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000系列DCU
icon
搜索文档
海光信息20250606
2025-06-09 09:42
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 行业:高端处理器、AI芯片、服务器、信息技术、算力产业 - 公司:海光信息、中科曙光、英伟达、华为、寒武纪、阿里巴巴、腾讯、浪潮、联想、华三、农业银行、微软、OpenAI、中科星图、海科信息、中科方德、中科三星、中科天玑、中科天基气象、曙创数创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海光信息业务布局与市场地位 - 海光信息是国内高端处理器领域领先企业,布局CPU和GPU赛道,在国产CPU领域处于龙头地位,国内市场份额排名前二,国产CPU市场呈双寡头格局[3] - 国内GPU市场正逐步替代海外产品,目前出货仍以英伟达为主,预计2025年二季度起,随着H20断供,国产芯片占比加速提升[3] - 海光是国内唯一能适配X86生态的高端芯片厂商,在信创深入场景时优势凸显,国产CPU替代率仅20%-25%,未来有3 - 4倍替代空间[3] 海光信息业务更新 - 新一代高端CPU量产,核数预计翻倍,将带动主业量价齐升;上代DCU 22+已规模化出货,新一代AI产品预计吸收合并中科曙光后加速推出[2][4] 吸收合并中科曙光 - 背景目的:2025年5月25日公告吸收合并计划,旨在抢抓机遇,加强主业,通过换股发行A股股票并募集资金,实现技术互补、产业链协同和市场资源复用,形成规模效应[5] - 战略布局及预期效果:优化从芯片到软件到系统的产业布局,汇聚资源,实现强链、补链、延链,提升算力产业发展水平,增强竞争力,加速新产品研发和市场推广[6][7] - 财务预期:吸收曙光预计直接贡献131亿收入和10 - 15亿净利润;不考虑并购,2025年预计收入155亿,净利润36.6亿;考虑并购,收入近300亿,利润50亿[3][23] 海光信息产品情况 - CPU产品:包括7,000系列(高端服务器)、5,000系列(边缘计算服务器)、3,000系列(工作站)CPU,未来计划推出64核产品[2][8][14] - DCU产品:主要是8,000系列,申算2号已销售,申算3号预计2025年出货,性能翻倍,有望大规模应用,已在主要互联网厂商测试验证[3][16] 行业资本开支与算力需求趋势 - 资本开支:2025年海外互联网大厂(除微软外)资本开支预计高增长;国内2024Q4 - 2025Q1阿里巴巴和腾讯等资本开支同比成倍增长,2025Q2有不确定性,但会加速国产芯片替代[12] - 算力需求:目前AI算力需求集中在训练阶段(占比约70%),未来推理阶段占比将提升,企业侧、工业侧、智能驾驶等场景及主权国家算力需求将增加,看好未来3 - 5年算力市场前景[13] 海光信息竞争优势 - CPU领域:适配X86生态,构建完善生态体系,与浪潮、联想、华三等大型服务器厂商合作,在国际化业务中有优势[14][15] - DCU领域:采用GP GPU架构,面向通用人工智能训练与推理场景,在多个领域推进适配与销售[16] 曙光对海光信息业务的影响 - 提升AI竞争力:曙光全栈AI产品布局,具备核心基础层和AI芯片开发工具链及优化能力,提升海光在AI侧竞争力[19] - 提供技术支持:曙光的技术设施和应用平台层服务,为海光提供强大技术支持,增强其信息业务[19] - 提升服务器能力:曙光在服务器及高端计算机方面有完备布局,提升海光服务器生产设计能力,使其发展为系统型厂商[20][21] 其他重要但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海光信息股东结构多元化,第一大股东是中科曙光,还有天津海富天鼎、成都国资相关机构和员工持股平台蓝海青州等,支持公司稳定发展与战略实施[10] - 公司在处理器芯片、内存控制器和SoC芯片相关设备领域积累大量专利,逐年大幅增长,构建技术壁垒[11] - 中科院旗下孵化平台孵化众多优质资产,海光收购曙光后将继承顶尖创新孵化基地位置,支持国家计算产业发展[22] - 海光信息未来面临中美博弈加剧、宏观经济影响下游需求变化、吸收合并推进不及预期或行业发展不如预期等风险[24]
4000亿“算力航母”横空出世
海光信息与中科曙光合并事件 - 海光信息拟通过换股方式吸收合并中科曙光,合并后新公司市值或超4000亿元[2][7] - 截至公告前,海光信息市值3164亿元,中科曙光市值906亿元[7] - 两家公司股票自5月26日起停牌不超过10个交易日[7] 股权与关联关系 - 中科曙光为海光信息第一大股东,持股27.96%[4][8] - 中科曙光背靠中科院,两家公司均具有"国家队"属性[5] - 海光信息董事历军同时担任中科曙光董事、总裁[8] 财务与业绩表现 - 2024年中科曙光权益法下确认海光信息投资损益5.4亿元,占其归母净利润11.42亿元的47.3%[9] - 2025年一季度海光信息营收24亿元(同比+50.76%),扣非净利润4.422亿元(同比+62.63%)[12] - 同期中科曙光营收25.9亿元(同比+4.3%),扣非净利润1.07亿元(同比+89.1%)[12] 业务协同效应 - 海光信息主营CPU/DCU芯片设计,中科曙光主营高端计算机及存储设备[9] - 合并将优化从芯片到系统的产业布局,强化算力产业链协同[9] - 合并后有望形成"算力航母",提升中国高端计算生态竞争力[1][9] 投资者动态 - 葛卫东家族曾持有中科曙光4385万股(2019年峰值),2025年一季度仍持有1285.61万股[12][13] - 葛卫东通过混沌投资持有海光信息1845.71万股,当前市值约25.13亿元[14][15] - 赤峰黄金实控人李金阳持有海光信息6573万股,市值89.4亿元(较2024年Q3上涨75%)[16] 中科系资本版图 - 中科曙光控股曙光数创(持股62.07%),后者占据液冷基础设施市场61.3%份额[18] - 中科星图(中科曙光持股15.7%)为算力应用出口,总裁曾任中科曙光副总裁[18] - 德邦证券认为中科系跨学科协同有望打开业务天花板[18] 行业整合趋势 - 2025年北方华创通过收购芯源微17.9%股份实现控制[19] - 2024年美埃科技私有化捷芯隆,亚信安全收购亚信科技20.316%股份[19][20] - 本次合并或进一步激发科技领域资产整合热度[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