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手撕钢
icon
搜索文档
学习进行时|习近平总书记和山西的故事
新华社· 2025-07-08 08:43
山西转型发展 - 山西是全国第一个全省域、全方位、系统性的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2] - 习近平总书记希望山西"在转型发展上率先蹚出一条新路来","在高质量发展上不断取得新突破" [1] - 山西曾一煤独大,经济结构过于单一,对自然生态破坏严重,转型发展既有紧迫感,更要有长远的战略谋划 [4] -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路子对了,就要坚持走下去,久久为功,不要反复、不要折腾" [4] 太钢不锈钢精密带钢有限公司 - 公司生产的超薄精密不锈带钢厚度仅为0.02毫米,相当于普通A4纸的四分之一,被称为"手撕钢" [6] - "手撕钢"应用于航天航空、高端电子、新能源领域、折叠屏手机等领域 [6] - 公司花费3年时间,经过700多次试验研制成功"手撕钢",目前在世界上属于领先水平 [7] - 2023年,以"手撕钢"为原料的精密金属掩膜版基材实现量产 [9] - 公司在"超平、超薄、超硬"领域不断深耕,技术突破持续进行 [9] 山西农业特色发展 - 山西农业的出路在于"特"和"优" [16] - 大同市云州区有机黄花标准化种植基地通过土地流转和务工,村民年收入增加 [18] - 黄花产业形成系列产品,包括黄花干、黄花酱、黄花饼等,通过深加工延长产业链 [18] - 黄花产业成为当地群众的"致富花",带动村民增收 [18] 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 - 汾西县僧念镇段村通过种植、养殖、林果、光伏产业等多元发展,于2019年12月整村脱贫 [23] - 村便民服务中心设有"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作战图",详细记录每户情况 [24][25] -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做好与乡村振兴的衔接,使农村生活奔向现代化 [26]
全球第1大钢铁制造商诞生!堪比29个安钢,年收入超11600亿元
搜狐财经· 2025-07-06 07:06
公司规模与市场地位 - 2024年公司年产量达到1.3077亿吨,全球排名第一,是第二名安塞乐米塔尔的两倍[1] - 2022年公司总收入达11600亿元,是河南安钢的29倍[1][11] - 2020年公司年产量1.15亿吨,超越安塞乐米塔尔成为全球最大钢铁企业[7] - 公司总资产突破1万亿元,2020年利润455亿元[11] 并购与扩张 - 2016年宝钢与武钢合并后产能冲至全球第二[3] - 2016-2020年间完成对江西新余钢铁、山东钢铁的合并[3] - 2020年与太钢集团重组,成为重庆钢铁实际控制人并托管中刚集团[9] - 2022年合并新余钢铁集团,接管其51%股份[11] 技术与创新 - 拥有全球首发技术、11项"卡脖子"材料突破、三代汽车板超高强钢全球独家量产能力[1] - 近五年推出87项全球首发产品,包括国产大飞机起落架用钢、核电站密封环[21] - 厚度0.015毫米的"手撕钢"比A4纸更薄,硅钢占全球市场三分之一[19] - 2024年自研钢铁大模型接管生产线,整合40年炼钢数据降低废品率[21] 绿色转型与环保 - 八钢2500立方米富氢高炉商业化运行,减少60%碳排放[17] - 沙特厚板项目采用绿氢炼钢技术,二氧化碳排放比传统工艺减少60%[17] - 西芒杜铁矿开发采用中国低碳标准,被几内亚总统称为"非洲工业绿色转型教科书"[17] 业务多元化 - 掌握全球最大铬资源矿,业务涵盖镁合金、电子铜带等[23] - 旗下20家上市公司组成"宝武系",覆盖工业金融、智慧物流等领域[23] - 在沙特建设绿色钢厂,非洲西芒杜铁矿项目掌握亿吨矿石资源[23] 行业背景与需求 - 2020年中国钢铁产量超10亿吨,占全球总产量56%[5] - 房地产、造船、建筑、汽车等行业是钢铁主要需求方[13] - 2020年全球钢铁产业达新高,中国出口市场地位举足轻重[5][7] 国家战略支持 - 承担中国90%核电用钢,供应白鹤滩水电站、国产航母、空间站等国家工程[25] - 从1980年汉阳铁厂到全球巨头,体现中国钢铁产业变革[25][29] 未来发展方向 - 推动钢铁产业高端化、数字化,持续技术革新保持全球领先[27] - 无人车间实现全面自研控制系统,年轻技术员提出工艺优化方案[27]
世界钢铁排名发布
搜狐财经· 2025-07-04 12:26
