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谷歌AI Mode
icon
搜索文档
BAT的搜索框与浏览器之争
36氪· 2025-07-11 16:58
搜索引擎行业变革 - 百度曾是PC互联网时代中文搜索引擎的绝对领导者,即便腾讯、360等推出浏览器产品也难以撼动其地位 [1] - 移动互联网时代超级APP割裂数据生态,削弱了传统搜索引擎的流量优势 [1] - 谷歌和百度巅峰时期分别每秒处理4万次搜索和每日响应超60亿次搜索请求 [4] AI技术重构搜索体验 - 谷歌推出基于多模态分析的AI Mode,百度将搜索框升级为支持千字长文本/文件搜索/语音搜的"智能框" [2][4] - 大模型技术允许用户通过自然语言交互直接获取提炼答案,降低搜索门槛 [4] - Perplexity以"AI即答案"理念半年内估值翻番至140亿美元,获英伟达CEO黄仁勋公开推荐 [5] - DeepSeek开源模型推动行业AI化加速,百度旗下产品迅速接入该技术 [7] 浏览器产品AI化升级 - 夸克浏览器推出"深度搜索Pro"自动拆解复杂问题,QQ浏览器植入QBot实现交互式搜索 [10] - 夸克整合AI对话/内容生成/学术研究等功能,QQ浏览器支持语音/文件/截图唤起等多模态交互 [13] - 阿里将夸克定位为"AI普惠平台"目标服务2亿用户,腾讯通过Agent功能拓展浏览器边界 [16] 行业竞争格局演变 - 传统搜索引擎与浏览器在AI时代边界模糊,智能体浏览器成为新物种 [1][3] - 百度通过技术升级巩固地位,阿里以夸克颠覆搜索逻辑,腾讯依托社交生态推广AI搜索 [20] - OpenAI被曝挖角Chrome团队秘密开发浏览器,可能作为ChatGPT技术载体 [2] 技术发展挑战 - AI浏览器尚无法精准解决复杂专业问题,存在数据隐私和版权等隐患 [18] - AI聚合功能可能导致传统网站流量下降,冲击广告等既有商业模式 [20]
搜索范式革命:纳米AI与谷歌的「超级搜索智能体」共识
36氪· 2025-06-12 19:28
行业趋势 - 2025年"智能体化"将成为现实,搜索引擎作为流量入口将率先完成智能体化转型,从信息搬运工升级为生产力工具[2] - AI搜索3.0时代将实现"超级搜索",核心是从答案引擎进化为任务引擎,直接交付可执行解决方案[6][8] - 全球搜索引擎竞争格局未完全开放,谷歌、Bing、360等拥有全栈技术积累的厂商仍占据主导地位[18] 技术演进 - AI搜索1.0时期:保留网页排序+AI Overview,本质是信息聚合与总结[5] - AI搜索2.0时期:转型为答案引擎,Perplexity等原生搜索引擎崛起,估值快速提升但仍有认知增强局限[5] - AI搜索3.0五大能力:任务规划、多模型协作、高维信息认知、多模态输出、个性化知识库[9][10][11][12][13] 竞争格局 - 纳米AI搜索2025年4月位列中国AI搜索引擎市场第一,全球第二,月访问量达2.77亿次[19][20] - 全球市场纳米AI月访问量达3.1亿次,是Perplexity的三倍以上,成为最大AI原生搜索引擎之一[21] - 谷歌AI Mode与纳米AI均押注智能体方向,但纳米AI在"全域检索"和"搜商"技术上更激进[22] 产品创新 - 纳米AI突破APP信息孤岛,通过自研MCP工具实现跨平台数据抓取[22] - 纳米AI超级搜索智能体具备8项核心能力:自动任务分解、跨平台搜索、多模型协作(80+模型)、知识库挂接等[30][31] - 实际案例显示纳米AI可自动生成医学研究报告和城市转型方案,实现"边搜索边思考"[26] 市场表现 - 纳米AI在Mary Meeker报告中国AI应用排名第四,超越腾讯元宝和百度文心一言[27] - 传统搜索引擎厂商凭借技术基建优势(如360的浏览器积累)构建竞争壁垒[18] - 未来竞争焦点转向Agent产品设计速度与生态整合效率,谷歌有技术资产优势,纳米AI以迭代速度见长[33]
搜索范式革命:纳米AI与谷歌的「超级搜索智能体」共识
36氪· 2025-06-12 19:27
行业趋势 - 2025年"智能体化"将成为现实,AI应用将具备意图理解与任务执行能力,搜索引擎作为流量入口将率先完成这一转型[2] - 传统搜索引擎的信息筛选模式将被颠覆,"超级搜索"概念落地,实现从信息搬运到生产力工具的转变[2][3] - AI搜索3.0时代核心是"任务引擎",超越2.0时代的答案引擎,直接交付可执行解决方案[6][8] 技术演进 - AI搜索1.0保留网页排序但加入AI Overview功能,本质仍是信息聚合[5] - AI搜索2.0进化为答案引擎,Perplexity等原生搜索引擎崛起,但用户感知仍接近基础大模型对话[5] - 超级搜索需具备五大能力:任务自动规划、多模型协作、高维信息认知、多模态输出、个性化知识库整合[9][10][11][12][13] 竞争格局 - 谷歌AI Mode与纳米AI搜索在智能体能力覆盖上最均衡,New Bing强于基础体验但缺乏深度执行[14] - 纳米AI搜索2025年4月以2.77亿月访问量居中国第一全球第二,远超Perplexity(1.18亿)和百度AI(2826万)[19][20] - 全球市场纳米AI月访问量达3.1亿次,为Perplexity三倍,成为最大AI原生搜索引擎之一[21] 产品创新 - 纳米AI突破APP信息孤岛实现全域检索,结合自研MCP工具与传统搜索技术积累[22] - 首创"搜商"概念,通过思维链推理实现自适应任务规划,支持模糊/复杂问题拆解[22] - 医学课题案例中可自动输出PDF报告,城市转型等开放性问题能生成专业级研究报告[26] 生态构建 - 纳米AI集成80余款大模型和100多个MCP工具,强调多模型协作而非商业壁垒[26] - 谷歌依托Gemini大模型+Chrome浏览器+A2A协议构建技术生态,纳米AI以快速迭代见长[33] - 360发布的超级搜索智能体实现四大自动化:任务分解、规划、工具调用、执行,支持跨平台搜索与信源验证[30][31] 市场影响 - 搜索引擎将从广告入口转型为生产力入口,交付门槛趋近零的高质量解决方案[16] - 中国厂商首次进入定义行业标准阶段,纳米AI在Mary Meeker报告中位列中国AI应用第四[27] - 行业竞争转向Agent产品设计,核心是生态整合效率与PMF达成速度[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