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螺蛳粉
icon
搜索文档
一生嗦粉的中国人,“嗦”出三千亿米粉产业
中国食品网· 2025-07-24 19:40
行业概览 - 中国米粉产业规模已达3000亿元,形成完整产业链涵盖种植、生产、加工、分销、销售等环节 [1] - 2025年米粉终端消费市场规模预估将超800亿元,已逼近面条市场规模的六成(1520亿元) [18] - 全国米粉门店总数接近21万家,近一年新开门店超8万家,线上外卖订单增量占小吃快餐的11.2% [20] 品类发展 - 螺蛳粉占据品类王者地位,过去一年全网社媒声量突破1800万量级 [9] - 桂林米粉社媒声量同比高涨,生烫米线成为近一年异军突起的新品类 [12] - 酸辣口味为主流,臭味成为第二大热销口味,减脂类米粉销售额同比增长150% [29] 市场格局 - 线上速食米粉品牌CR10保持在43%,臭宝连续两年蝉联市场份额首位(11.5%) [23] - 线下餐饮品牌呈现"有品无牌"特征,门店数超500家的品牌仅占1% [26] - 微念集团通过"新零售+餐饮供应"双轮驱动模式,预包装螺蛳粉零售端销售额超25亿元 [44] 产业链分析 - 米粉企业注册量超六万家,关联企业总数已超50万家 [36] - 产业链形成上游原料把控、中游规模化量产、下游线上线下融合的成熟体系 [38] - 行业标准QB/T2652-2025《米粉(米线)》获批,推动产业规范化发展 [39] 企业战略 - 头部企业加速全产业链布局,如微念集团覆盖原料-生产-零售-餐饮全链路 [43] - 品牌通过建立供应链体系(如自建工厂、种植基地)构建竞争壁垒 [42] - 餐饮零售化趋势明显,多个品牌同时布局线下门店与电商零售业务 [42] 未来趋势 - 产业升级路径聚焦标准化筑基、品牌化赋能、全链路运营三大方向 [48][49] - "以销定产"柔性供应链模式成为发展重点,推动农业现代化成果转化 [49] - 头部企业通过B2C+B2B双轨模式实现产能动态调节与资源最大化利用 [49]
2025中国食品产业供应链推介会在京召开,共启中国食品供应链新纪元
产业现状与趋势 - 粉类产业正从地方风味向国民经济支柱跃迁,通许酸辣粉、河曲红葱、桂林米粉等特色产业展现地域风味产业化成果 [2] - 消费者需求从"吃饱"转向"吃好",科技创新成为关键突破口,供应链效率提升通过前端成本集约化实现"又好又便宜"的消费体验 [3] - 粉类产业呈现消费升级、电商链接与政策扶持的协同效应,传统产业与智能制造融合潜力显著 [3] 供应链创新与技术突破 - 供应链创新聚焦工艺突破、风味标准、保鲜技术等五大领域,"链式思维"成为产业升级引擎 [3] - 南京农业大学揭示《鲜食粉制造关键技术及产业化》实践路径,尚普咨询提出供应链效率外溢逻辑 [3] - 紫林醋业构建"242"国家级及省市级科创平台,2024年销售额突破30亿元,实现传统制造向创新智造跨越 [4] - 丽星集团46年薯粉智造之路:1990年自主研发国内首台粉皮机,2021年创新"涂布蒸煮鲜湿粉"工艺重塑鲜粉口感标准 [4] 企业案例与市场动态 - 立达老汤作为国内首家老汤工业化企业,建设年产50万吨产业园引领天然调味潮流,肥汁米线、螺蛳粉等爆款出自其手 [5] - 麻六记铺设10万线下网点,通过"产品+场景"双驱动实现增长,定位餐饮食品零售 [5] - 京东超市合作破亿品牌超500家,粉类食品增长空间广阔,将深化品类渗透与跨品类合作 [5] - 乐百氏创新添加GI值仅8的塔格糖,破解"想喝怕胖"消费痛点 [5] 行业组织与全球化布局 - 成立国内首个"中国粉链产业专家智库",将发布年度供应链发展白皮书并开展企业调研 [4] - 启动"中国食品产业供应链全球行",计划对接东南亚原料基地、欧洲零售渠道及参与国际标准制定 [6][9] - 发布"2025供应链创新企业"名单,包括乐百氏、丽星、立达老汤等25家标杆企业 [6][7] 消费趋势与产品创新 - 00后消费主力推动粉类产品向便捷、美味、安全方向创新,植物蛋白应用是关键突破口 [5] - 姐弟俩CEO指出顾客需求升级为健康营养,低GI土豆粉等产品以科学定义健康边界 [6] - 莫小仙强调无自建供应链则无未来,河南基地实现全流程管控 [6] - 嗨吃家提出竞争三段论:短期拼产品、中期拼模式、长期拼供应链 [6]
