030年是"三北"工程六期工程建设关键期 2024年已完成治理面积超380万公顷 [10] 黄河"几字弯"系统治理 - 磴口县构建"一地一网三区"防沙治沙体系 包括自然保护地 农田防护林网 封沙育草区 防风阻沙区和光伏治沙区 [2] - 磴口县林草覆盖度从20世纪50年代的0.04%提升至39.1% 年沙尘日数由23天降至8天 [3] - 采用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治理模式 利用黄河凌汛存水增加造林灌溉水源 [3][4] 科尔沁沙地科学治沙 - 彰武县实施樟子松嫁接红松试验项目 成活率超90% 可缩短红松生长周期 [6] - 创新"四大工程":以树挡沙 以草固沙 以水含沙 以光锁沙 森林覆盖率从2.9%提升至30%以上 [7] - 光伏治沙项目使1700亩沙地实现发电与农业双收益 光伏板为作物提供遮阴减少水分蒸发 [7] 塔克拉玛干沙漠产业发展 - 建成3046公里环沙漠生态屏障 285公里"绿色缺口"完成合龙 [8] - 41.2万亩沙地划分给8277户农户 发展肉苁蓉和玫瑰种植 带动就业1万余人 [8][9] - 于田县肉苁蓉年产量达4万吨 占全国85% 形成40余家相关合作社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