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罗替尼

搜索文档
中国生物制药(1177.HK):创新管线价值重估 制药龙头华丽转身
格隆汇· 2025-08-02 03:41
机构:招银国际 研究员:武煜/黄本晨 生物类似药快速增长,化学仿制药业务保持稳健。根据医药魔方数据,公司目前已获批的7 款生物类似 药的样本医院市场容量合计为240 亿元(2024 年)。 考虑到中国生物制药在国内的成熟销售网络,我们预计其生物类似药销售有望快速放量,特别是首仿帕 妥珠单抗。化学仿制药业务在近年的政策调整期中展现出极强的韧性, 2024 年收入重回增长(+3.1% YoY)。仿制药集采的影响已基本出清,2024 年第十批集采品种仅占公司2024 年总收入的1%。 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目标价9.40 港元。我们预计公司收入在2025E/26E/ 27E 同比增长11.4%/ 10.5%/ 9.6%,经调整净利润同比增长12.2%/11.5%/ 10.5%。基于谨慎的考虑,我们的预测目前尚未考虑 公司多个重磅创新产品的潜在海外授权BD 贡献。基于10 年DCF 模型(WACC:9.3%;永续增长率: 2.0%),给予目标价9.40 港元;目标价对应37 倍26 年经调整PE。 作为领先的中国制药企业,中国生物制药的创新转型已取得显著成果。公司的创新药物研发围绕肿瘤、 肝病/代谢、呼吸、外科/ ...
招银国际:首予中国生物制药(01177)“买入”评级 目标价9.4港元
智通财经网· 2025-07-31 17:49
公司评级与财务预测 - 招银国际首次覆盖中国生物制药(01177) 给予"买入"评级 基于10年DCF模型(WACC:9.3% 永续增长率:2.0%) 目标价9.40港元 [1] - 预计公司2025E/26E/27E收入同比增长11.4%/10.5%/9.6% 经调整净利润同比增长12.2%/11.5%/10.5% [1] - 预测未考虑多个重磅创新产品的潜在海外授权BD贡献 [1] 研发与创新转型 - 2024年研发投入占收入17.6%(2019年为9.9%) 累计获批创新药物达17款 创新产品收入占比从2015年11%提升至2024年42% [1] - 2019至2024年平均每年完成超3项License in交易 通过并购礼新医药增强早期研发实力 [1] - 多个产品具备海外授权潜力 包括TQC3721 罗伐昔替尼 TQB2102 TQB3616等8款重点管线 [1] 创新药管线进展 - 创新研发聚焦肿瘤 肝病/代谢 呼吸 外科/镇痛四大领域 安罗替尼已获批9个适应症 另有4个适应症提交NDA申请 [2] - 肿瘤管线包含全球进展最快的CDK2/4/6抑制剂库莫西利 进度第二的HER2双抗ADCTQB2102 最快的PD-1/TGF-β双功能融合蛋白TQB2868 [2] - PDE3/4抑制剂TQC3721有望成为重磅COPD治疗药物 肝病/代谢领域管线覆盖减肥 糖尿病和MASH等大适应症 [2] 生物类似药与仿制药业务 - 已获批7款生物类似药 样本医院市场容量合计240亿元(2024年) 首仿帕妥珠单抗有望快速放量 [3] - 化学仿制药2024年收入增长3.1% YoY 仿制药集采影响基本出清 第十批集采品种仅占2024年总收入1% [3]
招银国际:首予中国生物制药“买入”评级 目标价9.4港元
智通财经· 2025-07-31 17:49
公司评级与财务预测 - 招银国际首次覆盖中国生物制药(01177),给予"买入"评级,目标价9.40港元 [1] - 基于10年DCF模型(WACC:9.3%,永续增长率:2.0%) [1] - 预计2025E/26E/27E收入同比增长11.4%/10.5%/9.6%,经调整净利润同比增长12.2%/11.5%/10.5% [1] - 预测未考虑多个重磅创新产品的潜在海外授权BD贡献 [1] 创新转型与研发投入 - 2024年研发投入占收入的17.6%(2019年为9.9%) [2] - 截至2024年末累计获批创新药物(包括生物类似药)17款 [2] - 