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

搜索文档
思泉新材:公司产品可以应用在VR、AR、MR等智能可穿戴设备上
证券日报网· 2025-10-15 17:13
证券日报网讯思泉新材(301489)10月15日在互动平台回答投资者提问时表示,公司产品可以应用在 VR、AR、MR等智能可穿戴设备上。 ...
思泉新材(301489.SZ):产品可以应用在VR、AR、MR等智能可穿戴设备上
格隆汇· 2025-10-15 14:55
格隆汇10月15日丨思泉新材(301489.SZ)在互动平台表示,公司产品可以应用在VR、AR、MR等智能可 穿戴设备上。 ...
今日起开展6000亿买断式逆回购;京东广汽宁德联合造车……
观察者网· 2025-10-15 13:04
商务部公布反制301调查措施 10月14日,美国依据所谓301调查结果,正式对中国海事、物流和造船领域实施港口费等限制措施。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对此表示,中方在相关问题上的立场是明确的、一贯的,打,奉陪到底;谈,大门敞 开。中方敦促美方纠正错误做法,与中方相向而行,通过平等对话协商方式解决双方关切的问题。 同时,商务部发布2025年第6号商务部令,为反制美国对中国采取海事、物流和造船业301调查措施,经 国家反外国制裁工作协调机制批准,中方决定将韩华海洋株式会社5家美国相关子公司列入反制清单, 并采取反制措施。 央行出手:今日将开展6000亿元买断式逆回购操作 据中国人民银行网站10月14日消息,为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充裕,2025年10月15日,中国人民银行将以 固定数量、利率招标、多重价位中标方式开展6000亿元买断式逆回购操作,期限为6个月(182天)。 【观网财经丨智能早报10月15日】 日前,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印发《上海市智能终端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6-2027年)》,计 划到2027年,上海市智能终端产业持续做大做强,总体规模突破3000亿元,打造3家以上具有全球影响 力的消费级终端品 ...
牛市震荡似“危”实“机”!
2025-10-13 22:56
纪要涉及的行业或公司 * 行业涉及宏观经济、金融、房地产、科技(如人工智能、半导体、创新药)、新能源、黄金、消费、汽车、医药等 [1][2][3] * 公司提及广泛,包括腾讯、阿里、蚂蚁集团、中芯国际、华虹半导体、吉利汽车、华晨中国、中国重汽、泡泡玛特、百济神州、恒瑞医药、信达生物、药明康德、中国平安、中国人寿、中海油等 [24][25][27][33][36][39][41][42] 核心观点和论据 宏观经济与中美博弈 * 中国正通过资本市场盘活资产,利用稀土供应链和技术突破等优势在大国博弈中寻求战略优势,并强调走不同于西方的金融发展道路,这标志着中国金融发展的重要转折 [1][2] * 美国依赖债务扩张和科技资本开支维持经济增长,但若科技投资未能显著提升劳动生产率将面临滞胀风险,同时通过关税等手段维护美元霸权的长期策略存在风险 [1][4] * 未来中美主要竞争领域是科技,美国依赖科技扩张维持债务,中国通过技术突破挑战美国霸权,投资者应关注科技相关优质资产和新兴产业 [1][7][8] * 中国正从债务扩张转向股权财政,通过"合肥模式"等盘活资产端推动经济发展,政府母基金在支持新能源、新材料、芯片等新兴产业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3][11][12][13] 