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鸡架
icon
搜索文档
沈阳人,为什么爱吃鸡架?
36氪· 2025-09-26 18:04
网络上,有三个传说:没有一只鸭,能活着走出南京;没有一只兔子,能活着蹦出四川;没有一只羊,能活着离开新疆…… 如果非要加上第四个,那么,肯定非下面这句莫属了: 没有一只鸡,能端着架子,走出沈阳。 沈阳人到底有多爱吃鸡架呢? 1978年,考古学家们在沈阳新乐遗址(原始社会母系氏族公社时期)出土一件极为罕见的木雕艺术品——木雕鸟。 沈阳太阳鸟雕塑 不过,沈阳人给这个雕塑取了个更接地气的名字:烤鸡架。 因为,鸡架是沈阳人最喜爱的美食。 沈阳人到底有多爱吃鸡架呢? 他们甚至搞了一个沈阳鸡架美食文化节。 "2024沈阳鸡架美食文化节"吸引众多游客前来品尝鸡架 在纪录片《宵夜江湖》中,沈阳被定义为"鸡架消耗量最大的城市"。 根据当地媒体报道,沈阳市每年的鸡架消费超过了3亿只,约占到全国一半的鸡架消费数量,是不折不扣的"鸡架之都"。 鸡架是真正属于沈阳人的"市井美食",吃面喝啤酒,再配一份鸡架,才是会吃的沈阳人。 无论远行之前,还是归乡之后,吃上一份鸡架,是很多沈阳人的仪式感。 聚会可以吃,刷剧可以吃,看球可以吃……任何场合,任何氛围,鸡架永远是沈阳人专宠的"美食伴侣"。 爱吃鸡架的沈阳人,还建造了一座"鸡架博物馆",不仅 ...
50块吃到扶墙,沈阳的“夜宵张力”有多强?
虎嗅· 2025-08-09 20:23
沈阳夜宵经济 - 沈阳被誉为北方最具性价比的夜宵第一城,核心卖点包括6元啤酒、10元经典套餐(抻面+鸡架+雪花啤酒)、80元烤肉自助和200元洗浴中心海鲜盛宴[5] - 2025年暑运期间预计日均16万人次乘火车抵沈,夜经济成为吸引游客的关键要素[5] - 夜市鸡架价格带覆盖6-20元,提供烤/炸/卤/辣炒等多种烹饪方式,形成完整消费梯度[7][12][19] 鸡架产业链 - 鸡架源于上世纪沈阳白羽鸡养殖产业,肉鸡分割后鸡架成为工人廉价消遣食品,现发展为城市文化符号[18] - 产业创新体现在:铁桶烤炉+炼钢焦炭的"重工业烧烤"工艺、白糖焦化技术、30+种夜市口味及鸡架博物馆建设[19][21] - 鸡架消费场景多元化,包含酒馆配菜(6元)、解酒套餐(酱卤+抻面)、消暑组合(辣炒+冷面)[12][24] 烧烤餐饮生态 - 西塔街80元烤肉自助包含苹果汁腌肉/紫苏叶包肉/锡纸酸菜等朝鲜族特色,形成风味小宇宙[25][26][28] - 特色烧烤店聚焦细分品类:电锯牛骨髓(30元)、爆浆羊枪(公羊睾丸)、奶油流心蚕蛹等猎奇产品[30] - 供应链整合能力突出,虽不临海但汇聚三文鱼/鲍鱼等海鲜,体现东北亚物流枢纽优势[5][32] 大众消费矩阵 - 15元24小时盒饭自助包含溜肉段/锅包肉等12+东北菜,满足夜班司机/学生等长尾需求[36][39][42] - 饮料体系完备:5元八王寺大白梨、3元皇姑雪糕,延伸至麻酱雪糕/铁锅炖肉松雪糕等创新品类[38][44][46] - 区域美食融合明显,整合本溪羊汤/抚顺麻辣拌/大连土豆泥焖子等周边城市特色[40]
骑着自行车看市场
虎嗅APP· 2025-05-09 18:47
核心观点 - 企业高管和决策者需要脱离高端消费场景,深入基层市场观察真实消费行为和市场动态,避免因长期处于高端环境导致的"灯下黑"现象 [2][5][8] - 中国消费市场存在显著分层现象,机场/TOD等高端场景与客运站/居民区等大众场景呈现完全不同的商业逻辑和消费特征 [20][25][26] - 传统市场调研方法存在严重失真风险,需要采用更细颗粒度的实地考察方式 [15][17][18] 市场观察方法论 - 交通工具选择直接影响市场判断,建议采用自行车/大巴等大众出行方式替代商务车/头等舱 [1][7][8] - 居民区观察比商务区考察更能反映真实市场状况,长沙案例显示核心商务区与老旧居民区存在明显割裂 [15][16][17] - 朱家尖码头案例显示:星巴克黄金位置被霸王茶姬取代,肯德基单日营业额可达1.6万-4万元,品类扩展至小笼包/预制菜等全时段产品 [20][21] 消费分层现象 - 飞机餐同款食品主要消费群体为未乘坐过飞机的10亿人口,而非高频飞行人群 [4][5] - 男士护肤品市场十二年未达预期,与大众男性实际消费需求存在偏差,需观察其真实消费场景 [8][9][10] - 奢侈品纸袋转售形成独立产业链,淘宝专项店铺净利率远超预期 [10] 商业运营策略 - 肯德基打破定位理论束缚,通过全时段/全品类运营实现单店效能最大化,日均营业额可达2-3万元 [20][21] - 德克士加盟商通过店内分割引入瑞幸,验证"提高亩产"的复合经营模式可行性 [21] - 普陀山旅游巴士票价从15元降至5元,反映景区服务定价需符合大众消费水平 [22] 成本结构差异 - 普陀山行程案例显示:常规游客采用"早班大巴往返"模式可节省住宿等2412元支出的70%以上 [25][26] - 旅行团"夜游黄浦江+直扑苏州"的高强度行程设计,反映大众旅游市场的价格敏感特性 [26] - 景区人流量与实际营收存在偏差,需区分观光客与消费客群的不同行为特征 [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