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AI/AR眼镜
icon
搜索文档
佳禾智能的前世今生:2025年三季度营收16.25亿行业排40,净利润2854.87万行业排55
新浪财经· 2025-10-31 23:50
公司基本情况 - 佳禾智能成立于2013年10月17日,于2019年10月18日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 [1] - 公司是全球知名电声产品制造商,具备全产业链生产能力,产品涵盖耳机、音箱等多种消费电子产品 [1] - 公司所属申万行业为电子 - 消费电子 - 消费电子零部件及组装,所属概念板块有虚拟现实、元宇宙概念、空间计算核聚变、超导概念、核电 [1] 经营业绩表现 - 2025年三季度,公司营业收入为16.25亿元,在行业88家公司中排名第40位,低于行业平均数154.93亿元,高于行业中位数14.15亿元 [2] - 当期净利润为2854.87万元,行业排名55/88,低于行业平均数6.35亿元和行业中位数5475.81万元 [2] - 2025年前三季度营收16.25亿元,同比下降15.91%,归母净利润0.29亿元,同比下降60.03% [5] 财务指标分析 - 2025年三季度资产负债率为31.83%,低于去年同期的46.99%,也低于行业平均的44.84% [3] - 当期毛利率为14.85%,较去年同期的16.03%有所下降,且低于行业平均的19.47% [3] 股东结构与股权变动 - 截至2025年9月30日,A股股东户数为4.75万,较上期减少9.05% [5] - 户均持有流通A股数量为7828.31股,较上期增加9.95% [5] - 香港中央结算有限公司位居第四大流通股东,持股220.17万股,相比上期增加141.01万股 [5] 管理层信息 - 公司实际控制人为严帆、严文华,董事长严帆生于1990年,2025年2月起任公司董事长 [4] - 董事长严帆薪酬从2023年的34.29万元增加至2024年的47.12万元,增加了12.83万元 [4] - 总经理肖伟群薪酬从2023年的56.78万元增加至2024年的61.43万元,增加了4.65万元 [4] 业务展望与机构预测 - 公司已形成多元化业务协同格局,未来将加大AI/AR眼镜产品研发和客户开拓力度 [5] - 华西证券预计公司2025-2027年营业收入分别为22.13、25.32、28.59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45、1.10、1.61亿元 [5] - 财通证券预计公司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为0.75、1.45、2.61亿元 [5] - 公司拟收购知名电声品牌拜雅,在AI/AR眼镜领域有积极进展 [5]
星星科技:公司的AR眼镜镀膜技术主要应用于AR眼镜,现有AR类产品对业绩影响较小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0-11 13:08
公司技术亮点 - 公司拥有应用于AR眼镜的镀膜技术 [2] 公司业务影响 - 现有AR类产品对公司业绩影响较小 [2] 行业市场状况 - 目前国外市场AI/AR眼镜销售火爆且供不应求 [2]
港股异动 | TCL电子(01070)涨超5% 中高端及创新业务双轮驱动 AI+AR等布局打开第二增长曲线
智通财经网· 2025-10-03 14:55
公司股价表现 - 股价上涨5.45%至11.23港元,成交额达9385.71万港元 [1] 公司财务业绩 - 2025年上半年收入达547.8亿港元,同比增长20.4% [1] - 2025年上半年经调整归母净利润同比大增62.0%至10.6亿港元 [1] - 公司2025年上半年业绩超预期 [1] 业务驱动因素 - 中高端产品与创新双轮驱动逻辑清晰 [1] - Mini LED TV与光伏业务的高增长有望持续推动业绩兑现 [1] - AI+AR/XR等新赛道布局打开第二增长曲线 [1] - 全球化品牌势能进一步提升 [1] AI/AR业务进展 - 雷鸟创新AI/AR眼镜2025年上半年中国销量市场份额高达39% [1] - 雷鸟创新AR眼镜2025年第二季度全球出货市场份额高达39%,首次成为全球第一 [1] - 行业方面,苹果公司暂停Vision Pro轻量版头显项目,转而将资源投入AI驱动的智能眼镜研发 [1]