创新产品收入占比从2015年的11%提升至2024年的42% [2] - 2019至2024年平均每年完成超过3项License in交易 [2] - 通过并购礼新医药增强早期研发实力 [2] 创新药管线与潜力产品 - 创新研发围绕肿瘤、肝病/代谢、呼吸、外科/镇痛四个重点领域 [3] - 安罗替尼已获批9个适应症,4个适应症已提交NDA申请 [3] - 肿瘤管线包括全球进展最快的CDK2/4/6抑制剂库莫西利 [3] - 全球进度第二的HER2双抗ADC TQB2102 [3] - 全球研发进度最快的PD-1/TGF-β双功能融合蛋白TQB2868 [3] - PDE3/4抑制剂TQC3721有望成为重磅COPD治疗药物 [3] 生物类似药与化学仿制药业务 - 已获批7款生物类似药的样本医院市场容量合计240亿元(2024年) [4] - 生物类似药销售有望快速放量,特别是首仿帕妥珠单抗 [4] - 化学仿制药业务2024年收入重回增长(+3.1%YoY) [4] - 仿制药集采影响已基本出清,第十批集采品种仅占2024年总收入的1% [4]
中国生物制药(01177):创新管线价值重估,制药龙头华丽转身
招银国际· 2025-07-31 17:10
投资评级与目标价 - 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目标价9 40港元 潜在升幅24 9% [1][3] - 基于10年DCF模型(WACC 9 3% 永续增长率2 0%)推导目标价 [6][24] - 当前股价7 52港元 对应37倍2026年经调整PE [3][24] 财务预测 - 预计2025E/26E/27E收入分别为322/355/390亿人民币 复合增速10 5% [23][24] - 同期经调整净利润38 8/43 3/47 8亿人民币 复合增速11 4% [24] - 2024年研发费用50 9亿人民币 占收入17 6% 较2019年9 9%显著提升 [10][40] 创新转型成果 - 创新产品收入占比从2015年11%提升至2024年42% 目标2027年达60% [10][47] - 累计获批创新药(含生物类似药)从2020年3款增至2024年17款 [10][45] - 研发管线覆盖肿瘤/肝病代谢/呼吸/外科镇痛四大领域 70个项目处于临床阶段 [46][67] 核心创新管线 - 安罗替尼已获批9个适应症 2024年销售额40-50亿人民币 联用PD-L1进军一线大适应症 [13][14][71] - PDE3/4抑制剂TQC3721为全球进度第二 COPD领域具备BIC潜力 临床前数据优于竞品恩司芬群 [18][64] - HER2双抗ADC TQB2102全球进度第二 安全性优于DS8201 2027年有望获批乳腺癌适应症 [18][64] 生物类似药与仿制药 - 7款生物类似药样本医院市场容量240亿人民币 2024年销售额约20亿 [20][22] - 化学仿制药2024年收入168亿人民币(+3 1%) 集采影响已基本出清 [21][22] - 帕妥珠单抗生物类似药为首仿 10 000L生物反应器产线获批显著降成本 [20][28] 战略并购与BD合作 - 收购礼新医药获得8项临床资产及4大技术平台 强化ADC和双抗管线 [61][63] - 2019-2024年平均每年完成超5项BD交易 60%为license in [52][55] - 潜在海外授权品种包括TQC3721/TQB2102/LM-108等 最高单笔交易达24亿美元 [12][64] 运营效率提升 - 集团化采购覆盖率从2022年57%升至2024年95% 毛利率达81 5% [28][32] - 销售费用率从2020年49 2%降至2024年42 1% 人均产出提升17% [33][36] - 实施股权激励计划 覆盖310名核心员工 累计购买10 8亿港元股票 [37][38]
华创医药投资观点、研究专题周周谈第136期:高血压创新药是大手笔好生意吗?-20250726
