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鸟Air系列

搜索文档
智能眼镜正在从“新奇玩具”变成“日常工具”
经济观察网· 2025-10-03 13:55
市场定义与现状 - 智能眼镜市场需区分AI眼镜和AR眼镜:AI眼镜核心是“听”和“说”,通过摄像头、麦克风和AI大模型理解世界,以语音交互为主;AR眼镜核心是“看”,通过屏幕在用户眼前显示信息,将虚拟内容叠加于现实世界[3] - 全球AI眼镜出货量在2025年预计年增长率达158%,总量达到510万台;预计2026年市场规模有望突破1000万台[4] - 市场存在矛盾点:一方面研究机构预测乐观且科技巨头纷纷入场,另一方面消费者对产品实用性和价格仍存疑虑[4] 公司市场地位与产品策略 - TCL电子孵化的雷鸟创新在2025年第二季度以39%的市场份额取得全球AR眼镜出货量第一的位置[5] - 公司产品布局覆盖不带屏幕的AI功能眼镜、技术更复杂的“AI+AR”融合型眼镜[6] - 公司采用分市场策略,产品组合由三条产品线构成:主打“大屏娱乐”的Air系列、主打AI拍摄的V3系列、以及承载“下一代智能终端”目标的X系列[15][16][17] 核心产品与技术方案 - Air系列产品定位为“个人专属的巨幕显示器”,专注于通过眼镜投射虚拟大屏,连接手机、电脑或游戏机用于观影和游戏[8] - Air系列采用“MicroOLED+BirdBath”光学方案,技术相对成熟,能提供接近大屏电视的画质;并应用“相位消除技术”和“轻语模式”提升音频私密性[11] - 通过联合国内供应链打造第5代和第5.5代MicroOLED屏幕,在保证画质提升的同时控制成本,使Air系列主力产品价格进入1200元至1700元区间[12] - X系列如X3 Pro搭载自研“萤火光引擎”和“RayNeo光波导”技术,入眼亮度峰值达6000尼特,整机重量控制在76克,以解决户外阳光下“看不清”的问题[17] 应用生态与合作伙伴 - 为解决应用生态匮乏问题,公司选择与各领域头部企业合作,将成熟服务嫁接至智能眼镜硬件形态[19] - 具体合作包括:与高德地图合作实现步行导航提示显示[19];与蚂蚁集团合作支持“看一下支付”功能[20];与Bang & Olufsen合作提升音频表现[21] - 底层技术合作包括:与阿里云“通义”系列大模型达成战略合作提供AI支持;与高通合作芯片层面[21] - RayNeoOS 2.0系统内置“安卓虚拟机”,可直接运行主流手机APP如抖音、B站、腾讯会议等30余款应用,在原生AR应用不足的当下快速丰富内容生态[21] 发展路径与行业逻辑 - AR眼镜发展进入“TPMF”(技术、产品和市场契合度)阶段,Air系列在“大屏观影及游戏”场景下实现了三者的对齐[8][9] - 公司发展路径并非等待划时代的“iPhone时刻”,而是先以市场能接受的“配件”站稳脚跟,再逐步搭建硬件能力和构建应用服务生态[22] - 当前阶段,一个好用的“配件”是消费者愿意付费的;行业长期目标是从“配件”演进为独立的“智能终端”[13]
2025年中国AR眼镜产业供应链十大代表性企业:雷鸟创新、太若科技、灵伴科技、影目科技、歌尔股份……
前瞻网· 2025-06-07 11:09
AR眼镜行业概况 - AR眼镜行业是我国战略新兴产业体系的重要分支,也是数字经济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十三五"和"十四五"规划中均被重点提及[2] - 中国AR眼镜产业链分为上游(核心技术研发与零部件供应)、中游(设备制造与集成)、下游(应用场景与生态服务)三大环节[2] - 中国已逐步突破光波导技术难题,该技术具有轻薄、高透光率等优势,显著提升佩戴舒适度和显示效果[2] - 2023年中国AR市场出货量达到26.1万台,其中分体式AR出货23万台,一体式AR出货3.1万台[2] 主要企业分析 雷鸟创新 - 成立于2021年12月,注册资金11,220.99万人民币,由TCL电子孵化[5] - 2024年以35.6%份额排在中国AR线上公开零售市场首位,2023年以39.1%市占率位居第一[8] - 产品线包括MicroLED光波导方案(雷鸟X系列)、MicroOLED+BirdBath方案(雷鸟Air系列)和全天候智能助手AI眼镜[7][8] 太若科技 - 成立于2017年1月,注册资金231.88万人民币,专注于AR/MR设备研发[8] - 2024年线上市场份额29.6%,2023年以31.6%份额位居中国AR眼镜市场第二[8] - 旗舰产品Nreal Light采用太阳眼镜式设计,获得CES最佳创业公司奖[8] 灵伴科技(Rokid) - 成立于2014年3月,2018年被评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8] - 最新产品Rokid Glasses仅重49克,采用光波导技术并搭载通义千问大模型[9] - 与雷鸟创新、Nreal、INMO并称"AR四小龙",合计市场份额超80%[9] 影目科技 - 成立于2020年12月,核心团队来自酷派集团智能穿戴事业部[11] - 2023-2024年第三季度中国AI智能眼镜市场份额达41%[13] - 产品线包括面向C端的INMO Air系列和面向B端的5G一体式AR智能眼镜INMO X[13] 歌尔股份 - 成立于2001年6月,注册资金341,713.47万人民币[13] - 独占全球70%的VR/AR设备代工份额,拿下微软HoloLens 3订单[13] - 在光波导、Micro-OLED、6DoF三大核心技术领域具有全球唯一整合能力[13] 立讯精密 - 成立于2004年5月,注册资金717,934.0589万人民币[13] - 研发业界首款PVG光波导AR眼镜"云雀",光效提升300%,前向漏光降低80%[14] 星纪魅族 - 成立于2021年9月,2024年以41.5%市场份额登顶消费级AR眼镜2000-2999元价格段销量冠军[14] - StarV Air2连续3个月蝉联京东智能眼镜行业热销商品榜单TOP1[14] 华为 - 成立于1987年,2022年12月发布Vision Glass智能观影眼镜,采用BirdBath方案[15] 行业现状 - 2023年中国AR眼镜出货量CR5高达89.9%,资源高度集中在少数企业[16] - 光波导、Micro-LED等核心技术研发周期长且资金需求巨大,形成行业壁垒[16] - 头部品牌通过渠道商覆盖全国80%以上的线下销售渠道[16] - 用户使用场景中观影占据59%份额,其次是游戏和运动领域[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