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巨灾保险
icon
搜索文档
巨灾保险“出海”再提速,监管支持境内险企“侧挂车”
南方都市报· 2025-10-30 18:30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加剧,极端天气和自然灾害事件发生的频率明显增多,巨灾保险正成为保障经济和居民生活的 一把"安全伞"。 我国作为受自然灾害影响较大的国家,虽近年不断扩大巨灾保险保障地区与受惠群体,但相较于全球平均水平, 仍面临保障体系不完善、保障缺口大、覆盖范围有限等难题。在此背景下,监管层近期出台重磅政策,为巨灾保 险"出海"按下加速键,多方也积极探索,助力织密防灾减灾"安全网"。 政策拓宽保险风险证券化路径 2025年10月28日下午,金融监管总局印发《关于境内保险公司在香港市场发行有关保险连接证券事项的通知》 (下称《通知》),支持境内保险公司在香港市场发行"侧挂车"保险连接证券。 据了解,"侧挂车"是保险连接证券的一种,是为了将保险公司经营过程中面临的风险向资本市场进行转移的一种 手段。根据《通知》,"侧挂车"保险连接证券,是指是由保险公司以比例再保险的方式将保险风险分给专门设立 的特殊目的保险公司(Special Purpose Insurer,SPI)。SPI通过发行股权或债权型证券的方式募集赔付资金,并将 资金存入信托账户,投资于低风险、高流动性资产以及时支付赔款。 从全国范围看,我国巨灾保险保障 ...
人保、国寿、太平、信保、中再、新华集体表态!
金融时报· 2025-10-29 13:45
新闻核心观点 - 多家主要保险机构传达学习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并部署具体落实举措 [2] - 各公司均强调将服务国家战略、发挥保险业核心功能作为未来发展重点 [2][3][4][6][7][8][9] - 保险行业聚焦于服务实体经济、发展新质生产力、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 [3][6][9] 各公司战略部署与业务重点 中国人保 - 坚持聚焦保险经济减震器和社会稳定器的核心功能 [3] - 服务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发挥保险耐心资本作用 [3] - 服务扩大内需战略,强化医疗健康、养老等重点领域民生服务保障 [3] 中国人寿 - 将学习贯彻全会精神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制定具体工作方案 [4] - “十五五”时期是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金融保险集团的关键五年 [4] - 持续巩固提高核心竞争力,培育壮大新增长极,全面加快推进数智变革 [4][5] 中国太平 - 持之以恒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大力发展“七大保险” [6] - 落实中央关于稳定资本市场有关部署,发挥保险资金“压舱石”作用 [6] - 积极参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支持香港巩固提升国际金融中心地位 [6] 中国信保 - 强化政治担当,高质量履行政策性职能 [7] - 持续扩大出口信用保险承保规模和覆盖面,服务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 [7] - 扎实推动业务发展,确保“十四五”规划圆满收官 [7] 中国再保 - 聚焦发挥再保险功能作用,科学做好“十五五”规划编制工作 [8] - 加强改革创新,激发驱动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 [8] - 提升全面风险管理质效,增强经营发展韧性 [8] 新华保险 - 科学编制“十五五”规划,聚焦寿险主责主业 [9] - 以金融“五篇大文章”为行动主线,资源注入科技、绿色、普惠、养老、数字金融五大领域 [9] - 不断完善“保险+投资+服务”的三端协同发展模式 [9][10] 行业共同关注点 - 各公司均将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作为核心任务 [3][6][7][8][9] - 普遍强调发挥保险资金长期资本、耐心资本的优势,服务实体经济 [3][6][9] - 多家公司提及要统筹发展与安全,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5][6][8][10]
深耕民生保障 筑牢风险治理基石
金融时报· 2025-10-29 09:46
随着经济持续发展以及社会结构的不断变迁,商业保险市场规模已实现了显著增长。商业保险如何 为民生保障、灾害防治和农业保险等关键领域注入新的发展动力?在近日于上海召开的第四届全国商业 保险发展研讨会上,来自政、学、企各界的权威专家齐聚一堂,共同探讨我国商业保险的高质量发展路 径。 与会人士普遍认为,我国虽已成为全球第二大保险市场,但发展潜力依然巨大,未来须牢牢把 握"保险姓保"核心,回归保障本源,在服务国家战略与民生福祉中实现行业价值升华。 我国是自然灾害多发频发国家,如何以保险之力筑牢灾害防治防线,成为行业亟待破解的课题之 一。 "保险不仅能在灾后补偿中发挥作用,更贯穿灾前预防、灾中响应与灾后恢复全过程,可通过快速 理赔、撬动财政资金、转化救灾职责、提供数据支持等助力灾害治理。"金融监管总局财产险司副司长 董钢表示,在实践层面,2023年以来保险业针对多起重大灾害累计赔付超过290亿元,巨灾保险通过扩 保障、推试点、防风险,为全国6400多万户居民提供超22万亿元保障。但他同时表示,保险服务灾害防 治体系仍有较大提升空间,目前国内的保险赔付比例远低于国际水平。同时,由于缺乏法律层面强制性 制度规定、财税政策支持 ...