华创证券· 2025-07-26 19:07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报告对中国生物制药和归创通桥给予“推荐”评级[38][45]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对2025医药行业增长保持乐观,投资机会有望百花齐放,各细分领域均有亮点,如创新药、医疗器械、中药、药房、医疗服务、血制品等[9] - 高血压创新药研发虽市场有不同观点,但从患者容量、治疗多样性、竞争格局、品牌黏性和海外经验等维度看有一定价值,信立泰是稀缺的国产高血压龙头[14][37] 各目录要点总结 本周行情回顾 - 中信医药指数本周上涨1.97%,跑赢沪深300指数0.28个百分点,在中信30个一级行业中排第19位[6] - 涨幅前十股票为海特生物、振东制药等,跌幅前十股票为*ST苏吴、永安药业等[6] 整体观点和投资主线 创新药 - 看好国内创新药从数量逻辑向质量逻辑转换,关注国内差异化和海外国际化管线及能兑现利润的产品公司,如百济、信达等[9] - 中国生物制药创新产品营收占比提升,预计2025年超50%,2027年达60%,仿制药集采风险基本出清,看好其由仿到创价值重估[38] 医疗器械 - 影像类设备招投标回暖,家用医疗器械有补贴政策,关注迈瑞、联影等;发光集采加速进口替代且出海深入,推荐迈瑞、新产业等;骨科集采后恢复增长,神经外科集采后放量和进口替代加速,关注爱康、迈普等;海外去库存影响出清,新客户订单上量,国内产品迭代升级,推荐维力医疗等[9][40][42] - 归创通桥神经和外周介入双引擎驱动,受益集采,布局海外,预计25 - 27年净利润增长,给予“推荐”评级[45] 中药 - 关注基药主线,如昆药、康缘等;重视国企改革,如昆药、太极等;关注新版医保目录解限品种、OTC企业、潜力大单品,如康缘、片仔癀、以岭等[11] 药房 - 看好药房板块投资机会,处方外流或提速,竞争格局有望优化,建议关注老百姓、益丰药房等[11] 医疗服务 - 反腐和集采净化市场环境,民营医疗竞争力有望提升,建议关注固生堂、华厦眼科等[11] 血制品 - 十四五浆站审批倾向宽松,行业成长路径清晰,建议关注天坛生物、博雅生物[11] 高血压创新药研究 市场现状 - 国内高血压患者达3.65亿,但用药领域主要品种销售额不大,市场部分观点认为创新药研发未必是好生意[14] 治疗多样性 - 高血压治疗内涵多样,不同机制药物各有适用伴随疾病类型和优缺点,拥有特定细分市场[17] 竞争格局 - 高血压仿制药是红海市场,已基本集采;创新药稀缺,竞争格局优异,如吉贝尔、信立泰等产品[20] 品牌黏性 - 高血压用药价格敏感度低,患者品牌黏性强,原研药即使未参与集采仍占主要市场份额,如辉瑞氨氯地平、诺华缬沙坦[23][24] 海外经验 - 诺华围绕缬沙坦布局产品,延续产品周期;阿斯利康从高血压向“心 - 肾 - 代谢”拓展[30][34] 国产龙头 - 信立泰围绕阿利沙坦酯布局产品,在心肾代谢领域打造完整管线,竞争格局优异[37] 行业热点 - 7月22日,Abivax宣布Obefazimod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两项III期研究达主要终点[58] - 7月24日,艾力斯甲磺酸伏美替尼片申报新适应症用于特定肺癌治疗,已纳入优先审评[58] - 7月25日,康方生物依沃西单抗新适应症上市申请获受理,推测用于联合化疗一线治疗晚期鳞状非小细胞肺癌[59] 涨幅跌幅前五股票原因分析 - 涨幅前五股票如海特生物、塞力医疗等因创新药、仲裁履行完毕、传染病检测等因素上涨[60] - 跌幅前五股票如*ST苏吴、永安药业等因退市风险、实控人减持、前期涨幅高短期回调等因素下跌[60] 投资组合精选 - 维持推荐维力医疗、迈瑞医疗等,新增推荐普洛药业,并给出各推荐标的盈利预测表[56]
中国生物制药(01177.HK):创新药占比有望不断提升 看好公司价值重估
格隆汇· 2025-07-26 11:35
