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曲生坦

搜索文档
医药生物行业周报(8月第4周):MRD有望成为新的免疫伴随诊断-20250825
世纪证券· 2025-08-25 08:01
行业投资评级 - 报告未明确给出整体行业投资评级 [1][2][3] 核心观点 - MRD(分子残留病灶)检测技术有望成为肿瘤免疫辅助诊断的新范式 [2][3] - 中美MRD产品同步取得进展:Natera的Signatera在膀胱癌III期试验中显示MRD阳性患者无病生存期和总生存期显著改善 吉因加MRD检测试剂盒进入创新医械特别审查程序 成为国内首个创新MRD产品 [3][13][15] - 建议关注布局MRD的分子诊断公司 [3] 市场周度回顾 - 医药生物板块上周(8月18日-8月22日)收涨1.05% 跑输Wind全A(3.87%)和沪深300(4.18%) [3][8] - 医疗设备子板块涨幅居前达4.49% 疫苗板块涨4.41% 中药板块涨2.86% [3][9] - 医疗研发外包板块跌幅最大达-3% 原料药板块跌-1.44% 医疗耗材板块微跌-0.01% [3][9] - 个股方面 香雪制药周涨幅40.4% 欧林生物涨38.3% 透景生命涨29.5% 力诺药包跌-22.1% 南模生物和福元医药均跌-17.9% [3][11] 行业重要事件 - 8月22日第一三共/阿斯利康的TROP2 ADC德达博妥单抗获批上市 用于HR阳性/HER2阴性乳腺癌治疗 [12] - 8月20日国务院总理李强强调要加大生物医药科技创新力度 重点围绕新靶点、新化合物开展科研攻关 [13] - 8月18日Natera宣布Signatera在膀胱癌III期试验中取得积极结果 MRD阳性患者显示无病生存期和总生存期显著改善 [13] 公司公告摘要 - 新产品获批:武汉生物制品口服六价轮状病毒疫苗上市 轩竹生物/先声药业ALK抑制剂地罗阿克获批 诺华阿曲生坦在中国获批 [15] - 临床进展:康方生物IL-17A单抗古莫奇单抗在强直性脊柱炎III期临床达到主要终点 [15] - 商业合作:诺和诺德与GoodRx合作提供499美元/月的司美格鲁肽注射剂 荣昌生物将RC28-E注射液授权给参天中国 首付款2.5亿元人民币 [15][16] - 监管认证:百奥泰托珠单抗生物类似药获欧盟授权 三鑫医疗多款产品获欧盟MDR认证 [16] - 财报摘要:华厦眼科H1营收21.39亿元(+4.31%) 归母净利2.82亿元(+6.2%) 华大智造H1营收11.14亿元(-7.9%) 归母净利-1.04亿元(+65.28%) 金域医学H1营收29.97亿元(-22.78%) 归母净利-0.85亿元(-194.6%) [15][16]
医药生物行业跟踪周报:AI制药产业兑现,重点推荐晶泰控股等-20250824
东吴证券· 2025-08-24 21:31
证券研究报告·行业跟踪周报·医药生物 医药生物行业跟踪周报 AI 制药产业兑现,重点推荐晶泰控股等 2025 年 08 月 24 日 增持(维持) [Table_Tag] [Table_Summary] 投资要点 证券分析师 朱国广 执业证书:S0600520070004 zhugg@dwzq.com.cn 行业走势 -5% 0% 5% 10% 15% 20% 25% 30% 35% 40% 2024/8/26 2024/12/24 2025/4/23 2025/8/21 医药生物 沪深300 相关研究 《WCLC 展示创新药积极成果,产生 新 BD 预期》 2025-08-17 《港股创新药:创新突破奠定高增长, 出海拓疆重塑新估值 》 2025-08-17 东吴证券研究所 1 / 29 请务必阅读正文之后的免责声明部分 ◼ 本周、年初至今 A 股医药指数涨幅分别为 2.2%、26.3%,相对沪深 300 的 超额收益分别为 2.68%、-15.07%;本周、年初至今恒生生物科技指数涨跌 幅分别为 3.1%、101.6%,相对于恒生科技指数跑赢 1.81%、74.2%;本周 A 股医疗器械(+4%)、中药( ...
