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蓝心智能战略
icon
搜索文档
vivo周围:共赢共建智能体未来 全力打造端侧创新能力
财经网· 2025-10-28 15:08
公司战略与成果 - 2025年10月10日vivo开发者大会展示了公司在蓝心智能战略、原系统6、蓝河操作系统3以及生态合作、安全、人文等方面的最新成果 [1] - 公司AI战略发展路径清晰:2023年专注于大模型在各类榜单取得领先,2024年重点是将AI与手机结合实现个人智能,2025年目标是将端侧模型做到全球领先 [2] - 公司明确表示不会放弃云端能力,但认为云端能力相对容易建立,当前真正困难且重点投入的是端侧能力的完善 [2] 行业观点与公司定位 - 公司认为当前智能体时代的分发权限和边界问题敏感,类似于以往手机作为APP应用分发的渠道 [1] - 公司对AI智能体分发的立场是希望共赢共建,作为手机渠道将保持克制和共建的态度 [1] - 随着AI技术进步,未来智能终端行业将更加注重个性化和应用场景化的服务体验 [2] 技术能力与投入 - 公司在AI层面的投入包括万卡训练集群等基础设施 [2] - 公司以3B模型为例,说明其能力已超越过去的10B模型,能够满足当前端侧任务和复杂任务的拆解 [2] - 公司AI与手机结合涉及数据、接口、能力建设以及端侧能力的完善 [2]
vivo交出AI战略新答卷
华尔街见闻· 2025-10-11 15:09
AI手机行业竞争态势 - 发力AI手机已成为各大手机厂商的共识 但近两年多来尚未有赢家跑出 [2] - 行业共识是操作系统已向AIOS全面演进 这是用户体验要求更自然、更直觉的必然 [2] - 当前竞争焦点在于谁能更好地用AI重塑人机交互方式 让AI手机能更自主感知 [2] vivo的AI战略核心 - 公司在2025开发者大会上提出全新升级的蓝心智能战略 旨在从三方面促进AI与操作系统融合 [2] - 战略目标是将大模型技术与手机操作系统深度融合 打造个人化智能 [2] - 战略推进方向包括蓝心大模型矩阵、蓝心个人智能框架、蓝心智能开放平台 [2] 蓝心大模型矩阵进展 - 大模型是AIOS的能力底座 公司在2023年首次推出自研蓝心大模型矩阵 [3] - 新矩阵在语言、语音和图像方面实现进一步突破 并推出体量更轻、能力更全的3B端侧多模态推理大模型 [3] - 采用端云协同主流部署方案 端侧负责低算力AI工作 云端负责高算力情景 [3] - 过去两年公司实现了13B、7B、3B、1B多种模态的端侧化 在手机上累计实现18个功能的端侧化 [3] - 从去年开始重点选择3B模型的端侧化技术路径 [3] - 3B模型具备语言能力、多模态能力、逻辑推理能力、128K长上下文能力、UI Agent能力 [3] - 3B端侧多模态推理大模型是全球首个专为端侧Agent构建的3B模型 [4] 蓝心个人智能框架 - 全新框架允许大模型通过全域感知和多模态数据融合 更精准理解用户意图 [5] - 框架通过个人化数据沉淀不断加深对用户的理解 [5] - 该技术是公司做好AI眼镜和未来具身智能大脑的技术基础 [5] 蓝心智能开放平台与生态构建 - 公司全面升级蓝心智能开放平台 包括平台层、协议层和分发层 将个人化能力开放给更多开发者 [5] - 意图框架升级为2.0 全面兼容MCP协议 [6] - 公司推出适配智能体协议A2A 使开发者能基于Agent协议全流程线上化进行智能体创建和卡片配置 [6] - 智能语音助手蓝心小V可调用的手机和生态应用技能已超过千余个 [6] OriginOS 6操作系统特性 - OriginOS 6是基于端侧"个人专属模型"的新一代手机操作系统 提供千人千面的定制化服务 [6] - 系统升级"小V圈搜" 