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色债券
搜索文档
港府:新一批银色债券最终发行额为550亿港元 高于目标发行额
智通财经网· 2025-10-08 20:31
智通财经APP获悉,港府今日(10月8日)公布新一批银色债券的认购及配发结果。根据配售银行和指定证 券经纪提供的认购资料,截至2025年9月29日认购期结束为止,港府共收到371,821份有效申请,申请的 债券本金总额达98,227,300,000港元。银色债券的最终发行额为550亿港元,高于500亿港元的目标发行 额。 财政司司长陈茂波表示:"本批银色债券的申请人数和认购额均为历年新高,足证银色债券继续广受市 民欢迎。银色债券为年长市民提供安全可靠、低风险、且具稳定回报的投资选项,同时支持惠及经济和 民生的基建项目,让市民对推动香港长远发展的基建项目有更大的"参与感"和"获得感"。我们会继续因 应认购反应及市场情况等相关因素,检视银色债券的安排。" 港府按照发行通函中所载的机制配发债券,全部有效申请均可获配发债券,最多可获17手(每手为 10,000港元)。认购16手或以下债券的89,958份申请将全数获配发所申请的债券。余下认购16手以上的 281,863份申请则将先获配发16手债券,而进行抽签后,其中113,918份申请可获配发多一手债券。 银色债券将于2025年10月10日在基础建设债券计划下的零售部 ...
中银香港:料第10批银色债券认购火热 总认购额或超过700亿港元
智通财经网· 2025-09-15 14:53
银色债券发行情况 - 香港政府第10批银色债券于9月15日开始接受认购 总发行额可能加码至550亿港元[1] - 预计总认购额超过700亿港元 认购人数可能超过上次的30万人[1] - 保证息率为3.85% 较去年4%下降0.15% 但仍较1年期定期存款利率高出超过1%[1] 市场环境分析 - 市场预期美联储将重启减息周期 预计本周减息0.25% 年底前再减0.25%[1] - 香港银行可能跟随减息 货币政策呈现宽松预期[1] - 2022年银债到期资金可能投入新债发行[1] 产品特性比较 - 银色债券防守性较强 提供稳定现金流 未来3年保证3.85%回报率[1] - 与股票相比价格波动相对较小 属于不同风险特征产品[1] - 建议认购25至30手以增加中签机会 预计中签率与上次相近[1]
香港新一批银债目标发行额最高550亿港元
中国新闻网· 2025-08-29 22:05
发行规模 - 目标发行额为500亿港元 最多可上调至550亿港元 [1] 资金用途 - 所募资金将用于惠及民生的基建项目融资或再融资 支持香港经济持续发展 [1] 产品条款 - 每手面值10000港元 年期3年 每半年派息一次 [3] - 息率与香港通胀挂钩 保证年收益率不低于3.85% [3] - 最高配发金额为每位投资者100万港元(即100手) [3] - 不设二手市场 认购期为9月15日至9月29日 10月10日正式发行 [3] 发行背景 - 此为香港特区政府自2016年以来发行的第10批银色债券 [3] - 面向年满60岁并持有香港身份证的居民发行 [3] - 旨在为年长投资者提供安全可靠且稳定的回报 [3]
深度 | 中国香港,如何养老?——养老金融系列之六【陈兴团队•财通宏观】
陈兴宏观研究· 2025-05-19 22:30
中国香港养老金体系结构 - 中国香港采用多支柱养老金模式,但未建立政府管理的传统第一支柱,主要依赖强制性公积金计划(强积金)为核心的第二支柱[1][3] - 第一支柱仅提供基本生活保障,包括综合社会保障援助计划和公共福利金计划,2023年公共养老金财政拨款规模达726亿港元[5][8] - 第二支柱以强积金为主、职业退休计划为辅,2023年末资产规模超1.4万亿港元,覆盖全港八成就业人口[6][8][13] - 第三支柱为私人自愿储蓄计划,包括香港年金、安老按揭等产品,2023年可扣税自愿性供款年度规模不到20亿港元[6][8][29] 强积金制度特点 - 强积金要求雇主和雇员各按月收入5%供款,自雇人士同样需缴纳5%,资金需至65岁退休才能提取[13] - 强积金计划分为集成信托计划(市场主流)、雇主营办计划(大型企业定制)和行业计划(饮食/建造业专用),2024年市场上24个计划中21个为集合信托计划[15] - 强积金账户分为供款账户、个人账户和可扣税自愿性供款账户,2024年末账户数分别达447.6万、667.1万和8万个[18] - 强积金提取规则严格,仅允许六种情形提前领取:提早退休、永久离港、完全丧失行为能力、末期疾病、小额结余和死亡[20] 职业退休计划 - 职业退休计划覆盖约9%就业人口,分为注册计划(受严格监管)和豁免计划(监管宽松),2024年末强积金豁免计划规模2766亿港元,非豁免计划仅167亿港元[23][25] - 公务员享有独立退休计划,1987年前入职者采用DB模式(退休后可领最后月薪75%),2000年后入职者采用DC模式(政府供款率随年限从5%递增至25%)[27] 第三支柱产品创新 - 香港年金计划要求最低5万港元一次性保费,2023年底业务净负债规模达3585亿港元,保单超119万份[31] - 合资格延期年金(QDAP)2024年前三季度售出5.8万份保单,涉及保费37亿港元,2025年3月市场累计有44种产品[33] - 安老按揭(逆按揭)2024年底申请达7995例,月均年金1.7万港元,提供浮动和固定利率两种模式[35] - 银色债券2024年发行550亿港元,面向60岁以上居民,期限3年且利息与通胀挂钩[36] 养老金投资配置 - 强积金2024年末资产配置:股票67%、债券22%、存款及现金11%,55%资金投资香港本地市场[44][46] - 成分基金中股票基金占比45%(143支),混合资产基金34%(160支),强积金保守基金11%(24支)[39][42] - 预设投资策略包含核心累积基金(股票占比约60%)和65岁后基金(股票占比约20%),2024年占强积金总资产10.4%,规模达1346亿港元[48][49] - 强积金历史回报波动大,股票基金年回报在-8.2%至29.7%之间,2024年预设投资的两支基金净回报分别为9.3%和3.1%[51] 长者照护与住房 - 长期照护服务2024年预算提供家居支援服务15562个名额(月均成本4618港元)和体弱长者服务13365个名额(月均成本1.04万港元)[56] - 院舍照顾服务转型为护理安老院和护养院,2003年起普通安老院不再接受新申请[58] - 长者住房保障效果显著,一人申请公屋平均轮候时长3.2年(整体平均5.2年),维修自住物业津贴计划2008-2019年惠及2.4万名长者[6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