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训力券
icon
搜索文档
“AI+制造”深度融合,广东发布三年行动方案
环球网资讯· 2025-10-22 13:51
政策核心 - 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正式印发《广东省人工智能赋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5—2027年)》,推出16项具体措施,旨在全面推动人工智能与广东制造业深度融合 [1] 创新与基础支撑 - 将工业模型创新发展置于核心位置,以“百行千模”为牵引,聚焦电子信息、智能家电、汽车、机器人等重点行业,支持企业培育垂直领域大模型和场景专用小模型 [2] - 鼓励地市设立“模型券”支持企业购买工业模型服务,并通过“算力券”“训力券”等政策工具降低企业算力成本 [2] - 支持建设高质量的行业数据集和工业知识语料库,将工业领域数据集纳入重点项目支持范围,并推进建设国家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广东分中心 [2] 标杆应用与工厂升级 - 实施“人工智能+制造业”标杆建设行动,聚焦消费电子、高端装备、汽车、泛家居、生物医药等细分行业,支持企业加强“行业模型+专用模型+智能体”的渗透应用,并征集遴选省级人工智能融合应用标杆 [3] - 开展智能工厂梯度培育行动,支持企业进行全链条智能化升级,高标准建设先进级、卓越级、领航级智能工厂 [4] - 推动AI与核心工业软件、高端装备的深度融合,加快工业大模型与数控机床、机器人等关键设备的协同创新 [4] 中小企业赋能与金融支持 - 提速推进6个国家级和14个省级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聚焦智能终端、新能源汽车、纺织服装等行业,推动模型算法在研发设计、视觉检测、能耗管理等中小企业重点场景落地应用 [5] - 发挥省级产业发展投资基金的引领作用,支持地市通过贷款贴息、风险补偿等方式助力企业数智化改造 [5] - 鼓励金融机构打造“粤智贷”品牌矩阵,为企业提供专项融资服务,降低中小企业智能化转型的门槛与成本 [5]
超2万亿科技贷款+万亿创投基金,深圳金融如何力挺科技企业?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30 11:32
深圳科技金融生态系统概况 - 深圳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分别占全国总量的7%和5% [1] - 深圳通过“股贷债保汇”联动体系为不同生命周期的科技企业提供金融支持 [1] 对初创期科技企业的金融支持 - 深圳科技贷款余额达2.17万亿元,创投基金存续规模超1.4万亿元,约占全国10% [1] - 成立千亿元级市引导基金公司,出资1500多亿元,并设立百亿元级天使母基金和20亿元科技创新种子基金,累计撬动资本近5000亿元 [2] - 通过地方征信平台构建企业信用评估模型,已为2215家企业授信放款20.3亿元 [2] - 试行“园区贷”模式,为企业授信110.9亿元、放贷52.8亿元 [2] 跨境融资与创新试点 - 开展“科汇通”试点,优化科研资金跨境调拨管理 [3] - 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试点累计引入境外资本超77亿美元,3家试点企业获批9亿美元额度 [3] - 高新技术企业跨境融资便利化试点允许企业在1000万美元额度内自主借用外债,31家企业已跨境融资超2亿美元 [3] 对成长期科技企业的融资创新 - 推出“腾飞贷”,110家企业签约贷款46亿元,引入收益共享机制 [4] - “科创贷”为超1万家企业发放银行贷款102.9亿元,节省担保费用超2300万元 [4] - 科技成果与知识产权交易中心累计促成交易33.2亿元,知识产权证券化产品规模达219.1亿元,惠及1400多家企业 [4] 债权与股权融资协同 - 10家科技型企业和股权投资机构在银行间市场发行科技创新债券,规模合计332.5亿元 [5] - 深化创业板注册制改革,2024年新增境内外上市公司22家、募资约200亿元 [6] - 2024年落地并购重组项目34单、交易额102.5亿元 [6] 成熟期企业的金融服务优化 - 开展跨国公司资金池试点,55家试点企业累计业务规模超3500亿美元,为企业节支超1亿元 [6] - 打造“星耀鹏城”企业上市一站式平台和前海股权交易中心“专精特新”专板 [6] 政策与制度保障 - 出台《深圳经济特区科技创新条例》,设立“科技金融”专章,认定科技金融机构45家 [7] - 打造“深圳创投日”等平台,吸引超5500家次创投机构参与路演 [7] - 近5年支持项目2600多个、贴息4.55亿元,撬动100多亿元银行资金 [7] - 设立50亿元中小微企业银行贷款风险补偿资金池,补偿比例可达50% [7] - 2024年全市科技保险额达9100余亿元 [7] 研发创新激励机制 - 2023年以来每年安排134亿元预算资金支持科技创新 [8] - 发行“训力券”最高抵扣比例达50%,2024年兑现超3300万元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