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现实技术

搜索文档
数字文化产业进入“内容+科技+运营”多维竞争
央视网· 2025-08-25 08:20
数字技术在文旅产业的应用 - 人工智能和元宇宙等技术推动文化新业态和产业新模式涌现 提升公众体验多样性 [1] - 杭州南宋德寿宫遗址博物馆采用裸眼3D技术复原宫廷生活影像 实现遗址原址与数字技术有机融合 [1] - 德寿宫遗址博物馆运用AR 动态长卷和数字投影等技术活化文物 [2] - 南京江宁织造博物馆《大梦·红楼》展演通过数字光影和虚拟现实技术还原20个原著经典场景 提供60分钟沉浸式体验 [2] - 重庆永川科技片场使用亚洲最大虚拟拍摄系统 通过LED背景屏实时渲染画面 大幅节约置景成本和等待时间 [2] 数字文化产业人才需求变化 - 虚拟摄影棚重塑影视制作流程 催生LED设备工程师和虚拟拍摄系统工程师等新岗位 [4] - 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拓展至文旅和文博领域 产生VR应用开发工程师和3D建模师等新兴职业 [4] - 2030年中国虚拟现实人才岗位需求预计超过680万个 [5] - 2025年人社部新增生成式人工智能动画制作员和系统测试员等17个新职业 [5] - 动画产业总产值预计2029年达4700亿元 人工智能艺术家等复合型岗位需求旺盛 [5] 数字文化产业人才培养体系 - 教育部2025年新增29个本科专业 近四分之一聚焦数字文化产业赛道 包括数字戏剧和智能影像艺术等 [6] - 上海戏剧学院设立数字演艺设计专业 融合AI和虚拟现实技术 [6] - 中国传媒大学智能影像艺术专业整合戏剧影视学和计算机科学等多学科 培养跨媒介叙事人才 [6] - 全国11所高校开展数字文化产业专业硕士试点 中山大学设数字文化管理硕士 南京大学设数字文化产业方向MBA [7] - 重庆城市职业学院与企业共建"订单班" 从大一开始对接3D建模师等企业需求 实现人才培养与就业直接衔接 [7]
智慧规划赋能 老房重获新生——“焕新城市·科技筑家”系列报道
科技日报· 2025-07-18 17:39
城市更新与旧房改造进展 - 2019年以来全国累计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近28万个,惠及1.2亿居民 [1] - 城市更新过程中规划设计是施工基础,关乎建造质量和人文内涵 [1] 融合建模技术应用 - 倾斜摄影与点云融合建模技术可生成测量精度更高、纹理无缺失的三维实景模型 [2] - 地面激光扫描仪点云密度达1万点/平方米,能精细刻画传统建筑细节如木雕、石雕 [2] - 技术帮助居民直观查看房屋现状与翻新效果,提升设计沟通效率 [2] - 为智能家居系统安装布局提供精确数据支持,实现远程控制和自动化管理 [3] 三维可视化WebGIS平台 - 平台结合三维可视化与WebGIS技术,辅助设计人员直观分析地理空间数据 [4] - 在北京崇雍大街改造中实现"所见即所得"的虚拟场景设计 [4] - 居民可查询建筑材料、结构安全评估等属性数据,提高项目透明度 [5] 室内污染物模拟技术 - 模拟分析甲醛、苯、TVOC等污染物,优化空间布局与通风设计 [7] - 技术优势包括实时分析、降低检测成本、快速应对设计变更 [7] - 在北京通州区改造中锁定污染源分布,提升室内空气质量 [7] 虚拟现实技术应用 - 提供沉浸式三维环境体验,减少设计与非专业人士沟通障碍 [8] - 在北京市延庆区改造中让居民直观体验设计成果并参与优化 [9] - 未来技术成本降低将推动更智能高效的建筑改造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