公司概况 - 中国生物制药是中国领先的创新研究和研发驱动型医药集团,核心子公司包括正大天晴药业、北京泰德制药、南京正大天晴制药等 [1] - 公司及核心子公司连续多年获评"全球制药企业TOP50"、"中国医药工业企业百强" [1] - 公司营收从2020年的23647亿元增长到2024年的28866亿元,净利润保持稳定 [1] 仿制药业务 - 仿制药研发集中在首仿、难仿的独家/特色仿制药产品 [1] - 2024年化学仿制药收入恢复正增长,达到1681亿元(+31%) [1] - 2024年第十批集采产品仅占总收入的1%,集采风险已基本出清 [1] - 2024年内28个仿制药获NMPA批准上市,还有65个在研仿制药产品储备 [1] 创新药业务 - 公司自2018年确立全面创新转型,创新产品收入占比从2018年的12%提升至2024年的418% [2] - 上市创新产品从3款增加至18款(包含9款创新药),NDA产品3款,III期产品从5款增加至15款 [2] - 储备超过60个处于临床I/II期的创新分子,未来三年计划平均每年上市5款创新产品 [2] - 预计2027年上市产品数量突破30款、创新药有望突破20款,创新产品收入占比将提升至60% [2] 创新产品竞争力 - 围绕肿瘤、呼吸、肝病和外科/镇痛四大领域全面创新 [3] - 肿瘤领域有CDK2/4/6抑制剂、HER2双表位ADC、JAK/ROCK等10个品种进入注册临床 [3] - 呼吸领域IL-4Rα单抗、TSLP单抗、PDE3/4抑制剂、ROCK2抑制剂已进入III期临床 [3] - 预计BD交易自2025年起有望成为公司的经常性收入和利润来源 [3] 财务预测 - 预计2025-2027年营业收入分别为34062、36602和39674亿元,同比增长180%、75%和84% [3] - 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为3932、4288和4743亿元,同比增长123%、91%、106% [3] - 给予公司整体估值175446亿港元,对应目标价为935港元 [3]
中国生物制药(01177):深度研究报告:创新药占比有望不断提升,看好公司价值重估
华创证券· 2025-07-25 13:01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首次覆盖,给予“推荐”评级 [1][6][11][105] 报告的核心观点 - 报告研究的具体公司管线储备丰富、创新产品收入持续提高且即将迎来出海阶段,有望完成初步产品结构调整,迎来由仿到创的价值重估 [6][8][9][10]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从 fast - follow 转为自主创新 - 报告研究的具体公司是中国领先的创新研究和研发驱动型医药集团,股权结构稳定,营收增长,研发投入增加,财务状况稳健,派息稳定增长 [15][16][19] - 2018 年全面确立创新转型后创新产品密集上市,2024 年获批 1 类创新药数量最多,创新产品营收占比持续提升,仿制药业务稳定,集采风险基本出清 [23][24][28] 安罗替尼:联合 PD - (L)1 适应症不断扩展 - 安罗替尼是小分子多靶点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已获批 9 个适应症,2024 年终端销售额达 48 亿元,仍在拓展适应症 [29][30][33] - 联合贝莫苏拜单抗头对头 K 药一线治疗 PD - L1 阳性 NSCLC III 期成功,联合贝莫苏拜单抗头对头替雷利珠一线治疗 sq - NSCLC III 期成功,相关新适应症已提交或获受理 [35][37][39] 在研产品:超 90 +创新分子,已进入密集收获期 - 报告研究的具体公司在研候选产品超 90 +,近 20 个进入研发后期,呼吸、肝病/代谢和外科/镇痛领域也有众多在研创新药,还收购了礼新医药 [40][42][49] - 对外授权成重要战略目标,BD 交易有望成经常性收入和利润来源,做出 BD 金额变动对公司收入影响的情景分析 [54][55] - 库莫西利有望解决 CD4/6i 耐药,已递交 NDA,预计 2025 年底获批 [55][64][65] - Zongertinib 是 HER2 选择性 HER TKI,NDA 已获受理,临床研究显示疗效好且安全性可控 [68][71][72] - TQB2102 