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麻酱米线
icon
搜索文档
袅袅炊烟
河南日报· 2025-10-05 07:28
乡村文旅消费新趋势 - 充满乡土情怀的赶集活动在年轻人中焕发别样魅力,他们用镜头记录并感受传统集市的氛围 [3] - 短视频平台上“赶集”相关视频播放量已超过200亿次,显示其巨大的线上关注度和传播力 [4] - 青年游客成为消费主力,例如25岁的王晓琳特意为拍照搭配服装,26岁的张航通过短视频平台知晓并参与非遗体验活动 [4] 非遗文化与体验式消费 - 非遗体验项目成为吸引年轻人的关键,如申时茶会、宋代点茶技艺、绒花制作、艾草条手作、植物拓印、古法造纸等 [4][5] - 非遗市集通过手艺传承的温度、情感共鸣的厚度和持续互动的长度营造“三重烟火” [5] - 林州石板岩小镇的非遗集市让游客沉浸式触摸文化,靳氏剪纸以“红旗渠精神”为核心创作源泉,根雕版画则融合粗犷风格与民俗特色 [10] 特色美食与早酒文化 - 地方特色美食是吸引游客的重要因素,如叶县康台村的“宋记麻酱米线”假期需准备平时三倍的料,摊前排起长龙 [7][8] - 虞城县利民镇的孙家丸子汤传承100多年,搭配早酒文化形成独特消费习惯,许多网络人士前来打卡助推流量 [14] - 济源王屋老街汇聚本地及全国特色小吃,如锅盔牙、豌豆糕、小鏊馍等,游客可大快朵颐 [16] 农文旅融合与乡村经济发展 - 康台村通过挖掘文化内涵打造微景观32个,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成为乡村游目的地 [9] - “老家市集”自今年5月开市以来,有效带动100余名村民在家门口就业增收 [9] - 王屋老街的农产品摊位销售时令山果、中草药及绿色食品,农民陈金花一中午售出绿豆近200斤,黑小豆和糖心红薯售罄 [17] 景区创新运营模式 - 倒盏民俗文化村推出“红色寻味季”,游客通过参与国风运动项目赢取“粮票”兑换传统美食,增强互动性 [5] - 野生动物园采用“买门票送年卡”的创新模式,将一次性游览转化为长期互动,吸引游客重复消费,如大学生陈晓璇已到访三次 [5] - 石板岩镇以“中国画谷”为抓手,串起国际写生、高端民宿、康养旅居产业链,让石屋变客房、手艺变商品 [10] 古镇活化与生态建设 - 虞城县利民镇成功创建古镇3A级景区和特色小吃一条街,并打造济民河“十里画廊”生态水系及护城河生态湿地花海景观 [15][16] - 济源王屋老街结合老品牌、老手艺与新美食、新演出,提供国潮互动、音乐舞蹈秀、威亚飞天等多样化体验项目 [16][17]
新方便食品遭遇“质”与“量”之争:平价化浪潮下,破局点何在?
凯度消费者指数· 2025-04-22 10:09
市场现状 - 新方便食品凭借品质、高端、多样特性在过去几年快速扩张 但当前面临消费需求收缩和外部竞争加剧的双重压力 [1] - 2024年新方便食品市场销售额同比下滑9% 主要受购买均价下滑影响 [3] - 品类呈现"高端退潮 平价崛起"趋势 单价20元以上的高价产品销量显著下降 平价产品占比提升 [5] 消费趋势变化 - 口味需求从"网红爆款"转向"多元细分" 地域特色产品如麻酱米线、韩式冷面等销售额同比增幅超70% [7] - 上线城市消费疲软 下线城市有孩家庭和青少年家庭成为新增长点 需求从"精致正餐代替"转向"实用简餐" [8][11] - 品牌集中度CR5不足30% 远低于传统方便面市场 消费者决策高度依赖价格而非品牌忠诚度 [12] 行业机会点 - **产品创新**:需聚焦差异化口味和独特配料 如利用口味聚类分析捕捉趋势 强化传统方便食品难以复制的竞争力 [7] - **渠道下沉**:针对上线城市中产家庭注重功能价值(减脂/解压) 对下线市场开发高性价比家庭分享装产品 [11] - **品牌建设**:当前是抢占心智空白关键期 可通过地域文化、情感共鸣等建立品牌认知 转变价格敏感型消费习惯 [13] 发展方向 - 行业正从快速扩张期进入成熟期 需平衡"质"与"量" 通过精准资源布局实现差异化竞争 [15] - 明确产品矩阵划分:上线城市保留品质+情感价值 下沉市场强化实用性和性价比 [11][15] - 建立头部品牌效应以改善市场分散格局 降低价格战对行业的负面影响 [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