中国夜宵江湖中最下酒的小东西,不是花生米
36氪· 2025-07-14 21:11
田螺的饮食文化价值 - 田螺作为夜宵食材具有价廉多产、久吃不腻的特性,在夜宵市场占据重要地位 [3] - 考古证据显示中国先民在3万年前旧石器时代晚期已掌握火烧螺蛳和骨针取肉技术 [6] - 田螺从果腹食材演变为文人笔下的风雅之食,体现饮食文化变迁 [6] 田螺的品种与处理工艺 - 中国是田螺科物种多样性最高国家,主要分为圆田螺属(炒制用)和环棱螺属(熬汤用) [9] - 烹饪前需经过剪尾、吐沙等精细处理工序以去除土腥味 [9] - 需注意区分田螺与福寿螺(螺口小/尾椎长尖 vs 螺口大/尾椎短钝) [9] 地域性烹饪方式 江南地区 - 遵循"不时不食"原则,清明前后的明前螺肉质最佳 [12][13] - 典型菜式包括酱爆螺蛳、鲜韭炒螺蛳、上汤螺蛳等,注重本味与春鲜搭配 [15] - 创新菜式如田螺塞肉实现水产与猪肉的风味融合 [15][17] 湘赣地区 - 夏夜主打口味嗦螺,强调"嗦螺"动作保留汤汁精华 [19] - 浏阳官渡嗦螺采用螺肉取出调味再回填的复杂工艺 [20] - 江西特色螺蛳烧龙虾实现双鲜合炒 [21] 广西地区 - 首创"吃螺不见螺"的螺蛳粉,汤底需用大量螺蛳与猪骨熬制 [23][26] - 田螺鸭脚煲通过长时间炖煮使鸭脚与螺肉风味交融 [25] - 南宁老友炒螺融合紫苏、酸笋等本土香料 [25] 广东地区 - 潮汕炒田螺使用金不换(罗勒)提香,搭配白粥形成清淡夜食 [29] - 客家田螺酿在螺壳内填充丰富馅料,保留尾部嫩肉 [29][31] 产业与消费特征 - 形成从捕捞(水乡摸螺野趣)到烹饪的完整产业链 [6][9] - 衍生出螺蛳粉等标准化产品,年产值超百亿的产业集群 [23] - 夜间消费场景占比突出,与啤酒、龙虾形成互补品类 [4][19]
从“卖原粮”到“卖产品”“卖品牌”——第七届中国粮食交易大会一线观察
新华网· 2025-07-13 18:46
粮食产业升级 - 辽宁开原市周氏米业从单纯卖原粮转型为集收购、烘干、仓储、销售于一体的产业链模式 水稻种植面积近万亩 年产量数万吨大米销往北京上海广州等地 [1] - 山东华瑞集团与内蒙古粮油企业合作 通过品牌和技术支持帮助对方年加工小麦粉达4.5万吨 销售范围扩大至全国 [3] - 广西巴马县引入龙头企业开发油茶产业 长寿山茶油公司已引进163项专利技术 提升深加工水平 [4] 产销协同创新 - 粮食产销区合作模式从传统产销对接升级为订单农业、品牌共建、产业协同等深度合作 构建更紧密稳固的产销关系 [3] - 广西通过"优粮优销"策略打通稻谷到米粉的价值链 柳州螺蛳粉产业链2024年销售收入达759.6亿元 带动超30万人就业 [4] 品牌化发展 - 第七届粮交会展示五常大米、宁夏枸杞、新疆红枣等地域特色品牌 吸引4000多家企业和2万余名行业人员参与 [1][3] - 周氏米业通过展会推广铁岭大米品牌 改变过去"好米卖不上好价"的局面 [1] - 华瑞集团计划利用技术品牌优势 将东北玉米大豆开发成高附加值产品 [3] 脱贫地区产业扶持 - 第五届全国脱贫地区优质粮油展销会汇集340个脱贫县674家企业 展销特色粮油杂粮等产品 [3][4] - 广西巴马油茶产业从传统小作坊升级为现代化深加工 带动当地经济发展 [4]
