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子(二次元周边)
搜索文档
为热爱买单 年轻人这样安排“情绪假期”
中国青年报· 2025-10-10 08:42
行业核心观点 - 年轻消费群体通过购买二次元周边、参与体验式活动等方式进行“情绪消费”,旨在获得情感陪伴和心理满足,该消费模式已超越简单的购物行为,成为探索生活可能性和塑造自我认知的实践 [2][3][6] 消费群体与行为特征 - 消费主体为学生和年轻职场人士,他们利用节假日进行“情绪假期”消费,为忙碌的学习和工作生活充电 [1][2] - 消费动机主要为“为热爱买单”,商品被视作一份心情、一段体验以及与喜爱事物紧密相连的感觉,具有情感陪伴价值 [2] - 典型消费行为包括购买“谷子”(二次元周边,如徽章、钥匙扣、亚克力板等)、玩盲盒、参与剧本杀、观看演唱会等 [2][3][4] 消费模式与趋势 - 消费模式呈现线上线下融合特征,从线上“种草”到线下同频体验,再回归线上分享,形成“体验—记录—再传播”的情绪循环 [4] - 消费行为趋于理性化,消费者从冲动下单转向“买得对”,更注重明确自身真实需求,将预算集中在100%喜欢的物品上 [5][6] - 部分消费者开始将收藏品视为具有升值潜力的资产,并会衡量溢价是否在承受范围内 [6] 市场规模与消费能力 - 个体消费者支出可观,例如有学生消费者每月在“谷子”上的平均花费达1500元,并拥有上百个动漫徽章收藏 [2] - 消费者通过兼职等工作收入来支持其兴趣消费,使得消费行为更具自主性和可持续性 [2][5] 产品与体验特性 - 产品吸引力在于其精美的工艺设计以及能够将二次元人物带入现实的情感连接 [2][3] - 体验式消费(如剧本杀)的价值在于提供沉浸式故事体验,让消费者暂时脱离现实,与朋友共创经历 [4] - 社交互动和认同是消费体验的重要组成部分,例如在社交平台分享藏品并获得回复能带来显著满足感 [2][4] 监管环境 - 监管机构已针对盲盒等新兴消费模式出台规范,要求公示抽取概率、设定消费上限,并禁止向未成年人销售 [6] - 司法实践对“付费抽道具-循环抽盒”等赌博化盲盒模式进行打击,为市场健康发展提供保障 [6]
上海二次元商场4天狂卖1000万,揭秘“谷子经济”如何救实体?
36氪· 2025-07-22 11:01
二次元商场崛起 - 上海二次元商场在传统商场受电商冲击的背景下逆势增长,静安大悦城"次元盛典2.0"活动4天销售额破1000万 [2] - 百联ZX创趣场18个月累计客流超1500万人次,销售额直逼5亿,上海拥有15家全国百强二次元商场和80家知名品牌门店 [3] - 二次元周边消费("谷子经济")已成为千亿级产业赛道 [3] 商业模式创新 - 百联ZX创趣场采用"垂直痛楼"模式,通过动漫主题装饰和粉丝参与设计,18个月客流破1500万,销售额超5亿 [7] - 二次元商场从传统"货架经济"转向"圈层经济",围绕IP构建"人-货-场"全链条 [9][10][11][12] - 复合业态模式将餐饮(50%日系风格)、社交、打卡等需求一站式满足 [7] 差异化竞争策略 - 静安大悦城2024年落地56场国际顶流IP快闪,单快闪销售额破1.64亿 [14] - 徐家汇商圈主打"潮流文化+商业空间",陆家嘴九六广场对接金融城客群,龙湖虹桥天街打造"次元station"一站式场景 [14] - 各商场通过IP类型(顶流IP vs 垂直IP)、客群定位(本地 vs 跨城)、空间场景实现错位竞争 [17][18][19] 运营效果与数据 - 参与打卡活动的粉丝复购率比普通顾客高40% [13] - 静安大悦城周末客流占比达70%,70%顾客来自8公里外,30%为外地"行李箱客群" [14][18] - 百联ZX与第一百货"东西联动"使商圈二次元氛围浓度提升60% [14][20] 行业挑战与解决方案 - 行业面临商品同质化(70%店铺集中在谷子、扭蛋赛道)、利润薄(均价30-50元)、IP依赖等挑战 [21][22] - 解决方案包括:应用长尾理论拓展泛二次元消费(如Jellycat、泡泡玛特)、构建飞轮效应(IP+社群+商业闭环)、平衡调性(选择全消费层级IP) [23][24][25][26] - 天府红商场通过增加coser妆造间等体验设施,客单价从80元提升至150元,复购率达60% [25] 未来发展趋势 - 二次元经济正从"现象级风口"向"常态化能力"进化,通过圈层文化重构"人-货-场"关系 [28] - 上海计划通过"上海之夏国际动漫月"联动三大顶级展会进一步推动行业发展 [28] - 在Z世代成为消费主力的背景下,理解二次元文化将成为商业核心竞争力 [1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