A股异动丨与OpenAI达成合作,立讯精密涨停
格隆汇APP· 2025-09-22 10:34
股价表现 - 立讯精密股价涨停 报价60.95元 创2021年1月以来新高 [1] 与OpenAI合作 - OpenAI与公司达成协议 共同生产未来OpenAI设备 [1] - 公司获得至少一款OpenAI设备组装合约 [1] - 消费级设备处于原型开发阶段 预计能与AI模型深度协作 [1] 与PIMIC战略合作 - 9月17日公司与美国边缘AI芯片企业PIMIC正式达成战略合作 [1] - 基于PIMIC先进边缘AI芯片技术开发新一代智能可穿戴产品 [1] - 合作强化公司创新声学解决方案能力 显著优化超低功耗和机械布局紧凑性 [1] - 联合技术将应用于无线耳机 AI/AR眼镜及AIoT设备等可穿戴产品 [1]
OpenAI、立讯精密牵手 消费级设备仍处于原型开发阶段
上海证券报· 2025-09-22 05:08
OpenAI消费级硬件合作 - OpenAI与苹果设备组装商立讯精密签署协议共同开发消费级设备 目前处于原型开发阶段 预计能与人工智能模型深度协作[2] - 歌尔股份或被邀请为OpenAI首款消费级硬件产品提供扬声器模块 该公司为苹果代工AirPods、HomePod及Apple Watch组件[2] - OpenAI以近65亿美元全股票交易收购苹果前首席设计官乔纳森·艾维创办的人工智能设备初创公司io[3] - 2025年至少有25名苹果前员工加盟OpenAI 拥有人机交互设计、音频、可穿戴设备及规模化制造等背景[3] - 2024年11月OpenAI聘请Meta猎户座AR眼镜项目前负责人接手机器人和消费类硬件工作[3] 供应链企业技术布局 - 立讯精密与美国边缘AI芯片企业PIMIC达成战略合作 共同开发新一代智能可穿戴产品 包括无线耳机、AI/AR眼镜及AIoT设备[5] - 立讯精密表示与PIMIC合作可优化超低功耗要求和机械布局紧凑性 强化创新声学解决方案能力[5] - 歌尔股份及宁波奥来向歌尔光学增资2亿元 认购新增注册资本5564.06万元 增资后持股比例增至38.57%[5] - 歌尔股份控股子公司香港歌尔泰克向Haylo提供不超过1亿美元附股权收益权借款 期限五年 用于收购Plessey100%股权及增资[5] - Haylo将使用借款购买Micro-LED相关固定资产及补充营运资金[5] 行业发展前景 - 歌尔股份认为光波导、微显示、系统级封装等技术成熟将推动AI智能眼镜和AR产品快速成长[6] - 精密零组件业务包括声学、光学、传感器、结构件等有望成为新的业务增长点[6]
OpenAI、立讯精密,牵手
上海证券报· 2025-09-21 19:20
OpenAI消费级硬件合作 - OpenAI与立讯精密签署协议共同开发消费级设备 目前处于原型阶段 预计能与人工智能模型深度协作 [1] - 歌尔股份或被邀请为OpenAI首款消费级硬件产品提供扬声器模块 该公司为苹果代工AirPods/HomePod/Apple Watch组件 [1] - OpenAI于2025年5月以近65亿美元估值全股票交易收购苹果前设计官乔纳森·艾维创办的AI设备初创公司io [1] - 2025年至少有25名苹果前员工加盟OpenAI 拥有人机交互设计/音频/可穿戴设备/规模化制造等背景 [1] - 2024年11月OpenAI聘请Meta猎户座AR眼镜项目前负责人接手机器人和消费类硬件工作 [1] 立讯精密AI/AR领域布局 - 立讯精密9月17日与美国边缘AI芯片企业PIMIC达成战略合作 共同开发新一代智能可穿戴产品 [2] - 合作将整合PIMIC人工智能解决方案 优化超低功耗要求和机械布局紧凑性 强化创新声学解决方案能力 [2] - 联合技术将应用于无线耳机/AI-AR眼镜/AIoT设备等可穿戴产品 