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西伯利亚力量2号管道
icon
搜索文档
中俄早已意识到,蒙古可能不靠谱,开始安排新的能源生命线
搜狐财经· 2025-10-15 19:10
中俄能源合作背景与驱动力 - 中俄能源合作基于俄罗斯丰富的天然气资源与中国巨大的能源需求,双方合作意愿强烈[2] - 2022年俄乌冲突后,俄罗斯因失去欧洲市场而迫切需要寻找新买家,中国则致力于实现能源进口渠道多元化以保障供应安全[2][4] - 西伯利亚力量1号管道(东线)已于2019年投产,年输气量正逐步提升至380亿立方米,保障了中国东北地区的能源供应[4] 西伯利亚力量2号管道项目现状 - 西伯利亚力量2号管道(西线)原设计年输气能力为500亿立方米,计划途经蒙古进入中国西北地区[2][6] - 项目进展缓慢,主要障碍集中在价格谈判和具体路线选择上[4] - 2025年9月,中俄蒙三国签署了项目备忘录,但关键的价格与资金细节尚未最终确定[6] 蒙古作为过境国的风险因素 - 蒙古在地理上夹在中俄之间,经济上高度依赖两国,2022年其对华出口占总出口的84.3%,贸易总额的64.3%与中国相关[6] - 政治上,蒙古自1991年苏联解体后转向民主,并与美国及北约关系密切,2019年成为北约第九个伙伴国,并于2023年8月与美国签署开放天空协议及稀土合作协议[8][16] - 蒙古拥有占世界16%的稀土产量,其与美国在稀土领域的合作,恰逢中国实施稀土出口管制,这加剧了中俄对能源管道可能被“卡脖子”的担忧[8][16] - 历史积怨与蒙古国内存在的反华情绪,进一步加深了中俄对蒙古作为可靠过境国的疑虑[10][12] 中俄的备选方案与能源多元化策略 - 针对西伯利亚力量2号管道,中国主张建设不过境第三国的备选路线,即从俄罗斯直接经新疆阿勒泰入境,年输气能力为300亿立方米[12] - 俄罗斯则倾向于过境蒙古的路线,该路线可缩短约1000公里,并能拉拢蒙古、分散风险[12] - 中俄已在其他能源渠道进行布局,例如俄罗斯通过哈萨克斯坦向中国输油,协议约定10年内供应1亿吨石油,过境协议延长至2034年[14] - 中国积极推动能源进口多元化,2023年6月与卡塔尔签署为期27年的液化天然气供应协议,每年供应400万吨,并获得了北方气田1.25%的股份[14] - 2022年中国海外油气产量达到1.8亿吨,贸易量达4.4亿吨,并举办金砖国家能源论坛[14] - 技术层面,项目计划采用中国生产的X80、X90管材和国产压缩机,俄罗斯则提供北极低温钢和数字化系统,体现双方技术互补[16]
俄油博弈背后的三重杀招,中国学者一句话揭穿真相
搜狐财经· 2025-07-23 07:11
能源贸易与地缘政治博弈 - 中国每日进口俄罗斯原油达200万桶 涉及数千家炼油厂和百万就业岗位 [1] - 2024年中俄贸易额达2448亿美元 能源合作包括"西伯利亚力量2号"管道和北极LNG项目 [5] - 中国进口俄油金额764亿美元 占原油进口总量30% 享受每桶10-15美元折扣 [5] 美国制裁威胁与市场影响 - 特朗普威胁对俄油进口国征收100%关税 主要针对中国和印度(占俄油出口90%) [1] - 美国财政部长耶伦威胁实施二级关税 可能导致全球石油市场每日减少470万桶供应 [6] - 制裁若实施或推动油价升至100美元/桶 美国汽油价格或涨至4美元/加仑 [6] 国际反应与多极化趋势 - 印度强硬回应美国威胁 称确保能源需求是"压倒一切的优先事项" [6] - 中俄伊能源三角逐步成型 土耳其/匈牙利/塞尔维亚继续通过管道接收俄油 [10] - 德国加速向乌克兰交付爱国者系统 欧盟内部对二级制裁存在分歧 [10] 俄罗斯战略调整 - 俄罗斯能源收入占预算30% 中国成为其最大贸易伙伴 [8] - 俄罗斯向中国转让S-550防空技术以换取芯片支持 [8] - 普京对美制裁保持沉默 反映俄罗斯已深度依赖中国市场 [8] 经济与政治矛盾 - 美国制裁策略存在矛盾 油价上涨将反噬其控制通胀的政治承诺 [6] - 路透社警告对华关税或引发新一轮贸易战 推高美国通胀 [6] - 巴西总统卢拉批评美国主导的制裁体系面临空前挑战 [10]
欧洲又一扇大门,对普京关闭,俄看清现实,只有中国不会落井下石
搜狐财经· 2025-06-06 00:51
近年来,全球天然气市场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大地震,北溪爆炸,加上各种新项目开发,每一个转折都 牵动着国际社会的神经。在这场较量中,俄罗斯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普京为恢复对欧市场供应,曾尝试与土耳其合作) 1、欧洲又一扇大门,对普京关闭 北溪管道爆炸,不仅炸毁了管道,也破坏了俄欧之间的一条重要经济纽带。这对俄罗斯而言,失去的可 不只是输气能力,而是货真价实的欧元收入。同时,这件事也令欧洲在能源供应的安全性上留下了一道 长长的阴影。 为了挽回这失控的局面,普京提出了通过土耳其建立"天然气运输枢纽"的大胆计划,希望借此恢复对欧 洲市场的供应。 这个听上去颇具新意的想法,实际上隐藏着一丝无奈。这可以理解为一次背水一战,因为大多数传统通 道都因各种原因不再可行。 但为何选择土耳其呢? 这是因为土耳其不仅地理位置优越,而且与俄罗斯间尚存一些可供借力的外交关系。然而,土耳其的管 道容量并没有达到普京设想中的水平,双方在具体的管理方案上更是争执不下,埃尔多安政府还趁机提 出了额外的天然气折扣,这让俄罗斯陷入了尴尬境地。 在这一过程中,中国不仅展现了作为大国应有的沉稳,还表现出对中俄能源合作前景的信心。东线管道 的高效运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