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绣天府·安逸四川文旅品牌

搜索文档
文旅大省蝶变图强——《中共四川省委关于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做大做强文化旅游业的决定》诞生记
四川日报· 2025-07-01 08:28
四川文旅深度融合发展战略 - 中共四川省委十二届七次全会审议通过《关于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做大做强文化旅游业的决定》,明确文旅深度融合发展的战略方向 [1] - 四川拥有全国数量最多、类型最全、规模最大、品位最高的文旅资源谱系,包括305.7万余处文化资源和24.5万余处旅游资源 [2][3] - 2024年全省接待国内游客11.19亿人次,游客总花费1.76万亿元,连续两年居全国首位,文化产业收入达千亿级,旅游收入达万亿级 [3] 文旅品牌建设 - 提出打造"锦绣天府·安逸四川"文旅品牌,以"锦绣"代表非物质文化遗产和锦绣河山,"安逸"体现四川生活特色 [7][8] - 品牌建设旨在提升四川文旅竞争力、吸引力和美誉度,展现自然生态之美和多彩人文之韵 [7][8] - 文旅品牌需概括四川地域特色并彰显精神气质,21市(州)各具特色 [7] 产业发展重点 - 推进文旅产业全域全业态发展,明确文博旅游、红色旅游、演艺赛事、生态康养度假、农文旅融合发展五大主攻任务 [9] - 提出"文旅+百业"和"百业+文旅"的发展理念,推动文旅产业成为支柱产业、民生产业、幸福产业 [10] - 存在景强文弱、大而不强、高端业态和高附加值产品开发不足等短板 [8] 政策支持与改革 - 配套制定含金量高的支持政策,让工作有支撑、发展有动能 [13] - 对培育壮大文旅经营主体、深化文化事业单位和国有景区管理体制改革等打出改革"组合拳" [12] - 两轮意见征集中收集350多条意见建议,充分吸纳各方智慧 [11] 发展目标与路径 - 提出2027年、2030年分两步走建设文化强省旅游强省的目标 [7] - 坚持"文化为魂、旅游为体、科技赋能、保护优先"十六字原则 [7] - 明确做靓品牌、做强产业、做优服务、深化改革四大重点任务 [7]
德阳遂宁南充广安资阳甘孜传达学习省委十二届七次全会精神 喊响擦亮“锦绣天府·安逸四川”文旅品牌
四川日报· 2025-06-23 11:10
四川省文旅融合发展总体部署 - 各地深入学习贯彻省委十二届七次全会精神,核心目标是推动文旅深度融合,提升"锦绣天府·安逸四川"品牌影响力,建设世界重要旅游目的地[1] - 战略方向包括文化为魂、旅游为体、科技赋能、保护优先四大原则,强调产业基础强化与融合创新[1] - 具体措施涵盖项目投资(形成实物量、工程量)、业态升级(传统景区改造)、龙头企业培育等[3] 区域特色发展路径 德阳市 - 重点打造新消费场景和精品旅游路线,通过扩内需促消费释放市场活力[1] - 强调对标省委部署分解任务,强化产业基础与融合文章[1] 遂宁市 - 定位演艺赛事"第三城",计划引进国省赛事和演艺活动,依托观音湖打造"未来水世界"等爆点项目[2] - 推动文体旅集团高效运行,优化城市硬环境与服务软环境以提升游客体验[2] 南充市 - 以项目建设为抓手,谋划引领性文旅项目并加速推进,强化投资拉动效应[3] - 注重业态创新应对消费需求变化,同步培育龙头企业和中小企业[3] 广安市 - 突出"红色、绿色、特色"三张名片,推动城区-景区-园区联动发展[4] - 深化"文旅+百业"跨界融合,建设重庆都市圈北部文旅副中心[4] 资阳市 - 聚焦成都都市圈近郊游定位,推进全域全业态发展,提升服务品质与消费体验[5] - 重点落实《关于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的决定》,细化地方实施方案[5] 甘孜州 - 以G318/G317景观廊道建设为统揽,完善配套设施并丰富场景业态[6] - 推动智慧文旅平台建设,鼓励社会资本参与项目开发运营[6] 产业创新与支撑体系 - 多地强调科技赋能,包括智慧景区建设(甘孜)、科技创新驱动(广安)等[4][6] - 体制机制改革成为共性要求,涉及景区管理体制改革(甘孜)、省内外合作机制建立等[6] - 服务体系建设被反复提及,重点包括游客中心式服务体系(广安)、留客措施优化(遂宁)等[2][4]
为“锦绣天府·安逸四川”发出“好声音”澎湃“大流量”
中国发展网· 2025-06-20 11:42
文旅品牌内涵与意义 - "锦绣天府·安逸四川"文旅品牌的核心内涵包含"锦绣"和"安逸"两个关键词,"锦绣"代表蜀锦蜀绣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及锦绣河山的自然意象,"安逸"体现四川人民的生活态度和精神特质 [3] - 该品牌旨在提升四川文旅的竞争力、吸引力和美誉度,展现四川独特的自然生态之美与多彩人文之韵 [3] - 品牌通过融入文化标识,彰显四川人民热爱生活、追求幸福的精神特质,吸引国内外游客体验四川文旅的万千气象 [3] 世界级文旅地标建设 - 重点提升三星堆—金沙、九寨沟—黄龙、大熊猫、峨眉山—乐山大佛、青城山—都江堰、翠云廊—剑门关等现有品牌知名度 [4] - 持续擦亮"三九大"(三星堆、九寨沟、大熊猫)和"峨青翠"(峨眉山、青城山、翠云廊)品牌 [4] - 培育若尔盖湿地、稻城亚丁等新世界级文旅地标,并高标准建设318/317中国最美景观大道及多条主题文化旅游风景道 [4] 特色文旅名片打造 - 实施天府文艺名作高峰计划,打造"文艺川军"品牌,建设文艺创作基地和影视产业园区,扶持如《哪吒》系列电影等精品力作 [4] - 深化文旅名城建设,支持成都建设世界文化名城和世界旅游名城,乐山等7市建设国际旅游城市,提升天府旅游名县 [5] - 建好四川名人馆,加强历史名人纪念设施保护利用,推进三苏故里文化旅游片区建设,打造"东坡行旅"文物主题游径 [5] - 围绕文化IP发展文创全产业链,擦亮川菜招牌,发布美食旅游地图,深度开发川酒、川茶等地理标志产品 [5] 巴蜀文旅全球推广计划 - 建强四川文旅宣传推广平台,提升金熊猫奖国际影响力,办好中国网络视听大会、四川国际旅游交易博览会等活动 [6] - 强化新媒体传播,打造"熊猫走世界""川灯耀世界"等国际传播热点,培育网红打卡地,推广"一年四季游四川" [6] - 深化成都、自贡国家文化出口基地建设,培育文化类省级服务贸易特色基地,推动文旅品牌国际化 [7] - 推出"万千气象看四川·文旅融合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通过多市州联动宣传提升品牌影响力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