践行从创新到市场战略 [2] 歌尔股份AI/AR领域布局 - 歌尔股份9月13日向歌尔光学增资2亿元 认购新增注册资本5564.06万元 持股比例增至38.57% [2] - 增资旨在加强虚拟-增强现实/智能眼镜等产品相关的精密光学领域发展 [2] - 香港歌尔泰克8月9日向Haylo提供不超过1亿美元有息借款 期限五年 用于收购Plessey 100%股权并增资 [3] - Plessey将使用资金购买Micro-LED相关固定资产及补充营运资金 [3] - 公司预期AI智能眼镜和AR产品将带动声学/光学/传感器/结构件等精密零组件业务成长 形成新增长点 [3]
立讯精密与美国边缘人工智能芯片企业PIMIC达成战略合作
新浪财经· 2025-09-18 10:21
战略合作 - 立讯精密与美国边缘人工智能芯片企业PIMIC于9月17日正式达成战略合作 [1] - 双方将基于PIMIC的边缘AI芯片技术共同开发新一代智能可穿戴产品 [1] 技术应用 - 联合技术将应用于无线耳机、AI/AR眼镜及AIoT设备等可穿戴产品 [1] - 立讯精密技术委员会高级总监Ronald Yuan表示技术将很快实现应用 [1]
【上证首席】华创证券岳阳:AI终端,潜力巨大
上海证券报· 2025-09-16 10:16
AI终端发展潜力 - AI终端发展潜力巨大 AI/AR眼镜是少数开始起量的赛道 具有成为下一代超级智能终端的潜力 [2][3] - 全球眼镜客群规模庞大 仅视力矫正与时装类眼镜客群就在15亿左右 行业空间广阔 [3] - AI与电子行业结合正从云侧向端侧延伸 AI手机 AI PC AI眼镜等新兴硬件形态不断涌现 [3] - AI/AR眼镜目前处于过渡状态 显示方案和成本控制是主要问题 未来需向带显示的智能化方向发展以挖掘更多应用场景 [3] - 内容生态建设是关键 苹果Vision Pro工业设计精良但实际销量与预估差距大 本质是缺乏内容生态和用户需求 [3] - 娱乐场景大概率诞生真正拉动换机潮的"杀手级应用" 未来三年内有望出现真正意义上的爆款AI应用 [4] - AI赋能消费电子细分赛道 AI+教育和AI+医疗是需求最足且已有应用落地的领域 包括AI学习机和三星智能指环等产品 [4] AI推动产业链价值重塑 - AI正在推动电子产业链价值重新分配 以工业富联为例 其业务与AI服务器等算力领域深度绑定 市值已突破万亿 [5] - 大模型持续迭代创新有望打开更多应用场景 推动AI算力需求快速提升 科技巨头纷纷加大资本开支构建算力基础设施 [5] - 2025年中国人工智能算力市场规模将达到259亿美元 较2024年增长36.2% 2026年市场规模将达到337亿美元 [5] - AI算力有望逐步成为普及化的"消费品" 未来每个人都可能在云端拥有专属AI算力资源 [5] - 算力赛道虽逐步进入业绩收获期 但整体仍处于产业早期阶段 AI用户数量增加和应用场景丰富将推动需求持续高增长 [5] 电子产业链升级趋势 - PCB领域高密度化是重要发展方向 HDI技术通过精确设置盲埋孔减少通孔数量 节约可布线面积 提高元器件密度 [6] - PCB功能性如阻抗性 散热性等性能要求越来越高 产品功能和可靠性增强 [6] - PCB的高密化和高性能化趋势推动HDI 高多层等高端PCB需求快速增长 [6] - 传统消费电子市场基本饱和 手机 电脑等传统产品增量有限 行业需向机器人 汽车电子等新兴领域拓展寻找第二增长曲线 [6] - 消费电子企业在智能化领域创新反应效率较高 业务转型灵活性较强 蓝思科技 领益智造布局机器人业务 东山精密切入服务器领域 [7] 行业发展策略建议 - 企业应积极拥抱AI产业趋势 慎重选择优质客户 苹果链公司凭借iOS生态封闭性持续享受行业红利 安卓链企业因产品同质化面临较大竞争压力 [7] - 企业需始终保持创新能力 通过技术创新与产品升级构建竞争优势 避免陷入价格战等低水平竞争 [7] - AI在提升生产效能方面作用显著 AI检测 无人工厂 机器人等应用正在落地 能显著提升品控效率和降低成本 [7] - 电子行业仍处于创新探索阶段 未来需经历终端创新突破 业绩释放 利润爆发等阶段实现快速发展 [2][6] - 电子行业需要做时间的朋友 很多东西有待时间验证 [7]
