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风险雷达
icon
搜索文档
筑牢防灾减灾底线 巨灾保险守护百姓生命财产安全
人民网· 2025-05-13 18:59
巨灾保险政策与顶层设计 - 国家政策推动巨灾保险发展 提出积极发挥商业保险作用 健全保险体系 发展巨灾保险 明确丰富巨灾保险保障形式 [1] - 城乡居民住宅巨灾保险保障范围逐步扩大 除破坏性地震外 台风 洪水 滑坡等自然灾害已被纳入 [2] - 支持有意愿地方政府通过巨灾保险共同体开展试点 鼓励国内再保险公司加大巨灾风险支持力度 探索新型风险分散方式 [4] 行业实施与试点进展 - 中国人保联合40余家保险机构组成中国城乡居民住宅巨灾保险共同体 2024年为全国6439万户次居民提供22.36万亿元巨灾风险保障 [2] - 在河北 四川 浙江等20个省落地地方性巨灾保险项目 河北 湖北率先落地全灾因 广覆盖 长周期的综合性巨灾保险试点 [2] - 提供人身+住房+室内财产三层巨灾保险保障 案例显示人保财险第一时间赔付受灾群众340元 [1][2] 科技创新与风险减量 - 保险公司应用无人机 卫星遥感和人工智能技术提升灾害风险评估 理赔和风险管理能力 [2] - 中国再保开发多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巨灾风险模型 涵盖地震 台风 洪水等灾害 [3] - 太保产险自主研发巨灾风险减量数智化平台风险雷达 构建灾害损失预警模型 实现防灾减灾一体化管理 [3] - 中国人保自主研发巨灾安澜平台 依托巨灾经纬可视化平台实现风险地图动态监测 [3] 跨行业协作与气候协同 - 推动金融气象协同联动 研究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对金融机构的影响 拓展人工影响天气在农业保险的防灾减灾服务 [3] - 提高气候异常和中长期极端天气风险预估预测能力 为保险公司提供灾前预警和灾后重建技术支持 [3] - 联合开发适应当地需求的直保和再保巨灾保险产品 提高风险减量管理能力 [3]
“防减救赔”一体化 中国太保用风险减量服务织密防灾减灾网
财经网· 2025-05-12 15:46
公司战略转型 - 公司从传统事后赔付模式向"事前防灾、事中减灾、事后救灾、及时赔付"一体化应灾服务模式转变[1] - 持续深化保险的风险管理属性 打造风险减量服务体系[1] - 主动融入国家应急管理体系建设 落实减灾防灾责任[1] 技术平台建设 - 自主研发巨灾风险减量数智化平台"风险雷达" 构建灾害损失预警模型[2] - 实现数字化 可视化 智能化的防灾减灾一体化管理[2] - 台风登陆前实现精准路径模拟与风险标的全量筛查[2] - 应用人工智能大模型提供精准定制化气象预警服务[2] 专业团队构建 - 自建风险减量工程师队伍 在聘风勘专兼岗人员1300余人[2] - 为高风险企业提供风险查勘 灾前预警 隐患排查等专业化服务[2] - 建立专项风险减量人才培养机制 打造遍布全国的专业化团队[2] 物联网技术应用 - 深度推进物联网技术与防灾场景融合应用[3] - "水精灵"和"防火保"物联监控模式构建"风险感知-智能研判-即时干预"立体化防控体系[3] - 全国累计布设7000余个监控点位 实现7*24小时连续监控[3] - 成功遏制大型仓储企业配电房初期火灾 避免近千万财产损失和超亿元经营违约赔偿[3] 服务领域拓展 - 在车辆 安全生产 企业财产 建筑工程 农业等领域实现风险减量服务实践[3] - 为食品加工 地铁运营 木材加工 家电 纺织等企业有效降低内涝损失[3] - 不断创新扩展风险减量服务内容 拓宽服务范围[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