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可信流通
搜索文档
直击信任鸿沟!隐语社区升级 欲解高价值数据流通困局
环球网资讯· 2025-08-18 13:53
隐语社区战略升级 - 隐语开源社区从聚焦隐私计算升级为覆盖六大技术路线的“数据可信流通技术社区”,旨在解决数据流通全链路的信任嵌入问题 [1] 数据要素市场现状与挑战 - 2024年全国数据市场交易规模超1600亿元,同比增长30%以上,其中场内市场数据交易规模同比翻番,但相较于53.9万亿的数字经济规模,流动数据占比仍很小 [3] - 大型企业数据流通的核心障碍是数据外循环中安全合规责任的断层风险及下游保障能力不足,而非盈利动机 [3] - 产业落地面临“共识难”、“标准难”、“门槛高”三重挑战,技术路线碎片化且政策修订速度无法匹配技术迭代 [4] - 公共数据开放因责任权利失衡举步维艰,政府部门无法承担专业脱敏工作,需要引入市场化机制 [4] 技术路线与生态整合 - 新社区将覆盖隐私保护计算、可信数据空间、数据元件、数联网、区块链、数场六大技术路线,并进行多技术路线融合,构建模块化解决方案 [4] - 社区通过开源开放代码促进跨领域技术协同与标准共建,并推出SaaS化服务为中小企业提供轻量化方案 [4][5] - 隐语社区开源框架已部署超2000个节点,其中三分之一为企业所用 [5] 可信流通技术方案 - 蚂蚁密算通过构建统一的可信数据空间技术体系,实现跨主体的安全合规数据流通 [3] - 密态计算实现全链路保障,不仅保护计算过程,还将计算结果置于加密状态,显著降低生态整体成本 [5] - 可信数据空间核心解决全链路密态保障(数据不泄露)和全流程可信管控(数据不被滥用)两个问题 [6] 行业应用与新模式探索 - 数据流通不等同于交易,大厂的数据通常不售卖,数据要素需要新的范式而非传统土地财政模式 [6] - 在供应链金融领域,通过隐私计算实现“脱核”模式,数据持有方无需暴露原始数据即可输出可信结果,推动金融机构进行更全面的信用画像 [6] - “数据即服务”模式从经济效益延伸至产业链协同优化 [6] 人工智能与数据流通融合 - 大模型使非结构化数据价值显性化,但70%~80%的可靠性在医疗、金融等专业领域无法承受风险 [7] - 蚂蚁探索“高阶程序大模型可信应用技术框架”,通过程序表达、知识嵌入和闭环核验反馈机制,将大模型输出转化为可信的专业生产力 [7] - 该框架已在金融风控全链路、网络入侵检测、医疗重复计费等多行业场景中应用,可靠性和时效性有显著提升 [7] 软硬件一体化与成本优化 - 可信根芯片成本仅几十元,能大幅提升密态计算效率,蚂蚁与海光、华为等企业合作推动软硬一体化的可信安全体系 [7] - 数据流通短期突破点在于公共数据开放与大模型赋能 [7] 开源生态建设与产学研合作 - 开源社区旨在降低数据可信流通技术的应用门槛,提供更高性能、更强安全、更低成本的技术方案 [8] - 社区三年来已链接全球2万名开发者、60所高校及70余家产业伙伴,在普惠金融、医保结算等领域落地标杆案例 [8] - 社区与中电数据、国家工信安全中心、浙江大学、华为等建立合作,推动跨领域标准共建,增强技术中立性 [8] 未来展望与价值释放 - 行业正从隐私计算的“单点突破”迈向数据流通全栈技术的“系统作战” [9] - 数据流通基础设施成熟将释放指数级价值,让96%尚未激活的高价值数据成为数字经济的新质生产力引擎 [9] - 在数据领域可能出现真正的大模型Killer App,其冲击可能比自动驾驶来得更快、更大 [9]
共建数据流通技术底座,隐语开源社区扩容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08-15 08:44
社区升级与技术路线拓展 - "隐语·数据可信流通技术社区"由"可信隐私计算开源社区"升级而来 将覆盖隐私保护计算 可信数据空间 数据元件 数联网 区块链 数场等六大技术路线并推动多技术融合 [1] - 未来通过开源代码 共建标准和共创场景 为医疗 金融 城市治理 制造等领域提供一站式 可验证 可互联的数据流通技术底座 [1] 产业应用现状与挑战 - 数据可信流通在产业应用上存在"三重门"困境:共识难(技术实现不统一 规模化流通落地卡在"最后一公里") 标准难(标准修订周期长 颗粒度粗) 应用门槛高(技术难转化为易用生产工具) [1] 产学研合作与生态构建 - 蚂蚁密算 中电数据产业集团 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 浙江大学区块链与数据安全全国重点实验室 华为 北京交通大学等机构共同发起升级 构建融合技术生态并逐步开放代码 [2] - 蚂蚁密算董事长韦韬表示 开源模式加速数字化革命 2022年7月蚂蚁开源隐语可信隐私计算框架 支持安全多方计算 联邦学习等同态加密技术 [2] 开源战略与行业赋能 - 扩容后的"隐语"社区将继续以开源开放方式降低技术应用门槛 推动技术互联互通与产业标准规范 重点赋能医疗 金融 城市治理 制造等领域 [2]
“隐语”开源社区升级,将逐步覆盖六条技术路线
