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辣椒素
icon
搜索文档
贵州辣椒火到全球!揭秘288亿元产值背后的全产业链进阶
搜狐财经· 2025-10-06 19:25
行业规模与地位 - 贵州辣椒产业年产值超过288亿元 [5] - 产业规模庞大,拥有从育种研发到全球销售的完整产业链 [5] - 种植规模达504万亩,年产量达729万吨,连续多年稳居行业首位 [7] - 深加工环节产值达180亿元,位居全国第一 [9] 产业链关键环节 - 遵义虾子镇中国辣椒城年交易量达35万吨,是我国辣椒价格风向标 [7] - 全省拥有300多家辣椒加工企业,生产9大系列70多类产品 [9] - 深加工产品远销海内外140多个国家和地区 [9] - 从辣椒中提取的辣椒素、色素等工业原料使产品附加值提升4到5倍 [11] 市场与销售 - 贵州油辣椒占据国内市场70%的份额 [9] - 糟辣椒、泡椒成为贵州辣椒产业的新增长点 [9] - 中国辣椒城每日有超过600吨辣椒经3000多名经纪人之手发往全国 [7] 社会经济效益 - 产业带动超过140万椒农实现户均年增收1.8万元 [7]
师从诺奖得主,中国博后一作兼通讯Cell论文,揭开疼痛感受器何以抵抗辣椒素致命伤害
生物世界· 2025-08-30 12:03
研究背景与发现 - 辣椒素受体TRPV1由David Julius教授于1997年首次克隆鉴定 该受体负责感知辣椒素和有害高温刺激 相关研究于2021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2] - 2025年8月26日 David Julius团队在Cell发表研究 通过全基因组CRISPRi筛选发现线粒体电子传递链(ETC)组分低表达可保护痛觉感受器免受兴奋毒性损伤[3] 机制解析 - 痛觉感受器通过主动降低线粒体电子传递链(ETC)活性来增强对辣椒素和高温刺激的耐受性[4] - ETC活性降低通过双通路发挥作用:减少钙超载(抑制TRPV1通道向细胞膜转运)以及降低线粒体活性氧(ROS)产生[6][7] - 使用ETC复合体III特异性抑制剂处理后 辣椒素毒性作用显著降低[8] 细胞特性比较 - 痛觉感受器相比触觉感受器具有更低的ETC表达量和基础活性氧水平[9] - 痛觉感受器神经元放电频率低且能量需求少 而触觉感受器需高频放电并维持高ETC活性[9] 应用与疾病关联 - 该保护机制对多种兴奋毒性损伤具有广谱抵抗作用 包括葡萄球菌α-毒素 TRPV4基因突变导致的腓骨肌萎缩症 以及糖尿病神经病变中的高血糖应激[10] - 糖尿病患者痛觉感受器逐渐丧失ETC低表达特征 这可能是进行性神经损伤的发病机制[10] 研究意义 - 发现痛觉感受器通过调节有氧呼吸来降低损伤风险 对理解糖尿病 化疗及其他神经病理学后果具有重要意义[13] - 研究首次全基因组筛选出调控兴奋毒性的通路 确认ETC是抵抗兴奋毒性的关键决定因素[11]
医生劝你少吃辣?新研究说:常吃辣的人老得慢
虎嗅· 2025-07-31 14:03
研究核心发现 - 四川大学研究发现适量吃辣可能与减缓生物学年龄衰老有关,尤其在代谢和肾脏系统方面[1][2] - 与不常吃辣人群相比,每周吃辣3~5次的人群代谢系统和肾脏生物年龄分别降低0.76岁和1.89岁[2] - 研究基于中国多民族队列数据,结论在三个调整模型中高度一致[2][10][11] 研究对象与定义 - 研究共纳入7874名参与者,平均年龄51.7岁,汉族占65%,男性占62%[4] - 研究中将"吃辣"定义为直接吃新鲜辣椒、烹饪时加入辣椒或辣椒油/酱等含辣椒调料,不包括胡椒、花椒等非辣椒调料[5] - 参与者按吃辣频率分为5组:从不/几乎不、偶尔、1~2天/周、3~5天/周和6~7天/周[6] 抗衰效果分析 - 吃辣对不同器官抗衰作用不同,代谢系统和肾脏获益最明显[9] - 吃辣抗衰并非越多越好,每周超过5天后降低效果不更强甚至较弱[13][14] - 对于综合生物学年龄,吃辣1~2天/周降低0.23年,3~5天/周降低0.32年,6~7天/周降低0.32年[16] 人群差异分析 - 女性受益更明显,每周3~5天吃辣的女性生物年龄综合下降1.14岁,几乎是男性两倍[19] - 汉族人群关联更显著,每周吃辣3~5天生物年龄降低约0.79岁,非汉族人群仅降低0.39岁[20] 作用机制推测 - 辣椒抗衰老作用可能与辣椒素有关,辣椒素在减肥、改善肠道功能、预防心血管疾病等方面可能有积极作用[21][22] - 辣椒素可能通过激活TRPV1受体改善血管功能、抗炎反应以及糖脂代谢[24][25] - 辣椒中含丰富抗氧化物质如维生素C、谷胱甘肽,有助于抵抗自由基延缓细胞老化[26] 饮食建议 - 为获得最大好处建议尽可能吃辣椒本身,而非油泼辣子、辣椒酱等含过多盐、油的制品[32] - 不能吃辣或有不适应症者无需勉强,花椒、胡椒、姜或不辣彩椒也有类似好处[32] - 吃多种多样新鲜蔬菜并合理使用香辛料是有益的饮食方式[33]
有些辣椒自带“降辣神器”?
科技日报· 2025-05-16 09:02
研究核心发现 - 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团队发现3种能降低辣椒辣味的化合物:辣椒苷Ⅰ、玫瑰苷和姜黄糖脂A [1][2] - 研究结果挑战了沿用百年的史高维尔辣度指标(SHU)可靠性 该指标仅依据辣椒素和二氢辣椒素总含量评定辣度 [1] - 实验显示相同辣椒素含量下不同辣椒的实际感知辣度存在显著差异 证实其他化学成分对辣味存在影响 [1] 实验方法 - 研究团队收集10种辣椒干粉样本 包括阿勒波辣椒 塞拉诺辣椒 鸟眼辣椒 费塔利辣椒和哈瓦那辣椒 [1] - 通过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精确测定每种辣椒中辣椒素和二氢辣椒素的含量 [1] - 经过训练的品尝小组对番茄汁中辣椒粉辣度进行评估 [1] 应用前景 - 为食品工业定制个性化辣味提供新思路 可能推动家用"减辣调料"开发 [2] - 天然辣味抑制化合物在医学领域具有潜在应用价值 例如为研发镇痛药物提供新分子靶点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