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安老按揭计划
icon
搜索文档
香港财库局:释放银发经济潜力 为香港长者构筑更稳健的未来
智通财经网· 2025-08-01 15:25
人口结构变化与政策应对 - 香港65岁及以上长者人口比例预计从2021年20.5%上升至2046年36% [1] - 香港政府推广银色财务及保障措施 协助长者善用财富与理财工具 [1] - 政策目标为帮助长者有效管理财务资源 确保退休后稳定生活及经济保障 [1] 强积金制度现状与发展 - 截至去年年底 60岁及以上人士持有强积金帐户约150万个 总资产达1800亿港元 占强积金总资产14% [1] - 强积金计划引入预设投资策略 实现环球分散投资 自动调整风险水平并设收费上限 [1] - 积金易平台于去年六月推出 通过标准化、精简化和自动化行政流程提升运作效率 降低行政成本 [2] - 积金易降低服务提供者入行门槛 吸引更多企业参与 促进市场竞争与行业发展 [2] 创新金融产品与服务 - 香港按揭证券有限公司2021年中推出"HKMC退休3宝" 包括安老按揭计划、保单逆按计划及香港年金计划 [2] - 安老按揭计划累计批出逾8400宗申请 每宗平均每月年金约16200港元 借款人平均年龄68岁 [3] - 保单逆按计划允许借款人以寿险保单作为抵押 转化身故赔偿价值为即时现金流 [3] - 香港年金计划自成立至今年六月保费申请总额达239亿港元 [3] - 今年首六个月保单数量约11500张 保费总额约54亿港元 较去年同期增长四倍 [3]
许正宇:多管齐下提升香港养老保障 力推银发经济
智通财经· 2025-07-24 15:07
人口老龄化趋势 - 香港65岁及以上长者人口将从2021年的145万增至2046年的274万 占总人口比例从20 5%升至36% [1] - 每三名港人中便有多于一名是长者 [1] 安老政策与设施 - 香港政府推行"居家安老为本 院舍照顾为后援"政策 为体弱长者提供政府资助的长期护理服务 [1] - "推动长者友善楼宇设计"工作组已制定涵盖四大范畴的方案 包括空间通达性 灵活住宅设计 提升幸福感及乐龄科技应用 [1] - 将推出自愿性"长者友善楼宇"认证计划 [1] 医疗体系改革 - 推行"慢性疾病共同治理先导计划" 以共付模式提供"三高"筛查服务 [2] - 自愿医保计划保证续保至100岁 有助于年长人士获得医疗保障 [2] - "长者医疗券大湾区试点计划"已扩展至大湾区9个内地城市的21个服务点 [3] 跨境养老措施 - "广东院舍照顾服务计划"在粤安老院增至15家 分布在6个大湾区城市 [3] - 将试行分担长者在国家基本医疗保障政策下的自付医疗开支 [3] - 鼓励开发跨境养老保险产品 [4] 退休理财选择 - 推出香港年金计划 安老按揭计划及保单逆按计划 将资产转化为长期稳定年金收入 [4] - 强积金改革包括建立积金易平台 实现一站式数码化管理 [4] - 立法会正在审议强积金"全自由行"方案 [4] 银发经济与乐龄科技 - 成立促进银发经济工作组 已推出30项措施促进"银色消费"和"银色品质保证" [5][6] - 鼓励乐龄科技研发项目转化落地及商品化 [6] - 扩阔"乐龄及康复创科应用基金"用途至家居使用的乐龄科技产品 [6]
中原按揭:2025年上半年香港安老按揭录得190宗登记 同比减少14.8%
智通财经网· 2025-07-09 17:03
安老按揭市场表现 - 2025年6月香港安老按揭登记26宗,环比5月35宗减少9宗(跌25.7%),创2024年11月以来7个月新低 [1] - 2025年上半年累计安老按揭登记190宗,较2024年同期223宗减少14.8% [1] - 2025年6月安老按揭申请62宗,环比5月75宗减少17.3%;上半年累计申请487宗,较2024年同期526宗减少7.4% [1] 银行市场份额 - 中银香港6月承造全部26宗安老按揭登记,上半年市场占有率97.4%(185宗),较去年同期减少15.1% [1] - 上海商业银行上半年录得4宗登记(市场占有率2.1%),交银香港录得1宗(0.5%) [1] 安老按揭计划历史数据 - 安老按揭计划自2011年7月推出至2025年6月30日累计收到8482宗申请 [1] - 申请类型中单人占比65.6%,双人占34.3%,三人占0.1% [1] 申请者特征及偏好 - 申请者平均年龄69岁,物业平均价值560万港元(范围23万至8300万港元) [2] - 每月年金平均金额16200港元(范围0至198000港元),物业平均楼龄32年(范围1至71年) [2] - 53.4%申请者选择终生领取年金(最受欢迎),21%选择10年固定期(因年金金额最高) [2]