支持屏幕主体自动识别和意图理解 从"能搜会识"到"即刻执行" [6] - 搭载的小V记忆2.0可将收藏内容进行AI提炼、分类整理 并关联日程和地址等信息 [6] 蓝河操作系统发展 - 公司推出蓝河操作系统3 为原生AI设备而来 构建"立体感知体系" [7] - 蓝河操作系统3提升相机启动速度 支持视觉识别与空间算法 [7] - 蓝河操作系统是行业首个全栈由Rust语言编写的操作系统 首发搭载在手表上 [7] - 未来公司可能在智能眼镜等更多原生AI设备上搭载蓝河操作系统 [7]
告别让用户皱眉的“智能”,vivo用“懂我”重新定义AI服务
凤凰网财经· 2025-10-10 22:13
核心观点 - 公司提出从技术本位的“参数军备竞赛”转向用户本位的“场景价值创造”新阶段,将AI发展重心回归到个人化用户体验 [3][9] - 公司认为AI的终极价值不在于算力或参数的领先,而在于能否像“懂你的数字伙伴”一样提供润物细无声的贴心服务 [4][6][13] - 公司通过构建以“感知、记忆、规划、执行”为核心的闭环系统及开放生态,致力于将AI的温暖合力融入用户的日常数字生活 [16][29][37] 回归用户价值,定义个人化AI新标尺 - 公司选择避开算力无底洞的竞争,在“理解用户情境”这一难以模仿的领域构建护城河,通过日复一日的陪伴与学习来理解用户习惯与偏好 [13][14] - 公司将AI深度融入系统底层,使其在导航、屏幕调光、口语理解等具体场景中自然发挥作用,实现“隐身”的高级智能形态 [12][13] - 公司以“是不是够聪明,有没有真懂我”作为衡量AI价值的新标尺,重新定义个人化AI的发展方向 [10] 多模态矩阵与架构革新,为AI装上会记忆的“心” - 公司推出的“蓝心个人智能框架”是一个围绕“感知、记忆、规划、执行”构建的闭环系统,相当于为AI赋予眼睛、记忆、思考和双手 [16] - 框架具备全域实时感知能力,能同时捕捉日程、运动状态、天气等信息,拼成动态的“用户状态图” [18] - 个人记忆能力是关键,系统通过持续学习与长期记忆,安全记住用户偏好,使设备从工具变为“有记忆的伙伴”,实现越用越懂你的体验 [19][20] - 框架具备规划与执行能力,能基于超过90%的多模态意图识别精度,灵活调度上千种原子化技能来分解复杂任务 [22][23] - 参数仅3B的“蓝心3B端侧大模型”在多项测试中超越参数更大的模型,甚至媲美云端大模型,体现了公司“抠效率”而非“堆参数”的技术实力 [24][26] - 行业首个“端侧模型训练引擎”攻克了在手机上训练大模型的技术难题,使每位用户都能培养一个越用越懂你的私人AI [27][28] 一个人的智能,不如一群人的温度 - 公司推出“蓝心智能开放平台”,将操作系统级的核心能力如用户意图理解、场景洞察、端侧算力打包开放给开发者,并非简单的接口开放 [29] - 平台已有超过50家生态伙伴合作,接入100多类意图,引入200多项服务,共同为AI应用增添更懂用户的个人化服务 [33] - 升级后的意图框架成为行业通用语言,智能体协议A2A让开发者轻松创建AI服务,端侧模型部署方案降低了中小团队的接入门槛 [35] - 上下文工程的共享使第三方应用能像原生服务一样懂用户,例如健身APP根据习惯推送提醒,外卖软件自动备注忌口,形成整个数字生态1+1>2的温暖合力 [36][37] - 公司积极推动AI产学研合作,与华中科技大学、厦门大学、南开大学等高校围绕大模型优化、强化学习、模型压缩等前沿方向进行研究与应用落地 [31] - 公司联合南开大学承办第二届中国高校计算机大赛-AIGC创新赛,并增设港澳台赛区,汇聚了6300多位两岸三地青年创客 [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