县城中产的「破产三件套」,它排第一
创业邦· 2025-07-13 10:02
下沉市场加盟行业现状 - 县城中产成为快招加盟品牌的主要目标群体,通过山寨知名品牌(如KEC替代KFC、端幸咖啡模仿瑞幸)吸引消费者和创业者 [5][15][18] - 加盟店实际成本常远超总部承诺(如承诺40万落地实际花费85万),日营业额预期严重偏离现实(承诺过万实际仅几百)[10][11] - 行业存在明显生命周期短的特征,大量店铺营业期短于装修期,快速倒闭导致二手设备回收市场活跃 [30][31][32] 快招加盟商业模式 - 商业模式依赖"预制爆款"公式:常见品类+包装项目+IP加持,如茶芝兰案例 [42][43][45] - 盈利核心来自三阶段收割:高额加盟费、强制装修/物料采购、选址服务费,单店投入常超55万元 [62][67][72] - 品牌方通过心理操控促成交易,包括"三个月回本""零经验操作"等话术,以及利用创业者信息不对称 [50][53][65] 县城中产创业者画像 - 典型画像为:拥有10-50万闲散资金、有稳定收入来源、缺乏创业经验但乐观自信的群体 [35][36][38] - 决策逻辑存在明显代入偏差,倾向于选择自身作为消费者喜爱的品类(如奶茶、炸鸡),忽视市场需求差异 [46][47] - 创业动机包含经济压力(县城收入天花板明显)和社会地位需求("体面工作+创业项目"的县城成功标准)[106][109][112] 行业运作机制 - 招商采用"劝退-替代"策略,先以知名品牌门槛劝退,再推销自有项目 [57][58] - 强制消费链条完整:从指定装修公司(溢价2-3倍)到高价设备采购(如9000元洗碗机),创业者丧失自主选择权 [68][75][76] - 品牌方责任止步于开业,后续经营支持缺失,失败归因于"创业者执行不力"[79][81][87] 历史演变与地域特征 - 商业模式持续迭代但本质未变,从2000年代电视加盟广告到近年茶饮/轻食加盟,核心仍是信息差变现 [99][100] - 县城商业生态形成独特"盗版经济",既满足消费升级需求又成为资本收割入口 [7][9][26] - 地域性创业风潮具有明显传导滞后性,当信息下沉至县城时市场已趋饱和 [102]
中国夜宵江湖中最下酒的小东西,不是花生米
虎嗅· 2025-07-09 20:00
行业概述 - 田螺作为淡水河鲜具有价廉多产、久吃不腻的特性,成为夜宵市场的高性价比选择[1][3] - 中国是全球田螺科物种多样性最高的国家,不同品种适应各地烹饪需求[6] - 田螺消费场景覆盖家庭餐桌、夜宵排档及特色小吃,形成完整产业链[5][12][19] 产品特性 - 田螺肉质鲜美且适合复合调味,在江南菜系中常作为提鲜工具[9][11] - 圆田螺属适合爆炒,环棱螺属适合熬汤,品种差异决定烹饪方式分化[6][20] - 需经剪尾吐沙等预处理工序以保证食用安全,与福寿螺存在显著形态差异[7] 区域消费特征 江南地区 - 遵循"明前螺"时令消费,开发酱爆/韭菜炒/上汤等清雅做法[9] - 创新田螺塞肉等融合菜式,并广泛用于面酱、高汤等调味场景[10][11] 湘赣地区 - 形成"嗦螺"特色文化,长沙口味螺/浏阳官渡嗦螺/永州鱼汤螺呈现辣味差异化[12][15][18] - 江西首创螺蛳龙虾合炒模式,强化香辣风味组合[18] 两广地区 - 广西形成"螺蛳粉+鸭脚煲"双爆品,汤底消耗巨量螺蛳[19][20][23] - 广东主打紫苏炒螺和田螺酿,突出原味鲜香[28][29] 历史文化 - 考古证据显示3万年前旧石器时代已有系统化食螺行为[4] - 从果腹食材演变为风雅饮食,见于清代文人诗词记载[5][9]
北上广深,沦为餐饮创业「地狱」
36氪· 2025-07-05 18:53
