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制造
搜索文档
安徽“AI+制造”创新实践:算力、数据与模型协同驱动的产业升级路径
钛媒体APP· 2025-11-04 17:37
AI+制造工厂应用 - 芜湖智界超级工厂实现每分钟下线一台车,华为深度赋能32道AI检测工序构建质量防护网 [1] - 江淮汽车尊界超级工厂部署1800余台智能机器人,AI视觉监控实现车身外覆盖件零磕碰零变形标准 [1] - 蔚来全链路数字化智能工厂通过90公里光纤搭建100G数据通道,实时连接控制系统与设备工序提升指令传递效率 [1] 安徽省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成果 - 安徽省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覆盖率达83%,建成国家级智能制造示范工厂20家及世界灯塔工厂5家 [3] - 累计培育重点工业互联网平台92家,集聚工业模型及工业App超3.5万个,服务企业突破50万家 [3] - 2025世界制造业大会吸引大批签约合作,政策引领与制度创新形成安徽方案 [3] 算力基础设施突破 - 科大讯飞与华为合作建成国内首个万卡国产算力平台飞星一号,飞星二号正在建设中 [4] - 安徽智能算力从2023年初838P增长至2025年6月超3.7万P,两年多实现跨越式增长 [4] 数据要素支撑体系 - 国家(合肥)数据标注基地完成1750TB数据标注,为工业大模型提供高质量原材料 [6] - 数据流通交易平台上线1127款数据产品,交易金额近2亿元,实现数据资源资产化 [6] - 围绕智能驾驶等18个行业建设55家高质量数据集基地,其中低空经济数据集入选国家试点 [6] 模型技术产业化应用 - 全省通过国家备案和在备大模型达7个,行业大模型涌现95个,科大讯飞星火大模型综合性能全国前列 [8] - AI质检模型识别微米级瑕疵,工业大模型实时调整生产节奏,智能调度模型优化设备利用率降低能耗 [8] 人工智能产业生态 - 招引人工智能落地项目1076个,拟投资金额超4039亿元,人工智能规上企业达893家 [9] - 合肥中国声谷、芜湖中国视谷、蚌埠中国传感谷形成三足鼎立产业集群,覆盖感知-交互-决策完整生态 [9] - 全国通用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大赛吸引800多个项目团队,近20个高质量项目成功转化 [9] 科大硅谷创新生态 - 构建总规模2500亿元以上基金丛林,省级引导基金认缴50亿元投向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 [13] - 通过投贷联动与风险补偿机制吸引可可资本等机构入驻,提供差异化金融服务 [14] - 科漂驿站提供15日免费住宿与创业服务,配套政策咨询与产业链对接解决人才落地痛点 [15] 产业集群空间布局 - 6000亩讯飞小镇以科大讯飞为龙头集聚上下游企业,配套商业教育医疗设施实现产城融合 [17] - 中国声谷作为全国唯一AI国家级产业基地,在语音识别与机器视觉领域形成技术集群 [17] - 90%中国科大赋权项目落地园区,中科类脑等AI项目获得基金直接投资 [17] 未来技术融合方向 - 人工智能将与物联网、数字孪生技术交织,催生实时感知与自主研判的工业大脑 [21] - 声谷、视谷、传感谷技术协同将强化智能网联汽车与高端装备制造领域全球竞争力 [21]
京东方A(000725):业绩稳健增长,“AI+制造”引领显示行业
长江证券· 2025-11-02 07:45
投资评级 - 投资评级为买入,且维持该评级 [8] 核心观点 - 报告期内公司业绩稳健增长,营业收入达1545.48亿元,同比增长7.53%,归母净利润为46.01亿元,同比增长39.03% [2][6] - 公司经营性现金流表现强劲,净额为367.7亿元,同比增长8.58%,扣除资本开支后自由现金流为67.4亿元,在重大项目支出高峰期仍展现强大造血能力 [2][6] - 公司高度重视“AI+制造”战略,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重新定义显示制造体系,全面提升生产制造与运营管理的智能化水平 [2][14] - 公司与Intel合作开发基于AI技术的笔记本电脑显示屏节能解决方案,预计2026年应用于采用英特尔平台的OEM产品 [14] - 公司总折旧已达峰值,预计资本开支与折旧将进入下降通道,未来有望转型为高分红型资产,当前PB估值处于历史低位,安全边际高 [14] 财务业绩表现 - 单三季度营业收入为532.70亿元,同比增长5.81%,环比增长5.11% [14] - 单三季度归母净利润为13.55亿元,同比增长32.07%,环比下降17.0%,主要受研发费用增加、投资收益减少及财务费用增加影响 [14] - 第三季度毛利率为14.44%,同比下降2.97个百分点,环比提升1.4个百分点;净利率为2.58%,同比提升2.25个百分点,环比提升0.43个百分点 [14] - 预计公司2025年至2027年每股收益(EPS)分别为0.17元、0.26元和0.34元,对应市盈率(PE)分别为23.99倍、15.45倍和12.04倍 [14] 业务与技术进展 - 业绩增长主要受益于大尺寸LCD大促备货拉动、OLED旺季出货量增长以及IT LCD换机需求持续高景气 [14] - OLED业务出货量持续增长,并在国际消费电子头部品牌客户实现高端产品量产突破 [14] - 公司构建了京东方显示工业大模型,并在多个维度得到广泛应用 [14]