中国钢铁行业 - 中国是世界最大的钢铁生产和消费国,已建成全球最完备、先进的钢铁生产体系,2025年目标形成绿色低碳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格局 [2] - 中国钢铁产量从建国初16万吨跃居世界第一,60年完成从一穷二白到世界第一的跨越 [2] - 特种钢材领域取得突破,如手撕钢厚度仅0.02mm(德日为0.05mm),应用于航空航天等高精尖领域 [3] - 高端特殊钢材仍依赖进口,日本占全球高端特钢市场33% [3] - 铁矿石对外依存度高,60%进口来自澳大利亚,20%来自巴西 [3] 印度钢铁行业 - 全球第二大钢铁生产国,2021年前4个月产量3820万吨,同比增速26.9%为全球最高 [4] - JSW计划2030年前实现粗钢产能超4000万吨,2015年提出3亿吨产能目标并计划投资461亿美元 [4] - 钢铁工业占全国温室气体排放6.2%,SAIL计划2020年排放量增至4.15亿吨 [5] - 塔塔钢铁全球年产能2700万吨,世界第六大钢企,在中国设有多家工厂 [5] 日本钢铁技术 - 炼钢技术全球领先,全球多数高炉采用日本许可证建造 [6] - 拥有世界一流冶金技术,如底吹技术、炉渣飞溅保护等关键专利 [7] - JSW独家生产核电厂压力容器,占全球80%市场份额 [8] - 新日铁汽车用钢板技术全球第一,住友金属高铁车轮制造领先 [8] 美国钢铁工业 - 曾为全球钢铁强国,电炉钢占比超50%,废钢-电炉法炼钢形成重要循环经济 [11] - 纽柯公司世界竞争力排名第三,首创薄板坯连铸连轧等多项技术 [11] - 20世纪70年代起竞争力下降,80年代退出主导产业地位 [13] 俄罗斯钢铁行业 - 全球十大产钢国之一,钢铁产值占GDP5%,前7大钢企产量占比超80% [17][19] - 铁矿储量世界第一,电炉炼钢成本全球最低 [17] - 苏联时期钢产量曾超美国,1971年达1.2亿吨 [18] 韩国钢铁发展 - 2018年粗钢产量全球第四占比5.9%,浦项公司通过自主研发FINEX等独创技术实现全球领先 [19][20] - 城市化率从1960年20%升至90年代80%,推动钢铁需求增长 [19] 土耳其钢铁业 - 世界第六大钢材出口国,2018年粗钢产量3731万吨全球第八 [21][23] - 三大长流程钢厂占产量30%,电炉炼钢普遍采用世界尖端技术 [22] 欧洲钢铁工业 - 德国为欧盟最大产钢国,蒂森克虏伯集团销售额380亿欧元,旗下电梯业务全球前三 [23] - 德国钢铁出口量占产量50%,高炉炼钢占比68.9% [24] 巴西钢铁优势 - 全球钢铁生产成本最低国家之一,铁矿资源丰富且劳动力廉价 [24] - 钢材消费量占拉美地区56%,粗钢产量占74% [24] 伊朗钢铁规划 - 2025年钢铁产能目标5500万吨,三大钢企由政府下属组织管理 [25] - 直接还原铁年产能力500万吨全球第三,铁矿储量世界第12位 [26][27]
手撕钢、机器人书法家……看中博会上专精特新企业的“独门绝技”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06-29 14:58
专精特新企业展示创新技术 - 手撕钢厚度仅为A4纸的1/6但可经受30万次弯折 用于高端电子产品如OLED显示屏掩膜版 [3][5] - 人形机器人具备40个自由度和10余种面部表情 搭载自研多模态感知系统实现视觉听觉交互 [7] - 机器人指尖传感器可感知3.5克微小触发力和500千帕压力 通过高分子填料技术创新实现类人类触觉 [9] 产业链协同与工业设计创新 - 手撕钢量产为下游企业提供补链支撑 助力国产高质量OLED显示材料生产 [5] - 机器人核心零部件突破提升全产业链自主可控性 [11] - 首次设立工业设计展区 通过产品功能外观等维度创新提升附加值 [11] 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进展 - 全国已培育3500余家数字化服务商 开发1万余项"小快轻准"技术产品 [14] - 超高清显示企业采用自研数字化平台 70台联网设备日采集百万条数据支撑生产决策 [16][18] - 试点城市带动近2万家企业建立数字化档案 近3000家完成改造验收 [22] 产业链数字化协同 - 智能联网设备实现上下游数据流转 提升产业链生产效率 [20] - 供应交付协同环节开展数字化转型 带动链上中小企业降本增效 [20] - 计划通过城市试点分类推进"智改数转网联" 实施人工智能创业支持计划 [22]
期待更多“鸿蒙时刻”(人民时评)
人民日报· 2025-05-30 06:09
国产操作系统突破 - 华为发布两款全新鸿蒙电脑 标志着国产操作系统在个人电脑领域实现从内核层自主可控的重要突破 [1] - 全球操作系统市场高度集中 微软Windows和苹果MacOS在PC领域合计市占率接近90% 国产系统面临研发周期长和产业体系不成熟等挑战 [1] - 国内科技界推动国产操作系统从"能用"到"好用"转变 部分产品已展现较强竞争力 [1] 科技领域逆袭案例 - 鸿蒙系统成长为全球三大移动操作系统之一 阿里云"飞天"系统实现百万级服务器协同 [2] - 太钢突破0.02毫米"手撕钢"技术 显示面板产业市占率从依赖进口提升至全球超70% [2] - 国产基因测序仪和RV减速器以超高性价比重塑全球市场格局 [2] 核心技术攻关经验 - 5G发展初期通过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组建产学研用联合攻关组 [3] - 国产大飞机研制中22个省份200多家企业协同 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 [3] - 需持续破除体制机制障碍 激发创新活力支撑关键技术突破 [3] 自主创新长期路径 - 实现自主可控需长期积累 明确方向后后发可先至 [3] - 从基础研究到企业实践 创新已深度融入产业生态 [3] - 保持战略定力 预期将出现更多"鸿蒙时刻"和技术逆袭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