一线城市餐饮行业现状 - 北上广深餐饮创业环境恶化,从"沃土"变为"地狱"模式,生存淘汰赛加剧[3][4][5] - 2025年上半年北上广深约4万家餐企消失,连锁品牌如皮爷咖啡、汉堡王等收缩一线城市门店[14][15] - 北京2025年1-5月餐饮收入556.2亿元同比下滑3.7%,限额以上餐企亏损5219万元[17][18] - 上海2025年1-5月餐饮消费额835.93亿元同比下降2.5%,广州深圳增速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8][19] 经营成本压力 - 上海热门商圈50平米商铺月租超5万元,200平米铺位月租达11-15万元[24][25] - 广州六运小区50平小店月租3.5-4万元,另需支付高额转让费[25] - 一线城市服务员月薪5000元起步,需额外承担社保和食宿成本[28] - 餐饮企业需拿出营业额5%-10%用于营销推广,远高于三四线城市[28] 消费市场变化 - 北京上海2024年常住人口合计减少近10万人,直接影响消费基数[33][34] - 广州螺蛳粉店客群下滑2-3成,老客消费频次从每周两次降至两周一次[32] - 一线城市购物中心密度达每百万人口4.2家,远超国际警戒线2.5家,餐饮供给严重饱和[35] - 存量市场竞争导致价格战频发,新进入者生存压力巨大[36] 企业应对策略 - 采用合租模式分摊成本,如广州商圈奶茶店与甜品摊共享店面[42] - 精简菜单结构,如CowCow其其将SKU控制在20个以内,月人工成本从3.5万降至3万[44] - 调整门店位置,从商场转向街边或内街以降低租金压力[42] - 连锁品牌对一线城市新店拓展持谨慎态度,除非遇到理想铺位[46]
从轻轨烂尾到AI突围:柳州化债的赌与救
搜狐财经· 2025-07-04 14:43
柳州地方债务现状 - 截至2024年末柳州政府债务余额1042.7亿元(市本级788.4亿元),债务率166.39%为广西地市最高[1][3] - 存量城投债规模710.76亿元占广西全区近六成,有息负债2159.02亿元[3] - 2025年政府债务还本付息70.84亿元,城投平台年利息超90亿元(按4.72%平均利率计算)[4] 财政收支失衡 - 2024年财政收入149亿元同比下降4.8%,支出462亿元同比增21.7%[4] - 政府性基金收入60.66亿元同比骤降53.6%,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27.1%[4][11] - 财政缺口导致"以地还债"能力削弱,土地出让收入连续三年下滑[11] 债务形成根源 - 2017-2020年汽车工业总产值缩水近千亿元,传统产业附加值低而新兴产业未成支撑[8] - 激进城建导致隐性债务:未经审批修建轻轨新增隐性债务176.95亿元[8] - 两任市委书记因政绩工程落马,暴露出债务风险与政治生态的关联[8][9] 化债措施与挑战 - 广西自治区出台11条措施,承诺三年内实现良性循环[14] - 获得全国首笔央行应急流动性贷款,通过低息长期贷款置换高成本债务(如东城集团单笔节省4630万元)[14] - 提出"人工智能+制造"战略,目标2027年相关产业产值破千亿元[15] 产业转型尝试 - 计划打造广西人工智能应用创新基地,吸引北上广深企业构建跨境产业生态[15] - 但柳州常住人口持续下降,高教资源弱于桂林南宁,转型基础薄弱[16] - 参考镇江经验:2019-2020年专项债增幅346/425亿元,非标融资占比从高位降至10%[19] 区域对比分析 - 潍坊/镇江通过省级财政托底实现债务置换(专项债+资产盘存+国企合作)[20] - 广西财政实力弱于江苏山东,柳州需同时解决财政修复与产业振兴双重难题[20]
北上广深,沦为餐饮创业“地狱”
搜狐财经· 2025-07-04 12:20
