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下沉

搜索文档
“不强制消费,不限时长”,实探星巴克免费自习室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23 23:00
星巴克推出自习室服务 - 公司在广东、广西、海南等地部分门店推出"星子自习室"服务,提供免费入座、电源插座、温水和纸笔等设施,无需预约 [1] - 自习室采用"长桌共享"模式,旨在强化"第三空间"体验,未来计划在更多门店探索"兴趣向"场景 [1] - 目前自习室尚未带来人流量显著增长,座位空余较多 [2] 星巴克中国市场战略调整 - 公司对非咖啡产品进行价格下调,星冰乐、冰摇茶、茶拿铁等数十款产品平均降价5元左右,多款产品从30-40元降至20元区间 [3] - 新开门店加速下沉,截至2025年3月中国门店总数达7758家,覆盖超1000个县级市场,新增门店中40%位于乡镇 [3] - 2024年以来关闭近20家标志性门店,半数集中在江浙沪和广东地区,呈现"关一线、开县城"态势 [3] 星巴克中国股权出售进展 - 公司中国业务已收到数份收购提议,竞购者包括高瓴资本、凯雷、KKR等 [3] - 瑞幸咖啡最大股东大钲资本也加入竞购队伍,成为30多名竞购者之一 [4]
向“省钱党”妥协,星巴克开放免费自习室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7-23 18:53
星巴克推出自习室服务 - 公司在广东、广西、海南等地部分门店推出"星子自习室"服务,提供免费入座、电源插座、温水和纸笔等设施,无需预约[1] - 该服务采用"长桌共享"模式,不强制消费且不限时长,旨在强化"第三空间"体验[1] - 目前自习室尚未带来人流量显著增长,座位空余较多[1] - 公司计划在更多门店探索"兴趣向"场景[1] 星巴克中国市场战略调整 - 公司对非咖啡产品进行价格下调,星冰乐、冰摇茶、茶拿铁等品类平均降价5元左右,多款产品从30-40元降至20元区间[2] - 新开门店加速下沉,截至2025年3月中国门店总数达7758家,覆盖超1000个县级市场,新增门店40%位于乡镇[2] - 2024年至今关闭近20家标志性门店,半数集中在江浙沪和广东地区[2] 星巴克中国业务股权变动 - 公司中国业务收到数份收购提议,竞购者包括高瓴资本、凯雷、KKR及大钲资本等30多名投资者[2]
特斯拉“下乡”背后:朱晓彤推进销售体系下沉
新浪财经· 2025-07-01 18:31
特斯拉中国销量下滑与组织调整 - 2024年5月朱晓彤回归特斯拉大中华区副总裁职位 此前公司在中国市场销量首次下滑 去年5月销量同比减少15% 前5个月累计下滑0.4% [1] - 销量下滑三大主因:FSD落地进展缓慢导致智能化优势被中国新势力削弱 价格战应对手段有限 Model 3改款升级不足被小米SU7等竞品蚕食份额 [1] - 销售体系调整加剧动荡 大区从4个拆分至8个 北京大区从北区独立导致管理重叠 超10家门店店长因新负责人高压管理离职 [7] 朱晓彤职务变动与全球职责 - 2023年4月朱晓彤升任特斯拉全球汽车业务高级副总裁 实际自2022年8月起已常驻美国工厂协助马斯克处理产能与全球事务 [2] - 赴美前逐步退出中国一线管理 退出工作群并卸任两家关联公司法定代表人 但仍保留董事长职务 [4] - 2023年第二季度中国市场表现亮眼 销量增长48.9% 收入增长51.33% 成为全球增长主要引擎 [9] 销售体系架构重组 - 2022年底销售大区从传统东西南北四区细分为8个 北京大区独立引发北区与北京市场管理权分割 [7] - 2023年韩陶琪快速晋升 同时掌管北京大区/东二区/企业客户三大业务 以严苛管理风格著称 要求"门店进鸟也需记录" [6][12] - 2024年启动新一轮调整:北京大区重新并入北区后 再拆分为华北/西北/东北三区 东区与南区同步拆分 目标转向下沉市场精细化管理 [12][14] 中国市场业绩波动 - 2023年第四季度中国贡献全球35%交付量 营收61亿美元创新高 但通过降价/保险补贴透支需求导致2024Q1销量下滑3.64%至13.24万辆 [10] - 2024年前5月促销政策效果有限 0首付/限时0息未能扭转销量0.4%下滑 同期小米SU7超额完成销量目标30% [1][10] - 2024年6月Model 3/Y首次进入新能源汽车下乡目录 标志公司正式进军乡镇市场战略 [14] 人事与裁员影响 - 全球裁员波及中国 部分部门比例近50% 销售体系同步精简 2023年6月基本完成裁员 [11] - 韩陶琪2024年初职权收缩 仅保留企业客户业务 原管辖区域重组 反映高压管理策略调整 [12][14] - 朱晓彤回归后低调巡店 覆盖上海/北京/长沙等主要城市 门店员工反馈"冲销量做数据"问题 [12]
