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语·数据可信流通技术社区

搜索文档
数据时代新挑战:具身机器人数据难题待解,AI智能体技术成关键?
搜狐财经· 2025-08-15 22:05
中国数据产业发展现状 - 中国算力规模已跃居全球第二位 [1] - 全国数据企业数量超过40万家 数据产业规模达5 86万亿元 较"十三五"末期增长117% [1] - 2024年全国数据市场交易规模预计超1600亿元 同比增长超30% [1] 隐私计算技术发展 - 2024年中国隐私计算平台市场规模预计达9 8亿元 同比增长10 1% [1] - 隐私计算技术为数据合规流通和价值挖掘提供支持 [1] - 大模型驱动隐私计算进入新一轮增长周期 技术应用从合规驱动转向价值创造 [4] 数据基础设施挑战 - 数据基础设施在互联互通 平台搭建等方面仍需探索 [3] - 具身智能和人形机器人面临非线性公域数据和泛化性数据不足的难题 [3] - 机器人需要大量力觉 嗅觉等底层数据支持 但数据采集清洗处理仍存在挑战 [3] 可信数据流通技术 - "隐语·数据可信流通技术社区"覆盖隐私保护计算 可信数据空间等六大技术路线 [4] - 蚂蚁密算自2022年7月起将可信隐私计算核心技术全部开源 [4] - "隐语"社区已链接全球超2万名开发者 60余所高校及科研机构 [4] 蚂蚁集团技术布局 - 蚂蚁集团自2016年起投入隐私计算技术研发 涵盖全栈可信技术 多方安全计算等领域 [4] - 蚂蚁密态可信数据空间包括底层密态计算枢纽和上层密态可信数据空间两层 [5] - 数据要素赛道核心是围绕数据价值展开 需形成数据融合的流通网络 [6]
共建数据流通技术底座,隐语开源社区扩容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08-15 08:44
社区升级与技术路线拓展 - "隐语·数据可信流通技术社区"由"可信隐私计算开源社区"升级而来 将覆盖隐私保护计算 可信数据空间 数据元件 数联网 区块链 数场等六大技术路线并推动多技术融合 [1] - 未来通过开源代码 共建标准和共创场景 为医疗 金融 城市治理 制造等领域提供一站式 可验证 可互联的数据流通技术底座 [1] 产业应用现状与挑战 - 数据可信流通在产业应用上存在"三重门"困境:共识难(技术实现不统一 规模化流通落地卡在"最后一公里") 标准难(标准修订周期长 颗粒度粗) 应用门槛高(技术难转化为易用生产工具) [1] 产学研合作与生态构建 - 蚂蚁密算 中电数据产业集团 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 浙江大学区块链与数据安全全国重点实验室 华为 北京交通大学等机构共同发起升级 构建融合技术生态并逐步开放代码 [2] - 蚂蚁密算董事长韦韬表示 开源模式加速数字化革命 2022年7月蚂蚁开源隐语可信隐私计算框架 支持安全多方计算 联邦学习等同态加密技术 [2] 开源战略与行业赋能 - 扩容后的"隐语"社区将继续以开源开放方式降低技术应用门槛 推动技术互联互通与产业标准规范 重点赋能医疗 金融 城市治理 制造等领域 [2]
“隐语”开源社区升级,将逐步覆盖六条技术路线
北京商报· 2025-08-14 19:56
对此,蚂蚁集团旗下蚂蚁密算、中电数据产业集团有限公司、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浙江大 学区块链与数据安全全国重点实验室、华为技术公司以及北京交通大学等产学研机构,共同发起本次升 级,构建覆盖可信数据空间、数据元件、数联网、区块链、隐私保护计算和数场的融合技术生态,逐步 对外开放代码,促进跨领域技术协同与标准共建。 北京商报讯(记者 魏蔚)8月14日,隐语"可信隐私计算开源社区"在三周年之际宣布升级:由"可信隐 私计算开源社区"扩容为"隐语·数据可信流通技术社区",将逐步覆盖隐私保护计算、可信数据空间、数 据元件、数联网、区块链、数场等六条技术路线并形成多技术路线的融合,未来通过开源代码、共建标 准和共创场景,为医疗、金融、城市治理、制造等多个领域提供一站式、可验证、可互联的数据流通技 术底座。 在国家"数据要素×"行动全面提速的背景下,数据可信流通已从顶层设计走向标杆落地,但在产业应用 上仍陷"三重门"困境:共识难,有不少成功案例落地,但技术实现不统一、不透明,规模化流通落地卡 在"最后一公里";标准难,相关文件和标准修订周期长、颗粒度粗,难以直接映射到技术的实现场景 上;应用门槛高,技术难以转化为易用 ...
隐语开源社区将逐步覆盖六大技术路线
证券日报网· 2025-08-14 18:47
本报讯 (记者李冰)8月14日,隐语"可信隐私计算开源社区"在三周年之际宣布升级:由"可信隐私计算开源社区"扩容 为"隐语·数据可信流通技术社区",将逐步覆盖隐私保护计算、可信数据空间、数据元件、数联网、区块链、数场等六大技术路 线并形成多技术路线的融合,未来通过开源代码、共建标准和共创场景,为医疗、金融、城市治理、制造等多个领域提供一站 式、可验证、可互联的数据流通技术底座。 据介绍,蚂蚁集团自2016年起投入隐私计算技术研发,能力涵盖全栈可信技术、多方安全计算、联邦学习、同态加密、差 分隐私、机密计算等全谱技术域,并在可信密态计算、分布式平台、高性能算法等领域取得突破。在隐私计算领域,蚂蚁集团 累计专利申请超过1700件;牵头或参与国内外标准超过80项,主导了11项国际标准。 (编辑 郭之宸) 据悉,蚂蚁集团旗下蚂蚁密算、中电数据产业集团有限公司、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浙江大学区块链与数据安 全全国重点实验室、华为技术公司以及北京交通大学等产学研机构,共同发起本次升级,构建覆盖可信数据空间、数据元件、 数联网、区块链、隐私保护计算和数场的融合技术生态,逐步对外开放代码,促进跨领域技术协同与标准共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