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铁车轮
搜索文档
日德自毁8000万订单,只为困死中国高铁,我国反手一招让其梦碎!
新浪财经· 2025-11-04 22:31
文章核心观点 - 2008年日德企业8000万美元高铁车轮断供危机,反而成为中国高铁技术突破的催化剂,推动中国制造崛起 [1] - 国产高铁车轮的成功研发彻底改变了全球市场格局,使中国从纯进口国转变为技术和产品输出国 [18][20][22] - 技术突围依靠长期扎实的自主研发和技术积累,实现了产业链的自主可控和技术升级 [11][13][15][24] 高铁车轮的技术挑战与早期垄断 - 高铁车轮技术含量极高,时速300公里的高铁车轮需承受巨大离心力、摩擦力和热胀冷缩,0.2毫米误差可能酿成大祸 [3] - 1998年德国ICE高铁因车轮钢圈断裂导致101人死亡、105人受伤,事故被写入各国铁路安全教材 [3] - 早期中国高铁完全依赖日德意法四国进口,外方实行“三不原则”:不申报专利、不发表论文、不接受参观,进行技术垄断 [3] - 一对进口车轮要价60万元,是普通车轮价格的十几倍,一列8编组高铁车轮成本接近2000万元 [5] - 高铁每跑240万公里需更换车轮,中国每年在进口车轮上的花费高达20亿元 [5] 断供危机的背景与应对 - 2008年断供发生在北京奥运前夕,外方企图在中国高铁发展关键时刻使其“趴窝” [1][7] - 外方断供逻辑是中国高铁技术进步迅猛(如时速350公里和谐号),威胁其垄断地位,意图通过断供扼杀中国高铁并提价 [7][9] - 马鞍山钢铁厂自2004年组建研发团队,通过逆向工程分析进口车轮样品,进行上千次炼钢试验以寻找最佳材料配比 [11][13] - 研发团队自创“逆向热模拟法”,在极端环境下测试车轮,通过数万次计算反推最佳工艺参数 [15] - 至2008年断供时,国产车轮技术已积累大量实验数据,离成功仅一步之遥 [15] 国产化成功与全球市场影响 - 国产高铁车轮成功研发后,日德企业在中国市场失去定价权,即使降价也失去竞争力 [18] - 2022年印度主动采购3.9万个中国高铁车轮,标志着中国车轮技术获国际市场认可 [18] - 截至2024年底,中国高铁运营里程达4.8万公里,占全球高铁总里程的三分之二 [22] - 中国高铁技术向全球输出,如中老铁路、塞匈高铁,成为中国制造的金名片 [22] - 外方从技术垄断者变为需按中国技术标准生产零部件的普通供应商 [22]
安徽马鞍山以人才之“风”鼓科创之“帆”
中国新闻网· 2025-07-21 14:22
科技创新成果 - 马鞍山经开区5家企业参与的9个项目获得2023年度安徽省科学技术进步奖 包括一等奖1项 二等奖4项 三等奖4项 [1] - 中钢矿院以第一完成单位身份获得科学技术进步奖全等级奖项 [1] - 园区两家企业核心产品入选安徽省首批重点产业链标志性产品名单 [1] 企业培育体系 - 经开区构建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科技领军企业梯度培育体系 [2] - 累计培育高新技术企业182家 孵化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5家 省级专精特新企业72家 [2] - 建成96个省级以上创新平台 其中国家级平台达13个 [2] 人才引进措施 - 园区累计引进高层次人才和青年人才超过2000名 [2] - 通过产才融合创新大会 荐才专家机制 高校对接活动深度融入长三角人才链 [2] - 实施一对一企业用工管家服务制度 依托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推进校政企合作 [2]
全球第1大钢铁制造商诞生!堪比29个安钢,年收入超11600亿元
搜狐财经· 2025-07-06 07:06
公司规模与市场地位 - 2024年公司年产量达到1.3077亿吨,全球排名第一,是第二名安塞乐米塔尔的两倍[1] - 2022年公司总收入达11600亿元,是河南安钢的29倍[1][11] - 2020年公司年产量1.15亿吨,超越安塞乐米塔尔成为全球最大钢铁企业[7] - 公司总资产突破1万亿元,2020年利润455亿元[11] 并购与扩张 - 2016年宝钢与武钢合并后产能冲至全球第二[3] - 2016-2020年间完成对江西新余钢铁、山东钢铁的合并[3] - 2020年与太钢集团重组,成为重庆钢铁实际控制人并托管中刚集团[9] - 2022年合并新余钢铁集团,接管其51%股份[11] 技术与创新 - 拥有全球首发技术、11项"卡脖子"材料突破、三代汽车板超高强钢全球独家量产能力[1] - 近五年推出87项全球首发产品,包括国产大飞机起落架用钢、核电站密封环[21] - 厚度0.015毫米的"手撕钢"比A4纸更薄,硅钢占全球市场三分之一[19] - 2024年自研钢铁大模型接管生产线,整合40年炼钢数据降低废品率[21] 绿色转型与环保 - 八钢2500立方米富氢高炉商业化运行,减少60%碳排放[17] - 沙特厚板项目采用绿氢炼钢技术,二氧化碳排放比传统工艺减少60%[17] - 西芒杜铁矿开发采用中国低碳标准,被几内亚总统称为"非洲工业绿色转型教科书"[17] 业务多元化 - 掌握全球最大铬资源矿,业务涵盖镁合金、电子铜带等[23] - 旗下20家上市公司组成"宝武系",覆盖工业金融、智慧物流等领域[23] - 在沙特建设绿色钢厂,非洲西芒杜铁矿项目掌握亿吨矿石资源[23] 行业背景与需求 - 2020年中国钢铁产量超10亿吨,占全球总产量56%[5] - 房地产、造船、建筑、汽车等行业是钢铁主要需求方[13] - 2020年全球钢铁产业达新高,中国出口市场地位举足轻重[5][7] 国家战略支持 - 承担中国90%核电用钢,供应白鹤滩水电站、国产航母、空间站等国家工程[25] - 从1980年汉阳铁厂到全球巨头,体现中国钢铁产业变革[25][29] 未来发展方向 - 推动钢铁产业高端化、数字化,持续技术革新保持全球领先[27] - 无人车间实现全面自研控制系统,年轻技术员提出工艺优化方案[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