研判2025!中国空气悬架行业产业链图谱、产业现状、竞争格局及未来趋势分析:国内空气悬架产业发展势头迅猛,市场渗透率日益提升[图]
产业信息网· 2025-05-20 09:14
行业概况 - 空气悬架通过调节气体压力实现车辆高度和硬度调节,是应用最广泛的主动悬架,核心部件为空气弹簧和电控减振器 [1][2] - 国内空气悬架行业起步晚但发展迅猛,2024年标配空气悬架的新车销量达81.6万辆,同比增长44.7%,渗透率从2022年1.2%提升至3.6% [1][7] - 欧式客车空气弹簧渗透率近100%,重型载货车超80%,轻型汽车和部分轿车应用量迅速上升 [7] 产业链 - 上游为钢材、橡胶等原材料及空气弹簧、减震器、ECU等核心零部件 [5] - 中游为系统总成环节,代表厂商包括大陆集团、威巴克、孔辉科技、保隆科技等 [5] - 下游应用领域包括商用车、高端燃油车和新能源汽车 [5] 细分市场 - 商用车空气悬架受政策推动,半挂车和危化品车年需求15-20万辆,当前渗透率6-8%,单价12000-15000元,预计2027年渗透率提升至18%,销量达75.6万套,市场规模105.8亿元 [9] - 乘用车空气悬架当前渗透率低,但增长空间大,预计2027年渗透率提升至15%,销量达454.7万套,市场规模409.3亿元 [13] 竞争格局 - 2024年国内空气悬架市场前三供应商装机量70.5万套,占比86.7%,前五装机量81.2万套,占比99.5% [16] - 孔辉科技、拓普集团、保隆科技分别以33.5万套、21.0万套、16.0万套装机量占据41.3%、25.8%、19.6%市场份额,国产化率显著提升 [16][19][21] 企业动态 - 保隆科技2024年上半年空气悬架销售收入4.24亿元,同比增长44.48%,产品涵盖空气弹簧、电控减振器等 [19] - 拓普集团2024年营业收入266亿元,同比增长35.02%,业务覆盖空气悬架系统等八大板块 [21] 发展趋势 - 国产替代加速,本土品牌市占率从65%提升至85%,单价从1.2万元降至6000元,推动配置车型价格带下探至20万元区间 [23] - 技术智能化升级,华为"RoadSense"、蔚来"SkyRide"等系统实现悬架与智能驾驶融合,线控技术提升调节精度 [24][25] - 市场下沉明显,应用车型价格区间下探至25万元以内,未来或覆盖15万元区间,新能源汽车需求成为新增长点 [26]
新方便食品遭遇“质”与“量”之争:平价化浪潮下,破局点何在?
凯度消费者指数· 2025-04-22 10:09
市场现状 - 新方便食品凭借品质、高端、多样特性在过去几年快速扩张 但当前面临消费需求收缩和外部竞争加剧的双重压力 [1] - 2024年新方便食品市场销售额同比下滑9% 主要受购买均价下滑影响 [3] - 品类呈现"高端退潮 平价崛起"趋势 单价20元以上的高价产品销量显著下降 平价产品占比提升 [5] 消费趋势变化 - 口味需求从"网红爆款"转向"多元细分" 地域特色产品如麻酱米线、韩式冷面等销售额同比增幅超70% [7] - 上线城市消费疲软 下线城市有孩家庭和青少年家庭成为新增长点 需求从"精致正餐代替"转向"实用简餐" [8][11] - 品牌集中度CR5不足30% 远低于传统方便面市场 消费者决策高度依赖价格而非品牌忠诚度 [12] 行业机会点 - **产品创新**:需聚焦差异化口味和独特配料 如利用口味聚类分析捕捉趋势 强化传统方便食品难以复制的竞争力 [7] - **渠道下沉**:针对上线城市中产家庭注重功能价值(减脂/解压) 对下线市场开发高性价比家庭分享装产品 [11] - **品牌建设**:当前是抢占心智空白关键期 可通过地域文化、情感共鸣等建立品牌认知 转变价格敏感型消费习惯 [13] 发展方向 - 行业正从快速扩张期进入成熟期 需平衡"质"与"量" 通过精准资源布局实现差异化竞争 [15] - 明确产品矩阵划分:上线城市保留品质+情感价值 下沉市场强化实用性和性价比 [11][15] - 建立头部品牌效应以改善市场分散格局 降低价格战对行业的负面影响 [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