复旦许闲:3.0时代的保险业该如何创新转型?
经济观察报· 2025-10-28 18:32
行业核心观点 - 保险行业已进入3.0时代 发展重心从规模扩张转向质量提升 更偏重保障归位、风险共治[1] - 保险的最终价值在于切实回应社会需求 如降低社会成本、助力企业永续发展 成为公共服务与国民安全的市场化补位工具[1] - 保险功能从单纯的事后补偿工具 转变为通过事前防控、事中干预、事后赔付的全链条服务 以减少社会总风险成本[1] 行业发展阶段 - 保险1.0时代为萌芽阶段 聚焦财产风险[1] - 保险2.0时代演化成为财富管理工具[1] - 保险3.0时代的特点是保障归位、普惠覆盖、技术驱动和服务取胜[1] 行业转型方向 - 行业作业流程前移 通过保前和保中阶段的预防来降低出损概率和赔付 即风险的减量管理[2] - 行业从赌客户不出险转变为帮客户少出险 体现社会成本降低与企业永续发展的统一[2] - 目标是开创服务型保险 成为政府公共服务与国民安全保障的市场化补位工具[2] 政策与产品创新 - 国家政策指引行业构筑灾害防控网、经济安全网、民生保障网 定位保险为经济的减振器和社会的稳定器[2] - 政策带来农业险、巨灾保险、退货运输险、互惠保等产品创新[2] - 各类风险保障创新险种的涌现 标志着行业对保障本质的回归和人民金融理念的践行[2]
2025金融街论坛|周亮:“车险好投保”平台已为110多万车主提供投保便利
北京商报· 2025-10-28 15:08
行业战略方向 - 保险业坚持人民至上,以满足人民美好生活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1] - 推动科技运用以更好地惠及民生 [1] 科技提升保险服务质效 - 在农业保险、农房保险、巨灾保险领域运用卫星、无人机、风险模型等科技手段 [1] - 运用科技手段提升保险承保、查勘、理赔服务效率 [1] - 在健康险、养老险领域加大“可穿戴设备+大模型”等技术应用 [1] - 利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为投保客户提供主动健康管理建议 [1] 科技拓展保险服务外延 - 通过科技链接保险业和相关产业,为消费者提供更多便捷服务 [1] - “车险好投保”平台通过科技手段建立信息服务渠道,已为超过110万车主提供投保便利 [1] - 科技应用助力破解“投保难”问题 [1]
金融监管总局副局长周亮:保险业要通过科技 提升保险服务质效、拓展保险服务外延
上海证券报· 2025-10-28 11:27
行业战略方向 - 保险业坚持人民至上 把满足人民美好生活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1] - 保险业需推动科技运用以更好地惠及民生 [1] 科技提升服务质效 - 在农业保险 农房保险 巨灾保险领域 积极运用卫星 无人机 风险模型等科技手段 [1] - 运用科技手段可提升保险承保 查勘 理赔服务效率 推进风险减量服务 [1] - 在健康险 养老险领域 需发挥第三方服务作用 加大"可穿戴设备+大模型"技术应用 [1] - 利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可为投保客户提供主动健康管理建议 [1] 科技拓展服务外延 - 通过科技链接保险业和相关产业 为消费者提供更多便捷服务 [1] - 例如与商务领域合作建立二手车信息服务平台 运用科技解决信息不对称痛点 [1] - 合作有利于促进二手车交易 更好维护消费者权益 [1] - "车险好投保"平台通过科技建立信息服务渠道 已为110多万车主提供投保便利 [2] - 平台助力破解"投保难"问题 并将更多营运车辆纳入以提供更多便利 [2]
