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贝好家
icon
搜索文档
【贝壳-W(2423.HK)】从交易走向居住——投资价值分析报告(付天姿/孙伟风/王贇)
光大证券研究· 2025-05-27 17:13
公司背景与战略转型 - 贝壳是国内最大的房产交易及服务平台 前身为2001年成立的北京链家 2018年贝壳找房平台上线 2023年发布"一体三翼"战略 从传统房产交易转型为综合性居住服务提供商 [3] - 公司早期通过打造行业首个房源数据库"楼盘字典"(2008年) 2015年起全国化并购扩张奠定基础 [3] 房产经纪业务 - 线上线下平台优势显著 截至24年末拥有活跃门店5 0万家 活跃经纪人44 5万人 整合链家 德佑等品牌形成规模效应 [4] - ACN机制+数字化能力解决行业痛点 包括假房源 吃差价及经纪人内耗问题 通过SaaS系统 VR看房等技术提升效率 [4] - 行业增长驱动来自二手房换手率提升 新房中介渗透率提高及市占率领先优势 [4] 家装家居业务 - 24年国内家装市场规模约3 9万亿 行业分散且存在价格不透明 交付周期长 施工质量差等痛点 消费者满意度低 [5] - 公司凭借房产经纪流量优势 采用"标准化+数字化+全链路整合"模式 22年收购圣都家装后进入规模化复制阶段 [5] - 未来增长点包括标杆城市经验全国复制 整装交付能力提升及家具电器新零售占比增加 [5] 房屋租赁与住宅开发 - "省心租"模式以提升出房效率为核心 摒弃传统二房东租金差模式 24年末在管房源超43万套 [6] - "贝好家"探索C2M住宅开发 已在西安 北京 杭州落地 25年将拓展至北京 上海 广州 成都等十余城 [6]
贝壳-W:投资价值分析报告:从交易走向居住-20250527
光大证券· 2025-05-27 13:45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3][11] 报告的核心观点 - 贝壳是国内最大的房产交易及服务平台,有望受益于地产修复,其他三翼业务渐成第二曲线,经纪主业稳固,家装及租赁业务高成长性 [3][11]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公司概况:专注房产交易及服务 - 国内最大的线上线下一体化房产交易及服务平台,按2021年总交易额计是中国最大、全球前三大商业平台,发展历经链家成长、互联网化探索、布局全国、平台化转型以及多元发展五个阶段 [20] - 采用同股不同权架构,截至24年末总股本36.22亿股,核心管理层掌握近半数投票权,高管团队深耕行业经验丰富,兼具房产经纪及互联网背景 [28][30] - 有存量房业务、新房业务、家装家居和新兴业务及其他四项收入来源,存量房及新房交易贡献主要GTV及收入,23年宣布“一体三翼”战略升级,未来将进军房地产开发领域 [32][35][36] 房地产经纪业务:一超多强的大市场 - 存量房:23年二手房成交面积超新房,未来成交面积占比或继续提升,我国存量房规模稳步提升、二手房市场供给充足,二手房换手率提升潜力大,预计26年二手房经纪业务市场规模达1904亿,21 - 26年CAGR为8.5% [44][50][58] - 新房:未来新房中介渗透率或将继续提升,假设未来新房成交额中枢在7.5万亿左右,26年国内新房经纪业务市场仍有763亿元规模 [62][67] - 竞争格局:房地产经纪行业整体相对分散,呈现一超多强竞争格局,21年贝壳GTV口径市占率9.7% [68] 家装业务:空间广阔,极度分散 - 万亿家装市场,竞争高度分散,24年国内家装市场规模约3.9万亿,预计到27年达5.5万亿,区域型家装企业和“游击队”占比高,连锁型占比仅10%,自装占比整体较高,整装模式在一线城市选择偏好度逐步提升 [71][72][74] - 行业特征:产业链冗长、参与主体多,服务交付复杂,消费者满意度较低,高获客成本压缩家装企业盈利性 [77][83][86] 核心看点:流程再造与标准化能力 - 贝壳如何重塑房产经纪行业:建立“楼盘字典”确保房源真实性,截至21年末已涵盖2.57亿套房屋,平台二手房交易真房源率达95%以上;ACN网络推动信息共享与经纪人合作,重新定义经纪人关系,提高合作效率;技术驱动数字化转型,向平台参与者提供SaaS系统,实施门店科学管理,投入大量研发资源;存量房业务收入韧性强,高经营杠杆下盈利具弹性,新房业务伴随地产止跌回稳有望重拾增长 [92][99][107] - 贝壳如何做好家装家居业务:15年起布局家装,目前处于1到100复制阶段,通过“标准化 + 数字化 + 全链路整合”模式,融合房产交易流量优势与家装服务科技能力,构建闭环生态 [145][146] - 贝壳的新探索:房屋租赁以“省心租”为核心,截至24年末在管房源超43万套;住宅开发“贝好家”已在部分城市落地,25年重点在多个城市开展业务 [2][14] 盈利预测 - 关键假设及盈利预测:预计25 - 27年全国住宅商品房交易额分别为7.9/7.4/7.2万亿,贝壳新房交易额市占率分别为13.1%、14.7%、16.3%,新房业务佣金率25年提升至3.5%,26年小幅提升至3.6%;预计25 - 27年二手房交易额同比+5.0%、+4.0%、+3.0%,房屋租赁交易额年均增长4%,贝壳存量房业务市占率分别24.5%、25.7%、26.9%,存量房业务整体费率分别为1.24%、1.23%、1.22%;预计25 - 27年家装家居收入分别为185/222/255亿元,房屋租赁业务收入分别为241/319/410亿元;预测25 - 27年归母净利润为57.7/66.9/74.4亿元,对应PE为28/24/22倍 [8][9][11] - 相对估值和绝对估值:文档未详细提及具体内容 - 估值结论与投资评级:考虑到经纪主业稳固,家装及租赁业务高成长性,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3][11] 股价驱动因素 - 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的背景下,地产行业进一步出台刺激政策;地产销售数据连续改善;圣都整装主导的家装家居业务推进超预期;“省心租”在管房源规模加速提升 [12]
风暴中的贝壳,当学胖东来
36氪· 2025-04-28 18:23
高管薪酬争议 - 贝壳2024年报显示董事会主席彭永东年薪达4亿元,联合创始人单一刚年薪2.99亿元,引发舆论关注 [1] - 彭永东近四年年薪从847.8万元飙升至4亿元,单一刚从685.3万元增至2.99亿元,涨幅达数十倍 [1] - 高管薪酬暴涨与公司净利润波动形成反差:2021-2022年连续亏损,2023年扭亏后2024年利润又下滑30% [1] - 为平息舆论,彭永东宣布捐赠900万股A类普通股,价值约4.4亿元 [1] 薪酬结构分析 - 彭永东2024年薪酬中股权激励占比达97.2%(3.89亿元),现金部分仅占2.8%(1167万元) [6][7] - 港股与A股薪酬披露规则差异导致数据可比性低:A股不包含股权激励部分 [8] - 贝壳采用同股不同权架构,授予高管限制性股票主要为满足上市规则和保障投票权稳定 [8] 劳资矛盾激化 - 贝壳平台50万经纪人年均收入仅7.42万元,彭永东年薪是经纪人平均收入的5399倍 [3] - 社交媒体曝出平台抽佣高、基层收入低、借薪等问题,显示员工保障不足 [9] - 公众关注点从高管薪酬本身转向收入分配结构与社会责任 [3][8] 管理模式对比 - 胖东来将95%以上利润分配给员工,2025年1-2月员工月均工资达9886元,店长月薪78058元 [10][11] - 贝壳曾多次派团队学习胖东来模式,但尚未实现收入分配改革 [3] - 胖东来在商超行业逆境中实现业绩增长,成为企业社会责任典范 [10][11] 领导层更迭影响 - 创始人左晖2021年去世后,贝壳当年即出现超5亿元亏损,管理层动荡加剧 [14] - 职业经理人彭永东难以复制左晖与员工的文化纽带,裁员举措进一步削弱凝聚力 [14] - ACN合作模式出现异化:抽佣提高、规则增多,偏离最初打破信息壁垒的初衷 [15] 业务表现与战略 - 2024年核心业务存量房贡献利润率从47.2%降至43.2%,新业务收入增长64.2%至316亿元 [20][22] - "一体三翼"战略新增住宅开发业务,但新业务增速尚不足以扭转整体盈利下滑 [20][22] - 公司需要证明高管薪酬是穿越周期的投资,而非行业红利独占 [23] 社会责任举措 - 彭永东捐赠资金50%用于经纪人家庭医疗福利,50%用于毕业生租房帮扶 [17] - 作为劳动密集型企业,50万经纪人的福利待遇问题涉及广泛社会责任 [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