辐射防护材料

搜索文档
新莱福:5月9日召开业绩说明会,投资者参与
证券之星· 2025-05-12 16:41
公司运营与产能 - 新莱福磁材二期工程建设项目于2023年10月启动,总建筑面积超11万平方米,厂房建设基本完成,预计2025年年中部分项目正式投产,主要用于复合功能材料等募投项目及研发中心新项目的中试转产 [2] - 二期工程将有效突破场地瓶颈,为产能扩充提供空间,助力提升市场份额与行业竞争力,但产能提升受设备调试、市场需求等因素影响 [2] - 公司计划将片式压敏电阻业务搬迁至广州基地并扩大产能 [5] 财务表现与成本控制 - 2025年一季度公司主营收入2.07亿元,同比上升8.59%;归母净利润3046.57万元,同比下降16.05%;扣非净利润2742.59万元,同比下降19.79%;毛利率35.17% [11] - 2024年电子陶瓷元件业务毛利率提升3.48个百分点,主要得益于生产规模效应和自动化升级 [2] - 环形压敏电阻2024年出货量达14.51亿只,同比上升13.58%,单位成本同比下降5.13%,人工占收入比例同比下降2.76%,制造费用占收入比例同比下降3.78% [2] 产品与技术 - 电子陶瓷元件业务通过扩大生产规模和推进自动化产线升级实现成本管控,未来将深化与头部企业协同创新,开发高附加值产品 [2] - MIM项目处于市场开拓与量产爬坡阶段,面临生产工艺切换频繁、成品率较低等挑战,公司正通过模块化模具设计、喂料适应性优化等措施提升成品率 [3] - 辐射防护材料业务凭借无铅、环保特性构建竞争力,产品覆盖四大场景并通过多项权威认证,未来将扩大欧美市场并开拓东南亚、中东等新兴区域 [6] 市场拓展策略 - 2025年重点拓展市场包括:吸附功能材料深挖广告展览领域、辐射防护材料开拓新兴区域、电子陶瓷元件拓展新能源和医疗等领域、MIM产品聚焦智能穿戴等高附加值客户 [4] - 新能源领域将加速高性能钐铁氮永磁粉体的量产,瞄准新能源汽车车载电机等市场;智能穿戴领域将开发专用金属粉体 [5] - 产品已覆盖全球60多个国家和地区,未来将加大对东南亚、南美、中东等新兴市场的开拓力度,并在欧美、日韩等成熟市场提升渗透率 [9] 研发与创新 - 公司将持续保持高研发投入,深化创新驱动战略,目前资金状况良好,资产负债率低,为研发投入提供保障 [7] - 以微纳粉体技术平台为核心,多个新项目取得突破:红外吸收材料项目实现全流程闭环、透明防辐射材料项目达量产标准、特种超细金属粉体项目进入客户验证阶段 [10] 并购与资本运作 - 公司正在对广州金南磁性材料有限公司进行审计和评估,因属于重大资产并购重组,需要深交所审查和证监会注册,最终完成时间无法预计 [8][10]
新莱福(301323) - 2025年5月9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5-05-09 18:28
项目进展与产能 - 新莱福磁材二期工程 2023 年 10 月启动,总建筑面积超 11 万平方米,预计今年年中部分项目正式投产,将用于募投项目及研发中心新项目中试转产,突破场地瓶颈扩充产能 [1] 业务毛利率 - 2024 年电子陶瓷元件业务毛利率提升 3.48 个百分点,通过发挥生产规模效应与推进自动化升级实现,环形压敏电阻出货量达 14.51 亿只,同比上升 13.58%,单位成本同比下降 5.13%,人工占收入比例同比下降 2.76%,制造费用占收入比例同比下降 3.78% [2] - 未来将深化与头部企业协同创新,开发高附加值迭代产品,探索原材料替代方案,提升盈利能力与毛利率 [2] MIM 项目发展 - MIM 产品契合智能穿戴等领域需求,市场前景广阔,项目处于市场开拓与量产爬坡阶段,面临成本压力,已制定技术和市场策略,未来将扭亏为盈 [2][3] 市场拓展计划 2025 年重点拓展领域 - 吸附功能材料深挖广告展览领域;辐射防护材料拓展欧美、国内及新兴区域市场;电子陶瓷元件各产品拓展新领域、提升性能、扩大份额;推进钐铁氮永磁材料电机领域批量化生产 [4] 新能源与智能穿戴领域 - 新能源领域加速高性能钐铁氮永磁粉体量产,推进片式压敏电阻等业务在相关场景应用;智能穿戴领域开发专用金属粉体,相关产品与行业龙头接触推进 [4] 收购与审计评估 - 对广州金南磁性材料有限公司收购,中介机构正在进行审计和评估,会尽快完成并披露信息 [4][5][7] 辐射防护材料业务 - 凭借技术领先、产品性能卓越、成本优势及绿色环保特性构建竞争优势,未来将扩大欧美及新兴区域市场,国内攻坚重点领域,拓宽产品线 [5] 研发投入 - 未来保持高研发投入,凭借资金储备和研发团队加速成果转化,通过精细化管理平衡研发投入与短期利润 [6] 公司竞争优势 - 技术上积累多项核心技术,专利储备丰富;生产有自动化平台,提升质量、降低成本;部分核心产品全球市场占有率领先;国际化布局广泛;人才团队稳定;财务状况健康 [8] 国际市场拓展 - 在覆盖全球 60 多个国家和地区基础上,开拓新兴市场,在成熟市场投入研发创新,完善海外基地与销售网络,提升数字化营销能力 [9] 产品创新计划 - 以微纳粉体技术平台为核心,红外吸收等多个项目取得突破性进展,涉及隔热膜、透明防辐射等多个功能材料领域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