3年打造10个行业标杆模型,推广100个示范应用场景…… 上海明确“AI+制造”发展路线图
科技日报· 2025-10-30 09:13
随着"AI+"行动加快部署,科技生力军正在挺进制造业主战场。 近日,《上海市加快推动"AI+制造"发展的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发布,为"模塑申城"工程 再按"加速键"。《方案》以"一业一策"为路径,鼓励上海在语料、模型、平台、场景等领域形成一批创 新成果,推动制造业智能化发展水平进一步提升,助力"上海制造"迈向更高水平的"上海智造"。 "AI+制造"成果丰硕 根据《方案》,上海计划用三年时间,推动3000家制造业企业实现智能化应用;打造10个行业标杆模 型,形成100个标杆智能产品;推广100个示范应用场景,建设10个左右"AI+制造"示范工厂;发展5家 左右综合集成服务商,培育一批具有竞争力的专业服务商,加快形成制造业智能化发展生态。 这样的目标,建立在上海扎实的产业基础之上。作为AI产业与制造业的"双高地",上海近年来 在"AI+制造业"领域已取得丰硕成果。《关于人工智能"模塑申城"的实施方案》《上海市进一步扩大人 工智能应用的若干措施》等政策先后出台,推动AI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 2025上海国际机床展上,参观者在一个进行作业演示的双臂协同机器人前驻足观看。 新华社记者方喆 摄 根据《方案》, ...
上海明确“AI+制造”发展路线图
科技日报· 2025-10-30 07:41
2025上海国际机床展上,参观者在一个进行作业演示的双臂协同机器人前驻足观看。新华社记者 方喆 摄 【新政】 科技日报记者 李 均 根据《方案》,上海计划用三年时间,打造10个行业标杆模型,形成100个标杆智能产品;推广100个示 范应用场景,建设10个左右"AI+制造"示范工厂;发展5家左右综合集成服务商,培育一批具有竞争力 的专业服务商。 随着"AI+"行动加快部署,科技生力军正在挺进制造业主战场。 近日,《上海市加快推动"AI+制造"发展的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发布,为"模塑申城"工程 再按"加速键"。《方案》以"一业一策"为路径,鼓励上海在语料、模型、平台、场景等领域形成一批创 新成果,推动制造业智能化发展水平进一步提升,助力"上海制造"迈向更高水平的"上海智造"。 "AI+制造"成果丰硕 这样的目标,建立在上海扎实的产业基础之上。作为AI产业与制造业的"双高地",上海近年来 在"AI+制造业"领域已取得丰硕成果。《关于人工智能"模塑申城"的实施方案》《上海市进一步扩大人 工智能应用的若干措施》等政策先后出台,推动AI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 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 ...
多省市前三季度GDP增长亮眼 机器人“立功”
财联社· 2025-10-25 15:01
机器人产业区域发展亮点 - 杭州工业机器人产量增速达97.9% [6] - 宁波人工智能与机器人产业投资增长9.3% [6] - 上海工业机器人出口增长41.6% [6] - 四川工业机器人产量增长48.1% [6] - 安徽工业机器人产量增长18.2% [6] - 辽宁工业机器人产量增长4.0% [7] - 北京服务机器人产量增长39.6% [8] - 湖南服务机器人产量增长30.7% [8] 人工智能与制造业融合 - 上海人工智能制造业产值同比增长12.8% [9] - 四川高技术制造业增长11.6%,其中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业增长21.6% [9] - 广西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27.8% [9] - 浙江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2.4% [10] - 海康威视大模型在生产基地实现规模化落地,装配错漏检测准确率达99%以上 [10] - 美的洗衣机荆州工厂落地行业首个智能体工厂,14个智能体覆盖38个核心生产场景 [10] 市场需求与产业趋势 - 京东物流宣布未来5年计划采购300万台机器人、100万台无人车和10万架无人机 [4] - 专家指出工业机器人需求将持续井喷,国产化率正在不断提高 [7] - 人工智能技术提升制造业质量,例如AI视觉机器在质量检测上更精准 [11] - AI推动制造业向柔性制造和按需生产转型 [11]
未来智造局|一线观察:制造业与AI“双向奔赴” ,还缺了点啥?