金融市场与投资策略 * 中国央行加大对其他金融性公司的债权支持力度,例如汇金公司持有股票型ETF占比从5%-8%提升至37%,通过"有形之手"稳定和激活资本市场 [3][15] * 港股与A股最大区别是港股具备做空机制而A股更受"有形之手"支撑,使得港股短期波动中表现相对弱势但风险释放更明显,为未来提供更好买入时机 [16] * 预计四季度流动性环境将好于当前,是积极买入美股并为年底布局的好时机,港股可能在11月和12月迎来内外资共振 [17][20] * 外资态度分化,长期资本主要来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对冲基金更注重赚钱效应,若A股和港股能提供良好赚钱效应,对冲基金也会回流 [18][19] * 居民储蓄达162万亿人民币,其中35万亿为银行理财,更多资金将流入避险资产,股市活跃能改善居民边际消费倾向从而提升内需韧性 [14] 房地产行业 * 中国房地产风险最大的阶段已过,房地产相关收入占比下降,不再构成系统性风险,行业可能长期低迷但不会崩盘 [1][6] * 一线城市核心地段房价因资本市场吸引力和稳定需求难以大幅下跌,预计2026年可能反弹,新一线城市如杭州、成都、南京等也显示出类似趋势 [1][9][10] * 高端商业地产率先修复,例如恒隆地产三季度零售额同比增长接近10%,华润置地保持20%的零售额增速 [25] 科技与新兴产业 * 科技板块依然看好,AR相关资本开支有望成为下一轮盈利增长发动机,恒生科技指数估值处于历史低位,有望进入戴维斯双击阶段 [23] * TMT行业推荐方向包括AI大方向下的物联网、半导体设备、存储和服务器配套等,互联网方面腾讯和阿里在AI技术应用上表现突出 [24] * 半导体设备领域,2025年增长有限,但2026年预计增速将超过10%,后年先进封装技术将迎来重大演进 [24] * 存储行业因AI需求强劲拉动,包括HBM内存和闪存用量持续增长,价格上涨迅速,未来半年仍处于上行趋势 [24] * 服务器配套领域如液冷和电源管理,因AI芯片功率提升,未来三年预计将实现翻倍以上增长 [24] * 机器人产业长期前景广阔,如同十年前的新能源汽车产业 [30] * 创新药板块受关税影响有限,出海进程不会受太大冲击,中国在P1 Plus、ADC、自免双抗等新方向上仍处世界前列 [35][36] 特定行业与公司分析 * 黄金作为战略资产,其价格上涨逻辑源自全球资金对美元信用的动摇,港股黄金公司普遍上涨5%-10%,一梯队公司未来几年产量增长可达40%以上 [22][31][32] * 新消费板块经历回调后具备投资价值,例如泡泡玛特估值切换到2026年约为22倍,老铺则不到20倍 [33] * 油气煤电领域,预计2026年原油供应相对过剩,价格中枢下行,但中海油凭借成本管理和税盾作用,归母净利润稳定性优于油价波动,承诺40%以上派息率 [34] * 医药板块看好百济神州、恒瑞医药、信达生物、康方生物等龙头型企业 [36] * 汽车行业受关税影响较大,2026年政策不明朗,推荐吉利汽车(有23亿元回购计划)和华晨中国(高股息率) [27] * 商用车市场受关税影响较小,具有高股息率和良好的重卡出口趋势,看好中国重汽,其股息率接近7%并有望提升至8%-9% [28] * 飞银板块(金融)中,保险业受益于监管指导和投资端改善,例如新华保险三季度单季利润约为152至193亿元,同比增幅58%至101% [40][41] 其他重要内容 * 在大国博弈背景下,黄金、稀土、军工等战略性资产具有长期投资价值,同时应关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资源储备 [22] * 对于风险偏好较低的投资者,高股息标的如粤海投资(股息收益超6%)、中华化肥(派息率约50%)是不错选择 [25] * 蚂蚁集团通过港交所审核并购耀才证券,有助于互联网生态恢复健康发展,阿里持有蚂蚁集团1/3股份的估值尚未完全体现 [24][42] * 铀矿领域因供给收缩、需求增长逻辑明确,是少数未来供需两旺的大宗商品之一,推荐关注中国核矿业及新上市嘉兴国际资源等公司 [34]