行业现状 - 北上广深餐饮创业环境从"沃土"转变为"地狱"模式,生存淘汰赛加剧 [1][3] - 2025年上半年北上广深约4万家餐企消失,北京1-5月餐饮收入5562亿元同比下滑37% [8][9] - 上海1-5月餐饮消费额83593亿元同比下降25%,广深一季度住宿餐饮业增速仅22%/10%低于全国47%平均水平 [9][10] 经营成本压力 - 上海核心商圈50平米商铺月租金超5万元,200平米铺位月租达11-15万元 [12] - 广州六运小区50平小店月租金35-4万元且需支付近十万转让费 [12] - 一线城市服务员月薪5000元起步且需承担社保食宿,营销费用占营业额5%-10% [14] 消费市场变化 - 广州螺蛳粉店客流量同比下滑20-30%,老客消费频次从每周两次降至两周一次 [16][18] - 北京上海2024年常住人口合计减少近10万人,消费人口基数缩减 [18] - 一线城市购物中心密度达42家/百万人口远超国际警戒线25家,餐饮供给严重饱和 [18] 竞争策略调整 - 广州餐饮店采用合租模式分摊成本,部分从商场搬迁至街边降低租金压力 [23] - CowCow其其通过精简SKU至20个以内,月人工成本从35万降至3万且降低食材损耗 [25] - 深圳螺蛳粉店暂缓扩张计划,仅考虑选址租金优势明显的铺位 [25] 典型案例 - 北京海南米粉店70万投入仅收回2000元设备转让款,最终亏损超百万 [3][4] - 上海麻辣烫店单日营业额不足千元,50万投入血本无归 [6] - 上海烘焙店实际月收入56万仅为预期40万的1/9,考虑关店止损 [22]
举全区之力化债!广西第二城怎么了?
搜狐财经· 2025-06-27 09:12
柳州债务状况 - 截至2024年末柳州政府债务余额1042.72亿元,其中一般债务271.03亿元,专项债务771.69亿元,市本级债务788.44亿元[4] - 柳州城投债务规模达2068.97亿元,居广西第一且接近南宁的2倍[5][6] - 2023年柳州债务率166.39%,高于南宁的142.03%和桂林的159.63%[6] 经济表现 - 2024年柳州GDP为2950.67亿元,七年来首次跌破3000亿大关,较2018年缩水[8][11] - 2023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49.09亿元同比下降4.8%,支出462.23亿元同比增21.7%[12][13] - 2024年一季度GDP名义增长为负,同比减少16.2亿元[7] 工业困境 - 汽车产业从2017年峰值253.5万辆(占全国8.7%)下滑,2023年广西汽车产量减少80万辆[20][24] - 工业总产值从2017年5122.25亿元降至2020年4143.76亿元,缩水978.49亿元[23] - 2024年一季度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9%,其中汽车制造业增20.9%,高技术制造业增52.8%[27] 产业结构 - 支柱产业汽车、钢铁、机械面临产能过剩和附加值低问题[27] - 螺蛳粉产业带动网红经济但未能扭转工业颓势[21] - 2024年房地产开发投资86.2亿元同比下降27.1%[30] 区域战略调整 - 广西提出"举全区之力"支持柳州化债,罕见为单一城市召开高规格会议[2][3][4] - 柳州至广州铁路等基建项目被列为重点[32] - "强首府"战略下南宁GDP占比从2019年21.2%降至2024年20.93%,未达翻番目标[45][46][47] 城市竞争格局 - 柳州作为广西工业中心,工业增加值占全区比重超25%[17][28] - 南宁铁路局迁址及资源倾斜削弱柳州交通优势[32][33] - 柳州与桂林同列广西省域副中心,形成与南宁的三角格局[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