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演唱会
icon
搜索文档
三年了,演唱会为何还没降温?
虎嗅APP· 2025-08-18 21:39
演唱会行业现状 - 演唱会行业连续三年保持高速增长,2024年5000人以上大型营业性演出票房收入达296.36亿元,同比增长66% [4] - 头部歌手通过邀请重磅嘉宾制造话题吸引新购买力,如五月天演唱会邀请F4时隔12年合体 [4] - 垂类演唱会市场呈现百花齐放态势,如易烊千玺回归音乐领域演唱会门票被炒至万元 [4] 演唱会观众特征 - 女性观众占比达66.1%,25岁~29岁年龄段观众占比最高超过30%,35岁+年龄段观众占比21.6% [7] - 观众年均观演频次1.5次,一年内观演2次的观众占比16.0%,观演3次及以上占比9.2% [7] - 部分观众将演唱会与旅游结合,形成"演唱会+旅游"的消费模式 [8] 演唱会消费心理 - 观众将演唱会视为情绪消费和疗愈方式,通过演唱会消解生活压力 [8][9] - 部分观众为弥补学生时代遗憾而观看演唱会,形成"还童年债"现象 [9] - 观众愿意为演唱会高消费,如月入5000-6000元的上班族愿意花费1320元购买门票 [8] 演唱会产品特性 - 演唱会已发展为融合音乐+K歌+展览的沉浸式产品,满足临场感和社交需求 [12] - 不同歌手演唱会设计差异化,如汪苏泷演唱会像游乐场,李宗盛演唱会以简约风格为主 [11][12] - 创新舞台设计如毛不易演唱会的歌词灯成为观众拍照打卡点 [12] 演唱会市场细分 - 国民级歌手如周杰伦、五月天演唱会观众群体广泛,消费后劲靠制造惊喜环节 [14] - 垂类歌手演唱会侧重满足粉丝需求,70%观众为上班族,注重与歌手"灵魂交流" [14] - 演唱会核心是为歌手本人与音乐买单,需确保观众获得完整体验感 [14][15]
【投资视角】启示2025:中国演唱会行业投融资及兼并重组分析(附投融资事件、产业基金和兼并重组等)
前瞻网· 2025-08-11 12:11
演唱会行业投融资概况 - 2015-2018年行业投融资较为火热,但2019年后快速回落,2025年截至6月仅1起融资,金额约2000万元人民币 [1] - 单笔融资金额普遍较低,除2018年太合音乐获10亿元战略投资外,近年基本不超过3000万元人民币 [2] - 早期轮次主导市场,天使轮和A轮事件占比最高(10起和9起),战略投资6起,B轮及以后融资稀少 [4] 区域分布特征 - 北京集中全国超50%融资事件(31起),上海(14起)和广东(12起)紧随其后,三地合计占绝对主导 [7] - 江苏、四川、山东有零星融资,区域集中度与传媒产业基础和政策支持高度相关 [7] 投资方向与标的 - 演出活动策划商最受资本青睐,14起事件占比35%,其次是版权经纪类企业 [13] - 代表性案例包括太合音乐(10亿元战略投资)、聚橙网(数亿元E轮)、放学嗨(多轮累计超千万)等 [10][11] - 投资主体75%为资本类机构(如华映资本、君联资本),实业类以传媒公司为主(如佰喜星动) [16] 行业并购动态 - 近十年仅两起并购:2017年太合音乐横向收购兵马司唱片,2023年阿里影业全资收购Pony Media构建"内容+平台"生态 [21][22] - 并购方向集中于产业链横向整合与生态协同,反映行业成熟度仍低 [21][22] 市场供需矛盾 - 粉丝经济推动需求旺盛(演唱会一票难求),但专项产业基金稀缺(仅2家私募基金规模不足5亿元) [18][20] - 资本观望主因技术门槛低、回报不稳定,更倾向短期收益项目 [18]
一把钞票换一次「脱序」:一个东亚人一生中的三个小时|深氪
36氪· 2025-07-27 17:33