深度 | 中国香港,如何养老?——养老金融系列之六【陈兴团队•财通宏观】
陈兴宏观研究· 2025-05-19 22:30
中国香港养老金体系结构 - 中国香港采用多支柱养老金模式,但未建立政府管理的传统第一支柱,主要依赖强制性公积金计划(强积金)为核心的第二支柱[1][3] - 第一支柱仅提供基本生活保障,包括综合社会保障援助计划和公共福利金计划,2023年公共养老金财政拨款规模达726亿港元[5][8] - 第二支柱以强积金为主、职业退休计划为辅,2023年末资产规模超1.4万亿港元,覆盖全港八成就业人口[6][8][13] - 第三支柱为私人自愿储蓄计划,包括香港年金、安老按揭等产品,2023年可扣税自愿性供款年度规模不到20亿港元[6][8][29] 强积金制度特点 - 强积金要求雇主和雇员各按月收入5%供款,自雇人士同样需缴纳5%,资金需至65岁退休才能提取[13] - 强积金计划分为集成信托计划(市场主流)、雇主营办计划(大型企业定制)和行业计划(饮食/建造业专用),2024年市场上24个计划中21个为集合信托计划[15] - 强积金账户分为供款账户、个人账户和可扣税自愿性供款账户,2024年末账户数分别达447.6万、667.1万和8万个[18] - 强积金提取规则严格,仅允许六种情形提前领取:提早退休、永久离港、完全丧失行为能力、末期疾病、小额结余和死亡[20] 职业退休计划 - 职业退休计划覆盖约9%就业人口,分为注册计划(受严格监管)和豁免计划(监管宽松),2024年末强积金豁免计划规模2766亿港元,非豁免计划仅167亿港元[23][25] - 公务员享有独立退休计划,1987年前入职者采用DB模式(退休后可领最后月薪75%),2000年后入职者采用DC模式(政府供款率随年限从5%递增至25%)[27] 第三支柱产品创新 - 香港年金计划要求最低5万港元一次性保费,2023年底业务净负债规模达3585亿港元,保单超119万份[31] - 合资格延期年金(QDAP)2024年前三季度售出5.8万份保单,涉及保费37亿港元,2025年3月市场累计有44种产品[33] - 安老按揭(逆按揭)2024年底申请达7995例,月均年金1.7万港元,提供浮动和固定利率两种模式[35] - 银色债券2024年发行550亿港元,面向60岁以上居民,期限3年且利息与通胀挂钩[36] 养老金投资配置 - 强积金2024年末资产配置:股票67%、债券22%、存款及现金11%,55%资金投资香港本地市场[44][46] - 成分基金中股票基金占比45%(143支),混合资产基金34%(160支),强积金保守基金11%(24支)[39][42] - 预设投资策略包含核心累积基金(股票占比约60%)和65岁后基金(股票占比约20%),2024年占强积金总资产10.4%,规模达1346亿港元[48][49] - 强积金历史回报波动大,股票基金年回报在-8.2%至29.7%之间,2024年预设投资的两支基金净回报分别为9.3%和3.1%[51] 长者照护与住房 - 长期照护服务2024年预算提供家居支援服务15562个名额(月均成本4618港元)和体弱长者服务13365个名额(月均成本1.04万港元)[56] - 院舍照顾服务转型为护理安老院和护养院,2003年起普通安老院不再接受新申请[58] - 长者住房保障效果显著,一人申请公屋平均轮候时长3.2年(整体平均5.2年),维修自住物业津贴计划2008-2019年惠及2.4万名长者[6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