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剧《杜甫》
搜索文档
雕刻时光的诗意展卷
人民日报· 2025-09-23 07:19
文章核心观点 - 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的话剧《杜甫》再度上演,与1991年首演的《李白》共同构成“双子星”剧目,其跨越28年(至2025年约为34年)的“李杜合璧”之旅备受关注 [1][3] - 以《李白》《杜甫》为代表的文人历史剧系列丰富了公司的创作路径,提供了观照历史传统、把握人文脉象的重要创作经验 [1] - 该系列作品传递了中华美学精神,堪称公司雕刻时光的诗意展卷,其创作跨越30多年,与时代变迁和观众心态变化形成互动 [3] 剧目创作特点 - 两部作品均以安史之乱这一改变大唐命运的历史事件作为切入点,截取李杜中晚期的人生情境,探讨人的根本命题 [2] - 创作秉持“传历史之神,传人物之神,传作者之神”的史剧观,塑造李白重在主体人格的神采,塑造杜甫重在现实情态的筋骨,与其性格和诗歌风格吻合 [2] - 《杜甫》的创作难度高于《李白》,创作者跨越几十年的人生感悟在《杜甫》中得到更自然松弛的体现 [2] 艺术风格与观众接受 - 《李白》代表了“有我”的心境状态,行为动机和内在痛苦明确有力,整体更加凝练完整,但浓厚的文人属性需思考如何与当下观众实现情绪衔接 [3] - 《杜甫》代表了“无我”的心境状态,主要依托情节细节呈现人情世故,故事更具现实感且更易引发共情,但杜甫的主体人格和内在痛苦有所遮蔽 [3] - 主演濮存昕在1991年《李白》首演时38岁,以青壮饰演暮年 而2025年《杜甫》再演时,导演兼主演冯远征63岁,与杜甫真实年龄相仿,表演已炉火纯青 [3]
长河流转,诗心不朽——又见话剧《杜甫》
新华社· 2025-08-09 10:42
话剧《杜甫》创作背景 - 话剧《杜甫》由北京人艺知名编剧郭启宏创作,是其文人三部曲后的又一历史题材作品,聚焦唐代诗圣杜甫的人生际遇 [2] - 该剧为北京人艺现任院长冯远征首次独立执导并主演的作品,首演于2019年 [2] - 剧情围绕"安史之乱"后杜甫的仕途坎坷、与李白等友人的聚散离合展开,展现其忧国忧民情怀 [2] 艺术特色与创新 - 采用多层空间"梦中梦"结构,融合浪漫写意与现实白描手法,如杜甫与李白梦中相会、对"三吏""三别"的客观刻画 [6] - 舞美设计突破传统,以金属线条框架为主体,通过旋转光影营造竹林山水等多元意境 [6] - 主创团队在古典与现代、写实与写意间寻找平衡,探索新的审美表达方式 [6] 文化价值与市场反响 - 剧中融入《望岳》《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等杜诗名篇,通过戏剧化呈现赋予诗句新韵味 [3] - 不仅再现杜甫个人经历,更折射大唐"诗之江湖"群像及动荡时代特征 [3] - 自2019年首演后已进行第五轮复排,持续吸引新观众 [7] 核心创作理念 - 主创强调展现杜甫作为"真实的人"的世俗沉浮与精神高贵,而非符号化形象 [2] - 通过戏剧语言传递诗人"安得广厦千万间"的博大胸襟与家国情怀 [3][8] - 目标带领观众穿越回大唐诗歌世界,激活文化基因中的杜甫记忆 [4]
第十届中国原创话剧邀请展启幕,北京乐山双城联动打造戏剧盛宴
新京报· 2025-04-27 07:03
活动概况 - 第十届中国原创话剧邀请展于4月25日在国家话剧院小剧场开幕,由文化和旅游部批准,中国国家话剧院、北京市西城区政府主办,乐山市政府、中央戏剧学院特邀主办 [1] - 活动主题为"原创戏剧,时代共鸣",宗旨为"重视原创、紧跟时代、艺术精湛、服务人民" [2] - 展演分为"北京主单元""乐山展演月""高校展演月"三大板块,4月至9月在北京和乐山双城上演 [2] 展演内容 - 从全国报名剧目中遴选出15部大剧场剧目和10部小剧场剧目 [2] - 开幕大戏为国家话剧院经典剧目《大宅门》,该剧将70多集电视剧浓缩为2个半小时话剧,本轮演出8场 [3] - 北京主单元其他大剧场剧目包括《春逝》《树魂》《烟火人间》等9部作品 [4] - 小剧场剧目包括《爱情失格》《万火关》《裁·缝》等,展现小剧场话剧的独特魅力 [6] 活动规模与影响 - 十年来共有124个参演团体、238个剧目参与,线下演出915场,线上演播671场,受众达360余万人次 [3] - 活动被誉为中国原创话剧的"风向标",社会影响力不断增强 [3] - 上海话剧艺术中心已有五六部作品参演,认为该平台为国内原创作品和创作者提供了良好交流机会 [5] 创新与拓展 - 首次采用双城举办模式,新增乐山展演月,时间为5月10日至6月10日 [7] - 乐山展演月将上演《四世同堂》《水生》《了不起的你》等5部作品 [7] - 举办"戏剧普及工作坊",国家话剧院艺术家将深入校园和群众开展培训 [8] - 组委会将举办专题研讨会探讨双城互动办展模式 [8] 特色活动 - 北京主单元期间举办"十周年海报回顾展",展示历届参演剧目海报 [6] - 西城区文化馆原创话剧《京报》将在北京与乐山两地上演 [9] - 策划"我与大师零距离"演后谈、大师工作坊、高清影像放映等公益活动 [9] - 推出多场"学生公益专场"演出,坚持惠民票价原则 [10] 高校参与 - 新增高校展演月活动,中央戏剧学院作为特邀主办方深度参与 [11] - 9月将上演中央戏剧学院创排的话剧《告别》和滑稽戏《陈奂生的吃饭问题》 [11] - 中央戏剧学院和杭州话剧艺术中心联合出品的话剧《北上》将作为闭幕演出 [11] - 活动旨在深化高校与行业协同育人模式,培养新时代戏剧人才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