演唱会行业趋势 - 演唱会观众群体从年轻人扩展至老年人、未成年人、大厂员工及宝妈等"非典型观众",呈现多元化特征 [10][45][54] - 80后成为付费意愿最强的年龄段,30%愿意为单场演唱会支付3001-5000元,因其独生子女背景及重视个体体验 [59][60] - 2023-2025年票务平台大麦营收从2.28亿飙升至20.57亿元,三年增长近十倍,反映行业爆发式增长 [14] 演唱会经济效应 - 太原2024年举办32场演唱会带动41亿元消费,门票收入仅占25%,其余75%为住宿、餐饮等衍生消费 [78] - 演唱会消费拉动比为1:4.8,即每1元门票带动周边消费4.8元,形成产业链协同效应 [79] - 城市通过加开歌迷专列、免费公交、景区优惠等措施打造"演唱会经济生态",太原场配套服务获观众高度评价 [64][66] 粉丝消费行为 - 粉丝为抢票平均单场投入2-3万元,通过多代拍"赛马"提高成功率,黄牛票溢价可达原价3倍以上 [21][22][32] - 衍生消费覆盖手机(三星演唱会神器售价超1万元)、服饰(应援色采购)、毛绒玩具(五月天IP商品天猫销量前三)等品类 [20][69][74][75] - 品牌借势营销,如西单商场设五迷专属优惠、老酸奶印艺人形象,形成"演唱会+零售"联动模式 [71][73] 市场结构变化 - 黄牛市场呈现层级分化,一级代理加价幅度达100%(如2000元票加至4000元),末端代理利润率不足5% [31][32][33] - 刘德华等老牌艺人取代"周王陶林"成为黄牛新宠,60岁以上观众愿高价购买前排座位 [55][56][58] - 票务平台虽营收增长但面临用户不满,演唱会现场出现集体呼吁平台"倒闭"的现象 [15]
“拥抱消费新场景”系列报道|歌迷之城的“乐”动与活力
搜狐财经· 2025-07-18 22:31
演唱会经济带动太原消费升级 - 2024年太原举办32场演唱会,带动消费41亿元,其中门票收入10.4亿元、住宿7亿元、餐饮3.39亿元、购物娱乐11.88亿元 [9] - 2025年上半年已举办17场演唱会,观众达52万人次,文旅市场持续火爆 [14][39] - "歌迷经济"推动太原游客接待量位居山西省首位,2024年同比增长19.55% [39] 城市服务创新提升歌迷体验 - 演唱会前后3天提供公交地铁免费服务,歌迷凭门票可免费游览晋祠等九大景区 [9] - 设立接驳车专线,散场后10分钟内可乘车,服务获歌迷高度评价 [2] - 商业街联动演唱会推出沉浸式体验,如钟楼街设置歌手大屏画像及歌迷优惠活动 [20][26] 文旅融合创造消费新场景 - "跟着演唱会去旅行"模式兴起,晋祠因含歌手名字的碑文成为粉丝打卡热点,带动景区客流 [17] - 太原22处文博场馆2025年上半年接待游客562.15万人次,门票收入6728.07万元,同比分别增长6.47%和19.81% [39] - 商业摊位多元化发展,涵盖应援化妆、文创产品、特色小吃等,形成完整消费生态 [29][35][37] 演艺经济辐射全省文旅产业 - 大同、晋城等城市效仿太原举办演唱会,如"星动云中大同演唱会"吸引张信哲等艺人 [39] - 山西省暑期租车预订量同比增长113%,门票预订量增长超10倍 [39] - 太原计划深化"演艺+文旅+科技"跨界合作,开发周边产品及沉浸式体验项目 [40]
2025年中国演唱会行业产业链、票房收入及分布、演出场次、观看人数、参与主体及行业发展趋势研判:已经产生了广泛的社会与文化效应,市场将持续扩大[图]
产业信息网· 2025-07-14 09:38