数字技术丰富公众体验
科技日报· 2025-09-26 09:30
"静态观赏"向"探索参与"转变 "穿过光影长廊,我们的'数说铜鼓'研学之旅就正式开启啦……"伴随着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研学 老师的讲解,记者走到了一块裸眼3D屏幕前。屏幕上,冷水冲型、北流型等广西古代铜鼓变得"触手可 及"。继续前行,便来到了广西古代铜鼓铸造体验空间。该空间采用了多点触控智能交互透明屏技术, 将四面屏幕组合成一个魔方屏,营造出古代铜鼓铸造工坊的场景。观众只需通过屏幕进行交互操作,就 能了解古代铜鼓的铸造工艺,沉浸式感受古代铜鼓从制模到浇注成型的完整铸造流程。 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物馆藏品管理和展览部副主任黄海荣介绍,广西素有"铜鼓之乡"的美誉,2006 年,壮族铜鼓习俗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为了让更多人认识广西古代铜鼓,博物馆运 用AR、多点触控智能交互透明屏、体感音画互动等数字技术,将铜鼓的"前世今生"向观众娓娓道来。 天文科普课堂上,孩子们佩戴AR眼镜看星座与行星"浮现"眼前,在"触摸星辰"中理解天体运行规 律;生命科学课堂中,MR技术让孩子们可以"解剖"虚拟人体器官模型;科技馆里,戴着VR头显的观众 时而"穿越"到恐龙时代,与三角龙和霸王龙互动,时而又"进入"细胞内部,探索DN ...
孟樸解码高通在华30年:以创新为根,与中国共探AI、机器人新蓝海
环球网· 2025-09-25 18:38
公司发展历程 - 高通在华30年发展轨迹被定义为与中国通信产业同频共振的成长史 从90年代中期参与中国CDMA建设为起点 正式开启与中国市场深度绑定[2] - 3G时代成为重要里程碑 高通与三家运营商均建立合作 成为首家推出中国移动TD-SCDMA芯片的厂商[2] - 4G时代携手中国手机厂商完成从本土到全球的跨越 2018年与中国领先手机厂商共同发起"5G领航计划" 实现中国品牌5G首发产品全球覆盖[2] 智能汽车领域布局 - 高通在智能汽车领域布局延续20余年 从早期通用汽车安吉星CDMA 1x车载网联解决方案到T-Box 一直是该领域主要供应商[3] - 2020至2022年间 支持众多中国汽车品牌推出超过210款车型 成为智能座舱与舱驾融合领域核心合作伙伴[3] - 中国厂商推动新技术上车周期可缩短至一年以内 高通既跟上"中国速度"又满足多方面要求[3] AI技术战略 - 端侧AI被视为技术落地关键方向 中国市场及产业链的活力与竞争力成为端侧AI技术落地的优秀土壤[4] - 具身智能成为关注焦点 高通2021年就提出"5G+AI赋能千行百业"理念 展示咖啡拉花机器人等应用演示[4] - 几乎所有研发汽车的企业都在布局具身机器人 二者技术相通性极高 高通愿跟随产业探索芯片需求与应用场景[4] XR与新兴终端 - 高通推动XR领域发展超过10年 目前"百镜大战"中多数参与者采用高通芯片[4] - 新终端品类初期可基于现有主流芯片进行小改动适配 但随着应用细分 专用芯片将成为必然[4] - 高通已推出AR VR专用芯片及参考设计 未来将持续围绕尺寸 功耗 散热等核心痛点优化解决方案[4] 工业领域布局 - 针对中国市场分散化碎片化特征 通过高通跃龙品牌推进精准布局 推出集成NFC支持的定制化产品[6] - 联合合作伙伴打造应用示范案例 包括苏州通力电梯工厂5G全连接项目 无锡急救车信息化等示范案例[6] - 