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管理服务
icon
搜索文档
交通事故死亡率从5.24%降至2.44% 山西是如何做到的
经济观察网· 2025-07-22 11:00
山西省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创新模式 - 山西省在全国率先将非机动车交通事故纳入救助范围,实现"无差别救助",25%的救助对象为电动自行车、三轮车等非机动车事故伤员 [1][2] - 交通事故伤员死亡率从改革初期的5.24%降至2.44%,成效显著 [2] - 建立"预担保、快抢救、后付费"绿色通道,年均救助4000余次,案例包括垫付21.72万元抢救费及电动车事故伤者救治 [1][2] 政策与机制创新 - 2018年修订救助基金管理办法,首创7日全额预担保救治模式,覆盖所有道路交通事故伤员 [3] - 建立警医联动救援机制,推行"零跑腿"服务模式,关键环节实现快速响应 [3] - 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引入国寿财险作为管理人,形成"申请—审核—垫付—追偿"全流程闭环管理 [5][7] 基金运营数据 - 年交强险计提约7500万元,年均使用量1.5亿元,2024年追偿7535万元,追偿率超50% [3] - 国寿财险累计救助2.3万个家庭,垫付7.16亿元,与173家医院建立"绿色通道" [7] - 创新"掌上救助"系统和"慧缴费"线上还款工具,打造"30分钟"急救圈 [7] 全国性制度背景 - 2010年五部委联合发布《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管理试行办法》,2021年修订扩大救助对象范围至本车人员及被保险人 [4][5] - 山西省2012年出台地方实施办法,2018年修订后采用政府购买服务模式 [5] - 交强险制度需与救助基金协同,部分地区曾因基金缺位导致理赔争议 [6]
中国人寿财险山东省烟台市中心支公司创新救助基金管理机制——将“账上资金”化为“救命活水”
齐鲁晚报· 2025-07-16 10:20
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运营情况 - 中国人寿财险山东省烟台市中心支公司自2024年9月起受托管理烟台市救助基金,秉承"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与公安、财政、法院等多部门协同联动 [3] - 创新推行"救助基金服务人员参与人伤入院查勘探视"机制,成为全省首批试点单位,实现从"被动等待申请"向"主动前置服务"的转变 [5][6] - 该机制构建"事故发生—伤者入院—主动介入"的极速响应链条,服务人员在伤者入院后第一时间开展查勘,核实伤情等级、家庭经济状况及责任认定进展 [6] 救助基金实施成效 - 2024年上半年共实施道路救助250笔,垫付救助资金1918万元 [3] - 典型案例显示为蓬莱区居民聂某某先行垫付3.9万元治疗费,有效缓解家庭经济压力 [1] - 通过"查勘定损—基金垫付—理赔扣减"全流程闭环管理,减轻财政资金占用压力,避免家属二次跑腿 [6] 服务模式创新 - 建立"即时审核、快速拨付"流程,对符合条件者及时完成救助资金垫付审批 [6] - 推行"垫付+帮扶"组合服务,协助对接医保报销、法律援助等资源,缓解伤者多方面焦虑 [6] - 服务模式提升公司品牌形象和客户认可度,促进业务发展 [6] 社会价值体现 - 将救助基金从"账上资金"转变为"救命活水",为数百个交通事故家庭提供帮助 [3] - 通过机制创新和高效服务,成为当地民生保障的"暖心引擎"和"安全网" [3][8] - 体现金融央企责任担当,在保障群众生命安全、化解社会矛盾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8]
德州国寿财险管好用好救助基金——救助+守护 救急有温度
齐鲁晚报· 2025-05-08 11:59
救助基金运营模式 - 公司作为德州市道路交通事故社会救助基金受托管理机构 坚持"人民至上 生命至上"宗旨 建立"抢救—康复—回访"全链条服务机制 [1] - 采用"警保联动"模式 形成"快速响应 精准救助 暖心守护 高效追偿"闭环管理 累计完成437起案件垫付 总金额达4270万元 [8] - 通过专业化追偿团队实现资金回收2750万元 保障基金可持续运行 [8] 典型案例救助成效 - 2025年2月为张忠召父子垫付13.2万元抢救费(9.9万+3.3万) 解决普通家庭燃眉之急 [3] - 为临邑县孙先生开通绿色通道 快速垫付12万余元抢救费用 后续持续提供康复指导与法律援助 [7][8] - 建立定期回访机制 公司高管联合交警部门实地慰问伤者 提供保险赔偿指导与法律协助 [5][7] 社会效益与管理目标 - 救助基金运营显著提升群众健康安全保障 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8] - 计划深化与交警部门协作 扩大救助守护回访覆盖面 打造"有温度"服务链条 [8] - 公司2023年底受托管理以来 通过机制创新实现救助效率与资金回收双提升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