是潜在 BIC 的 HER2 双抗 ADC,ILD 发生率远低于 Enhertu,治疗 HER2 低表达乳腺癌已进入 III 期临床 [73][75][78] - TQ05105 是全球 FIC JAK/ROCK 抑制剂,在 cGVHD 和 MF 患者中显示出良好疗效和安全性 [81][82] - TQC3721 是 PDE3/4 抑制剂,全球进度第二,有望覆盖更广泛 COPD 患者人群 [83][90][91] - TQA2225 有望成为中国首个上市的 FGF21 融合蛋白,中国 II 期临床已完成全部受试者入组 [94][100][101] 盈利预测与估值 - 预计报告研究的具体公司 2025 - 2027 年营业收入分别为 340.62、366.02 和 396.74 亿元,归母净利润为 39.32、42.88 和 47.43 亿元,给予整体估值 1754.46 亿港元,对应目标价 9.35 港元 [11][105]
中国生物制药两大核心企业入选“医药工业百强” 正大天晴首进全国前10
证券时报网· 2025-07-06 18:23
中国生物制药旗下企业上榜2024年度中国医药工业百强榜 - 中国生物制药旗下正大天晴药业集团首次进入全国前10,最新排名第9位 [1] - 北京泰德制药最新排名第65位,连续13年上榜 [1] - 两家企业双双获评"中国医药研发产品线最佳工业企业" [1] 正大天晴药业集团的创新成果 - 连续10年进入全国医药工业百强榜前20 [2] - 在"全面创新"战略下,已获批8款1类创新药,包括安罗替尼 [2] - 在研创新项目近80项,未来三年将有近20款创新产品上市 [2] - 在美国肿瘤学会年会上有12项研究入选口头报告,创中国药企纪录 [2] - 安罗替尼占据9项口头报告,创中国创新药纪录 [2] - 安罗替尼联合贝莫苏拜单抗头对头战胜全球"药王"K药 [2] 北京泰德制药的技术优势 - 国内透皮贴剂及外科/镇痛领域龙头企业 [2] - 构建四大技术平台:凝胶贴膏、热熔胶贴剂、透皮贴剂及微针贴剂 [2] - 已有5款贴剂产品获批上市 [2] - 氟比洛芬凝胶贴膏连续多年保持外用镇痛市场第一品牌 [2] - 今年自主研发的妥洛特罗贴剂和洛索洛芬钠凝胶贴膏双双获批上市 [2] 中国生物制药的战略方向 - 在行业生态加速重构背景下,两大核心企业表现出强劲竞争活力 [3] - 将持续聚焦核心优势领域,加大创新力度 [3] - 向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创新制药企业加速迈进 [3]
处方药企:板块反弹之后的布局再思考
交银国际· 2025-06-19 10:04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报告对多家处方药企给出评级,其中阿斯利康、百济神州、翰森制药等多数企业评级为买入,恒瑞医药、石药集团、科伦药业为中性,百时美施贵宝为沽出 [2]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创新价值实现与业绩预期改善驱动港股处方药板块股价复苏,年初至6月13日按市值加权平均整体上涨65%,超过恒生医疗指数/恒生指数+55%/+19%,市场关注大型BD出海交易及基本面预期变化 [4] - 核心经营业务估值仍具吸引力,港股处方药板块平均前瞻市盈率略高于过去五年均值0.4个标准差,剔除BD合作后的核心业务估值有吸引力,未来有估值上修空间 [4] - 看好短期业绩超预期增长和长期创新价值兼具的标的,重点推荐先声药业,建议关注翰森、中生、通化东宝等,上调翰森及中生目标价,将科伦药业下调至中性评级 [4]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行业表现与市场关注点 - 港股处方药板块年初以来表现亮眼,大型BD出海交易和基本面预期变化是市场核心关注点,年初以来共达成63项出海交易,处方药企成为BD交易市场主力军,板块2025年度卖方一致预测EPS自年初上修约2% [4] 板块估值与盈利预期 - 