梳理全球近200个行业应用案例供企业借鉴 中国制造业规模庞大 众多工厂面临智能化升级需求[6] 未来赛道展望 - 机器人与AR/VR/AI眼镜有望成为继智能手机后的下一代核心终端 未来有望达到"人手一个"的普及度[6] - 机器人将广泛应用于家庭及各类场景 其市场规模未来可能等同甚至超过智能手机[6] - 高通将持续投入技术研发 与合作伙伴共同推动杀手级应用诞生[6] 发展策略与竞争应对 - 更倾向于用"创新与合作"而非"巩固优势"来定义发展路径 科技公司进步源于持续挑战自我与提升合作能力[7] - 针对部分厂商自研芯片趋势 形成明确应对策略:深化与安卓阵营合作巩固手机领域优势 加速汽车 IoT XR PC等领域业务多元化[7] - 即使没有自研芯片 在商用芯片领域也有许多竞争者 重点是如何找到对客户有价值的方案 提供好的技术和服务[7] 市场竞争格局 - 新兴领域初期大量玩家涌入印证赛道价值 通过竞争加速技术突破 但市场终将走向整合[8] - GPU入门门槛不高 但打造标准化商业化优质产品难度极大 企业竞争力最终在应用落地中分化[8] - 以3G时代WCDMA芯片研发为例 全球众多企业参与 最终通过市场筛选形成少数主导者格局 这一过程适用于智能驾驶 眼镜芯片等细分领域[8] 未来发展方向 - 高通商业模式从未改变 始终是技术赋能型公司 未来将坚持长期投资技术创新 与中国产业链共同探索AI 6G等下一代技术机遇[8] - 汽车领域在业务中占比越来越高 团队架构与服务模式将持续优化 但以客户为中心 与中国市场共成长的核心方向不会改变[8] - 30年合作只是起点 在AI与6G时代浪潮中 高通与中国产业链的共同成长故事仍在继续书写新篇章[8]
2025年上半年财报总结:AI驱动电子行业迎来新一轮业绩爆发
银河证券· 2025-09-10 21:42
行业投资评级 - 电子行业评级为"推荐"并维持 [3] 核心观点 - AI驱动电子行业迎来新一轮业绩爆发 行业整体处于复苏和增长周期 [3][5] - 半导体领域需求周期向上 AI成为核心增长动力 [5] - 消费电子在AI加持下迎来新的成长机遇 新型产品如AR、折叠屏、AI眼镜等有望开启创新浪潮 [5] - PCB行业受益AI资本开支需求爆发 业绩实现高增长 [5] - 投资建议关注算力相关板块及国产替代、创新终端领域 [5] 半导体行业总结 - 模拟芯片设计板块2025H1营收244.05亿元 同比增长13.12% 归母净利润5.02亿元 同比增长280.49% [7] - 数字芯片设计板块2025H1营收871.29亿元 同比增长24.72% 归母净利润90.50亿元 同比增长35.32% [16] - 功率半导体2025Q2净利润28.73亿元 同比增长45.3% 环比增长32.1% [26] - 半导体制造板块2025Q2营收278.57亿元 同比增长16.1% 净利润7.47亿元 同比增长49.7% [34] - 半导体设备板块2025H1营收415.09亿元 同比增长30.6% 归母净利润66.31亿元 同比增长19.8% [47] - 半导体材料板块2025H1营收224.16亿元 同比增长11.79% 归母净利润14.37亿元 同比增长8.89% [50] - 半导体封测板块2025H1营收458.64亿元 同比增长18.73% 归母净利润15.42亿元 同比增长3.5% [56] 消费电子行业总结 - 品牌消费电子板块2025H1营收666.44亿元 同比增长2.01% 归母净利润36.50亿元 同比下降30.58% [60] - 安克创新营收128.67亿元 同比增长33.36% 净利润11.67亿元 同比增长33.8% [60][61] - 影石创新营收36.71亿元 同比增长51.17% [60][61] - 消费电子零部件及组装板块2025H1营收8135亿元 同比增长27% 归母净利润292亿元 