新华财经· 2025-10-22 17:33
政策与规划 - 上海市发布《加快推动“AI+制造”发展的实施方案》,目标在未来三年内实现3000家制造企业智能化应用,打造10个行业标杆模型、100个标杆智能产品,推广100个示范应用场景,建设约10家示范工厂,培育5家左右综合集成服务商 [2] - 闵行区发布“AI+制造”场景需求及服务能力图谱,聚焦能源装备、航空航天、工业母机、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时尚消费品六大重点行业,为精准对接企业需求提供依据 [8] - 上海通过“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深度行”系列活动加速AI落地制造行业,并加快优质资源共享共建,包括工业智算云、工业语料公共服务平台、专属金融产品、人才培训项目等 [2][8] 企业应用与需求 - 上海电气电站设备有限公司发电机厂希望利用AI实现中频焊接智能加料,目标将加料精度提升30%,并计划在自动出图、供应链预测等核心业务场景打造标杆 [3] - 上海发电机厂已在安全预警、档案管理、质量检测等低门槛高价值场景试点AI,并使用DeepSeek等大模型工具覆盖会议纪要生成、报表自动化等日常办公场景 [3] - 上海花王希望打通企业内部系统数据,通过本地化大模型和AI智能体实现核心数据的效率化使用,以解决海量数据“闲置”问题 [3] - 英众科技采用多模态AI视觉检测方案,实现PCB及元器件微米级缺陷的实时识别与分类,检测效率提升20倍以上,缺陷检出率超过90% [4] 已证实的价值与成效 - 钢铁企业通过“大模型+小模型”协同模式,在高炉智能诊断、冷轧智慧排程等场景取得突破,实现高炉压差预测命中率超80%,冷轧合同完成率超90%,并计划建设300个以上应用场景 [4] - DeepSeek等大模型的应用点燃了工业领域对AI的关注,工业企业对AI表现出积极态度,期望其带来工艺优化和生产效率提升 [3] 面临的挑战 - 超九成制造业企业面对AI技术出现“无处下手”的状态,人才短缺是首要挑战,既懂AI技术又懂行业逻辑的复合型人才非常缺乏 [5] - 数据治理是核心挑战,工业数据多为异构数据,种类繁多、格式不一,且包含大量“领域知识”,业界尚未形成被广泛认可的工业数据治理方法论 [5][6] - 工业AI应用需要实现存量系统的AI重构及跨部门、跨系统的流程打通,同时模型与应用缺乏有效的评测手段,导致无法持续改善 [6] 发展路径与生态建设 - 加快“标杆场景”的打造对“AI+制造”应用突破具有重要意义,典型场景的难点攻克后可快速复制到相似行业与场景 [7] - 工业AI应用的效益会随着应用深入与积累,加速形成正向循环,带来几何级效益增长,需通过生态建设推进更多应用落地 [7] - 上海正加强供需务实匹配,以企业真实需求为牵引,推动服务商技术、产品和解决方案的精准匹配,促进政策、技术、资本、人才等要素高效流动 [8]
“AI+制造”深度融合,广东发布三年行动方案
环球网资讯· 2025-10-22 13:51
政策核心 - 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正式印发《广东省人工智能赋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5—2027年)》,推出16项具体措施,旨在全面推动人工智能与广东制造业深度融合 [1] 创新与基础支撑 - 将工业模型创新发展置于核心位置,以“百行千模”为牵引,聚焦电子信息、智能家电、汽车、机器人等重点行业,支持企业培育垂直领域大模型和场景专用小模型 [2] - 鼓励地市设立“模型券”支持企业购买工业模型服务,并通过“算力券”“训力券”等政策工具降低企业算力成本 [2] - 支持建设高质量的行业数据集和工业知识语料库,将工业领域数据集纳入重点项目支持范围,并推进建设国家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广东分中心 [2] 标杆应用与工厂升级 - 实施“人工智能+制造业”标杆建设行动,聚焦消费电子、高端装备、汽车、泛家居、生物医药等细分行业,支持企业加强“行业模型+专用模型+智能体”的渗透应用,并征集遴选省级人工智能融合应用标杆 [3] - 开展智能工厂梯度培育行动,支持企业进行全链条智能化升级,高标准建设先进级、卓越级、领航级智能工厂 [4] - 推动AI与核心工业软件、高端装备的深度融合,加快工业大模型与数控机床、机器人等关键设备的协同创新 [4] 中小企业赋能与金融支持 - 提速推进6个国家级和14个省级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聚焦智能终端、新能源汽车、纺织服装等行业,推动模型算法在研发设计、视觉检测、能耗管理等中小企业重点场景落地应用 [5] - 发挥省级产业发展投资基金的引领作用,支持地市通过贷款贴息、风险补偿等方式助力企业数智化改造 [5] - 鼓励金融机构打造“粤智贷”品牌矩阵,为企业提供专项融资服务,降低中小企业智能化转型的门槛与成本 [5]