当前港股处方药板块平均前瞻市盈率略高于过去五年均值0.4个标准差,对应约2倍PEG,剔除BD合作后核心业务估值有吸引力,翰森等龙头调整后PEG倍数多在1倍左右或更低 [4] 标的推荐及逻辑 - 重点推荐先声药业,建议关注翰森、中生、通化东宝等,上调翰森及中生目标价,将科伦药业下调至中性评级 [4] 公司更新 - 翰森制药 - GLP - 1 BD大单落地,HS - 20094以超20亿美元总对价授权给再生元,预计增厚2025年及未来业绩,还有多款候选药物有出海潜力 [19] - 阿美乐国内外多项获批开辟新市场潜力,上调全球峰值销售预测至93亿元人民币,上调公司2025 - 27年盈利预测1 - 13%,上调目标价至33.0港元,维持买入评级 [19] 公司更新 - 中国生物制药 - ASCO 2025大会公布多项重要临床数据,安罗替尼及贝莫苏拜单抗表现优异,早中期管线获突破,上调相关产品峰值销售预测 [34] - 研发投入进入回报期,上调2025 - 27年净利润预测7%,上调目标价至5.90港元,维持买入评级,短期内创新管线有望产生重磅BD交易 [34] 公司更新 - 科伦药业 - 高基数下1Q25业绩波动,2Q起或有边际改善空间,科伦博泰多项重磅数据亮相ASCO大会 [47] - 基于业绩下调2025 - 26年盈利预测6 - 7%,采用SOTP模型估值,下调目标价至40.2元人民币,下调至中性评级 [47]
国际化竞争升温!药企BD动态频现,市值波动加剧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6-13 17:11
生物医药BD交易市场动态 - 多家药企近期密集披露BD合作预期,荣昌生物和中国生物制药的BD动向引发市场高度关注[1] - 荣昌生物在ERA年会上展示的泰它西普获得跨国药企BD经理主动接洽,围绕国际合作和技术授权展开深度交流[1] - 中国生物制药宣布对外授权成为公司核心战略目标,已就多款创新资产与跨国药企展开深度洽谈[1] - 受BD消息刺激,荣昌生物6月12日股价单日涨幅达20.1%,中国生物制药涨19.29%,但次日均出现回调[1] 创新药行业趋势 - 2024年中国创新药交易数量达213笔,总金额571亿美元,占全球交易数量和金额的30%[9] - 2025年上半年BD交易金额显著提升,多个项目达成高额合作,资金向差异化与全球潜力资产集中[9] - License-out交易占比超50%,但NewCo模式加速崛起[9] - 平台型技术成为高额交易核心驱动力,资产类型显著多元化,扩展至新靶点和非肿瘤适应症[10] 荣昌生物业务分析 - 泰它西普2024年销量达152.44万支,同比增长94.87%,交银国际预测其美国销售峰值可达15亿美元[3] - 泰它西普和维迪西妥单抗推动公司2024年营收达14.15亿元,同比增长58.5%[3] - 2025年一季度营收5.26亿元,亏损同比收窄27.16%,但账上货币资金仅余7.22亿元[3] - 公司完成8.06亿港元H股配售,其中7.16亿港元将用于泰它西普适应症拓展[4] - 泰它西普治疗IgA肾病适应症获重点关注,全球IgA肾病患者预计2030年达1020万人[5] 中国生物制药战略转型 - 公司创新品种收入占比从2018年16%提升至2024年42%,预计2025年突破50%[6] - 计划未来三年每年推出至少5款创新产品,2027年创新产品收入占比目标60%[6] - 安罗替尼2024年贡献营收占比达37.2%,成为业绩支柱[6] - 在ASCO年会上发布12项口头报告,其中4项为LBA,创中国药企历史新高[7] - 得福组合在临床试验中头对头击败全球"药王"帕博利珠单抗,PFS达11个月[7] BD交易市场特征 - BD交易规模自2022年起连续三年超越一级市场融资总额,成为创新药企生存刚需[2] - 交易价格可作为估值参考但需结合管线阶段与交易结构,里程碑付款存在不确定性[8] - 决定BD议价权的关键因素包括战略设计、管线硬实力和谈判时机[11] - 中国创新药企创新能力提升叠加国内政策推动,加速国际化进程[10] - 欧美市场原研药专利到期和新兴市场需求增长为BD交易创造机会[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