“十四五”期间全国人工增雨、雪作业共增加降水1677亿吨
南方都市报· 2025-10-11 18:44
气象服务在防灾减灾领域的应用 - 各地政府建立了以气象预警为先导的应急响应联动机制,气象灾害防御纳入基层综合防灾减灾体系[1] - 气象联合水利、自然资源等部门共同制作发布山洪和地质灾害风险预警,强化直达基层的临灾预警“叫应”机制[1] - “十四五”时期,因气象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占GDP比例平均下降0.12个百分点[1] 气象服务对农业生产的贡献 - 围绕粮食保丰,气象助力传统农业向智慧农业转型,与农业农村部门联合开展农业气象灾害风险预警和新一轮农业气候资源普查与区划试点工作[1] - “十四五”以来,冬小麦干热风预警提示农业农村部门及时采取“一喷三防”等措施,助力粮食增收83亿斤[2] - 全国人工增雨、雪作业累计增加降水约1677亿吨,人工防雹作业减少经济损失约603亿元[1] 气象服务在能源与交通领域的应用 - 气象服务能源产-供-储-销全链条,支撑2000多个新能源场站利用风、光资源精准发电调度[2] - 气象、公安、交通运输部门建立“一路三方”预警联动机制,优化提升路段的交通事故数量同比下降51%[2] 气象服务与金融及新质生产力的结合 - 开发巨灾保险、天气衍生品、气候投融资等绿色和普惠的金融气象服务产品,服务金融高质量发展[2] - 推进“气象数据要素×”行动,有力支撑低空经济、新能源产业等多个行业领域[2] 气象服务的行业覆盖与民生应用 - 气象服务覆盖国民经济70余个行业大类,数字气象融入城市运行“一网统管”平台[1] - 精细化气象服务涵盖衣食住行游购娱,覆盖全国5万多个景点,提供云海、彩虹、雾凇、极光等景观气象预报[2] - 高温、花粉过敏等17类健康气象预警产品受到百姓欢迎[2] 气象服务在生态保护中的作用 - 气象融入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保障荒漠化综合防治和“三北”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2]
已赔付超6500万元 保险业助力台风“麦德姆”灾后复产
新浪财经· 2025-10-07 14:28
台风灾害影响 - 台风"麦德姆"于10月5日14时50分前后在湛江市徐闻县登陆,中心附近最大风力达14级 [1] - 狂风暴雨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严重影响 [1] 保险行业应对与理赔 - 湛江金融监管分局指导辖内机构开展台风防范应对和保险理赔工作 [1] - 截至10月6日18时,保险业累计接到台风相关报案5816件,估损金额约1.32亿元 [1] - 在台风登陆后27小时内,已支付保险赔款6524.84万元,其中包含预付赔款2114.43万元 [1] 细分险种赔付情况 - 农业保险报案278件,估损金额3481.11万元,已支付赔款2218.18万元 [1] - 农业保险已支付赔款中包含755万元海洋牧场保险预赔款 [1] - 巨灾保险已完成赔付4280万元 [1]
保险业保障能力稳步提升
经济日报· 2025-09-30 06:04