华创证券岳阳:AI驱动电子行业变革 产业链价值面临重塑
上海证券报· 2025-09-16 03:09
AI终端发展潜力 - AI终端产品潜力巨大 行业布局正在加速 其中AI/AR眼镜是少数开始起量的赛道 具有成为下一代超级智能终端的潜力[3] - 全球眼镜客群规模达15亿 行业空间广阔[3] - AI终端需向带显示的智能化方向发展 为光学显示和芯片行业带来新市场机遇[3] - 内容生态建设是关键 苹果Vision Pro因缺乏内容生态导致销量不及预期[3] - 娱乐场景大概率诞生"杀手级应用" 预计未来三年内出现爆款AI应用[4] - AI+教育和AI+医疗是需求最足且已有落地的领域 包括AI学习机和智能指环等产品[4] AI推动电子产业链价值重塑 - AI推动电子行业价值重新分配 工业富联因深度绑定AI服务器业务 市值突破万亿[5] - 2025年中国AI算力市场规模达259亿美元 较2024年增长36.2% 2026年达337亿美元[5] - AI算力有望成为普及化"消费品" 未来每个人可能在云端拥有专属算力资源[6] - AI算力需求持续高增长 为产业链带来长期发展动力[6] - PCB领域向高密度化发展 HDI技术提高元器件密度 功能性和可靠性要求提升[7] - 高密化和高性能化趋势推动HDI/高多层等高端PCB需求快速增长[7] 电子行业创新与转型 - 电子行业处于创新探索阶段 需经历终端创新突破/业绩释放/利润爆发等阶段[2][8] - 传统消费电子市场饱和 企业需向机器人/汽车电子等新兴领域拓展寻找第二增长曲线[8] - 消费电子企业创新反应效率高 蓝思科技/领益智造布局机器人 东山精密切入服务器领域[8] - 企业应选择优质客户并保持创新能力 避免陷入低水平竞争[8] - AI检测/无人工厂/机器人等应用能提升品控效率和降低成本 虽处早期但代表未来方向[9]
魔飞光电:预计2028-2030年,全球AR眼镜年出货量将达数千万
钛媒体APP· 2025-09-12 15:09
行业市场表现与预测 - 2025年上半年中国消费级AI/AR眼镜销量达26.2万台 同比增长73%创历史新高 [2] - 2025年中国AI/AR眼镜出货量预计达90万台 同比暴涨133% [2] - 行业三年内有望突破千亿规模 [2] - 2024年全球新型显示产业规模增长17%达2198亿美元 中国新型显示产业规模占全球约50%达1080亿美元 [3] 技术路线与产品形态 - AI/AR眼镜存在不同技术路线:Meta侧重拍摄与AI功能但缺乏显示功能 [2] - BirdBath方案需连接手机/PC或配备主机 主打观影办公场景及性价比市场 [2][3] - 光波导方案透光率高且一体化机身可单独使用 将成为未来成熟形态 [2][3] - 光波导技术因轻便性、一体性优势逐步取代高端市场 BirdBath技术主导低端市场 [3] 产业链发展与战略布局 - 终端增长带动上游供应链发展 歌尔、蓝思科技等厂商加大投入 [3] - 魔飞光电在苏州成立中国分公司 实施"降成本、提产能、快响应"三年核心战略 [3] - 魔飞光电商业化产品包括Portis系列(研发与小规模生产)和Aurora系列(大规模量产) [4] - 正在研发专用于AR领域的Cypris设备 年产能达600万片光波导 [4] 技术瓶颈与成本控制 - 晶圆级技术面临高成本低产能瓶颈 单次压印加工量少 [4] - 卷对卷纳米压印技术无法直接应用于玻璃 压印精度与对准精度低导致良率挑战 [4] - 卷对板纳米压印技术融合精度与产能优势 可实现93%良率且目标控制在90%-95%以上 [4] - 光波导增量成本需控制在初期贵20%-40%区间 长期需进一步下探价格 [5] - 2028-2030年全球AR智能眼镜年出货量预计达数千万副级别 [5] 应用场景与市场普及 - 技术路线差异导致应用场景分化 涉及芯片、摄像头、光机等多方面技术 [4] - 目前仅Meta实现单品AI/AR眼镜超百万副销量 供应链技术提升是普及关键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