华创医药投资观点、研究专题周周谈第140期:2025Q2实体药店市场分析-20250822
华创证券· 2025-08-22 23:17
行业投资评级 - 医药行业整体观点乐观,预计2025年将迎来增长,投资机会呈现百花齐放态势 [11] 核心观点 - 医药板块估值处于低位,公募基金配置比例低,宏观环境因素积极恢复,大领域大品种拉动行业增长 [11] - 实体药店市场2025H1累计规模2961亿元,同比下滑2.2%,Q2规模1485亿元,同比下滑1.6%,降幅较Q1收窄 [16] - 药品品类表现相对较好,Q2累计规模1212亿元,同比微增0.2%,非药品类均呈负增长 [20] - 创新药、医疗器械、创新链(CXO+生命科学服务)、医药工业、中药、药房、医疗服务、血制品等细分领域均存在投资机会 [11][12][13] 细分领域总结 创新药 - 国内创新药行业从数量逻辑向质量逻辑转换,2025年重视差异化和国际化管线,关注百济、信达、康方等公司 [11] - 中国生物制药创新产品收入占比从2018年12%提升至2024年41.8%,预计2025年突破50% [41] 医疗器械 - 影像类设备招投标量回暖,设备更新持续推进,关注迈瑞、联影、开立等 [11] - 发光集采加速进口替代,国产龙头份额提升,出海深化,关注迈瑞、新产业等 [11][43] - 骨科集采后恢复较好增长,神经外科集采后放量和进口替代加速,关注爱康、春立、迈普等 [11][42] - 低值耗材海外去库存影响出清,新客户订单上量,国内产品迭代升级,关注维力医疗等 [46][47] 创新链(CXO+生命科学服务) - 海外投融资持续回暖,国内投融资触底回升,产业周期趋势向上,2025年有望重回高增长 [11] - 生命科学服务行业需求复苏,供给端出清,国产替代趋势明确,并购整合助力公司做大做强 [49] 医药工业 - 特色原料药行业成本端改善,估值处于近十年低位,关注重磅品种专利到期带来的新增量 [11][58] - 2019-2026年全球近3000亿美元原研药专利到期,仿制药替代空间298-596亿美元 [58] 中药 - 基药目录颁布预期不会缺席,独家基药增速远高于非基药,关注昆药、康缘、康恩贝等 [12][53] - 国企改革重视ROE指标,有望带动基本面提升,关注昆药、太极、东阿阿胶等 [12][53] - OTC企业兼具老龄化属性和医保免疫,关注片仔癀、同仁堂、东阿阿胶等 [12][53] 药房 - 处方外流提速,"门诊统筹+互联网处方"成为较优解,电子处方流转平台逐步建成 [12][50] - 竞争格局优化,B2C、O2O增速放缓,上市连锁具备优势,集中度提升,关注老百姓、益丰、大参林等 [12][50] 医疗服务 - 反腐+集采净化市场环境,民营医疗竞争力提升,商保+自费医疗快速扩容,关注固生堂、华厦眼科、普瑞眼科等 [12][52] 血制品 - 浆站审批倾向宽松,采浆空间打开,品种丰富度和产能扩张,行业成长路径清晰,关注天坛生物、博雅生物 [13] 市场数据表现 - 本周中信医药指数上涨1.17%,跑输沪深300指数3.01个百分点,在30个一级行业中排名第29位 [8] - 涨幅前十股票包括ST香雪(40.39%)、欧林生物(38.27%)、透景生命(29.53%)等 [7][8] - 跌幅前十股票包括力诺药包(-22.05%)、南模生物(-17.91%)、福元医药(-17.87%)等 [7][8] 品类市场分析 药品品类 - 2025Q2药品累计规模1212亿元,同比微增0.2% [20] - 4月规模409亿元(同比+0.5%),5月规模409亿元(同比+0.2%),6月规模394亿元(同比-0.3%) [20] - 6月末药品占比81.5%,上半年累计份额同比增长1.1pct [19] 中药饮片 - 2025Q2累计规模111亿元,同比下滑5.9% [23] - 4月规模30亿元(同比-5.1%),5月规模36亿元(同比-7.7%),6月规模38亿元(同比-5.0%) [23] - 上半年累计份额同比下降0.3pct [19] 医疗器械 - 2025Q2累计规模69亿元,同比下滑4.2% [26] - 4月规模22亿元(同比-4.3%),5月规模24亿元(同比-7.7%),6月规模23亿元(同比+0.0%) [26] - 份额稳定在4.6%-4.7%,上半年累计份额与往期持平 [19] 保健品 - 2025Q2累计规模56亿元,同比下滑18.8% [30] - 4月规模18亿元(同比-21.7%),5月规模19亿元(同比+5.6%),6月规模19亿元(同比+0.0%) [30] - 上半年累计份额同比下降0.8pct [19] 化学药TOP20品类 - 4月TOP20品类销售规模合计占比78.9%,同比增长5.7%,免疫刺激剂(+28.7%)、止血药(+22.6%)、眼科用药(+15.8%)增速领先 [33] - 5月占比78.5%,同比增长5.6%,免疫刺激剂(+37.0%)、止血药(+27.3%)、眼科用药(+15.4%)增速超15% [34] - 6月占比78.3%,同比增长7.1%,16个品类同比正增长,止血药(+29.4%)、血脂调节剂(+16.9%)、免疫刺激剂(+16.0%)增速领先 [35] 中成药TOP20品类 - 4月TOP20品类销售规模合计占比83.8%,同比下降6.6%,仅6个品类同比正增长 [37] - 5月占比84.5%,同比下降1.9%,8个品类同比正增长,祛暑剂(+23.4%)、健胃消食类(+20.5%)增速领先 [38] - 6月占比84.0%,同比下降3.9%,仅7个品类同比正增长,祛暑剂受季节性需求驱动涨幅超45% [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