演唱会行业定义 - 演唱会是一种具有艺术属性的商业演出,以音乐表演为核心,具有现场性、商业化及娱乐性特点 [2] - 演唱会通常在体育馆、剧院、音乐节等场地进行,非公益性质的活动通常具有商业性质,带来可观的门票和周边收入 [2] 演唱会行业分类 - 按规模可分为大型演唱会、live演出、剧场音乐演出及音乐节 [3] - 按嘉宾数量可分为个人演唱会和群星演唱会 [3] - 按表演频率可分为单场演唱会和巡回演唱会(国内巡回和全球巡回) [3] 演唱会行业发展现状 - 2024年全国演出市场总体收入796.29亿元,同比增长7.61%,较2019年增长39.14% [8] - 2024年大型演唱会总票房突破260亿元,同比增长78.1%,演出场次2700场,观众人数超2900万人次,同比增长45% [9] - 2024年累计超450名艺人举办大型演唱会,同比增加29.5%,其中79.7%为巡演项目 [9] - 一线城市演唱会收入占比29.9%,较2023年减少2.7个百分点,二线城市占比61.9%,增加5.7个百分点 [11] 演唱会行业产业链 - 上游包括歌手、乐队、经纪公司、主办公司及舞台设备供应商 [13] - 中游涉及票务平台、演出场馆和品牌赞助方 [13] - 下游为观众,并带动旅游、住宿、交通、饮食等衍生经济 [13] 演唱会行业参与主体 - 主要参与公司包括华人文化演艺、洲明科技、浩洋股份、大麦、猫眼娱乐、摩天轮、华润集团、阿里体育、北京文化、慈文传媒、芒果超媒、利亚德等 [15] - 华人文化演艺是国内龙头公司,2025年一季度主办演唱会场次占市场总量的18.7%,涵盖杨千嬅、林忆莲等头部歌手 [17] - 洲明科技是LED显示屏出口领先企业,浩洋股份专注于舞台灯光设备,大麦和猫眼娱乐是主要票务平台 [17] 演唱会行业发展趋势 - 数字化技术将深度融入演唱会各个环节,线上线下融合加速 [19] - 区域市场向二三线城市拓展,跨城观演成为常态 [19] - 内容创作更加注重品质,行业整合与规范发展成为趋势 [19]
【行业深度】洞察2025:中国演唱会行业竞争格局及市场份额(附细分市场竞争、区域竞争等)
前瞻网· 2025-07-11 11:42
中国演唱会行业竞争图谱 - 行业涵盖内容制作、策划执行、艺人经纪、票务销售、场馆运营等多个环节 [1] - 华人文化演艺为演唱会主办方龙头,拥有丰富艺人资源和举办经验 [1] - 明州科技、利亚德和浩洋股份是屏幕显示和专业音响设备供应领域的主要技术提供商 [1] - 大麦、猫眼娱乐和摩天轮是国内主要的演唱会票务平台 [1] - 华润集团和阿里体育分别拥有深圳大运中心体育馆和杭州奥体中心体育馆的经营权 [1] - 安邦护卫是国内提供演唱会安保服务的上市公司 [1] 中国演唱会行业细分领域竞争格局 - 2025年一季度有5家机构演唱会主办量达10场及以上 [3] - 华人文化演艺主办演出最多,共46场,涉及杨千嬅、林忆莲、邓紫棋等17个艺人/团体 [3][4] - 罗盘文化和Live Nation分别举办14场和13场演唱会 [3][4] - 鹏添文化和百沐娱乐各举办10场演唱会 [4] 演唱会票务平台竞争格局 - 2025年CNPP演出票行业十大品牌包括大麦网、猫眼电影、摩天轮票务等 [5] 演唱会场馆竞争格局 - 2025年一季度杭州奥体中心体育馆演出最多,举办6场Ed Sheeran巡回演唱会 [8] - 浦发银行东方体育中心举办14场演出,涉及张杰、戴佩妮等艺人 [8] 中国演唱会行业区域竞争格局 - 截至2025年5月30日,中国演唱会相关企业数量达48.45万家 [11] - 广东省企业数量最多,超5万家,浙江、山东、湖北及河北分别有3.61、3.52、3.43和3.08万家 [11] - 前五省合计占比全国演唱会企业数量的38.3% [11] - 北京和上海演唱会企业数量分别为2.44万和2.23万家 [11] - 大型演唱会集中举办在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川渝等经济发达城市群,总票房产出占比全国63.5% [13] - 长三角地区大型演唱会票房达31.4% [13] 中国演唱会行业竞争状态总结 - 替代品威胁主要来自电影、游戏、流媒体等,但威胁程度较低 [16] - 现有企业竞争激烈,大型演出公司占据较高市场份额,中小公司通过差异化竞争生存 [16] - 上游供应商议价能力较强,下游消费者议价能力相对较弱 [16] - 新进入者威胁适中,行业盈利不确定性较大但进入门槛较高 [16]
