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1688 AI版App
icon
搜索文档
阿里最老业务,正在“往死里投入”
创业邦· 2025-08-12 19:18
核心观点 - 1688作为阿里最老的B2B平台,近年来用户年轻化趋势显著,2023年活跃买家数达1亿,同比增长55%,其中25-30岁年轻用户占比提升[2][22] - 公司战略升级为淘天集团一级业务,定位为"AI to B"数字供应链平台,2024年启动70个AI项目并精简至10个核心方向,管理层全面押注AI转型[3][25] - 平台推出"1688 AI版"App和"88查"工具,实现全链路AI覆盖,AI数字员工3.0版本可将中小商家转化率提升150%[4][6][8][14] - 业务创新包括贴牌品牌"1688源选"、跨境业务重启和会员制"白牌超市",严选业务年营收增长超70%[17][18][20] - 平台计划转型为供应链科技公司,AI技术已推动转化率提升20-30%,预计2025年增幅达50-100%[28] 用户与市场表现 - 2023年平台年活跃用户突破1亿,较2022年5500万增长82%,其中一件代发模式买家增长75%[2][22] - 新增用户主要来自一二线城市25-30岁群体,包括社交电商从业者、灵活就业者和轻创业者[20][22] - 平台覆盖100万家工厂型供应商,其中70万为优质厂商,可完成定制化交付[6][8] - 采购决策周期缩短,50%买家对比3款商品即下单,但2024年获客难度显著增加[11] 业务创新 - 推出"1688严选"集合代工厂高性价比商品,年营收增长超70%[17][18] - 会员制"PLUS会员店"定位线上版Costco,价格较山姆/Costco低20-30%,提供定制化采购场景[18][19] - 重启跨境业务并推出战略级项目"1688源选",聚焦年轻消费者创新商品开发[20] - 2023年升级为淘天集团一级业务,承担集团低价策略下的用户留存使命[22] AI战略实施 - 基于通义千问开发AI产品,每日消耗token量超2000亿,成为集团内最大客户[13] - AI数字员工3.0提供虚拟团队服务,头部商家转化率提升18%,中小商家提升150%[11][14] - 采用MOA架构实现多智能体协同,AI工具覆盖搜索/选品/创款/图搜/查企全链路[8][11][13] - 工艺品类商家商品发布耗时从23分钟缩短至1分钟,新手开店周期从1周压缩至数小时[13][14] - 过去一年累计8500万次AI调用,推动转化率/复购率提升20-30%[28] 组织与运营 - 管理层全员带AI项目,关键岗位拒绝拥抱AI者被替换,每两周迭代产品[25] - 商家后台界面达700多个,AI工具显著降低经营复杂度[11] - 当前所有AI产品免费,计划将生意参谋等工具免费化以提升用户价值[27] - 明确"向AI要人效"目标,智能体效率指标已实现量化管理[28]
92%毛利拖鞋出海背后:1688想成为所有生意人的“AI搭子”
华夏时报· 2025-08-01 20:24
1688 AI版App推出 - 1688宣布推出AI版App,聚焦创业与拿货场景,覆盖商机发现、智能推荐、产品设计等全链路需求 [1][3] - 新App核心能力包括AI选品、AI搜索、AI创款,计划8月集成找厂agent,明年3月实现垂直市场端到端解决方案 [3] - 公司提出"向AI要人效"目标,已基于通义千问与DeepSeek技术为商家提供专属"生意大模型" [4] AI赋能B端商家案例 - 泉州蒂万坦斯贸易通过AI设计拖鞋新品,开发周期从1-1.5个月缩短至1天可出上百款 [2] - AI设计拖鞋在海外市场溢价至100多美元,带来92%的毛利,团队平均人效达500万元以上 [2] - 使用AI实现选品全流程自动化,从设计到生产打包不超过一周 [2] 平台用户与商家数据 - 1688年度活跃买家超1亿,B类买家贡献平台约90%交易额 [2] - 平台拥有超100万家源头厂商,其中超60%为规模以上工厂 [2] - 目前买家日活和商家规模未达预期,部分优质源头厂商尚未入驻 [6] AI应用门槛降低 - 数字人功能从仅头部企业使用扩展到年营业额1000万元以内的小商家 [4] - 第三版数字人可完成从生意诊断到执行落地的全流程支持,使用门槛大幅降低 [4] - 2024年启动70多个AI项目后聚焦至10个核心方向,组建AI战略推进组 [4] 行业竞争与差异化 - AI大模型厂商在B端市场打价格战,业务同质化严重 [6] - 1688产业大模型优势在于商品和工厂资产资质信息,可实现端到端交付 [6] - 平台积累的电商数据构成与其他大模型竞争的护城河 [6] 战略合作与商业化 - 正在与钉钉探索工作流程结合可能性,尝试复制淘宝与支付宝合作效应 [5] - 当前阶段重点在于用户培养和产品体验提升,而非商业化变现 [7] - 计划在供应链科技成熟后实现更长期的商业变现 [7]