同比增长24.69% [62] - AI驱动消费电子创新 AI PC、AI手机、智能穿戴等终端加速普及 [65] 元器件及光电子行业总结 - PCB板块2025H1营收1334.56亿元 同比增长25.17% 归母净利润124.65亿元 同比增长58.51% [66] - 生益电子营收同比增长91% 净利润同比增长452.1% [66][67] - 胜宏科技营收同比增长86% 净利润同比增长366.9% [66][67] - 沪电股份AI服务器和HPC相关PCB产品同比增长25.34% 高速网络交换机PCB产品同比增长约161.46% [5][68] - 深南电路在AI领域订单取得显著增长 [5][68] 投资建议 - 下半年继续看好算力相关的PCB、国产算力、IP授权、芯片电感等 [5] - 2026年或成为折叠屏市场复苏的关键年 苹果折叠产品有望带动市场需求 [5] - 新型可穿戴设备有望推动市场复苏 AI+AR技术成熟 智能眼镜或成下一代主流计算终端 [5] - 建议关注寒武纪、海光信息、中芯国际、北方华创、拓荆科技、长电科技、胜宏科技、沪电股份、生益科技、生益电子、铂科新材、恒玄科技、瑞芯微、乐鑫科技、兆易创新、水晶光电、宜安科技、捷邦科技、立讯精密、歌尔股份等公司 [5]
数字文化产业进入“内容+科技+运营”多维竞争
央视网· 2025-08-25 08:20
数字技术在文旅产业的应用 - 人工智能和元宇宙等技术推动文化新业态和产业新模式涌现 提升公众体验多样性 [1] - 杭州南宋德寿宫遗址博物馆采用裸眼3D技术复原宫廷生活影像 实现遗址原址与数字技术有机融合 [1] - 德寿宫遗址博物馆运用AR 动态长卷和数字投影等技术活化文物 [2] - 南京江宁织造博物馆《大梦·红楼》展演通过数字光影和虚拟现实技术还原20个原著经典场景 提供60分钟沉浸式体验 [2] - 重庆永川科技片场使用亚洲最大虚拟拍摄系统 通过LED背景屏实时渲染画面 大幅节约置景成本和等待时间 [2] 数字文化产业人才需求变化 - 虚拟摄影棚重塑影视制作流程 催生LED设备工程师和虚拟拍摄系统工程师等新岗位 [4] - 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拓展至文旅和文博领域 产生VR应用开发工程师和3D建模师等新兴职业 [4] - 2030年中国虚拟现实人才岗位需求预计超过680万个 [5] - 2025年人社部新增生成式人工智能动画制作员和系统测试员等17个新职业 [5] - 动画产业总产值预计2029年达4700亿元 人工智能艺术家等复合型岗位需求旺盛 [5] 数字文化产业人才培养体系 - 教育部2025年新增29个本科专业 近四分之一聚焦数字文化产业赛道 包括数字戏剧和智能影像艺术等 [6] - 上海戏剧学院设立数字演艺设计专业 融合AI和虚拟现实技术 [6] - 中国传媒大学智能影像艺术专业整合戏剧影视学和计算机科学等多学科 培养跨媒介叙事人才 [6] - 全国11所高校开展数字文化产业专业硕士试点 中山大学设数字文化管理硕士 南京大学设数字文化产业方向MBA [7] - 重庆城市职业学院与企业共建"订单班" 从大一开始对接3D建模师等企业需求 实现人才培养与就业直接衔接 [7]
数字文化产业进入“内容+科技+运营”多维竞争 | 梳理新职业、新要求
央视网· 2025-08-20 11:11