开源证券晨会纪要-20250707
开源证券· 2025-07-07 22:43
报告的核心观点 - 看好 MEMS 惯导、X 射线检测及空分设备出海,关注 3D 扫描;继续布局游戏、AI 虚拟社交及线下文娱 IP 消费;新房成交面积环比增长,多地力推商转公贷款,预计后续房地产政策保持积极温和 [3][4][14] 总量研究 中小盘 - 看好 MEMS 惯导、X 射线检测及空分设备出海,下游低空经济等领域起量使高性能 MEMS 市场高景气,芯动联科 2025 年上半年业绩高增长;电子半导体等行业需求变化使工业 X 射线检测市场有增长机遇,日联科技打造工业检测平台型企业;“一带一路”背景下国内空分设备出海加快,福斯达有品牌壁垒 [3][6] - 本周除万得微盘股指数外中小盘指数表现不及大盘指数,莱特光电、芯动联科涨幅居前;新股、定增、并购、股权激励和回购等方面有相关动态 [7] - 三维视觉数字化是未来主流方向,约 70% 三维测量设备市场下游应用可用非接触式三维扫描仪完成,产品从主机厂向上游传导,将替代传统接触式测量;2D 向 3D 机器视觉转向和万物数字化等因素驱动,2027 年全球三维视觉数字化产品市场规模预计达 400.1 亿元,年复合增速 26.6% [8] - 重点推荐智能汽车、高端制造、户外用品主题及相关个股 [9] 行业公司 传媒 - 游戏玩法创新拓增量,暑期线下文娱升温;《EVE》突围,布局 AI 虚拟陪伴等 AI 应用;推荐不同细分领域的重点公司和受益标的 [4][11][12] 地产建筑 - 68 城新房成交环比增长、同比下降,20 城二手房成交面积同环比下降;土地成交面积同比下降,溢价率环比上涨;国内信用债发行规模同环比上涨;天津土拍市场火热;预计后续房地产政策积极温和,存量收储及城中村改造工作有望加速 [5][14] - 中央要求加快建设“好房子”,推动市场止跌回稳;广州、海南等地有商转公贷款相关政策计划 [15] - 2025 年第 27 周,68 城商品住宅成交面积同比降 32%、环比增 38%,年初至今累计同比降 8%;20 城二手房成交面积同比增速 -10%;全国 100 大中城市土地成交面积同比降 19%,成交溢价率 7.8%;天津 15 宗涉宅用地出让收金 87.77 亿元 [16] - 2025 年第 27 周,信用债发行 89.5 亿元,同比增 606%,环比增 63%,平均加权利率 2.34%,环比持平;累计发行规模 1850.9 亿元,同比减 16% [17]
“牛市旗手”大涨!行情或可期丨南财号联播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26 18:09
海洋经济 - 广东省海洋生产总值突破2万亿元大关 占全国总量1/5 连续30年领跑全国 [1] - 15个国家级海洋牧场加速建设 海洋旅游规模稳居榜首 [1] 消费品以旧换新 - 国家发改委将于7月下达第三批消费品以旧换新资金 [1] - 分领域制定落实到每个月、每一周的国补资金使用计划 保障政策全年有序实施 [1] 银行业 - 全国性银行停售中长期大额存单 利率与普通定期存款相比已无明显优势 [1] - 金融机构在净息差承压背景下主动进行负债端改革 调整成本控制与流动性管理策略 [1] 英伟达 - 英伟达股价大涨4.3%至154.31美元 