行业规模与地位 - 我国保险市场全球第二大地位更加稳固 [1] - 截至2025年二季度末保险业总资产达39.2万亿元较年初增长9.2%增加3.3万亿元 [1] - “十四五”以来保险业累计赔付9万亿元较“十三五”时期增长61.7% [1] 民生保障 - 大病保险已服务12.2亿城乡居民由政府主导政策商业保险机构承办 [2] - 5年来商业健康险为患病人群累计支付1.8万亿元经济补偿 [3] - 普惠保险指导意见要求坚持广泛覆盖、惠民利民、公平诚信原则 [3] - 保险公司推出“惠民保”、普惠型家财险、专属商业养老保险等产品提升低收入群体保障 [3] 养老与长期护理 - 截至2024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3.1亿人占总人口22% [3] - 商业养老、健康保险积累准备金11万亿元长期护理保险覆盖1.8亿人 [4] - 商业保险机构经办长护险如济宁案例服务5000余人累计待遇支出9500万元 [4] - 保险公司创新发展交费灵活、收益稳健的商业养老年金产品参与养老服务体系建设 [4] 农业保险 - 农业保险为8亿户次农户提供风险保障 [6] - 三大主粮完全成本和种植收入保险覆盖全国“十四五”期间亩均保额提升72% [6] - 2024年中央财政安排562亿元预算其中超200亿元用于支持三大主粮保险发展 [6] - 监管部门出台承保理赔管理办法和精算规定发布338个地市风险损失率进行差异化定价 [7] 巨灾保险 - 保险业针对洪涝台风地震等灾害累计赔付超1500亿元 [7] - 巨灾保险保障范围扩大至地震台风等自然灾害基本保额实现翻番 [7] - 综合性巨灾保险试点在20多个省市落地 [7] 服务实体经济与外贸 - 中国信保2024年承保金额达10214.4亿美元同比增长10%首次突破万亿美元 [8] - 2024年出口信用保险带动出口金额超9300亿美元占我国出口总额26%提高1.5个百分点 [8] - 中国信保上半年承保金额5656亿美元同比增长13.5%服务客户22.3万家增长11.9%覆盖三分之一外贸企业 [9] - “十四五”以来出口信用保险累计提供风险保障4.4万亿美元较“十三五”增长52% [10] - 保险业为哈萨克斯坦风电等项目提供信用保险支持承保金额超7亿元人民币带动人民币融资 [9]
保险业应创造性地发挥经济减震器和社会稳定器作用
中国证券报· 2025-09-29 04:45
行业发展核心原则 - 行业高质量发展需坚持政治性、人民性、专业性 践行金融为民、保险姓保 发挥经济减震器和社会稳定器作用 [1] - 行业应客观研判不确定性 做好安全与发展的格局谋划 [1] 市场机遇与增长领域 - 人口老龄化加剧推动养老保险市场需求持续增长 为行业提供广阔发展空间 [1] - 绿色保险呈现快速增长态势 2024年保费达3331亿元 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绿色保险市场 [1] - 行业未来应进一步聚焦绿色保险、绿色投资、ESG投资等重点领域 [1] 产品与服务创新方向 - 行业需加强养老保险第三支柱的产品创新和市场推广 提高其市场竞争力和覆盖面 [1] - 针对老年人专属疾病险的开发需注重投保年龄放宽 以满足老年人保障需求 [1] - 行业应紧跟科技发展趋势 开发针对新技术、新产业的保险产品 [2] - 巨灾保险应成为行业发展的重要课题 [2] 资产与负债管理策略 - 行业需发挥规模优势和久期优势 做好资产管理 [1] - 行业应提升长期投资占比 优化资产结构 提高保险资金投资收益和稳定性 降低资产负债错配风险 [2] - 在负债端 应确保保险业务资金流稳定 保障保险责任履行 [2] - 应根据市场变化和公司经营状况 动态调整资产负债结构 实现平衡发展 [2] 运营效率与合作 - 行业应加强与科技企业合作 利用科技手段提升保险服务效率和精准度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