文旅消费与技术融合 - 2025年暑期文旅消费持续升温 人工智能和元宇宙等技术推动文化新业态和产业新模式涌现 公众体验更加多元[1] - 杭州南宋德寿宫遗址博物馆融合遗址原址与数字技术 采用裸眼3D技术复原宫廷生活影像 提供沉浸式体验[3] - 博物馆运用AR 动态长卷 数字投影等技术活化文物 多地出现元宇宙图书馆 沉浸式剧场 XR无人机体验等文旅融合新模式[4] - 重庆永川科技片场启用亚洲最大虚拟拍摄系统 LED背景屏随镜头移动实时渲染 大幅节约剧组置景成本和等待时间[6] - 南京江宁织造博物馆《大梦·红楼》展演结合数字光影与虚拟现实技术 60分钟沉浸式体验还原20个原著经典场景[7] 数字技术催生新职业需求 - 虚拟摄影棚重塑影视制作流程 催生LED设备工程师 虚拟拍摄系统工程师 数字制景地编师等急需人才[10] - 虚拟技术拓展至文化旅游和文博展示领域 新增VR应用开发工程师 3D建模师 交互设计师 虚拟场景策划等职业[13] - 2030年中国虚拟现实人才岗位需求将超680万个 2025年动画产业与人工智能深度融合重塑创作模式[15] - 人社部2025年新增17个职业包括生成式人工智能动画制作员和系统测试员 同时出现人工智能艺术家 虚拟制片管理等复合岗位[17] - 中国动画产业总产值预计2029年达4700亿元 人才需求旺盛[17] 高校人才培养体系革新 - 教育部2025年新增29个本科专业中近四分之一聚焦数字文化产业 包括数字戏剧 数字演艺设计 智能影像艺术 虚拟空间艺术等[19] - 上海戏剧学院设立数字演艺设计专业 融合AI与虚拟现实技术 中国传媒大学智能影像艺术专业整合戏剧影视学 设计学 计算机科学等多学科[19][21] - 全国11所高校开展数字文化产业专业硕士试点 中山大学设数字文化管理硕士 南京大学设数字文化产业方向工商管理硕士[21] - 高校与企业合作开展订单班培养 如重庆城市职业学院共建虚拟现实技术应用 数字媒体技术专业 实现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无缝对接[21][23] - 数字文化产业进入内容+科技+运营多维竞争阶段 高校通过学科重构和产教融合满足产业升级对复合型人才的新需求[25]
预订火爆 客流猛增 一文读懂外资来华新趋势
搜狐财经· 2025-08-11 15:22
主题公园行业外资投资趋势 - 上海迪士尼 北京环球影城 上海乐高乐园等主题公园暑期预订火爆客流猛增 反映外资加码投资中国服务消费新热点[1] - 上海乐高乐园拥有八大主题区 其中悟空小侠主题区全球首发 体现世界IP对中国市场的深度理解与本土化努力[1] - 哈利·波特制片厂之旅投资28亿元人民币正式落址上海 预计2027年开门迎客[1] - 世界级主题公园纷纷落地中国 看好亲子娱乐等体验消费的巨大需求和市场潜力[3] - 主题公园消费拉动系数约为1:18.8 即每收入1元可带来18.8元综合消费 带动周边交通酒店商业基础设施升级和就业[5] - 主题公园项目重点利用VR AR AI等高科技让游客沉浸其中 技术管理促进国内主题公园转型升级[7] 餐饮行业外资扩张策略 - 某外资餐饮品牌过去两年在中国开设新店数量相当于此前28年开店总数 近期在上海开出第1000家门店[7] - 该品牌1995年进入中国市场 用28年开设500家店 最近两年又新增500家店 加速投资看好消费市场增长[7] - 全球前三餐饮连锁品牌在中国市场发展良好 中国市场对全球业绩贡献突出 外资认为市场潜力巨大[9] - 外资餐饮顺应中国消费者重视饮食健康和体重管理趋势 推出本地化创新 中国市场成为亚太区创新范本[9][11] 保税维修服务业政策红利 - 保税维修作为新兴服务业态 国家和地方出台新政策支持产业发展 将企业痛点变为政策发力锚点[13] - 新政策允许医疗设备零部件进口到国内维修 西门子在深圳前海启动保税维修中心 维修周期从4-6周缩短至5-7天[13][14] - 2024年上半年该中心完成近2000个磁共振线圈维修 申报零部件保税维修进出口近6000项 进出口货值约930万美元[16] - 2024年1-7月深圳关区4个特殊监管区域保税维修进出口货值44.5亿元 同比增长近10% 形成生产订单与维修订单良性循环[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