总市值约3.77万亿美元 超过微软成为全球市值第一 [1] 券商板块 - 万得券商指数大涨5.52% 近3个交易日累计上涨9.49% [2] - 券商板块常被看作"牛市旗手" 历史上每一轮牛市启动阶段几乎从不缺席 [2] 黄金市场 - 伦敦金从3400美元/盎司回调至3300美元/盎司附近 中东局势动荡期间未出现爆发式上涨 [2] - 当前黄金价格已充分定价各类影响因素 未来波动率有望逐步收敛 [2] 网文平台 - 头部网文平台通过版权入股、现金投资等方式参与短剧生产 热门短剧IP多源自网文IP [3] - 网文平台触及增量天花板 发展短剧成为拓展增量空间的最优选择 [3] 演唱会市场 - 北京鸟巢演唱会一票难求 观众从5月凤凰传奇到7月林俊杰抢票全部失败 [3] - 2023年演出市场复苏升温后 观众奔赴演唱会的热情不断攀升 [3]
2025年全球演唱会产业市场分析:疫情后市场快速复苏
前瞻网· 2025-06-24 13:12
全球演唱会市场规模 - 2024年全球现场音乐产业收入增长至351亿美元 已恢复至疫情前水平 [1] - 演唱会收入构成稳定 门票收入占比约80% 赞助收入占比约20% [3] 全球音乐巡演表现 - 2024年全球音乐巡演总收入达95亿美元 售出门票数量达6991万张 [6] - 2024年全球音乐巡回演唱会平均门票价格达13592美元/张 较2011-2016年80美元/张显著上涨 [7] - 2022年巡演门票售出数量同比2019年增长262% 门票收入增长1315% [6] 泰勒·斯威夫特巡演经济效应 - 2024年泰勒·斯威夫特"时代巡演"总票房超104亿美元 成为首个两次突破10亿美元的巡演 [9] - 该巡演带动衍生经济显著 如芝加哥单日酒店营收超3900万美元 洛杉矶新增3300个工作岗位并带动32亿美元经济效应 [10] - 东京巨蛋四场演出带来341亿日元(约165亿人民币)收入 墨尔本酒店预定量上涨四倍 [13]
预见2025:《2025年中国演唱会行业全景图谱》(附市场现状和发展趋势等)
前瞻网· 2025-06-19 11:10
行业概况 - 演唱会是指在观众前的现场音乐表演,通常时长在两小时及以上,具有可观的门票收入 [1] - 产业链分工明确:上游包括内容制作(歌手、经纪公司)和软硬件支持(灯光、音响设备),中游涵盖票务平台、场馆运营和品牌赞助,下游涉及城市衍生经济(旅游、住宿)和周边售卖 [1] 行业现状 - 2024年大型演唱会票房收入296.36亿元,同比增长66.53%,观众人数达3651.82万人次 [7] - 国内大型演唱会票房突破260亿,同比增长78.1%,观众超2900万人次,同比增长45.0% [8] - 单场票房3000万以上的演唱会占比11.8%,同比提升3.4%,头部艺人吸金能力显著增强 [9] - 2024年超450名艺人举办大型演唱会,同比增加29.5%,其中79.7%为巡演项目 [14] 竞争格局 - 华人文化演艺为国内演唱会主办龙头,拥有丰富艺人资源和举办经验 [17] - 设备供应商包括洲明科技(LED显示)、浩洋股份(舞台灯光)等 [2] - 票务平台以大麦、猫眼娱乐、摩天轮为主,场馆运营商涵盖华润集团(深圳大运中心)、阿里体育(杭州奥体中心) [17] - 全国演唱会产业链相关企业48.45万家,广东省企业数量超5万家居首,浙江、山东、湖北、河北分列2-5位,前五省合计占比38.3% [20] 发展趋势 - 数字化技术深度融合,线上线下协同加速,新兴细分市场涌现 [22] - 市场向二三线城市拓展,跨城观演常态化,内容品质要求提升 [22] - 行业整合与规范化发展将成为未来主要趋势 [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