北京商报· 2025-08-14 19:56
社区升级与战略定位 - 隐语开源社区在成立三周年之际宣布升级,从“可信隐私计算开源社区”扩容为“隐语·数据可信流通技术社区” [1] - 升级后的社区将逐步覆盖隐私保护计算、可信数据空间、数据元件、数联网、区块链、数场等六条技术路线,并致力于实现多技术路线的融合 [1] - 社区未来计划通过开源代码、共建标准和共创场景,为医疗、金融、城市治理、制造等多个领域提供一站式、可验证、可互联的数据流通技术底座 [1] 行业背景与挑战 - 此次升级基于国家“数据要素×”行动全面提速的背景,数据可信流通已从顶层设计走向标杆落地 [1] - 当前产业应用面临“三重门”困境:共识难,技术实现不统一、不透明,规模化流通落地卡在“最后一公里” [1] - 标准难,相关文件和标准修订周期长、颗粒度粗,难以直接映射到技术的实现场景上 [1] - 应用门槛高,技术难以转化为易用、易复制的生产工具,产业应用还需要一定的周期 [1] 合作生态与实施路径 - 本次社区升级由蚂蚁集团旗下蚂蚁密算、中电数据产业集团、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浙江大学区块链与数据安全全国重点实验室、华为技术公司以及北京交通大学等产学研机构共同发起 [2] - 合作旨在构建覆盖可信数据空间、数据元件、数联网、区块链、隐私保护计算和数场的融合技术生态 [2] - 实施路径包括逐步对外开放代码,促进跨领域技术协同与标准共建 [2]
推动数据技术产业应用 隐语开源社区将逐步覆盖六大技术路线
经济观察报· 2025-08-14 15:16
社区升级与战略扩展 - 隐语社区从"可信隐私计算开源社区"升级为"隐语·数据可信流通技术社区" 覆盖隐私保护计算 可信数据空间 数据元件 数联网 区块链 数场等六大技术路线并推动多技术融合 [2] - 升级后社区通过开源代码 共建标准和共创场景 为医疗 金融 城市治理 制造等领域提供一站式 可验证 可互联的数据流通技术底座 [2] - 社区由蚂蚁密算 中电数据产业集团 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 浙江大学区块链与数据安全全国重点实验室 华为技术公司及北京交通大学等产学研机构共同发起 [3] 技术能力与性能提升 - 社区聚合数据流通全栈技术 根据区域或行业需求灵活组合 提供更高计算性能 支持更多计算类型 解决传统沙箱无法抵御运维方窃取数据等行业难题 [3] - 技术方案致力于实现更高性能 更强安全 更低成本 推动技术互联互通与产业标准规范 [3] - 蚂蚁集团自2016年投入隐私计算研发 能力涵盖全栈可信技术 多方安全计算 联邦学习 同态加密 差分隐私 机密计算等全谱技术域 在可信密态计算 分布式平台 高性能算法领域取得突破 [4] 开源生态与产业落地 - 蚂蚁集团可信隐私计算核心技术自2022年7月起全部开源 隐语社区链接全球超20000名开发者 70余所高校及科研机构 60余家产业合作伙伴 [4] - 产业落地在普惠金融 新能源车险等领域取得显著成效 支持杭州市密态计算中心 江西省数据流通基础设施平台等公共数据开发项目 [4] - 蚂蚁集团在隐私计算领域累计专利申请超过1700件居全球首位 牵头或参与国内外标准超过80项 主导11项国际标准 [4] 行业挑战与社区目标 - 数据可信流通面临"三重门"困境:共识难(技术实现不统一 不透明 规模化流通卡在最后一公里) 标准难(标准修订周期长 颗粒度粗 难以映射技术实现场景) 应用门槛高(技术难转化为易用生产工具) [2] - 社区以开源开放方式降低数据可信流通技术应用门槛 落实技术互联互通与产业标准规范 赋能关键领域并促进数据产业发展 [3]
“隐语”开源社区扩容,将融合六大技术路线推动产业应用
新浪科技· 2025-08-14 14:31
新浪科技讯 8月14日下午消息,今日,隐语"可信隐私计算开源社区"在三周年之际宣布升级:由"可信 隐私计算开源社区"扩容为"隐语·数据可信流通技术社区",将逐步覆盖隐私保护计算、可信数据空间、 数据元件、数联网、区块链、数场等六大技术路线并形成多技术路线的融合,未来通过开源代码、共建 标准和共创场景,为医疗、金融、城市治理、制造等多个领域提供一站式、可验证、可互联的数据流通 技术底座。 在国家"数据要素×"行动全面提速的背景下,数据可信流通已从顶层设计走向标杆落地,但在产业应用 上仍陷"三重门"困境:共识难,有不少成功案例落地,但技术实现不统一、不透明,规模化流通落地卡 在"最后一公里";标准难,相关文件和标准修订周期长、颗粒度粗,难以直接映射到技术的实现场景 上;应用门槛高,技术难以转化为易用、易复制的生产工具,产业应用还需要一定的周期。 自2022年7月起,蚂蚁集团可信隐私计算的核心技术已经陆续全部开源。目前,"隐语"社区链接全球超 20,000名开发者、70余所高校及科研机构、60余家产业合作伙伴。在产业落地上,隐语在普惠金融、 新能源车险等领域取得显著成效。在公共数据开发方面,隐语支持杭州市密态计算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