专家学者江西南昌探讨“AI+制造”赋能产业转型升级
中国新闻网· 2025-10-20 21:04
大会概况 - 2025世界VR产业大会中国联通生态论坛于10月20日在江西南昌举行 [1][3] - 大会主题为VR让世界更精彩——VR+AI开启数智未来 [2] - 论坛汇聚众多专家学者和重要嘉宾,探讨工业与AI、VR/AR融合的发展趋势 [1] 区域产业优势 - 江西省凭借区位、政策及世界VR产业大会等叠加优势,吸引了大量企业、项目、研究平台和专业人才聚集 [2] - 江西被视为产业发展的理想之地 [2] 公司战略与发布 - 中国联通在AI+制造融合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从基础设施、软硬件支撑、平台服务、行业应用等维度探索工业智能制造应用场景 [2] - 公司通过5G+VR+AI赋能更多行业,为数字经济发展贡献力量 [2] - 论坛上正式发布了江西联通创新能力和生态体系暨格物工业·智能制造垂域模型 [2] - 江西联通与江铃控股等多家企业签署合作协议,旨在整合产学研用资源,推动工业转型升级 [2] 行业趋势与应用 - 人工智能与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融合发展催生更多场景应用,成为数字经济重要载体 [2] - 工业领域与AR、AI深度融合发展涉及核心技术、产业实践、前沿趋势与未来展望 [2] - 技术融合有助于开拓高价值工业应用场景 [2]
苏州崛起数字热带雨林
苏州日报· 2025-10-19 08:23
"AI+制造"从技术研发到落地需要怎样的生长土壤?昨天(10月18日),随着"模术空间"正式启 用,苏州对这一问题给出新的解决方案:通过构建要素支撑、中试验证、场景对接、资本赋能、人才服 务、生态营造"六位一体"的全生命周期体系,打造人工智能创新生态"苏州样板"。 "模术空间"落点在苏州工业园区,面向苏州、代表江苏,将实现"AI+制造"从单一服务点到全方位 服务生态升华——在这里,AI企业不用再为算力和场景发愁,制造工厂能轻松找到适配智能方案,科 研机构成果快速落地转化…… 全场景应用对接。聚焦工业、医疗、政务等领域,开放丰富的真实应用场景,搭建多层次场景验证 平台,实现上下游需求精准对接、技术迭代优化、模式复制推广,构建"试点—示范—规模化"应用生 态,让人工智能技术深度融入社会运转肌理,真正实现从"实验室"走向"应用场"。 全周期资本赋能。与数十只人工智能产业基金深度合作,总规模超百亿元,针对企业初创、成长、 成熟不同阶段提供全周期金融产品服务;同时,通过已设立的海外商务中心,推进跨境投资服务,为入 驻企业精准匹配国际业务需求。 全方位人才服务。精准匹配AI九条人才政策,协同高校院所联合开展人才培养,配套 ...
苏州市“AI+制造”工作推进会暨“模术空间”启动仪式举行
苏州日报· 2025-10-19 08:23
文章核心观点 - 苏州市加快推进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目标打造全球领先的“智造之城” [1][4] AI+制造产业生态现状 - 苏州市已汇聚人工智能相关企业超2400家 [4] - 累计培育入库工业大模型139个、制造业重点领域高质量数据集20个、智能终端产品150项 [4] - 获评江苏省具身智能机器人典型应用场景13个,产业竞争力位居全国第一梯队 [4] - 承担国家人工智能应用中试基地建设任务,推动江苏省开放原子紫金专区运营总部落地 [4] 政府战略与发展方向 - 牢牢把握AI赋能历史机遇,增强危机意识,以AI深度赋能抢占关键赛道 [4] - 做强供给侧培育多元协同AI产业生态,做深应用侧推动AI场景在全制造业领域落地 [4] - 做优数据集夯实AI赋能核心数据底座,做好平台侧强化全链条服务保障能力 [4] - 形成“技术有供给、企业愿应用、数据能支撑、服务有保障”的良性循环 [4] 近期举措与活动 - 人工智能创新生态载体“模术空间”启动,国家人工智能应用中试基地揭牌 [5] - 苏州市制造业重点行业人工智能应用赋能中心授牌 [5] - 发布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典型应用场景、典型智能终端、制造业领域高质量数据集 [5] - 完成“AI+制造”场景供需建设合作、基地与企业合作建设签约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